中国戏曲乐器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弹拨乐器的历史悠久,种类和形制繁多,是极富特色的一类絃樂器。根据乐器形制、性能和演奏方法的差别,弹拨乐器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以一个长方形木箱做为琴身,张以琴弦,平放着弹奏

古筝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拨弦乐器,最早鉴于(史记)记载,在秦国以流传于民间,故称秦筝,至今已有2300年的历史。它的流传甚广,从岭南至内蒙,几遍及全中国。尤以河南、山东、浙江、广东、内蒙等地更被广泛的采用而闻名。最初的筝为五弦,到了隋代固定为十三弦,成为雅俗共赏的"众彩之师"。古筝的共鸣箱上依次并行排弦,发音轻柔、典雅、华丽、委婉,可表达刚、柔、哀、乐之情感。现经改良,由十三、十六弦不等而发展到二十一至二十五弦,性能大为提高,深受人们欢迎。被用作独奏、重奏、合奏以及多种戏曲、曲艺和舞蹈等的伴奏。

古琴在古代称为琴、瑶琴。现代称为古琴、七弦琴,是中国历代文人雅士所崇尚的乐器之一。在中国古代文献《诗经》、《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都有记载。其造型优美,常见的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面外侧有十三个圆的标志,叫做徽,用以标明泛音位置和按音的音位。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音域有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技音一百四十七个。一般采用减字谱与五线谱(或简谱)相结合的方法来记谱。

第二类:乐器装有四根、三根或两根弦,左手按弦,右手弹拨,多放在腿上弹奏

远在西元前三世纪,中国就有常柄、皮面、圆形音箱的琵琶,名「弦」。汉代亦有木面十二柱的琵琶出现。约在西元三百五十年前后,通过印度传到中国的一种琵琶,梨形音箱、曲颈、四条弦,叫「曲项琵琶」,这是现代琵琶的前身。它吸收了秦、汉琵琶的长处改造发展,并经后人不断改进,由有相无品增加至四相十多品,民国后,采用十二音平均律,增至六相二十四品,音域扩大。演奏方法最初用木拨弹奏,唐代中叶改用手指,弹奏技巧经长期发展,日趋复杂,表现力益丰富。现今传遍中国南北各地,除做为演奏、重奏、合奏等纯乐器的形式出现外,在戏曲、曲艺、歌唱等伴奏乐队中也广泛地被应用,是我国相当重要的弹拨乐器。

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状如小型琵琶,原为山东柳琴戏、安徽泗洲戏、浙江绍兴乱弹等戏种的重要伴奏乐器,装有两根或三根琴弦,改革后加装为四弦,音域宽广、半音齐全、音色优美,被用作独奏及国乐团中弹拨组的高音声部。

弦又名「弦子」。由秦代的「弦」发展而来,三弦的名称最初见于明代文献中。在民间说唱音乐中,如北方的「大鼓书」(亦称说书)、南方的「清音」、「道情」等,三弦均为一种主要伴奏乐器,由于其声音铿锵有力,在乐队合奏中,常用来加强节奏效果。此外三弦也是一种极富特色的独奏乐器。

阮在乐队合奏中视相当重要的弹拨乐器。相传晋时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弹此乐器,故又名「阮咸」。阮经改良后,县有大、中、小,即低、中、高音阮之分。在民间戏曲及说唱乐中常见。在现代国乐团合奏中多参与伴奏。目前最常用的为中阮及大阮。

第三类:乐器平置在木架上,用琴竹击弦取音,约在明代由外国传入

扬琴又称为蝴蝶琴,是民族击弦乐器。约在明代才由波斯一带传入中国。最初在广东省沿海地区流行,以后逐步遍及全国,成为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山东琴曲等乐种的主揍乐器之一,扬琴经过改良,出现了许多品种,有小转调、大转调、401扬琴、501扬琴、多功能扬琴,音域宽广,音质纯美,转调方便。扬琴演奏技法很多,有震奏、滚奏等多种。由于其清脆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又可同时奏出和音及快速琶音,在合奏中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乐器,独奏方面亦极有特色与表现。

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是用装在细竹弓子上的马尾摩擦琴弦,使之震动发音的一种乐器。我国常见的拉弦乐器包括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倍革胡、板胡、四胡等。胡琴早在唐朝已有,散见文学作品中,当时名曰「琴」,北宋时,它在我国北方悉部民间广为流传,称之为悉琴。目前,各地方与各剧种所用的胡琴类乐器,不下数十种,它们不仅有优美的音色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且有高度的演奏技巧与丰富的表现能力,尤其是二胡,在近几十年中更有较大的发展,已成为极佳的演奏乐器和重要的乐队乐器。

二胡这个名称,在南方是专指独奏用或在国乐队用的一种,北方人称为「南胡」,二胡为我国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拉弦乐器,它广泛地流传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以至珠江流域。俗称胡琴,由于全国各地不同的习惯,也有称为「二弦」、「嗡子」、和「胡胡」的,名称虽多,实际上都是同一种乐器。二胡音色优美、表现力强,既能演奏柔和、流畅的曲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旋律,音色刚柔多变。由于流传和使用的地区不同,演奏法基本一样,但都具有不同的演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于独奏、伴奏、合奏。琴筒震动膜采用蟒皮,琴筒、琴杆常用红木、乌木、紫檀木制成。一般采用五弦度定弦,外弦定a\',内弦定d\'。近年改良成功的有八方筒、方圆筒、低调粗弦、双千斤二胡等。

高胡又称粤胡。是本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广东音乐家吕文成将二胡习用的丝弦改用钢丝

弦,创制而成。并采用两腿相夹琴筒适当部位的姿式演奏,可减少沙音,也使音色、音量和音域都有所改进。音色明朗清澈。擅长演奏抒情、活泼、华丽的曲调。用于演奏广东音乐、粤剧伴奏,是地方性的特色乐器。高胡的形制结构与二胡相同,但琴筒比二胡细,多呈圆形。用红木或其他硬质木料拼黏后旋圆,有的加黄杨木线条拼黏后旋圆。近年制作的高胡也有琴筒呈椭圆形和扁八角形的。全长约80公分。五度定弦,比二胡高四度或五度音。现已广泛应用于新型民族乐队,属高音拉弦乐器,尤宜于演奏富于装饰性的华彩乐段。

中音二胡简称中胡,它是在二胡的基础上创制的,其形如二胡,琴筒比二胡大,音色沉厚,不但可用于合奏、伴奏,有时亦做为独奏乐器。中胡定弦比二胡低一个纯五度。通常定弦定音为gd1。

椰胡又名冇胡,流行于广东地区。音色柔和纯厚。用于演奏硬弓组合之广东音乐和多种广东戏曲、曲艺伴奏(如南音),也用于新型民族乐队。为中音乐器。琴筒用半个椰壳制,前口蒙桐木板,背面开小孔或纹饰为音窗。用小贝壳作马。全长约60公分。两轴张丝弦两根,五度定弦,用马尾弓拉奏。

革胡是一种音量较大,音域较广的低音拉弦乐器,它是在二胡的基础上参考西洋的大提琴的演奏方式改革而成。它张有四条弦,设有指板,琴筒横置,由于有指板,按弦极为方便,不仅能拉奏,还能拨弦弹奏。主要用于合奏,也可担任独奏。其空弦定音为C,G,D,A。

板胡又名梆胡、秦胡、大弦等。它是随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乐器。大约在明末清初随梆子腔的兴起而流行,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板胡的形制大致和二胡相同,只是琴筒不蒙皮膜而胶以薄木板,故得板胡之名。板胡音色明亮、高亢、适于表现热烈奔放的曲调。各地区的板胡又都善于表现不同的风格,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板胡除适合于独奏和乐器合奏外,并为多种地方戏种如河北梆子、平剧、吕剧、豫剧、晋剧、秦腔等的重要伴奏乐器。流行的地区很广,其中以陕西、甘肃、山西等省最为普遍。

胡,自清代乾隆以来,随着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在民间传统拉弦乐器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音色明亮,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早期京胡琴杆短、(全长约49公分)。琴筒小,蒙蟒皮或蛇皮,用软弓(弓杆柔软)拉奏。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出现硬弓(弓杆坚实)。现在使用的京胡,用五节紫竹或白竹作琴杆,琴筒用毛竹制,蒙蛇皮。琴筒里面的末一竹节上,开长方形对穿的(风口)」,产生复共鸣。两轴用黄檀木或黄杨木制。张弦两根,五度定弦。设有千斤,用马尾弓拉奏。音域约两个八度。

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中国乐器中,打击乐器历史最悠久,且估有重要的地位。在传统上,分为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