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案(含两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案(含两课时)

性,读厚故事,也要读薄故事,懂得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在小学是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是重中 之重,那么教师要把握好重点:炼字炼句,理解并体会道理。通 过品读一段话、一句话、一个词,体会文言文之意。首先,学生 借助注释与资料,疏通文意;其次,通过反复诵读,想象人物的 对话,体会人物情感;最后,通过对比阅读深入理解文本,发现 异同,直接导入单元主题。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教给学生学文言文的方法、策略,能运用这样的方式去进行更广 泛的阅读。
留下怎样的印象。
的思维,又可以
预设:
激发学生的学
生 1:这位正在聚精会神挑指弹琴的人必是俞伯牙了,而这 习兴趣。借助图
位身着粗布大衣,正在倾听,满脸沉醉的必是锺子期了。
片引发学生深
生 2:两个人那么醉心地沉醉在音乐中,是多快乐的事啊! 入思考,从而为
2.导入:就这样的一幅图,还有一段故事呢!接下来就请同 下面的学习奠
) 巍(
) 弦(

栽(
) 魏(
) 炫(

选择自己喜欢 的方式阅读,文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哉、巍、弦”,学生交流书写注 言文关注诵读,
意点。
引导学生诵读
2.自读课文。
的方法,感受文
要求: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通句子;三读,初步感知 言文语言的魅
课文内容。
力。
3.指名读课文,划分节奏: 请两位同学读课文,分别进行评点, 找出较难的句子进行点拨指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个故事。
师生活动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包括园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包括园地)

单元第七单元单元解读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艺术的魅力,介绍了音乐、绘画、戏曲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

艺术是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学习本单元课文,我们必须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去体会艺术之美,还可从实际出发,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及“资料袋”中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懂故事内容.2.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分辨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

教学重难点1.结合注释及“资料袋”中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懂故事内容.2.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分辨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突破措施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

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课时划分21.文言文二则 2课时22.月光曲 2课时23.京剧趣谈 1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七 2课时园地七 2课时课题21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程整合点与主题丛书第七本整合。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揭题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

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模块规划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模块规划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模块规划一、模块的教材分析1、内容特点本单元教材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选编了精读课文《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略读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金色的脚印》,一个语文园地。

其中语文园地又分为“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五个板块。

总课时为10节。

本单元主题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2、主题思想“人与动物”专题是从喜爱保护动物的角度提出来的,描写动物的文章在四年级的就已经接触过了丰子恺的《白鹅》老舍的《猫》《母鸡》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还有五年级所学的说明文《松鼠》虽然这些课文都是介绍动物的特点,而本单元的课文侧重与通过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直接的感人故事,但蕴含在这些课文中的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是共同的。

3、知识结构两篇精读课文《老人与海鸥》和《最后一头战象》都展示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老人与海鸥》根据人类学家邓启耀先生的《寂寞鸥灵》改写,描写的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海鸥听得懂老人的呼唤、平日与老人友好相处,老人去世后的“异常表现”都很动人。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回报。

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刻画了动物平时不为人所知的情感世界。

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的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艺术之美”组织选文。

主要由两篇精读课文《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一篇略读课文《京剧趣谈》。

课文文质兼美、情真意切,包含着一定的想象意境和联想空间,吸引读者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从而体会艺术形式之美以及艺术家的人格之美。

除此之外,本单元还编排了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编排了一组与传统戏曲有关的词语,“日积月累”编排了一组与各种艺术相关的成语。

这些内容紧扣单元主题,穿越时空,选取了古今中外的音乐、书法、绘画、戏剧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带领学生开启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学习本单元,既加深了学生对艺术之美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审美、品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在艺术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系,提高“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表达能力。

本单元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相关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不足,在理解文本,审美、品鉴能力方面有一定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真实生活与课文内容的联系,更好地体会“艺术之美”,教学时可以调整原有的教材顺序,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补充相关资料。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单元学习主题为“我是艺术传承人”。

【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1.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2.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京八写具伙。

教学本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联系把头生活,表达自己在学习艺术或技能方面的感悟展示自己的艺术特长。

从书本到生活,,人阅读到习作,从艺术到语言,既激发了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更让学生在想象中只味艺术。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是小学阶段阅读、表达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训练。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从中年级开始就进行螺旋式上升的训练,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阅读文本、品鉴语言的能力,能够借助词句的表达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这个单元里则需要引导他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行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从而感受艺术作品的形象和情感之美。

部编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

部编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

学习“词句段运用”
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 (修改后)
材料: 一个乒乓球; 一枚大丝;
学习“词句段运用”
做法: 1.用钢锯将乒乓球锯成两半。在半个乒乓球的中间用针钻个小洞, 洞口大小与铅丝粗细相当,做灯罩。 2.在瓶盖中间也钻个小洞,从洞中穿进铅丝,铅丝头上弯一点, 钩住盖底。在靠近洞的盖面和盖底处用橡皮泥把铅丝粘牢。 3.把铅丝的另一头从半个乒乓球的外面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再用橡皮 泥把洞的里外边粘牢。在乒乓球内铅丝的头上用红橡皮做一个小灯泡。
花架子
释义:指表面功夫, 内功并不深厚。
打圆场
释义:指从中间调和并化解 涉事双方之间的矛盾
学习“词句段运用”
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
材料: 半个乒乓球,一个瓶盖,一段铅丝,一块橡皮泥。 做法: 1.在半个乒乓球中间钻个小洞,做灯罩。 2.在瓶盖中间钻个小洞,从洞中穿进铅丝,铅丝一端弯一点儿, 钩住盖底。在靠近洞的盖面和盖底处用橡皮泥把铅丝粘牢。 3.把铅丝的另一端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两边粘牢。 铅丝的头上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学习“日积月累”
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黄钟大吕
轻歌曼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工 惟妙惟肖
画龙点睛 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栩栩如生
学习“日积月累”
黄钟大吕
释义: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
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 正大、高妙、和谐。
学习“日积月累”
关于音乐方面
高山流水、天籁之音、余音绕梁、黄钟大吕、轻歌曼舞。
语文园地七
情境导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习“交流平台”
7 开国大典
我在课堂笔记本上, 记录了老师讲的 重要内容。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含两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含两课时)
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课堂笔记。
预设:
方法一:记录老师讲的内容。
方法二:有思考,有疑问,查找资料记录。
方法三:把我的思考写下来。
4.小结:按课前的预习、课堂的笔记、课后的复习的顺序进行学习,就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词句段运用
1.我们了解了关于戏曲等艺术,你知道这些相关的词语吗?(PPT出示词语)
1.一个同学做动作,另一个同学来猜测词语。
2.对口型,猜词语。
第二关:用词恰当,完整表述。
1.小萌做事情总是(),让小伙伴们佩服。
2.王小丫的琵琶弹奏可是整场演出的()。
3.这篇文章的节奏自然顺畅,有如()。
三、小练笔试试看
过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玩具,你可以给你的玩具备一份简单的说明,介绍它最吸引你的特点吗?
预设:说明不清楚,就会出现错误,这样会带来很多麻烦。
4.请仔细看看,哪里出现了语言上的不严谨呢?
5.学生汇报。
小结:在说明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无误,语言要严谨,要清楚,这样才能让人看得懂,做得明白。
三、实践练习
1.小组里交流自己学会了哪些词语。
2.如何做到语言严谨、有序地表达?
3.全班汇报:教师依据实际情况,相机进行点拨。
第二课时
一、展示课堂笔记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进行课堂笔记展示评比活动,比一比,评一评,谁的笔记工整又有可操作性。
2.小组内进行评议。
3.全班展示交流。
Hale Waihona Puke 4.教师相机点拨。二、巩固运用词语
过渡:我们搜集了关于戏曲的词语,有些词语还有引申义,你是否能正确理解与运用呢?我们进行词语闯关比赛。
第一关:我来做,你来猜。
2.了解与戏曲相关的词语,并学会用词说恰当的句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单元导读课(第一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单元导读课(第一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整合课教案单元导读课本组概述: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它们和我们一起组成了丰富、美丽、和谐的世界。

本组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在分享教材上有关动物的感人故事的同时,唤起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课文:《老人与海鸥》《跑进家来的松鼠》《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

教学目标:1、粗读感知,疏通文本。

在自行预习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梳理作者思路和文章层次,揣摩课文的写作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利用导读卡,梳理作者思路和文章层次,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慨括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揣摩课文写作顺序,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告诉学生朗读网站;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发放“导读卡”,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查找课文有关资料,完成“导读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感课文板块一、单元导入,激情引趣。

“乌鸦有反哺之情,高阳有跪乳之恩。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每个生命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情感,或奔放不羁,或含蓄蕴藉……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有着自己的情感,他们和我们一起组成了和谐、美丽的世界。

今天,就让我们一边细细地品读这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情感”故事,接受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吧!二、出示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与学习方法。

出示“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

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

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材解析《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这两则短小的文言文,讲的都是与中国古代艺术家有关的故事,叙事简洁,余味悠长。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第十四卷《孝行览·本味》。

大意是: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锤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

”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锤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

”锤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文中,“方鼓琴”的“方”意为“刚刚”,“足”意为“值得”。

课文共4句话,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了伯牙与锤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伯牙将自己的情操和志向融入琴声,锤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

“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锤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赞叹;“巍魏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锤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

锺子期知其“音”,更知其“志”。

喜遇知音,伯牙是怎样的欣喜?故事中没有描述,而是在第二部分写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因为他“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无足”一词,充分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

文章用墨极简,但画面感很强,富有想象空间。

《书戴嵩画牛》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满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讲了一件趣事: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数以百计。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

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牛打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文中“数”读shu,意为“计算”;“今”意为“现在”。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五位一体高效课堂备课第七单元语交际习作七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五位一体高效课堂备课第七单元语交际习作七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练。

测、固五位一体”高效课堂备课《口语交际·习作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你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谈自己遇到的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练习运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充分的理由劝阻别人不要伤害动物,激发学生关心动物的思想感情。

3.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的想象,编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教学重难点】把自己的知道的动物的故事、想法、建议等表达清楚;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出课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对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今天我们再来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话题。

二、明确话题要求,自主选择话题1.指名读口语交际的内容,明确每一个话题的具体要求。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说,做好交流准备。

3.指导口语交际:话题一:⑴老师讲一个动物故事。

学生听后说说自己印象深的部分,或者说说对故事角色的认识。

⑵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动物故事。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故事?在众多的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就讲哪一个故事。

(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交流内容:一是自己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二是亲戚朋友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三是从阅读的书籍报刊中知道的动物的故事;四是从电视或网络中看到的动物的故事。

)(2) 在进行话题一的交际时注意把故事介绍清楚,小组内的成员可围绕这个故事进行评议和讨论。

话题二:⑴如果你是小明,你将怎样劝说爸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理由进行劝说:一是自己知道的动物是我们人类朋友的故事;二是伤害动物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三是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四是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五是动物也是有丰富的感情世界。

)⑵你还知道那些伤害动物的事?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事件:一是自己身边看到的听到的事;二是从书籍报刊中看到的事;三是从电视网络新闻广播中看到听到的事。

新乡县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文言文二则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新乡县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文言文二则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21 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重点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难点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伯牙鼓琴》。

2.上节课我们所学的《伯牙鼓琴》一文,向我们展示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文言文,一起感受绘画的魅力。

二、学习《书戴嵩画牛》(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1.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书戴嵩画牛》。

(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师板书:书写、记录)“戴嵩”是谁?(学生介绍。

)大家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2.简介作者苏轼。

师: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他的这篇短文就是关于唐代画家戴嵩所画的《牛》。

猜一猜,他会说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

)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蜀轴囊曝搐婢拊掌(3)指名读,全班齐读。

3.师范读全文.4.指导课文朗读。

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1)师出示课件: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2)学生试读,集体评议。

5.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七单元第22课月光曲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七单元第22课月光曲

第七单元第22课月光曲教材解析《月光曲》是一个传说,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课文共有10个自然段,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了贝多芬,并点明他创作《月光曲》的故事是一个传说;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叙述了贝多芬走进房屋,为穷鞋匠兄妹俩演奏;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讲了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第二部分的三轮对话叙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具体背景。

皮鞋匠兄妹俩手足情深,贝多芬同情穷兄妹俩,也被兄妹俩的手足之情打动,进屋弹起了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

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知音,不由得产生了创作激情,想再给育姑娘弹一首曲子。

这三轮对话的描写很精彩,语言简练,饱含着皮鞋匠兄妹和贝多芬的情感,内涵丰富;设计巧妙,揭示了贝多芬弹完一曲又弹一曲的原因,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对于《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而是借皮鞋匠兄妹俩的联想和想象表达出来,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满了银光。

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清幽、舒缓。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转折。

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强音乐骤然响起。

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想象!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无限向往,为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提供了依托。

教学目标1.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统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23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课件

统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23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课件

书 戴嵩 画牛 蜀中 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 以百数。 有戴嵩 《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 自随。 一日 曝书画,有一牧童 见之,拊掌 大笑, 曰:“此画 斗牛也。牛斗,力 在角,尾 搐入 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矣。”处士 笑 而 然之。古语有云:“耕 当问奴,织 当问婢。” 不可 改也。
斩尽杀绝( ) 美妙绝伦( ) 悬崖绝壁( )
二、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 )
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 人了。 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三、对“知音”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
A.能弹出美妙音韵的人。
伯牙鼓琴
《列子》,道家学派著作,相传 为列子所撰。列子,名御寇,战国时 期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独立处世, 善于修身养性。《列子》共八卷,内 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如 “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语均 出自其中。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zāi

wēi
xián
巍弦
互动课堂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 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锺子期死了,伯牙 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钟子 期更了解他的人了,于是,他 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 琴。(课后第二题)
这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我们一起来欣赏乐曲《高山流水》
今天“高山流水” 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 知音或知己,也比喻 乐曲高雅精妙。
B.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C.能够听懂别人弹琴的人。 D.对音律有研究的人。
四、下面诗句中不能表现友情的一句是(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8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8单元集体备课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爱恋之情及独特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2、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用以指导自己的观察行动。

3、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大自然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4、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自读中遇到的问题;与他人讨论交流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5、摘录好词好句,并学会用在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

二、单元知识结构: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和鉴赏。

我们要带领学生领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欣赏青松迎客、寒梅报春的自然情怀。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雨》用优美的抒情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万般神奇,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草虫的村落》展开丰富的想象,追随者一只爬行得小虫,对草虫的村落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索溪峪的“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奇丽的美景,抒发了畅游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口语交际·习作”让学生或化身大自然中的一员感受世界;或根据音响展开想象;或分享分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回顾·拓展”让学生交流课内外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及自己的感悟,另外再积累体现了联想和想象的一些古诗词,深化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课23 《月光曲》

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课23 《月光曲》

赞叹弹奏 技巧高超。
➢ 你从两个“您”字中读出姑娘的心理变化了吗?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 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 是贝多芬先生吧?”
第一个“您”表示猜想, 第二个“您”表示肯定。
➢ 姑娘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心情无比激动。 你能把这种心情用朗读体现出来吗?
甜(酸甜) 恬(恬静)
我会写

书写本课生字时,有
哪些笔画需不要要注意多呢写?一点。
lái yīnc的hú穿n插。jiàn lǚ táo
纯键缕陶
我会读课文
同桌开火车读课文,读完用 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月光曲》 的创作经过。
创作《月光曲》 的故事是传说
( 第1自然段)
➢ 贝多芬在弹了一曲后为什么要再弹一首呢?
朗读6-7自然段,说说贝多芬 第二次弹奏的原因。
➢ 你从姑娘的话里读出了什么?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 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 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 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赞叹感情表 现得充分。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 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 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 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 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 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
随便说说罢了。” 家境贫穷,无法达成妹 妹的愿望,哥哥十分难过。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 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 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 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 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 们又太穷。”姑姑娘娘热说爱∶音“乐哥,哥渴望,你别难过,我不过 随便说说听罢到了贝。多”芬弹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七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组选的四篇短文,从分歧的角度,描写了在分歧的年代、分歧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白叟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白叟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

《跑进家来的,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嘠羧善良、忠诚的高贵情怀。

《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共处的美好感情。

学习本组课文,在感触感染动物的可爱、聪慧、善良的同时,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故事,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

单元教学方针1、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感触感染人和动物之间浓浓的情谊。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人与动物之间这种真挚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方式。

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潜心读书,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感触感染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触感染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人与动物之间这种真挚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方式。

单元课时分派《白叟与海鸥》2课时《跑进家来的松鼠》1课时《最后一头战象》2课时《金色的脚印》1课时白话交际·习作七3—4课时回顾·拓展七2课时。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引言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第七单元》的教学帮助六年级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通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安排,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使他们能够掌握教材内容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第七单元》的内容和意义。

- 学会提炼和归纳课文的主要信息。

- 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讲述课文的故事情节。

- 培养学生阅读文本并进行解析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策略1.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呈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交流与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问题导向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思考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4. 创新研究方式:引入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研究。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普通文本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

3. 合作活动:分组讨论和分享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4. 故事再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讲述课文的故事情节,可以借助图片和演讲稿来辅助表达。

5. 文本解析:搭配相关练,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6. 创作写作: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写作训练,并互相分享和评价。

教学评估1. 随堂小测:通过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表现观察: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和表达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3. 书面作业评分:根据学生的写作作业质量和表达能力评分。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课本和练册- 图片和视频资源- 写作材料和评价表格结语通过本教学设计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第七单元》的内容,提高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们相信通过合理安排教学策略和活动,学生将在积极参与的环境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七》教学设计

《习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观察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进行合理的细节联想与想象,尝试习作。

难点:理解图意,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本次习作图片、古巴《起义青年报》资料、温哥华市资料。

2、学生准备:回顾第七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写作热情。

1、大屏幕出示一组以“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为主题的图片。

(师一边播放图片一边解说。

)2、激发情感。

二、图文对照,明确要求。

1、出示图片(书中插图)。

师:今天,老师还带了一幅图片,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图文对照,明确要求。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不但看清了图片上的人和物,连背景都观察得那么仔细,这幅图就是古巴《起义青年报》9月29日的报道。

谁愿意把这段报道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或齐读)师:是啊,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小鸭子跌入下水道,鸭妈妈请来了巡警帮忙,最后小鸭子成功获救。

本次习作就是要求我们:根据上面的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谁来说说,怎样写才能做到内容具体呢?怎样把感情写真实呢?三、大胆想象,扩展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文字看图片,思考: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展开合理的想象呢?1、想象事情的起因。

师:鸭妈妈带着一群憨态可掬的小鸭子漫步在温哥华街头,它想要带着鸭宝宝去做什么呢?师:在过马路的时候,鸭妈妈会对鸭宝宝说什么呢?从中你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师:看到鸭妈妈带着小鸭子过马路,路上的行人又是怎么做的?从中能体现出什么呢?2、想象事情的经过。

师:就在这时,一只小鸭子不慎掉进了下水道里,这时鸭妈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它又是怎么做的呢?抓住鸭妈妈的动作、神态进行合理的想象。

师:大家的想象很合理,既突出了鸭妈妈看到孩子遇到危险后急切的心情,又展示了鸭妈妈的智慧。

这时,鸭妈妈急中生智,它想到了巡警,决定向巡警求助,我想,鸭妈妈向巡警求助的场面一定很有想象空间,发挥你的智慧,想象一下,鸭妈妈是怎样向巡警求助的呢?师:巡警终于知道了鸭妈妈的意思了,他在鸭妈妈和鸭宝宝的带领下,来到了下水道口,展开了营救小鸭子的行动,但是巡警在救援小鸭子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师:看来这是一次非常艰难的救援,如果你就是那名巡警,你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救援小鸭子的呢?师:大家说得真好,但是大家忘记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下水道一定很黑,巡警是怎么克服这个困难的呢?3、想象事情的结果。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拿手好戏》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拿手好戏》教案

出炉的排条外焦里嫩,特别美味!这让我每周都想吃,可是爷爷 最自然、最有效
又不是每周都有空,所以我就向爷爷请教了炸排条的做法及注意 的方法。同时,
事项。我要自己动手炸排条!
例文也给学生
首先准备材料。炸排条的材料其实特别简单,只需要排条和 的习作起到了
油。排条分猪肉的和鸡肉的。我选了鸡肉排条,因为我想做出 KFC 很棒的示范作
4.导问:通过这样的提纲,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将习作中要写的内容分成三部分,这样才会有顺 序。 (2)还要将详写、略写的部分想好,做到心中有数。 (3)这样就可以围绕中心来写习作了,这真是好办法。 5.总结:这样就可以将习作每个部分要写什么理顺清楚了,
习作切不可急于动笔,要根据习作要求,思考习作中心,快速写
(4)哪些内容作为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些,哪些内容可以写 篇习作做好铺
得简略一些?
垫。学生通过发
2.学生围绕问题交流,并及时反馈。
现列提纲的好
3.小结:是的,大家说得特别好,可是习作也是需要技巧的 处,自主学习,
哟!怎么才能把自己说的内容,写得有序、有层次呢?我们不妨 提高了语文能
来列一列习作的提纲。(出示习作提纲)
力,同时学会了
点明拿手好戏是 挑西瓜。
有序地表达。
《三招挑西瓜》
简单介绍:是怎样 练成挑西瓜的拿 手好戏的。
我用“看、听、拍” 三招,自信地挑了 两个大西瓜。
具体写:周末和同 学郊游时挑西瓜、 吃西瓜的趣事。
第一个西瓜很好, 得到同学的夸赞, 我很得意。
第二个西瓜没熟, 我很尴尬——拿 手好戏演砸啦!
的感觉。材料准备好后,我开工了。我戴上围裙,卷起袖子,神 用。
气十足,就像酒店里的大主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第一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组选编的四篇短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

《跑进家来的,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嘠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学习本组课文,在感受动物的可爱、聪慧、善良的同时,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故事,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

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人和动物之间浓浓的情谊。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人与动物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潜心读书,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人与动物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单元课时分配《老人与海鸥》2课时《跑进家来的松鼠》1课时《最后一头战象》2课时《金色的脚印》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七3—4课时回顾·拓展七2课时第二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一教材分析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

《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目标编写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入选的课文中,有的篇幅较长,可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

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以及“回顾·拓展”都做了相应的安排,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课时安排老人与海鸥2课时跑进家来的松鼠1课时最后一头战象2课时金色的脚印 1课时习作 3课时回顾拓展七 2课时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第七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是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进行编排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篇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是综合训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故事,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那片绿油油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他家做客的故事。

《乌塔》讲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6、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7、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8、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回忆成长中体验到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3、对文中的人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独特看法。

4、学习书信的正确格式及写法。

5、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6、围绕成长的故事,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四、教学课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课时《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课时《乌塔》1课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1课时《语文园地七》5课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激发学生树立力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的远大理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一)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二)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情景。

(三)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

“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4、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5、课文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

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课堂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

思考: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尤其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3、尊重学生自身的体会,不要强求学生所有的体会都一样。

教师相机的作出指导。

如:从“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体会到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

4、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2、学生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演习当时情景。

给学生提供当时的情景: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3、学生演完后,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

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2、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3、学生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写一写当时他沉思什么?4、全班交流写的内容。

5、读这部分,你从周恩来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四)课外延伸。

1、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2、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板书: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耳听疑惑不解中华不振振兴中华(立志)眼见深刻体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2、学习叶老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真诚的待人态度。

3、理解夹叙夹议的表述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意思,概括解释词语的常用几种方法。

3、理清课文思路,划分段落。

4、朗读课文。

二、教学程序: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

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① 划出生字新新。

②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课堂练习:抄写生字新词,次数学生自己确定。

5、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