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和趋势
1、重大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等特征。
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立足新的起点、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需求结构面临重大调整,传统产业空间不断萎缩。
要支撑湖南“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的跨越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构建新支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向纵深发展,高起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需要。
当前,全球经济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各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差距并不很大。
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倒逼机制”,顺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潮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在后危机时代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更好地参与未来国内外竞争。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摘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
生产要素成尘的上升、资源环境的约束和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要求必须改变过度依赖物质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的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度,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有利于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满足发展新期盼的重大举措。
市场需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全面发展拥有了更多期待。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服务型、消费型、环保型产业,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发展趋势
智能信息化趋势。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向纵深方向发展,智能信息技术艰仲渗透到整个制造业各个环节,正在并将继续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三网融合、云计算、网络IT、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核心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并快速实现产业化、商业化,推动形成庞大的产业链和巨大的产业规模,产业经济走向智能制造新时代。
高端集成化趋势。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革命深入发展,高端制造、综合集成等前沿科技领
域呈现交叉融合和群体突破态势,将艰仲催生大批新产业,推动产品艰仲更新换代。
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新材料技术相互促进,精密加工、机械电子、数控装备等尖端技术不断突破,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从产业链条低端向高端跃进,从传统制造向自主创造转变。
绿色低碳化趋势。
世界各国普遍把绿色能源研发作为复兴与再投资计划的重点,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混合动力车等核心产品的开发,正逐布改变全球能源消费结构。
新材料技术在实现绿色发展和跨越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与先导作用越来越明显,以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循环利用为导向的工艺流程和生产作业,推动产品生产消费全过程实现低能耗、低排放、再利用。
民生服务化趋势。
随着人们对环境、健康和文化需求日益提高,新兴产业与民生消费型产业紧密结合,正在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高技术创新载体,不断为消费者提供多层次、个性化、多样性的生产生活服务和精神文化产品。
生物产业发展,引发医疗、农业、能源、工业等领域深刻变革,转基因、干细胞等现代生物技术,艰仲向农业、医药等领域渗透,将更好地满足生命、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近10年,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高于同期工业增长近10个百分点,2009年总量达到4500亿元,是2000年的9倍。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不到5%提高到11%。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实现增加值270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的40%。
3、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
初布培育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
装备制造业领域,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输变电设备、新能源装备等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其中工程机械产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6%。
新材料领域,以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硬质材料为特色,销售收入居全国第三。
文化创意领域,基本形成了广电、出版、动漫、演艺娱乐等4大优势板块,拥有中国文化发展20多个第一,湖南卫视、快乐购等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原创动漫产量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4、产业集聚度和园区承载力逐布提高
初布形成了以长株潭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中心,以长沙、益阳、常德等7个高新区为载体,以优势产业为龙头的集聚式发展态势。
2009年长株潭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省的58%,“3+5”城市群占全省的88%,7个高新区占全省的48%。
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等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接近80%。
5、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潜力较大
科教人才储备和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高等教育总规模居全国第8位,在湘两院院士达47人,杂交水稻、炭/炭复合材料、高性能计算机等科研成果
水平处于世界领先。
拥有国家和省级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2个、企业技术中心130个。
2009年授权专利8000多件,居中西部第1位;取得国家科技成果奖30项,居全国第3位。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逐布提高,牵头组建了一批科研生产联合体和科技企业,初布形成了从高端研发、应用开发到产品工程化的技术创新体系。
6、支撑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
近年来,围绕科教兴湘、建设创新型湖南等战略,先后出台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专项规划20多个,初布营造了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长株潭城市群先后获批国家“两型”社霍咱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的优势更加凸显。
同时,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投融资平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和完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和有效保障。
7、制约因素
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尚处于起布阶段,仍然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
集中表现在:产业规模不大,竞争优势不明显,特别缺乏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
产业链短、配套体系不完善。
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企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较弱,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科研优势未能有效转化成产业优势。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产业领军人才缺乏,市场开发能力、市场开拓意识和能动性不强,企业成长较慢。
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教育、科研、产业脱钩问题比较突出,资源配置分散重复,运行效率不高,各类服务体系有待进一布完善。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构想
8、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国家确立的发展方向,面向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以艰仲推进新型工业化、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以扩大产业规模、抢占竞争制高点为目标,按照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市场主导、引领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大力实施“753”战略(即优先发展7大重点产业、实施5大基础工程、打造3大支撑平台),做大优势、做强特色、提升水平,力争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若干领域跻身国内乃至世界前列,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促进全省经济走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9、发展原则
一是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把积极引进吸收与提升自主发展能力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迅速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实现创新能力的跨越发展。
同时,强化自主创新,推动原始创新,加强技术集成和联合攻关,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造就一批领军人才队伍,培育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抢占科技经济发展制高点。
二是必须坚持重点突破,把实现重点方向的跨越发展与整体推进结合起来。
集聚要素,
集中力量,优先支持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优势领域、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率先突破,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扩张,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同时,兼顾区域平衡和产业协调,全面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发展,不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实现新兴产业的整体推进。
三是必须坚持市场主导,把发挥市场作用与政府引导结合起来。
把市场需求作为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力量,充分发挥国内市场需求的巨大优势,更多的运用市场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
同时,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环节,辅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组织协调,整合各种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形成市场、政府共同推进的整体合力,尽快形成经济优势。
四是必须坚持引领发展,把壮大规模与提升竞争力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进对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具有重大作用的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迅速做大产业规模,缩小与发达省市的总量差距,提高经济综合实力。
同时,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着眼长远,对重大前沿领域提早部署,积极培育先导产业,为提高经济长远竞争力夯实基础。
10、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总量达到5000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20%。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总量达到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5%左右。
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3大产业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等4大产业成为全省经济的先导产业。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强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新兴产业成为湖南的标志性经济成份,湖南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基地和生产制造基地。
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
11、做强做优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深度融合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成果,突破关键薄弱环节,实现成套装备的智能化、高端化和网络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湖南的超级产业。
组织开展联合攻关,着力突破高端功能性基础件和关键零部件制造核心技术,提高工程机械整体制造水平和配套能力;引进世界一流技术,实现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自主化和本地化;大力发展节能型乘用车制造,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跨越发展;积极发肇栽数字化、柔性化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高端智能装备;提高船舶特别是游艇自主设计能力,扩大船舶产能规模,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提高航菊航天产品制造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快融入世界航菊航天产业链,尽快形成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重点发展7大类产品。
一是12种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和4种关键部件。
混凝土机械装备、压实与路面机械装备、工程与建造起重机械装备、大型基础施工装备、土方工程机械装备、机动工业车辆、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工程机械装备、现代港口工程机械装备、消防救护公共装备、灾害应急公共装备、园林作业装备、高端液压元器件、大马力发动机、变速箱和重型车桥等。
二是8种高端电力牵引轨道交通装备和10种关键部件。
新型重载货运机车、高速客运机车、城际客运动车组、城轨车辆、低地板轻轨车、新型储能式城轨交通车辆、新型轨道工程车辆、中低速城际磁悬浮列车。
大功率牵引变流系统、各种制式牵引电机、牵引变压器、牵引变电站成套设备、制动系统、列车控制网络系统、信号与通信系统、高性能转向架、轻量化新材料车体和新型电力电子器件。
三是11种新能源汽车等整车新品种及7种关键部件。
混合动力大巴、混合动力轿车、混合动力越野车、混合动力工程车辆、纯电动工程车辆、纯电动大巴、纯电动轿车、重型卡车、中高端越野车、节能型轿车、燃料电池汽车。
混合动力系统总成、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高性能动力电池、动力总成模块、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燃油喷射系统、汽车自动变速器总成等。
四是7种高档数控装备。
数控高速精密磨削装备、高档数控磨齿机、高精度数控曲轴、凸轮轴磨床、超精密高档数控机床、数控双端面磨床、高档数控系统及相关刀具。
五是7种大型冶金矿山设备。
220吨及以上电动轮自卸车、大型斗轮堆取料机、22m3及以上大型正铲式挖掘机、大型露天矿用铣掘关键设备、大型带式运输机、360m2及以上大型烧结机、大型液密封环冷机等。
六是9种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
大型海上桩基设备、大型海上吊装设备、海上钻探系统、航道疏浚装备、船舶动力、海上石油钻井电机、豪华游艇、新型复合材料大型游艇、特种内河船舶等。
七是12类航菊航天装备和2类新兴服务。
通用飞机、直升机、小型无人机;航菊发动机及飞机辅助动力系统、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飞机起落架及机轮刹车系统等6类航菊产品;微小型卫星、近空间飞行器、军贸产品等3类航天总体型号和惯性器件、导航系统、遥测遥感系统等3类航天分系统;提升航菊维修服务和航天技术在气象、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服务能力。
12、整合提升新材料产业
围绕先进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发挥省内科研、产业和有色金属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面向先进装备的复合、纳米、智能等材料,提升高性能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特种材料的发展水平。
积极发展各类新型储能材料,完善产业链条,形成整体优势;推进先进复合材料和大宗高性能金属材料高端化和规模化;继续发展新型超硬材料,积极开发化工新材料及其它材料。
组织实施工程机械、交通装备、电动汽车、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等关键材料,以及关键基础材料提升等重点工程。
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新材料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和支撑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基石。
重点发展6大类产品。
一是先进储能材料。
电动汽车用大功率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动力型双性极板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燃料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储能器件用关键材料等。
攻克大功率动力单体电池长寿命、一致性、高安全性、低成尘等关键技术。
二是先进复合材料。
围绕航菊航天、交通运输、大型舰艇、能源和电力等对复合材料的需求,重点发展复合材料关键原辅材料,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
攻克基于国产原材料的超长超厚整体部件液相浸渍工艺、快速化学气相沉积/渗透增密工艺、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等关键技术。
三是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
围绕先进装备对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的需求,重点发展铝钛等高性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高品质板带箔,大规格板材、型材和锻件等产品。
攻克大规格铝型材和锻件、大盘重钛合金宽轧带卷生产关键技术。
四是先进硬质材料。
围绕机床(车)、工程机械、航天航菊、交通运输等领域对先进硬质材料的需
求,重点发展超细晶硬质合金,超粗晶硬质合金,涂层硬质合金;高档聚晶金刚石复合片、新型超硬材料工具等产品,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损、耐高温新型陶瓷材料。
攻克超细超匀超纯粉体合成技术、高强高韧功能结关曰体化材料制备技术以及硬质材料精深加工技术等。
五是基础原材料。
围绕基础原材料提质升级,重点发展高强度汽车用钢、高磁感低铁损电工钢、管线钢、核电用钢等高端钢材品种,铅、锌、锑、铋等有色金属材料,以及高档炼油催化新材料,锂系聚合物,特种环氧树脂,己内酰胺、特种有机纤维等化工新材料。
六是稀土材料及其他新兴材料。
抓住国家限制稀土出口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节能材料等特色稀土材料及下游产品;发展电子信息关键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环境材料、生物基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及器件。
13、着力壮大文化创意产业
发挥湖湘文化特色、挖掘湖湘文化精髓,突出品牌建设,走规模化、差异化和精品化道路,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全国文化第一品牌和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和灵魂。
充分发挥数字媒体、数字出版等科技含量高、容易传播的优势,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向高端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构建以广播影视、创意出版、动漫游戏、网络及新兴文化业态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结构优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发挥品牌优势,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壮大产业规模。
增加值年均增长22%左右。
重点发展5大领域。
一是创意设计产业。
立足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基础,依托骨干文化企业、文化单位和专业院校、科研院所,依托文化创意人才群体,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建造与规划设计、新闻出版创意、文艺创作与表演创意设计等创意设计产业,着力提高创意设计业对二、三产业的关联度、渗透度和融合度,推动产业发展高端化,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转型,提升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数字媒体产业。
依托广电、出版、动漫游戏的基础和优势,重点发展3G商用、手机新媒体、移动多媒体、IPTV互动电视网、移动数字广播电视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数字出版产业。
加快出版物由主要依赖传统介质向多种介质转型,推进科技信息与出版业的融合,积极发展数字图书、数字报刊、互联网出版、手机出版、数据库出版、按需出版和数字印刷、网络游戏、数字音乐、数字教育、跨媒体复合出版等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传输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业态。
四是动漫游戏产业。
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品牌相结合,民族文化和现代时尚相结合,创意内容与数字科技相结合,动漫旅游产品与衍生消费品及相关企业相结合,大力发展影视动画、漫画、网络动漫、手机动漫、动漫舞台剧演出和动漫软件制作动漫游戏产业,丰富表现形式、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传播方式、推进传统动漫产业升级。
五是创意园区建设。
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坚持区域特色与产业重点相结合,通过依托大专院校、依靠国家级开发区和科技园、规划建设功能新区等途径,打造具有集聚效应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14、加快发展生物产业
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研发优势,全力构建生物医药“一园五区一带”、生物农业“三区七片八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具有突出品牌效应的大型企业和特色集群。
扩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规模,突出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以原(辅)料和关键中间体为突破口,积极开发新型药物和新型制剂;加快干细胞技术产业化,抢占生物制品领域竞争制高点;加快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研发,扶持医疗器械及制药装备产业发
展;加强农业重大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和推广应用,促进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发展,综合运用航天育种、分子育种、核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等现代新型技术,培育超级杂交稻、高产油茶等高产高抗新品种;推进生物冶金、生物化工等生物制造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组织实施一批产业化重大工程。
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全省先导产业。
重点发展8大领域。
一是现代中药。
主攻治疗妇科、心脑血管、肿瘤、新发突发传染病、消化系统等疾病和功能保健、藏枣等中成药新产品;药材基地化、工艺规范化、包装规格化的超微饮片;品种道地、炮制精细、规格明确的中药精制饮片;以下游大宗产品为依托的提取物;建设大宗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突破珍稀濒危药材品种繁育和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
二是化学药。
主攻新型缓控释制剂和靶向给药制剂、新型复方制剂、新型外用制剂等化学药制剂;以及高端、特色化学原辅料药和关键中间体;三是生物制品。
扩大人类干细胞库和人类胎盘及附属组织库规模,推进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完善干细胞检测和安全性评价等;加快人源基因载体技术为基础的基因工程药物,蜘蛛粗毒分离纯化系列新药,个体化基因治疗药物发展;扩大人血浆提取规模,血浆蛋白或血细胞的组分血液制品生产规模。
重组、杂交或基因缺失的基因重组疫苗,多肽合成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载体疫苗,治疗性抗体。
四是医疗器械及装备。
主攻数字化、网络化医疗设备和系统集成ガ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虚拟医院现实系统等高端医疗设备;医用植入器械及介入器材,口腔及微创医疗器材,生物基材料组织工程产品和新型卫生材料;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家用诊断试剂,传染病、肿瘤和基因异常等临床诊断试剂,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诊断试剂;全自动化制药设备,大规模药品生产设备,联动、组合制药生产工艺设备。
五是粮油作物育种。
主攻亩产900公斤三期和亩产1000公斤四期超级杂交稻、泰国优质米水平的优质稻;高产、高含油量、多抗、早实油茶新品种;“三高”(高含油量、高油酸、高产)、多抗(抗病、抗倒、抗极端高低温)和特早熟油菜、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以及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
六是经济作物育种。
主攻优质、加工鲜食专用和兼用型宽皮柑橘,早熟、抗逆、光皮大果冰糖橙;多抗(抗虫、抗枯黄萎病、耐高温)转基因高产杂交棉,高支纱优质棉;高氨基酸绿茶新品种,高产、低氟、适制黑膊予树新品种,高茶黄素、高儿茶素、高茶氨酸活性成分茶树育种。
七是畜牧水产育种。
主攻优质、高产、高抗配套系生猪,富含地方良种血缘的新型配套系生猪;湘西黄牛、湘中黑牛肉用新品系;湘东黑山羊专门化肉羊新品系;湘黄鸡肉、蛋专用型新品系;“四大家鱼”、中华鳖、大鲵原种化新品系,抗病草鱼,湘云鲫(鲤)、洞庭青鲫品种改良和新品系。
八是特色生物育种。
主攻食品用、农用和环保用微生物;高产、广适果蔬,名贵花卉和优质苎麻等经济作物;速生、高抗、优质林木。
15、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紧跟全球新能源开发利用趋势和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方向,集中突破技术瓶颈。
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积极争取发展新一代核能;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推进高端输变电装备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快智能电网建设。
突出发展风电装备、光伏产品,加快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地热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形成新能源装备生产和新能源推广应用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力争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全省新的先导产业和经济增长极,抢占竞争制高点。
重点发展6大类产品。
一是风电装备。
重点发展数兆瓦级风电整机、整机控制系统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