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
教学大纲
(适用于2013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
二〇一五年八月
《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12034 【课程类别】专业技能选修课
【学分数】 3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学时数】36 【编写日期】2015年08月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
本课程的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选修课。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对物联网有一个整体认识,掌握其体系结构和相关技术。通过对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传感技术、定位系统、智能信息设备的学习,掌握感知识别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无线宽带网、无限低速网、移动通信网的学习,掌握网络构建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大数据与海量信息存储、数据库系统、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学习,掌握管理服务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建筑等系统的学习,了解物联网技术在多个领域中的应用;最后还应将物联网前沿状况介绍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掌握物联网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提高自身对不断变化的物联网的适应能力。
2.技能与方法
本课程应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物联网相关技术。待有实验条件的情况下,通过RFID实验箱,掌握低频、高频、超高频和2.4G 有源RFID 读写器、原理机、标签的原理及应用;物联网综合实验箱,掌握低功耗WiFi、ZigBee、Bluetooth 4.0 BLE、IPv6等多种无线传感网络。通过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建筑等几个实际应用案例,掌握综合应用层;通过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物联网管理:调试与诊断、认知无线电、移动计算中的群智感知,了解物联网前沿技术和应用。最终,对物联网有一个较清晰和全面的认识,并具备运用物联网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物联网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与生产奠定一定的基础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养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是一些新技术,不仅是技术的更新,更要关注的是观念的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大数据不仅是数据体量变大,海量、共享、连接是新时代的人文新观念。
二、课程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体系结构;物联网关键技术;综合应用,如智能物流;智能交通等。
课程难点:物联网概论是一门多学科交叉、高度集成的课程,它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要求学生具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这是一个总的难点。具体还涉及:
1.物联网的基本组成,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的功能;
2.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3.无线通信技术。
解决办法:首先,要意识到面对如此庞大的内容,学生先修课程不足,再加之对物联网领域的感性和理性认知的缺乏,对课程内容要有所取舍,详略得当才是。在36学时教学中,本着有效完成课程目标,重整体知识框架的构建,轻技术细节深入的基本原则,注重建立学生对物联网这一新兴领域的好奇和兴趣。在管理服务中的大数据与海量存储部分,对Google 数据技术的三宝(即Google File System、MapReduce、BigTable),关注为学生建立大数据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比如从传统思维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转为关注相关关系。通过这样的观念碰撞,培养出对人类的认知和和应对世界交流方式全新挑战的能力。其次,在选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一定的基础知识,如传感网技术等内容;最后,利用练习帮助完成教学目标,在每个练习项目中,设计若干需要学生思考和查证的内容,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帮助理解并建立概念,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整体学时分配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一)第一章物联网概述
主要内容:
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核心技术、主要特点、发展趋势、应用前景。
教学要求:
掌握物联网的发展背景、定义、特征、安全等概念,以及物联网的4层体系结构和功能划分,对物联网有一个全局的认识,激发出探索物联网世界的兴趣。
重点:建立物联网四层的架构以及各层的基本功能。
(二)第二章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
主要内容:
自动识别技术,包含光符号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生物计量识别技术、IC卡技术、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历史和现状;RFID技术分析,包含阅读器、天线、标签、频率;RFID和物联网。
教学要求:
认识让物品“开口说话,发布信息”是物联网最独特的部分。掌握各类位于感知识别层的信息生成设备,重点掌握RFID的体系架构、工作原理、标准和它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各类自动识别技术以及RFID。
难点:RFID与其它识别技术的区别。
(三)第三章无线传感网
主要内容: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史;硬件平台,包含传感器、微处理器、通信芯片、供能装置;传感器的操作系统,包含TinyOS、Contiki OS;传感器网络组网技术,包含选路指标ETX、路由协议CTP、数据分发协议、路由协议的新挑战;无线传感网的应用,如军事监测系统、煤矿监测系统、医疗监控系统。
教学要求:
继续学习感知层技术。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以及发展历史、传感器的结构、分类、特点、一般特性;了解传感器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掌握无线传感网络的体系结构、主要特征、关键技术和现状挑战。
重点:无线网传感器以及无线传网。
难点:无线传感网与RFID的区别。
(四)第四章定位系统
主要内容:
基于位置的服务;定位系统中的GPS卫星定位系统、蜂窝基站定位、室内精确定位、WiFi 基站定位;定位技术中基于距离的定位、基于距离差的定位、基于信号特征的定位;物联网环境下定位技术的新挑战和发展前景。
教学要求:
掌握各种成熟的定位系统和新兴的A-GPS、无线AP定位系统;掌握基于各种定位条件的定位技术;明确物联网环境下的定位技术的新挑战和发展前景。
(五)第五章智能信息设备
主要内容:
手持移动设备,从PDA到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与物联网;其他智能设备,如车载设备、数字标牌、医疗设备、智能电视;智能设备运行平台、情境感知、任务迁移、智能协作、多通道交互;智能设备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
掌握各类传统和现代移动设备的产生背景、功能、特点、应用。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历史、特点、结构,其中的操作系统和硬件系统、基本功能、技术要求、应用领域、发展前景,以及智能手机在物联网中的作用、地位。
(六)第六章无线宽带网络
主要内容:
无线网络简介,包含基本组成元素、无线网络的类别、无线宽带网络的难点;WiFi:无线局域网,包含IEEE 802.11协议发展简史、IEEE 802.11架构、IEEE 802.11介质访问控制协议;WiMAX:无线城域网,包含WiMAX概述及架构、WiMAX介质访问控制原理简介、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