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历史研究综述
1. 跨文化交际概念的误解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的有关论述 ,笔者发现 ,国内跨文化交际学者对一些概念存 在一些误解 : 误解之一是对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理解 。在国内由于从事跨文化交际学科的人 基本上以外语学科教师为主 ,因此 , 人们往往将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译为“跨文化交 际 ”,也由此认为跨文化交际是一门研究语言交际中的文化问题的学科 ,似乎超越语言与教学 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就不应该属于外语学科教师的范畴 ,这样的认识与理解是有失偏颇的 。我 们认为 ,跨文化交际涉及多学科 、多领域 ,语言研究只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部分 ,而语言交际 只是实现有效交际 、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的途径 (庄恩平 2006: 57 - 61) 。误解之二是跨文化 交际能力 ( intercultural comm unication competence)和跨文化能力 (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概念 的不同理解 。外国学者一般都将这两个概念互换使用 ,也就是说 ,两种说法一个概念 。例如 , Young Yun Kim (2001: 98)在阐述跨文化交际能力时有这样表述 :“Considerable divergence is seen in the existing academ ic concep tions of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2 cation competence (or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nd such related term s as intercultural skills and in2 tercultural effectiveness). ”Fantini ( 2000: 26 - 27)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了如下阐述 :“B ecause the no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 or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or ICC, for short) is fairly new, a special focus issue of SIETARπs In terna tiona l J ou rna l of In tercu ltu ra l R ela tions and a subsequent endeavor gathered studies on just this top ic. ”Samovar & Porter ( 2004: 302 303)等在定义跨文化能力时也借用了上述定义 。国内学者对这两个概念的使用情况各异 ,但 一般都将它们视为相异的概念 ,不互换使用 。依据笔者分析 ,主要存在四种现象 :第一 ,只论述 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 ,而不涉及跨文化能力 ,这种情况最为普遍 。第二 ,将跨文化能力归属到 跨文化交际能力之中 。例如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语言学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组合 ”(杨 慧 2005)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 ”(吴越 ,梁晓鹏 2002: 40) ;“跨文化交 际能力是 20世纪 90年代针对外语教育与外语人才培养提出的一种新兴模式 ,它由交际能力 和跨文化能力组成 ,强调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宁 惠萍 2003: 147) 。第三 ,单独论述跨文化能力或跨文化交际能力 ,不涉及两者的关系 。如毕继 万 (2005)认为 ,“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的焦点在于跨文化能力 、社会文化能力 ( social cultural competence)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三个概念 。”第四 ,以跨文化能力代替跨文化交际能力 ,但未作 任何论述 。例如 ,“跨文化能力主要指与外国人打交道 、合作的能力 ”(郑立华 2005) ;“跨文化 能力就是恰如其分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就是一个人在外语情景下的交际能力 ”(刘齐生 2004: 35) 。
一 、引言
2000年 5月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 》)颁布 。新《大纲 》在 教学原则中首次提出了“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的内容 ,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 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 、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 2004 年 1 月 ,教育部颁布 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 》也在教学性质和目标以及教学要求中提出了跨文化交际 方面的内容 。可见 ,跨文化交际已被列为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明确内容 ,跨 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开始受到外语界的普遍关注 。
Foreign L anguage W orld No. 4 2007 ( General Serial No. 121)
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
□杨 盈 庄恩平
提要 :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经日益显现 ,英语教学大纲也已明确提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 。因 此 ,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本体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但是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中 ,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本体 研究十分有限 。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和要素的研究现状 ;然后构建了跨文化 交际能力的模式 ;最后 ,阐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应体现在每一语言技能课的学习与教授之中 ,并提出英语教 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 关键词 : 跨文化交际 ; 跨文化交际能力 ; 外语教学 Abstract: A 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 ICC)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nowadays, more peo2 p le begi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it. The English2teaching syllabus requires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π ICC. Thus, to study ICC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field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owever,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framework study of ICC. Therefo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ICC. W e first sum up the concep ts and components studied by both foreign and domestic scholars; then, a framework of ICC is con2 structed and all components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finally, we p ropos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o develop studentsπ ICC.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uggestions i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π ICC should be penetrated in the training of each English language skill.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 : H31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 5112 (2007) 04 - 0013 - 10
为了更好地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研究的现状 ,笔者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 统计了一组数据 (1997 - 2005年 ) (见表 1) 。
表1 与跨文化交际相 关的论文总篇数
2833篇
涉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论文数
740篇
跨文 化 交 际 能 力 培
养途径研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占总篇数 跨文化交际能力本
26. 1% ) 体研究
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素 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组成要素及模式的论述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 在国外 , Samovar & Porter ( 2004: 303 )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归纳为动机 (motivation) 、知识 ( know ledge)和技能 ( skill) 三个方面 ,这种模式较为广泛地被国内外学者采纳和引用 。而 Gudykunst借用 Jolene Koester和 M argaret O lebe的跨文化能力行为评估等级 (Behavioral Scale for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BASIC)将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的基本要素阐述为八个方面 :显 示尊重 ( disp lay of respect) 、求知倾向 (orientation to know ledge) 、移情能力 ( empathy) 、交际驾驭 能力 ( interaction management) 、事件行为能力 ( task role behavior) 、关系行为能力 ( relational role behavior) 、模糊性容忍 ( tolerance for am biguity) 、交际性态度 ( interaction posture) (杜瑞清等 2004: 432) 。这一模式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评提供了思路 。此外 , Fantini的跨文化交际能 力框架归结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系列特征 、三大能力 、四个层面 (张红玲 2006: 39) ,描述了 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的外语能力 ,并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四个发展阶段进行了预见性的 概括 。他的模式对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跨文化培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Chen (1989)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四个层面 : 个性力量 ( personality strength) 、交际技巧 ( communication skills) 、心理调适能力 ( p sychological adap tation) 、文化知觉力 ( cultural aware2 ness) 。在此基础上 , Chen构建了包含四大层面 、十六大要素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图 ,并对 每个要素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解释 。
·14·
Foreign L anguage W orld No. 4 2007 ( General Serial No. 121)
产生上述误解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是在于对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名称的不同理解 ;原 因之二在于其他学科还未完全参与对跨文化交际学科的研究 ,以使我们外语学科研究者无法 从其他学科的研究视角思考一些问题 ,拓宽我们的研究方向 。
251篇 12篇
占总论文数 百分比 ( % )
8. 86
0. 42
占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文数百分比 ( % )
33. 92
1. 62 ·13·
外语界 2007年第 4期 (总第 121期 )
以上数据表明 ,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在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中还只是冰山一角 ;其 中 ,又以讨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的文章居多 ,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本体研究十分有限 。 为此 ,我们认为 ,在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之前 ,一个不容忽视且无法避免的问题就 是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的廓清 。无此作为依托 ,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的讨论恐怕会 如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