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上课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也能替明日的信仰开 路。
❖ 10、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东西,因为在 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
❖ 11、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 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 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 12你一定有过这种感觉,当你心事重重,渴望找个人 谈一谈的时候,那人是来了,可是你们的谈话成了两 条七扭八歪的曲线,就那么凄凉地、乏力地延伸下去。 你敷衍着,笑着,装做很投机的样子。但是,你心里 渴望他离去,让你静下来,静下来啃噬那属于你自己 的寂寞。
4、他一生创作了哪些乐曲? 5、在乐曲中,他竭力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走近贝多芬-
贝多芬遭遇了哪些苦难?

➢ 贫穷的出生 ➢ 艰苦(不幸)的童年 ➢ 失聪的双耳 ➢ 破灭的爱情 ➢ 失落的友情 ➢ 重病缠身的身体 ➢ 无情无义的侄子 ➢ 津贴的不足
走近贝多芬-
➢ 音乐天才

➢ 坚强的意志
➢ 对自由与爱的向往
傅雷(1908.4.7—1966.9.3)
文学翻译家
译者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翻译家,文艺评论家。20世纪60年代 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 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编 成《傅雷译文集》《傅雷家书》
傅雷生于中国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宅(今上海市南汇区航头镇王 楼村五组),因出生时哭声洪亮,长辈们便以“雷”为名, 以“怒安”为字。1912年时其父傅鹏飞因冤狱病故,由母 亲抚养成人。
幼年贝多芬!
从1781年起,贝多芬 在剧院工作的同时,跟乐 队指挥奈弗学 习巴赫的
《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 法。贝多芬通过向这位老 师学习,认识到学习德国
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并在 奈弗的引导下也接受了启 蒙运动的影响,对德国当 时的进步文学发生了浓厚 的兴趣。
贝多芬作为钢琴家 所具有的娴熟技巧 给所有的人都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他 不仅是一名成功的 演奏家,也是一位 优秀的教师。他不 久就成为一名多产 的作曲家。他的作 品颇受欢迎,二十 五六岁时就能轻而 易举地把作品卖给 出版商。
特大 异师 的的 相风 貌范
这段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贝多芬的精神气质
3、除了第一段的肖像描写,还有哪些地方
有肖像描写?
(明确:课文第7段。描绘的是贝多芬年 轻时的一幅肖像,“僵直的头颈”、 “一副睥睨一切和紧张的目光”。)
4、“睥睨一切”说明了什么?
(高傲、自wk.baidu.com)
5、外表给人一种高傲的感觉,他的内心 也是如此吗?
明确:性格倔强,意志坚定、外表强悍 有力、内心慈悲善良,这也是他在坎坷 的人生中战胜悲苦的资本。
鲁迅先生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可谓别具匠心。读样林 嫂的眼睛,就读出了祥林嫂一生的坎坷磨难,鲁迅先生仅仅借用了几 个动词“顺”“直”“瞪”“瞥”“轮”,就体现出旧社会是怎样让 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力量的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死亡之路的。 A“顺着眼”,这个“顺”字就写出了祥林嫂安分耐劳的形象。 B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说明仍然安分耐劳,不自暴自弃怨天尤 人,不易被生活压垮。 C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一个“直”字道出 了她整日陷在深深的思念与痛苦中,根本没有顾虑别人对她的态度。
F当她临死之前看见我时,“是瞪着眼睛向我走来”, “瞪”字表明 她未老先衰,视力不行;说明祥林嫂在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 已陷入极度的悲哀,内心的痛苦己无法表露,精神已完全麻木了。 俗语说:“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由此可见,作者在 祥林嫂的眼睛上着墨并不多,就那么几个动词,却刻画出祥林嫂一个 辛酸的人生,一个不断抗争的人生。祥林嫂是旧社会勤劳善良,安分 顽强的下层劳动妇女的一个典型,而旧社会却让这样的一个劳动妇女 欲生不行,欲死不能。鲁迅先生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旨在揭示封建社 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艺术理论。开始受罗曼·罗兰影 响,热爱音乐。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 美术学院),任校办公室主任,兼教美术史及法文,致 力 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1958年,在上海“反右补 课”中,傅被上海市作协划为戴帽“右派分子”。陷入政治 旋涡。1958年12月,留学波兰的长子傅聪驾机出逃英国。 此后,傅雷闭门不出。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 红卫兵抄家,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 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 褪色的蒋介石旧画报)。
傅雷在“译者序”中说:“疗治我青年时世纪 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 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多芬。”
二、介绍文体
人物传记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 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文学形式。
设题方式(接轨高考):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主人公的? 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3、理解句子的含义。 4、怎样评价主人公? 5、文章写作上有何特点?效果如何?
4、(34—66) 1816年—1827年贝多芬最悲 惨的时期及其第九交响曲等创作。
5、(67—70) 作者的诗意化评价
讨论探究:
思考:贝多芬的一生战胜了哪 些苦难?
提出问题:
1、大家设想一下,如果这些苦难落到我 们身上,会怎样? 2、在这个苦难的深渊中,贝多芬是如何 选择的?
3、他抗争的形式是什么?
➢ 还有爱情、亲情、友 情的陪伴
走近贝多芬-
➢ 命运的两端
命(关上一扇门) 运(打开一扇窗)
主要作品:
《月光曲》 《致爱丽丝》
G大調小步舞曲 《第三交响曲“英雄”》 《第五交响曲“命运”》 《第六交响曲“田园”》 《第七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合唱”》等著名作品
概括传主贝多芬的主要事迹。 提问: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 组织材料的?
讲述贝多芬的以下内容
1、(1—4) 1770年—1788年贝多芬童年 及家境生活的最初20年。
2、(5—24) 1789年—1809年贝多芬的大 学、爱情生活及其创作。
3、(25—33) 1810年—1815年贝多芬与歌 德的交往及第七、第八交响曲创作时期。
贝多芬将近而立之年时就有了失聪的先兆,这 位年轻的作曲家为此不祥之兆而感到惴惴不安, 这是可想而知的。一时间他竟想到了自杀。贝 多芬不断地谱写出大量的音乐作品。但是随着 时光的流逝,他对当时音乐观众所喜闻乐听的 音乐的关注日渐减少。但是他却在不断地获得 成功。贝多芬快到50岁时已经完全耳聋。结果 他不再登台演出,甚至变得更加孤独怪癖。他 并不象先前那样多产,而且作品也给人以诘屈 聱牙之感 。
贝多芬坐在钢琴旁熟练而深情地弹奏起著名的《月光曲》。沉 静幽雅的旋律在大厅里回荡,优美的乐曲使人们陶醉,大家停 止了谈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似乎他们不是在风雨中听演奏, 而是沐浴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中。
这时,有一位伯爵旁若无人,忽然说起来,声音越来越大。贝 多芬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声音的干扰,他愤怒地停止了演奏,站 起来高声说道:“我绝不能为这些蠢猪们演奏!”主办音乐会 的亲王不但不干涉制止那位破坏全场气氛的伯爵,却大声训斥 贝多芬,以亲王的威势欺压贝多芬。面对这种侮辱,贝多芬怒 不可遏,对亲王说:【“亲王,你成为亲王,只不过是你的出 身而已,而我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亲王有成千上万个, 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贝多芬说完,离开了音乐 厅,顶着风雨,拂袖而去。
提出问题:
1、课文中的哪一段集中描写贝多芬的 肖像? 2、这段肖像描写抓住了哪些特征?
肖像描写:
身材:短小臃肿,外表结实 骨骼:运动家般的 脸色:土红到黄黄的 额角:隆起而宽广 头发:浓密而逆立 眼神:威力而有犷野的光 鼻子: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 牙床:结实得厉害 嘴巴:细腻而下唇前突 表情:忧郁,哀伤
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 一生最悲惨、最痛苦的年 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 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 1827年3月26日病逝于维 也纳。据说在他临终的一 刻,暴雨雷电交加,贝多 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 作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 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全 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 作中 。
贝多芬成名后,许多贵族拼命地想结识他。但是贝多芬性格倔 强,,对那些依仗权势的贵族格外鄙视。一次,贝多芬应一亲 王的邀请,参加一个音乐会,并将在音乐会上演奏自己的作品。 音乐会在亲王的庄园里举行。那天天气十分寒冷,并且下着倾 盆大雨。
D别人似笑非笑地问她道:“你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有这么大了 么?”这时“她单是一瞥,并不回答一句话”。这个“瞥”字,又写出 了她的无奈、她的内心的痛苦、她的失望与无声的抗议。 E人们找到了新的趣味,那便是笑她额上的伤疤。她总是“瞪着眼睛, 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这个“瞪”字,写出了她的无奈, 她的反抗。
学习方法点拨:
1、阅读全文,概括人物的主要事件。 2、分析人物形象和品质特征。 3、思考人物品质给人的启迪。 4、个性化解读人物品质,并拓展延伸。
贝多芬的简介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 的小城—波恩。他出生于夫拉芒家族,一个音乐 世家。他的祖父叫鲁特维克,是波恩宫廷乐团的 乐团长,父亲是一个酗酒的男高音歌手。他的母 亲是一个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贝多芬自幼便 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分,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 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把他一人和提 琴关在家里,或整天逼着他练习。八岁时他已开 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 。
❖ 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 息”,写了《名人传》: 《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和 《托尔斯泰传》。
❖ 长篇小说杰作: 《约翰·克利斯朵夫》。
❖ 1、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 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2、怀疑与信仰,两者都是必需的。怀疑能把昨天的 信仰摧毁,替明天的信仰开路。 3、很清楚,前途并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 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 罢休的人。 4、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 正的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 觉悟到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 5、认识的人多了,我就更喜欢狗。 6、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 是混乱。 7、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 和声。而灵魂的最美的音乐是慈悲。 8、整个人生是一幕信仰之剧。没有信仰,生命 顿时就毁灭了。坚强的灵魂在驱使时间的土地上前 进,就像“石头”在湖上漂流一样。没有信仰的人 就会下沉。 ——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回忆录》
贝多芬
·扼住命运的咽喉
作者:罗曼·罗兰 译者:傅雷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 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 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 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 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 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 比。
——傅雷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 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 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 乐。
——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
法国作家、思想家,人道 主义者。法国当代最重要 的作家,擅长写人物传记。 ❖ 他出身一个中产家庭,从 小身体虚弱,15岁时,随 父母迁居巴黎,接受良好 的教育。1899年,罗 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 高等师范学校,并从事文 艺创作。
(不是,内心是忧郁内向的。慈悲的)
6、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慈悲情怀?
贝多芬在给朋友韦该勒的信中表达了慈悲的 情怀:“譬如我看见一个朋友陷于窘境:倘 若我的钱袋不够帮助他时,我只消坐在书桌 前面;顷刻之间便解决了他的困难……你瞧 这多美妙。” “我的艺术应当使可怜的人得
益。”
7、这些肖像描写集中反映了贝多芬 怎样的性格?
1966年9月3日上午,女佣周菊娣发现傅雷夫妇已在江 苏路284弄5号住所“疾风迅雨楼”双双自杀身亡, 傅雷系吞服巨量毒药,在躺椅上自杀,享年58岁, 夫人朱梅馥系在窗框上自缢而亡。傅雷夫妇死后, 骨灰原被安葬于永安公墓,后归并到万国公墓,之 后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的破坏后遗失。幸有 一工人原为傅雷作品的爱好者,故私藏其骨灰盒, 幸免遭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