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行大部制
商业银行总行“大部制”组织架构改革探析
门, 组成 超级 大部 的组织 体制 。另 一 种观 点 认
为: 大部 制就 是 在 部 门设 置 中 , 将 职 能 相 近 或
份制 银行 开 始 事 业 部 制 改 革 。很 多 人 认 为 大 部制 就是 事 业 部 制 ; 也 有 一 些 学 者认 为 , 大 部
制是 在传 统 事 业 部 制 的 基 础 上发 展 而来 。至
关 键词 : 商业银行 组织架 构 大部 制
中图分 类号 : F 8 3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1 2 4 6 ( 2 0 1 5 ) 0 6— 0 0 8 1 — 0 7
一
、
大部 制 的涵义及 改革背景
理 成本 的 目的 。也 有 学者认 为 : 大部 制 的概 念 包 括两个 方 面 , 首先 , 它是 部 门设 置 的一 种 客
相似、 业 务范 围雷 同 的事 项 , 相 对 集 中地 由一
个 部 门统一进 行管 理 , 最 大 限度 地 避 免部 门职
能交 叉 、 多头管 理 , 从 而达 到提 高 效率 , 降 低 管
今, 业 内仍 未就 大部 制和 事业 部制 的关 系形成
81
金融 飙 2 0 1 5 . 0 6
的组 织架 构 改 革 中屡 被 提 及 。经 过 与 大 部 制 四大特 征 的比对可 以发 现 : 条 线 之 间的梳 理 整
费者权 益等 多方 面 的考量 , 监管 部 门要 求 商业
银行 分设 合规 管 理部 、 资产 托管 部和 资 产管 理
部等部 门, 也 使 得 银 行 的 组 织 架 构 进 一 步 细 分 。至 此 , 商 业银 行 的组 织 架构 改革 开 始 向两
大部制改革方案要点
大部制改革方案要点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提高政府效率和履行职能,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
其中,大部制改革方案是一项重要的改革项目,该方案旨在推动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效率的提升。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详细介绍大部制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这一改革方案。
一、大部制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大部制改革方案是指通过政府机构合并和职能转移来对政府组织进行重构和调整,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该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是大部制改革的重点。
政府机构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是政府有效履行职能的前提,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
因此,政府机构改革包括机构设置优化、层级压缩、机构职能调整等方面。
2.职能转移:职能转移是指将原来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负责的一些职能转移给其他机构或社会力量。
这些职能包括社会保障、环保、教育等。
通过职能转移,政府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避免政府过多干涉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
3.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政策优化是指通过调整财政收支,优化资源配置。
在大部制改革中,要精简行政机构,并优化政府预算,提高财政收入,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支出,确保财政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大部制改革方案要点1.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是大部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涉及到政府组织的架构和层级调整。
在政府机构改革中,要优化机构设置,压缩机构层级,分级分权,精简冗余和重复职能。
此外,政府还要实现机构职能的分配和协作,避免职责混乱、错位竞争等问题。
在政府机构改革中,不仅要关注机构的组织结构,还要考虑到人员配置和运行模式等方面。
2.职能转移职能转移是大部制改革的关键,也是扩大市场机制作用的重要途径。
通过职能转移,政府能够减轻自身负担,避免繁琐的行政手续和高昂的管理成本。
同时,职能转移还能推动政府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大部制改革方案
大部制改革方案1. 引言大部制是指通过对机构设置、职能划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进行调整和改革,实现政府职能优化、机构精简和工作效率提升的一种改革方式。
大部制改革方案是指在特定背景下,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大部制改革措施和计划的指导性文件。
本文将介绍大部制改革的背景、目标、原则和具体方案。
2. 背景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机构繁多、职能分散、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越发突出。
各级政府和机构之间职责不明、协同配合不够,导致资源浪费、决策滞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大部制改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
3. 目标大部制改革的目标是打破行政体制壁垒,优化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精简机构:通过撤销、合并或调整机构,减少机构层级,降低机构冗余,提高管理效率。
•统一职能:明确各级政府和机构的职责划分,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工作和职能冲突。
•提高效能:改进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务公开和服务水平。
4. 原则大部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系统统一:在整体规划下,统一考虑各级政府和机构的改革方向和任务。
•增强协同: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提升政府和机构协同配合能力。
•精简高效:精简机构层级,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公开透明:强化政务公开,增加社会参与,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5. 方案5.1 机构调整•按照地域和职能划分,对政府机构进行合并或调整,纵向和横向整合资源,缩减机构层级。
•强化跨部门、跨地区协同,建立跨部门、跨地区一体化工作机制,推动政务协同发展。
5.2 职能优化•对政府职能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避免职能重叠和冲突。
•强化垂直管理和行业部门职能,提升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服务能力。
5.3 绩效评估•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政府机构进行绩效评估,促进机构精简和效能提升。
•鼓励政府机构探索创新,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大部制改革
而下迚行,对于任何的自下而上方 式迚行的试验都要慎重。其次,构 筑大部门体制需要对政府机构设置 迚行通盘考虑,充分考虑管理要素、 行政任务和实际需要。第三,处理 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第四,处理 好大部门改革的通盘规划与分步骤 推迚改革方案的关系。第革简单地等同于大
这和以前的“官本位”是相冲突的, 而且大部制实际上是在精简机构,各 级政府存在改革动力不足的问题,这 个动力有观念上的,也有实际利益上 的冲突。
• • • • • •
改革原则: 1.回应性调适原则。 2.总体性统筹原则。 3.系统性集中原则。 4.制约性协调原则。 5.总揽性分别原则。
• 首先,大部门体制变革一定要自上
• 大部制改革,不是部门越大越好,而是要达到简政放权的目的,减
少政府对市场对社会的干预,削减政府的权力,剥夺政府的部门利 益,这才是最核心的,如果没有这些内涵的改革,简单的部门合并 其意义并不大。大部制改革绝不简单仅仅是行政改革,改革的前期 是政治改革,后期就是经济改革,大部制是两者的结合点。
改革难点与弊端
种由核心化的行政决策中枢及其办事机构、综合化的政府组成部门、专门 化的执行机构三个要素形成的政府组织架构。大部门体系应采取决策权、 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大部门体制的实质是 一种政府治理模式。大部门体制改革应该是政府组织架构调整与政府运行 机制再造的统一。[
大部制改革的原因
2013年大部制改革
2013年3月10日发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 职能转变方案表示,国务院组成部门至 少减至25个。(一)实行铁路政企分开 (二)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三)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四)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 总局(五)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六) 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
大部制改革
以职能整合带动机构整合,将相关政府职能合 并进大部门中实现政府职能有机协同。
2内容协调机制的建设
传统的协调机制为部长负责制、部务会议制或 党委会议制 改革后可在部长负责制和部长办公会议制基础 上建立类似理事会协调机制。由部长、决策司 负责人、管理局与执行局负责人共同组成大部 门的议事协调中枢
五构架:
是大部门体系和机制的有机统一。 由一种核心化的行政决策中枢及其办 事机构、综合化的政府组成部门、专 门化的执行机构三个要素形成的政府 组织架构
六运行机制:
采用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三权 分立。 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
背景: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 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综合影响,是 大部制改革的深刻背景。 现行的政府部门职能分工的状况不适应经济社 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与政府机 构改革相对滞后、机构设置过细有关。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大部制改革的内在基本动因;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维护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大部制改革的外部驱动因素
我国经历的5次改革:
1982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 轻化 1988年―“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 键” 1993年―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 要 1998年―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 2003年―目标: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 正透明、廉洁高效
起止时间:
2008年3月公布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对 我国中央政府大部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 新组建5个部门,共27部门 2013年预案:1中共中央直属机构改革 2军事管理体制调整思路 3司法机关体制改革 4党群团体改革 5国务院组成部门改革
大部制改革
运行监督难:实行大部制管理后,由原来的几部委组成新部门,权 力和财力势必更加集中,一个部门的权力更大了,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 权力约束机制,能不能有效遏制部门利益,怎样防止因权力过度集中而 产生的腐败问题,成为影响改革的一大关键因素。大部制机构设置有可 能把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扯皮问题,通过改变组织形态来加 以抑制。但有人担心,大部制改革可能把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 的部门利益。如果一个部门变为一个超级部,权力很大,相当于过去一 个副总理的职权,就会“尾大不掉”,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而如 何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 和运行机制,是最为关键之举。
政职能错位和交叉给经济带来了副作用,研究表明,1999年至2005年间 我国行政成本对经济增长作用达到负的1.73%。
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一览表
调整后的部委 合并或包含的原部委 新增下级机 隶属关系调整
名称
构பைடு நூலகம்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 发改委(部制不变) 员会
国家能源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 国家国防科技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的分流方式。 从机构改革的历史来看,大部制的组织架构设想并非是机制上的创
新。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有国家经委这样的大部委设立;“文革”中将 政府的数十个部归并为几个大组,或者以“口”划权,比如农林口、工交 口等;2003年国家设立商务部,是将原外经贸部、国内贸易部以及原国 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的部分职能整合组建之举,可以视作大部制的“热 身”。
大部制改革方案
大部制改革方案大部制改革是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旨在推进机构改革,优化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此次改革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我国政治制度和行政能力建设的一次重大创新。
一、改革方案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行政体制越来越没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
首先,传统的行政机构设置存在重复、交叉的情况,导致政府职能失调,决策效率低下。
其次,长期以来行政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官僚主义、权力寻租等问题严重。
此外,目前我国政府职能过于繁琐,政府机构存在过多与不过精的现象。
改革大部制的背景就在于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的现代化管理。
改革方案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打破现行行政体制的束缚,推动政府效率的提升。
在改革中,《方案》提出,要合理设置和调整行政区划、机构设置,简化行政许可、审批等程序,优化政府的职能结构。
可以预期,改革后的政府某些部门的运转更加灵活、高效,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1. 合理设置行政区划。
方案明确,要优化我国行政区划,减少重复的行政区划设置,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县级行政区域、乡镇行政区域等区域,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地方政府服务水平。
同时,方案还进一步深化了行政管理的分级体系,精简县级行政区划。
2. 改革机构设置。
方案要求各级机构精简,推进政府机构职能简化,通过对政府制度进行改革,减少行政部门的层数,降低政府管理成本。
降低商业企业的担负,让企业更快的发展,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还能为全国经济增长注入更多活力。
3. 推进财政制度改革。
财政制度改革是大部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方案要求深化财政分权、金融自主和公共财政支持等方面的改革,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和监管会计工作,同时保障公共利益。
4. 优化行政审批流程。
行政审批程序繁琐,审批效率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和群众发展的主要因素。
大部制改革的优势和弊端
大部制改革的优势和弊端第一篇:大部制改革的优势和弊端优势:·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亮点一:体现一个“综”字方案综合考虑了改革的长远目标和当前的改革重点,综合考虑了当前国际大环境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并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需要和可能。
此次机构改革方案的形成和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适应了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进机构改革,必须符合这样一个整体要求和时代背景。
” 亮点二:突出一个“转”字方案突出了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体现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方案将突出转变政府职能落实到部门职能的配置上。
比如,合理配置国家发改委的宏观调控职能。
方案提出,国家发改委应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等。
同时,要进一步减少国家发改委的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
亮点三:探索一个“大”字方案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推出了若干个大部门。
比如,拟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是一个大部门,它不是以往工业管理部门的回归,而是按照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工业改造相结合和军民结合的要求,负责行业规划、政策、标准的部门,但不干预企业市场经营活动。
又比如,拟组建的交通运输部,将公路、水路、民航融为一体,对优化交通运输布局,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再比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组建,将从体制上打破“白领”和“蓝领”的区分,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发展,有利于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大部制改革
• 四、人性化的人才服务机制,充分了解人 才的心理需求,价值需求的基础,为人才 提供服务。 • 五、科学化的人才领导机制,把握人才就 职的方向,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 做好协调工作,根据人才需求制订计划。
总结
建立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利于保 证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管理的有效实施 。 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政 府人力资源的整合优化,提高行政效率,建 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在大部制改革的后期,政府应该更深 入地总结改革的经验和教训,避免盲目和错 误,保证改革的有效性,对建设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起到关键性作用。
加强政府职能整合 改善人力资源服务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公共服务 理念,加强政府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根据深化改革的历史阶段及任务,适 时调整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内容 和重点 三、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实现人力资源管理 和服务机构整合
改革开放后政府机构5次改革
第一次: 1982年: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编制从5.1万 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 1988年: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改革后人员编制减 少了9700多人。 第三次: 1993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86个减少到59个, 人员减少20%。 第四次: 1998年:不再保留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3个部委更 名。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 40个减少到29个。 第五次: 2003年:设立国资委等部门,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 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28个。
五项机制
• 一、人才培养机制。培训多元化、内容多 元化、竞争平等化,建立健全良性循环的 人才竞争机制,公平评价,建立一套有操 作性的评价体系。 • 二、市场化的人才流动机制,促使人才流 动有序,增强活力。 • 三、激励机制。发挥政治激励作用,量才 使用,使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 高。
大部制改革的意义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
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根据一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在国务院现有的66个部门中,职责多达80多项,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
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
行政职能的错位和交叉,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过多经济资源被行政机构自身消耗掉;更重要的是,它无法履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无法向民众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
因此,必须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
而不仅仅是像过去一样,简单地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虽然这些是政府机构改革中最基础性的工作。
换言之,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
如果大部制改革达不到转变政府职能的效果,那么,它就会像之前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一样,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因为大部制一个直接的目的就是要打破现有的部门利益,但正如人们所担心的,如果几个部合并成为一个超级部,权力很大,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因此,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在大部制下,原来的“部”降格为“司”,“阎王”变成了“小鬼”,可手中的权没有变,仍然行使过去“部”的职权,那么,大部制改革就可能把过去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七次行政组织机构改革情况
《行政管理学》作业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七次行政组织机构改革情况
任课教师:***
班级:汉语言文学1001班
*名:***
学号: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七次行政组织机构改革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管理领域的改革也逐步推进。
改革开放后我国先后进行了7次以机构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构成了整个改革开放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为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的保障。
具体如下:一、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
二、1988年的机构改革。
大部制及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思考
大部制及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思考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六轮的机构改革,今天中国的政府机构与编制设置状况以及政府过程本身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服务市场经济建设、机构改革思路、公务员规模控制、制度化和改革技术细节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如何做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党群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公务员内部结构调整、政府过程完善和行政区划调整等都是当前中央及地方政府面临的问题与考验。
因此,本文从大部制改革的本质及内涵开始,结合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现状,并作思考。
关键词:大部制机构改革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已经进行了六次大的机构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早已成为了中国社会中频繁出现的一个“关键词”,这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政府机构改革问题的期待与关注。
对30年6轮政府机构改革做全面而具体的分析,梳理问题,掌握规律,把握趋势,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下对推动政府机构改革迈向更具实质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大部制,是指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整合、归并为一个较大的部门,或者使相同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管理为主,通过流程再造和机制创新,以减少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多头管理、从而降低行政成本、增强政府履职能力的一种政府组织结构形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都特别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机构改革的成就(一)政府机构改革的持续推进,使中国政府基本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虽然从表面来看每一次政府机构改革,都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提出的,机构改革的启动似乎也都是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的前奏,但实际上机构改革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十分突出。
早在1986年,邓小平就对二者的关系有阐释,他提出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
①从改革的实践看,政府方面不只是“适应”,而是有大量的主动作为。
大部门制
大部门体制,又称大部门制、大部制,一般是指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整合、归并为一个较大的部门,或者使相同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管理为主,以减少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多头管理,增强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
大部门作为政府机构设置的一种形式,是相对于小部门而言的,通常管理职能较宽,业务管理范围较广,对一项政府事务或几项相近事务实行统一管理。
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新时期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学习领会这一新的改革要求,积极稳妥地实行大部门体制,对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确保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有着重要意义。
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必要性大部门体制,又称大部门制、大部制,一般是指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整合、归并为一个较大的部门,或者使相同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管理为主,以减少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多头管理,增强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
大部门作为政府机构设置的一种形式,是相对于小部门而言的,通常管理职能较宽,业务管理范围较广,对一项政府事务或几项相近事务实行统一管理。
所以,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关键,在于实现职能有机统一。
在我国现阶段,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必要性,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有利于提高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5次大的政府机构改革,使政府职能有了重大转变,机构编制得以精简,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大体上与我国改革发展的进程相适应。
但是,政府体制改革并没有到位,而且随着改革和发展,政府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的问题突出,例如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交通运输、食品药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领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成为影响政府效能的体制因素,不仅造成了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推诿扯皮、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加大了行政成本, 影响了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因此,对一些相近职能或融合性强的职能进行整合,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有助于从体制上理顺部门间关系,使政府运行更加顺畅,提高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能力。
2008年大部制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
大部制改革的背景十七大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谈到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即“大部制”改革问题。
他说:“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主要围绕转变职能,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调整和完善行业管理机构,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针对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明确界定部门分工和权限,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所谓的大部制,即在政府机构设置上,在横向整合职能和管辖范围相近、业务性质类似的政府部门,组建一个大的部门统一行使相关管辖权的管理体制。
与传统的专业性部门相比,大部门管辖范围较宽,侧重于宏观管理,侧重于制定战略和大的政策。
此次大部制改革是自1982年以来中国进行的第六次机构改革,从1982 年开始,大约每隔 5 年左右中国都会进行一次大的机构改革,从精兵简政到政府职能转变,每次机构改革的侧重都和中国体制改革的进程相配套。
此次“大部制”改革,也有其特有的背景。
经过改革开放30 年的发展,中国由生存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这是“大部门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背景。
近年来社会矛盾在某些方面愈发激化,部门利益日甚,贫富差距加大,要求政府将工作重心和重点放到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上来。
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政府部门的权力过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垄断行业改革阻力较大,难以贯彻,以上种种现象必然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
可以说,大部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直接相关。
十七大以后,各方面对新阶段的大部制改革寄予厚望,希望能借此建立完善的公共治理结构,推进全面改革。
这次机构改革不只是一般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而是要实现政府转型,实现部门利益的突破,加强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做好社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统一。
我国进行大部制改革,是与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的。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发展市场经济和发展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进一步推进大部制政府机构改革的若干思考
能转 变 , “ 大 包 大 揽 ”管 了很 多本 该 由市 场 和 社 会 管 的 事 务 ,或 者 既 当 “ 运 动员” 又 当 “ 裁 判员 ” ,导 致 包 袱 太 重 和 集 多 重 角 色 于一 身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匆 忙 实 行 大 部 制 ,会 类 似 于 “ 归 大堆 ” 。虽 然 把 业 务 相 似 和 相 关 联 的 机 构 合 并 在 了一 起 ,但 不 同业 务 之 间 的 沟通
总 量 并 没 有 变 化 ,只 不 过 是 将 原 来 的外 部 沟 通 变 成 了
内部 沟 通 ,在 信 息 流 传 的 程 式 、载 体 和 处 理 机 制 没 有 发 生 实 质 性 变 化 的情 况 下 ,沟 通 的 成 本 并 不 会 自然 而 然 地 减 少 。例 如 ,在 大部 制 改 革 前 ,不 同部 门之 间 的 沟 通 需 要 由这 些 部 门 的 共 同上 级 出 面协 调 ,而 大 部 制
除 国务 院办 公厅 外 , 国务 院组 成 部 门精 简 到 2 7 个 。
改 革 的 回潮 。欲 进 一 步 推 进 大部 制 改 革 ,就 必 须 处 理 好 以下 几个 方 面 的关 系 ,并 据 此进 行 相 应 的配 套 设计 。
正 确 处 理 大 部 制 改 革 与 政 府 职 能 转 变 之 间 的
些 事 情 该 由市 场 和 社 会 来 承 担 。 如 果 政 府 没 有 实 现 职
,
有 关 大 部 制 的 负 面 新 闻报 道 时 有 出 现 ,如 广 东 的
中国大部制改革
简述大部制改革党的十七大在部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明确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1]随后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对我国新时期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新的部署,在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2008 年3 月15 日,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高票通过,中国新一轮政府机构大部制的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一、大部制的含义所谓大部制即大部门体制。
按照一些专家的提法: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大部制改革不仅包括中央大部制改革和地方大部门改革的内部横向整合,还包括了中央与地方之间上下联动的纵向整合。
实行大部制,最核心的目标是转变政府职能。
目前,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越位”和“缺位”现象并存。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部门职能配置不够科学、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大部制改革将会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换言之,推行大部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
实行大部制,另一个着眼点是提高政府效能。
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责配置脱节、多头重复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影响行政效能的体制性障碍。
例如在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交通运输、食品药品管理等领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实行大部制,从体制上减少职能交叉现象,理顺部门关系,明确部门责任,无疑有助于提高政府效能。
二、大部制实施的背景及意义十七大提出大部制的改革思路,是在总结我国过去几十年的行政管理经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借鉴发达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熟经验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个新举措,因此大部制的出现有其时代背景。
山东大部制改革方案
-加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能,统筹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强化省民政厅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职能,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4.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建立健全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完善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第2篇
山东大部制改革方案
一、引言
基于国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大部制改革方案。旨在通过深化改革,实现政府部门职能优化、效能提升,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目标定位
1.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的政府部门职能体系。
2.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3.优化政府组织结构,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三、基本原则
1.问题导向:针对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改革。
2.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政府服务质量。
3.法治原则:依法推进改革,确保改革举措的合法性。
4.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各方利益,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四、具体措施
4.坚持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各方面利益,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四、具体措施
1.合并相关部门。对职责相近、业务交叉的部门进行合并,减少部门数量,提高政府效能。
-合并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建省发展和改革局。
-合并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组建省自然资源厅。
-合并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组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厅。
2.报批程序:各部门将实施方案报省政府审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3.推进改革:各部门按照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大部制改革。
国务院机构大部制改革
国务院机构的“大部制”改革中,新成立了5个国务院组成部门,分别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
故正确答案为A。
扩展阅读: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三月十五日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
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新成立了5个国务院组成部门,分别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
(1)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
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
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组建交通运输部。
将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职责,建设部的指导城市客运职责,整合划入交通运输部。
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保留铁道部,继续推进改革。
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3)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将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责整合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4)组建环境保护部。
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5)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不再保留建设部。
论高校管理机构的“大部制”改革
(一) 促进向学术系统分权, 复归学术本位
讨
长期以来, 由于 “政府以管理行政部门的手
“大部制” 与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段和思维来管理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 实施
第一, “大部制” 与学术本位取向内在一致。 “指令性、 同质化和工程化管理”, 导致高校内部
收稿日期: 2011-01-17 作者简介: 卢威 (1985-), 男, 江苏沛县人,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 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 业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邱法宗 (1955-), 男, 山东高密人,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 院公共管理系主 任, 教授, 硕士生 导师, 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布鲁贝克 (John S.Brubacher) 认为, 早期的大学 行政化, 其各种行政机构一定程度上充当着政府
将 “闲逸的好奇” 精神追求作为目的④。 即使近 代理人或代管人的角色。 ⑧高校内部建立起类似
代政治论哲学盛行, 高校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 于政府系统的自上而下的权力运作方式, 组建起
探求知识更多地出于社会需要, 但 “政治化永远 与教育行政机关基本对口的管理机构, 由上级安
有一些被媒体冠以 “大部制” 名义进行的学术机 能力⑦, 后者指的是效能。 “大部制” 在精简机
构改革, 如北师大组建教育学部, 但这更多地考 构和人员的同时, 又使得高校必须根据管理目标
虑到学科融合问题, 改革对象是院系而非管理机 重新梳理行政权力, 使其行之必要, 以此提升管
构, 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升 了 管 理 效 能 。 其 次 , 缩 减 机 构 数 量 和 人 员 编 高等教育系统的自我调节和革新 12。 上述两种模
制, 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办公经费和人员成本, 式也可用来分析高校内部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的
国务院历次机构改革的大部门化
改革开放后 的六次 国务 院机构改革 ,从 最初适应经济改 革、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需求 ,到后来关注民生、构
建服务 型政府,国务 院机构改革的主题与 国家发展的足迹 高
度吻合,表现出了与国际接轨 、与时代接轨和与市场经济接
轨 的特 征 。
4 4 1 人 民 论 坛I 2 0 q 3 : 0 : 3 下
年的 “ 第一轮 大部制改革”。 局 ,将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使国务院的组成部 门减少为2 8 个。 2 0 0 8 年 ,首次以大部制改革名 义推行的政府机构改革 ,
1 9 8 2 年 ,以精兵简政为原则,较大幅度地撤并 了经济管理
部 门,并将其中一些条件成 熟的单位改革成 了经济组织。国 务院各部 I " I , 9 . 1 0 0 个减为6 1 个。
务院办公厅 外,国务院组成部 门由原有的4 0 个减少到2 9 个。
革 ,从 大部制改革的角度 ,可以将 国务院的机构改革划分为
2 0 0 3 年 ,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通过设立国资委 、
两个阶段 ,一是2 0 0 8 年以前的走向大部制的改革 ,二是2 0 0 8 银监会 ,组建 商务部和 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总
■
于小部制而言 的。小部制的特征是部 门管辖范 围小 、机构数 量大 、专业分工细 、职能交叉多 。而大部制的特征是 “ 大职 能 、宽领域 、少机构 ”。 所谓大部制改革 ,就是在政府部 门 的调整和设置 中 ,扩大 一个部所 管理 的业务范 围 ,将那些职 监督权的三权分立制约 。三是政府部门的职 权职 责相对应 , 做到有权必负责 。 第 四,对政府部 门加强监控 。大部 门体制下形成 的 “ 超 级大部” ,由于部门职能领域变大 ,权 力与职责相应增多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