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新探[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新探
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如何进行,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和探讨的问题,而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诗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

诗歌教学鉴赏能力吟诵多媒体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诗歌教学作了明确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很明显,诗歌教学已经作为体现语文人文性特点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而且诗歌鉴赏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是诗歌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

一、重视朗读积累,在反复吟诵中提高理解能力
诗歌本是用于歌唱的,是人类情感的载体。

诗歌所特有的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只有通过朗读或朗诵才能体会出来。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该重视和运用这种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出诗人或喜或悲或怨或怒的情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与诗人感情上的共鸣。

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喜悦,而“安
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忧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激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悲壮,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凄婉……凡此种种情感,不读,安能体会得出?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它不仅指出了诗歌的可读性,而且向我们暗示了学习诗歌的一种方法——积累。

积累可以说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前提。

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在如何保证学生学习诗歌的量的规定上下一番功夫。

笔者教学时在课堂上开辟了“每课一诗”“专栏”,要求全班同学轮流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爱的诗,谈谈自己的心得,并要求学生课后做到两点:第一,讨论该同学的分析是否中肯,谈自己的见解;第二,在短时间内背诵这首诗。

这样日积月累,3年下来,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借助多媒体,优化诗歌教学过程
诗歌是想像和激情的语言。

它或寄情于花草,或抒发个人情感遭遇。

诗歌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如何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意蕴,由文字感知上升到心灵的体味,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成为诗歌教学的一个难点。

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地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调动学生所有的感觉器官,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特定的氛围情趣中,以声传情,以形传意,寓教于乐。

因此,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优化诗歌教学过程。

比如,在教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就可用图片将朗朗明月,密密松林,潺潺流水表现出来,甚至可以用音乐表现水流的声音。

又如,在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用画面展示怎样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直观而醒目的画面,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

三、讲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诗歌作为一种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除了在形式上具有其特定的声韵、节奏、格律等要求外,好的诗歌还必然表现出艺术思维和艺术语言高度的创造性的特征,以便调动读者的创造性思维再创诗境。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针对这一特点,探究诗歌教学中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1.知人论世鉴赏法
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观。

“知其人,方能解其言。

”只有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了解他的为人和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

这种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来理解作品的方法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

它既是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前提条件,也是一种基本方法。

如我们了解了杜甫一生中的4个阶段的经历,怀才不遇的遭遇及忧国忧民的思想,对他在《秋兴八首》《登高》《旅夜抒怀》《登岳阳楼》等诗中所抒发的感情及寄予的思想便易于理解和把握。

所以,研赏古诗词课前,应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一诗或词
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并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打开方便之门。

2.抓住意象赏诗法
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

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

我们可以从诗歌的意象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像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

比如,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抓住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一系列典型意象,来诉说词人受尽磨难与内心煎熬的凄惨心情,倾吐着词人哀愁凄苦、孤寂悲愤的内心感受。

如果我们抓住这些意象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就可以对这首词做深刻而准确的理解了。

不过,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让学生积累常用意象具有的象征意义。

如月(明月、残月、新月)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寂氛围;斜阳,多表现昏黄暮色中愁思万千;凭栏,多为思恋他人或发泄心中忧闷之意。

3.关键词句推敲法
写作讲究炼词炼句,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

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披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

如杜甫《春望》第三四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
和“惊”都是炼字。

它们都是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

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

这是移情于物,也可以说是触景生情。

诗词鉴赏分析的切入角度与方法还有很多,在具体分析时,我们也不能仅仅简单地套用某一种,而应该综合并用,尽可能进行多方位的思考。

总之,诗歌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应当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应当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师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
课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陶福兴.诗歌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初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
[3]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