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基本规律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请具体分析下列议论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 各国对急救医学的解释,随着急救工作的发展已基本趋向一致:对各种急重症以及威胁生命的意外事故采取紧急医疗措施,称之为急救。
2. 甲:有人说,我国刑法宽了,松了,对打击犯罪分子不利,这种说法对吗?乙在;这种说法不够全面。我们并不主张重刑主义。我们运用刑法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为了教育犯罪分子、改造犯罪分子。也就是说,犯罪分子无论在何时何地蠢蠢欲动,捣乱破坏,都会随时受到刑法的惩罚。该严的我们就严,该宽的我们就宽。
3.你的意见既正确又全面,我毫无意见。不过,有几个地方还需要商榷一下。
4.建筑工人纷纷表态,决心使这座大楼在今年元旦之前完工。
5.我很相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信的。
6.一位辅导员在回答学生能否在校内卖手机充值卡时说:“学校对这类问题既不提倡也不禁止。”
7.黄福岗认为,这次的预测只是一次例行的科学预测,“这样的预测我们以前做过很多,即不能算成功,也不能算不成功”。
8.私营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厂是私营企业,所以我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9.珠穆朗玛峰高,它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矮,它在征服者脚下。
二、试运用逻辑基本规律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标题为“高考满分作文均系假冒”的文章中作者写到:《中学生》杂志副主编刘加民向记者透露,目前图书市场所谓“高考满分作文”绝大部分是假冒的。这些所谓“满分作文”并非来自考场,而是用高考题目请考生之外的人写的,是一些图书商以营利为目的伪造的。
请从逻辑角度分析这段文字存在的文题。
2.干部某甲所犯的严重错误被新闻媒体曝光后引起了公愤,在讨论是否给甲以纪律处分时,某领导表态说:“我不同意给甲处分,因为他的错误比起另外一些人的错误来说并不算严重,别的人因为没有群众和媒体追究二不受处分,单单处分甲是不公平的;但我也不同意不给甲处分,因为他的错误群众都知道了,不处分无法向群众交代。”
请从逻辑的角度分为这位领导的上述表态存在什么问题。
3.老师在讲课,一学生戴着收音机的耳塞在听收音机。老师说:“好好听课!”看了戴耳塞的学生一眼。戴耳塞的学生答道:“我一直在听。”
学生的回答是否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为什么?
4.甲:“你在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容易情绪激动,今后希望注意一点。”
乙:“难道我连给别人提意见的权力也没有了?”
请具体分析乙的反问是否符合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为什么?
5.在文学小组讨论作家汪华新编的剧本《W的梦》时,甲、乙、
丙、丁分别发表了以下意见:
甲:这部作品不但在内容上有所突破,而且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乙:我的意见与甲完全相反,这是一部不成功的作品,它在内容上没有突破,在形式上也无所创新。
丙:我认为甲的观点是对的,但乙的意见也不是没有道理,我也同意。
丁:我既不同意甲的意见,也不同意乙的意见……
请问:丙和丁的观点是否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为什么?
6.有位失学儿童收到一笔助学捐款。经多方查证,断定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某一个人捐的款。在询问过程中,他们是这样回答的。甲说:“不是我捐的。”乙说:“是丁捐的。”丙说:“是乙捐的。”丁说:“我肯定没有捐。”最后经过证实,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话是真的。
问:四人中谁的话是真的?是谁捐的款?
7.甲对乙说:明年我一定能考上大学。
乙说:你这话不对。
甲说:你竟然认为我明年不可能考上大学?
乙说:你这话也不对。
甲说:你说的话不合逻辑。
乙说:你的话才不合逻辑呢。
甲乙两人的对话中,究竟谁的话不合乎逻辑?为什么?
三、下列各组内的断定,是否违反矛盾律的要求
1.既断定“所有s是p”真,又断定“有的s不是非p”真;
2. 既断定“所有s是非p”真,又断定“某一s不是非p”真;
3. 既断定“所有s必然是p”真,又断定“有的s可能不是p”真;
4. 既断定“P并且q”真,又断定“非p或者非q”真;
5. 既断定“如果P则q”真,又断定“如果p则非q”真;
6. 既断定“只有非P才非q”真,又断定“只有非p才q”真;
四、下列各组内的断定,是否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1. 既断定“所有s是p”假,又断定“有的s不是p”假;
2. 既断定“有的s是p”假,又断定“有的s是非p”假;
3. 既断定“必然非p”假,又断定“不可能非p”假;
4. 既断定“P或者q”假,又断定“非p并且非q”假;
5. 既断定“如果P则非q”假,又断定“p并且q”假;
6. 既断定“当且仅当P才q”假,又断定“要么p要么q”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