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陵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隐白 ▪Biblioteka Baidu大都 ▪ 太白 ▪ 公孙
▪ 商邱 ▪ 三阴交
▪ 漏谷 ▪ 地机
▪ 阴陵泉
▪ 血海 ▪ 箕门 ▪ 冲门
▪ 府舍 ▪ 腹结 ▪ 大横 ▪ 腹哀
▪ 食窦 ▪ 天谿 ▪ 胸乡 ▪ 周荣
▪ 大包
针灸学·相关科技名词
▪ 经络学
▪ 腧穴学
▪ 刺法灸法学 ▪ 针灸治疗学 ▪ 实验针灸学
▪ 经络现象 ▪ 循经感传 ▪ 经络诊断 ▪ 经脉循行 ▪ 腧穴
阴陵泉 编辑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五行属水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 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取该穴道的时 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 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主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配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中文名阴陵泉 类 型穴位 位 置小腿内侧 主 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等 五行属水 功 用清利湿热,健脾理气 目录 1特性 ▪ 取法 ▪ 解剖 2功用 3主治 ▪ 刺灸 ▪ 拔罐 ▪ 日常按摩 4配伍 5操作 6方例 7应用 8肩痛 9现代 10文献 1特性 编辑
治疗肩痛: 向阳陵泉透刺,同时活动肢体。左取右,右取左。(多于对侧阴陵泉下1寸处有明显压 痛。) 9现代 编辑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研究表明,针刺阴陵泉穴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强刺激多引起抑制 过程;弱刺激则半数引起兴奋,半数引起抑制。对健康人弱刺激,多数引起兴奋过程;而强刺激影 响较小。对于降结肠及直肠不蠕动或蠕动很弱者,针刺阴陵泉穴可使之蠕动增强。针刺急性菌痢患 者的阴陵泉配外陵穴,凝集素平均效价值最高并且增长最快。阴陵泉穴有调节膀胱张力的作用。 电针正常人阴陵泉穴的脑fMRI研究 王伟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电针右侧阴陵泉和口面部非穴位点时诱发的脑活动区,比较其 异同,推测阴陵泉特异性激活区,探讨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采用组块刺激模式,电针 右利手健康志愿者的右侧阴陵泉(5名)和面部非穴位点(5名),对全脑行平面回波血氧水平依赖功能 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高分辨率三维T1解剖像,用SPM2软件进行统计学预处理,然后将统计参数 图叠加到三维解剖图像。结果阴陵泉组5名受试者统计学分析后实验显示不同脑区信号升高和/或降 低;信号增高见于右枕叶、右海马、双侧第二躯体感觉区、左顶上小叶;信号降低见于双侧颞下回 和右楔前叶;信号呈双向变化见于双侧前额叶。面部非穴位组5名显示的脑激活区与之较相似,其中 信号增高区域见于双侧中央后回、双侧前额叶、双侧颞上回、双侧岛叶和右枕叶;信号降低区域见于 双侧前额叶、双侧枕叶、楔前叶和左顶上小叶。结论电针阴陵泉未见明显特异性脑活动,大脑在针 灸阴陵泉促进排尿的临床实践中的作用较局限。 10文献 编辑
▪ 郄穴 ▪ 八会穴
▪ 八脉交会穴 ▪ 交会穴
▪ 下合穴
▪ 中府 ▪ 云门
▪ 天府 ▪ 侠白 ▪ 尺泽 ▪ 孔最 ▪ 列缺
▪ 经渠 ▪ 太渊 ▪ 鱼际 ▪ 少商 ▪ 商阳
其他名词
脾经
穴位介绍
▪ 隐白 ▪ 大都 ▪ 太白 ▪ 公孙
▪ 商丘 ▪ 三阴交
▪ 漏谷 ▪ 阴陵泉
▪ 血海 ▪ 箕门 ▪ 冲门 ▪ 府舍
百科消息: “二维马”知识行大挑战 你知道瘦肉精的危害吗 足不出户看三星堆博物馆 商城许愿树:大声说出你的爱 百科新玩法:新版城市百科上线
▪ 腧穴特异性 ▪ 腧穴定位法 ▪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 骨度折量定位法 ▪ 指寸定位法
▪ 同身寸
▪ 中指同身寸 ▪ 拇指同身寸 ▪ 横指同身寸 ▪ 经穴
▪ 经外[奇]穴 ▪ 阿是穴
▪ 特定穴
▪ 背俞穴
▪ 募穴
▪ 原穴 ▪ 络穴 ▪ 五输穴
▪ 井[穴]
▪ 荥[穴]
▪ 输[穴]
▪ 经[穴]
▪ 合[穴]
阴陵泉 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在众多疾病治疗时应用非常的广,有关此穴道的治病疗 法有:穴道疗法治疗膝盖疼痛、治疗糖尿病等。 古代记述:腹中寒,腹中气胀,洞泄不化,不嗜食,肠中切痛,胁下满,水肿,腹坚,小便不利或 失禁,寒热,阴痛,遗精,霍乱,足痹痛,鹤膝风,腰腿膝痛,脚气水肿,疝瘕。 近人报道:肾炎,尿闭,腹水,肠炎,黄疸。 刺灸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阴道炎、膝关 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配足三里、上巨虚主治腹胀、腹泻;配中极、膀胱俞、三阴交主治小便不利。
按摩阴陵泉穴治“尿不净”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常表现为小便不畅,即解小便时,需等待一会儿,才能慢慢解出。 有时伴有尿不净,需再等一会儿,才能解净。按摩阴陵泉穴位可使患者解小便自如,而且对肛门松 弛的治疗也有效。 阴陵泉穴位在胫骨内上髁下缘,胫骨内侧缘凹陷处(将大腿弯曲90°膝盖内侧凹陷处)。每次按摩 100~160下左右,每日早晚按摩一次,两腿都需按摩,一般按摩两周见效。 阴陵泉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观察36例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及剖宫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实验组36例,对产后及剖宫 产后尿潴留的产妇进行阴陵泉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对照组36例,肌肉注射新斯的明,加理疗及 诱导排尿。结果实验组1次单侧注射成功34例,两侧注射成功2例,有效率达100%。结论阴陵泉穴位 注射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尿潴留方法简便,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8肩痛 编辑
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五行属水。 取法
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取该穴道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小 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腱)、半膜肌及半腱肌(腱)、肌。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 织内除隐神经之外,还有与神经伴行的大隐静脉。该静脉正行于该穴的皮下,针刺应注意避开。针 穿小腿深筋膜,经胫骨粗隆内侧的缝匠肌、半膜肌及半腱肌等各肌附着处的肌腱,向后经胫骨内侧 缘进入膕肌。以上诸肌由股神经、坐骨神经等支配。膝下内动脉,发自膕动脉,向内下方,经胫侧
《千金方》:阴陵泉、关元,主寒热不节,肾病不可俯仰,气癃尿黄;阴陵泉、阳陵泉,主失禁遗 尿不自知;阴陵泉、隐白,主胸中热,暴泄。 《百症赋》: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 《针灸大成》:霍乱,阴陵泉、承山、解溪、太白。 《甲乙经》:“妇人阴中痛,少腹坚急痛,阴陵泉主之。” 《杂病穴法歌》:“心胸痞满阴陵泉,”;“小便不通阴陵泉” 位置: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 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2]置。 很多人做了一天家务后,会发现自己的小腿肿胀。这是小腿长期在同一姿势下,气血无法顺行而导 致的肿胀。这时候要用“小腿消肿穴”阴陵泉。每天在这个穴位刺激3-5分钟,让气血顺利通行。另外, 尽可能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避免身体的僵硬。 足太阴脾经
刺法:1.直刺1.0~2.0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下扩散; 2.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拔罐
将穴位和三棱针常规消毒,针刺该穴后拔罐,留罐10-15分钟。[1] 日常按摩
拇指指端放于阴陵泉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1] 4配伍 编辑
配三阴交,有温中运脾的作用,主治腹寒。 配水分,有利尿行消肿的作用,主治水肿。
副韧带和胫骨内侧髁之间,参加膝关节网,并发支营养胫骨及附近肌腱。 2功用 编辑
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
3主治 编辑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肾炎,遗精,阳痿; 2.消化系统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痢疾; 3.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月经不调; 4.其它: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
▪ 腹结 ▪ 大横 ▪ 腹哀 ▪ 大包
▪ 食窦 ▪ 天溪 ▪ 胸乡 ▪ 周荣
参考资料
1. 阴陵泉 .《青囊经》中医养生网 .2012-06-23 [引用日期2012-08-20] .
2. 阴陵泉穴 .按摩技术论坛 [引用日期2013-04-8] .
词条标签:
穴位针灸腧穴中医药学 中医
阴陵泉图册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288556次 编辑次数:24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4-03-10 创建者:liyi113 词条贡献榜 辛勤贡献者: 普洱大枣粥 百科ROBOT
阴陵泉 5操作 编辑
直刺1.0~2.0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6方例 编辑
失禁遗尿不自知:阴陵泉、阳陵泉。 腹寒:阴陵泉、三阴交。 水肿盈脐:阴陵、水分。 霍乱:阴陵,承山、解溪、太白。 癃闭腹水:阴陵泉、水分、中极、足三里、三阴交。 黄疸:阴陵泉、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阳纲。 7应用 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