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1)

合集下载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生物多样性变化 1. 系统结构简单化 2. 食物网破裂 3. 能量流动效率降低 4. 物质循环不畅或受阻 5. 生产力降低 6. 其他服务功能减弱 7. 系统稳定性降低
5
第二节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6
人类可以根据生态学原理,有目的地采取某 些措施,使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 以恢复和完善,实现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丰富、 系统趋于稳定的目的,这个过程被称之为“受损 生态系统的修复”。
生态工程
环境辨识与评价
生物群落的选择
生物群落结构配置
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环境
平面结构 垂直结构

地理环境
生 物
气象环境
环 境
水文环境
生 物 环 境
土壤环境
数学模型法 专家评价法 其他 人工环境调控与构建
水环境 土壤环境 光热环境 大气环境 营养环境
人 工 食 物 链 设 计
生产环 增益环 减耗环 复合环
优先性:Cairns(1980)提出根据对生态系 统的功能需要,根据生物演替的基本规律进行生 态系统基本功能的修复,然后进一步完善物种组 成与结构。
7
一、 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 1、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及特点 受损原因包括:病虫害、干旱、洪涝和地
震等自然灾害,但最主要是人类活动所致。 如毁林耕作,然后弃耕;大面积皆伐;开 采矿藏等。
8
西双版纳被烧荒
9
10
受损特点:生产力低;生物多样性减少;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育土壤、贮存营 养元素能力等生态功能明显降低,受损较 轻,呈逐步退化形式,受损较重退化为裸 地。
11
2、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 常用的修复方法: 封山育林 林分改造 透光扶育或遮光抚育 林业生态工程技术(区域的总体方案、时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热力学第一定律指的是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的当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时候,转化率并非百分之百,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消散于环境中。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发出的光能,被绿色植物转化为植物体内的化学能,经食物链再转化为消费者和分解者体内的化学能。

在能流过程中,一部分化学能转变为供生物取食和运动的机械能并进一步以热能形式散失于环境中。

由于能量的转化率不是百分之百,在上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转化过程中,能量逐级减少,因此,各营养级所能维持的生物量也逐级减少,营养级的个数一般4~5级。

不超过6级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包括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人口问题。

纷繁复杂的环境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农药、化肥、重金属、二氧化硫等造成的污染;另一类是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沙尘暴、沙漠化、地面沉降等。

资源问题是指自然资源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的自然资源枯竭,包括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世界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与人口的快速增长有关;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延缓经济增长速度,因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国家必须加大社会福利、救济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以保护老年人的利益。

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对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提高全人类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与利用程度,实现持续发展;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发展科学技术,用科技力量解决全球生态问题。

哥本哈根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

第九章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之生态系统管理

第九章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之生态系统管理
•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退耕还林、 还草”为核心的生态建设提到了举足轻重的 地位,为我国最脆弱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改 善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为生态工程研 究和应用提出了机遇和挑战。扭转西部生态 环境退化趋势,为西部开发营造一个绿色大 背景。
• 把生态建设与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结合起来, 以增加荒漠区林草植被为主,生产措施、工 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综合配套,积极治理草地 退化、沙化和盐化,控制沙漠化扩大。采取 人工种草、飞播种草等措施,变草地粗放经 营为集约经营,实现草场和畜牧业的可持续 发展。
3. 只有中等干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的水平, 它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
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的两种模式(参改Patt 1977)
没有超负荷
自然恢复过程
生态系统
消除压力
恢复
超负荷,不可逆 转的
人工措施和自然恢 复过程
3、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又叫“无公害工艺”、 “无污染生产”、“废料减量化” 等。简单地说是无废物少污染的 生产。
• 生态工业园区在运行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 物质和能量交换,高校分享资源,寻求资源 和能源消耗最小化、废物产生最小化、努力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关系。
• 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区:
1. 现有改造型 EIP;如丹麦Kalundborg EIP
2. 全新计划型 EIP;如美国Choctaw EIP
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
§1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一 个生态系统管理问题, 即如何利用 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 的有关原理,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 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包括科 学研究和行政管理。生态系统管理 已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持生态 系统健康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手段和重要途径。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生态系统是地球上许多物种所在的地方,也是在那里他们之间进行相互作用的地方。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需要具备多样性和平衡的生物群落,以及适当的环境条件。

生态系统在经历了自然或人为的破坏后需要恢复和修复。

这篇文章将探讨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

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过程是自然的,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干预。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来达到完全的恢复,但是通常会有一些体现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变化。

自然恢复的时间取决于伤害程度、生态系统类型、人类干预程度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

伤害程度是衡量生态系统自然恢复速度的重要因素。

一个生态系统受到轻微的破坏可以很快得到恢复。

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以及良好的气候条件为生态系统发展和修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比之下,一个极度破坏的生态系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

生态系统遭受到的不同类型伤害,比如人类干预或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恢复过程。

例如,一个土地遭受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因为其自然恢复力而会迅速恢复。

但如果一个土地被用于采矿或除草剂等人造物质污染,则可能需要数十年或更长时间来实现完全恢复。

生态系统类型也会影响恢复过程。

生态系统可以根据其物种、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土壤类型等因素进行分类。

一个自然保护区可能因其自然状态而仅需要很短时间恢复,但对于人类活动干扰过度的生态系统,可能需要一个更漫长的时间来开始自然恢复。

人类干预程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例如,耕种、采伐和建筑等人工活动,会导致土地流失和生物物种数量不断减少。

这种情况下,自然恢复需要更长时间来实现。

不过,生态系统也能够通过适应性演变来适应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最后,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恢复。

例如,气候变化和排放的污染物等环境因素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减缓恢复的速度。

一些环境条件,如土壤质量、水质等,对生态系统的恢复也有重大作用。

如果恢复过程中这些条件得不到改善,自然恢复将会减慢。

环境生物学复习-段昌群-参考重点

环境生物学复习-段昌群-参考重点

第一章绪论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人为受损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及其生物效应(2)生态退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3)生物在受损环境中的响应(4)全球变化生物学(5)生物对受损环境的监测(6)生物修复和生态重建(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我国的优先研究领域:(1)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其生物控制(2)干旱和半干旱的生态恢复和沙漠化防治(3)湖泊和水库的富营养化防治(4)食品、中药、饮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及清洁生产(5)环境因素和我国人群健康(6)转基因产品、生物入侵(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二章生物与受损环境1、自然环境:指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

2、受损环境:指在人为或自然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环境。

3、自然环境和受损环境两者之间的区别:4、受损环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环境环境,一类是生态破坏。

5、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概念和实质:(1)环境污染概念: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自然环境中投入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本质:环境污染在本质上是没有被完全利用的资源(一种工业和生活原料)进入到环境中所出现的后果。

(2)生态破坏概念:环境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受到过度利用或人为破坏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状况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生态破坏本质:生态破坏其本质是对人类有用部分的环境因素作为资源而过度利用所出现的后果。

第三章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1、生物转化:是在生物体内一种化合物变成另一种化合物的现象。

2、生物放大积累在生物体内的污染物随食物链的营养转移而进行迁移,并在更高营养级的生物体中不断富集。

3、吸收:环境中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的总过程。

恢复生态学名词解释

恢复生态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恢回生态学:强调受损的生态体系要恢复到幻想的状况.强调生态恢复的运用生态学进程.强调退化生态体系的整合性恢复.重建:去除干扰并使生态体系恢回复复兴有的运用方法改进:改进登时的前提以便使原有的生物生计改进:对原有的受损体系进行改进,以进步某方面的构造与功效修补:修复部分受损构造更新:生态体系的发育及更新再植:恢回生态体系的部分构造及功效,或恢复当地先前地盘运用方法边沿效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合性质的生态体系交互感化途,因为某些生态因子或体系属性的差别和协和感化而引起体系某些组分及行动的较大变更第二章生态体系的退化及其机制泥土侵蚀:泥土及其母质在各类外营力的感化,产生损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进程荒野化:包含气象变异和人类运动在内的各种身分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潮湿地区的地盘退化石质化退化:在干扰感化下,原外乡壤中断笼罩的地盘,植被遭到损坏,泥土轻微流掉造成大片基岩袒露的一种地盘退化进程泥土肥沃化:泥土肥力减退的退化方法干扰因子:任何一种天然情形因子,只要对性命体系的感化强度超出正常情形下消失的强度,就可能造成生态体系的构造和动态以及响应的情形产生变更,也就是产生了干扰,这种情形因子便被称为干扰因子第三章生态恢复的基本理论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消失与滋生,要依附于某种分解情形因子的消失,只要个中一种因子的量缺少或过多,超出了某种生物的耐性极限,则使该物种不克不及生计,甚至灭尽演替:一个前锋植物群落在裸地形成后,一个植物群落接着一个植物群落接踵不竭地为另一个植物群落所代替,直到顶级群落的进程进展演替:群落的演替是从前锋群落经由一系列阶段,达到中素性顶级群落.沿着次序阶段向着顶级群落的演替逆向演替:由顶级群落向着前锋群落退化演化的演替原生演替:指群落演替从原生裸地开端的演替次生演替:产生在次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脆弱性:含有因为人类运动而面对威逼.濒临灭尽的生物种类.群落和生态体系的区域被以为是脆弱的生态体系治理:运用生态学.社会学和治理学道理,经由过程有用地生态体系治理,在保护生态体系构造.功效及其可中断性的基本上,使生态体系的感化和功效具最高收益生态体系办事功效:指生态体系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人类供给的生态体系办事第四章生态恢复的技巧布景3S技巧:遥感技巧(RS),全球定位体系(GPS)以及地理信息体系(GIS)的总称第五章退化生态体系的恢复草地退化:指草地生态体系中能量流淌与物资轮回掉调,生态体系构造损坏.功效降低,稳固性削弱.可中断性农业:指生态中断性.经济中断性和社会中断性三者互相感化,既要高产,又要呵护生态情形.入侵窗理论:植物入侵的安然岛由障碍和选择性决议,当移开一个非选择性的障碍时,就产生了一个安然岛第六章景不雅.区域与全球生态恢复景不雅:指以一组反复消失的.具有互相影响的生态体系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尺度一致性:在时光和空间上必须同社会.行政和治理中相干的进程保持尺度一致性全球变更:作为一个术语,意指在地球情形方面的天然和工资变更导致的所有全球问题及其互相感化第七章受钳制种群和栖息地的恢复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类性命情势的资本,它包含了数百万种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各个物种所失去的基因和由各类生物与情形互相感化所形成的生态体系,以及他们的生态进程.生境:又称栖息地或发展地,是指生物赖以生涯的空间和个中全体生态因子的总和生境片段化:是指一个面积中断的生境,变成许多面积较小的小斑块,而斑块之间被与曩昔不合的布景基质所隔离第八章被损坏地是生态恢复被损坏地:指因为人类或天然(或二者同时)强度干扰形成的退化地.在强度干扰损坏下,形成了极端退化的生态体系放弃矿区:又称为矿业放弃地,是在采矿.选矿和练矿进程中被损坏或污染的,非经治理而难以运用的地盘.泥土污染:指人类运动形成的污染物经由过程不合门路进入泥土生态体系,且进入忽然的污染物数目和速度都超出了泥土的自我净化才能.植物固定:指运用植物运动来降低重金属的运动性,使其不克不及为生物所运用.植物挥发:指运用植物去除泥土中的一些挥发性污染物的一种办法,即植物将污染物接收到体内后,又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资,释放到大气中植物提取:经由过程栽种一些特别的植物,运用其根系接收污染泥土中的有毒有害物资并转运到植物的地上部分,收割地上部的物资后即可带走泥土中的污染物沙化地:指各类气象前提下,重要因为风力感化形成的,以松散的沙质表层为重要标记的,具有风沙运动及风沙地貌景不雅的退化地盘第九章城市地区的生态恢复城市生态体系:是社会.经济.生态的复合体系,是市平易近与城市天然-人工情形体系和城市社会-经济体系互相感化而形成的多功效凋谢体系城市热岛效应:指当城市成长到必定例模,因为城市下垫面性质的转变.大气污染以及人工废热的排放等使城市温度显著高于郊区,形成相似高温孤岛的现象。

生态恢复与重建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关键方法

生态恢复与重建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关键方法

生态恢复与重建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关键方法生态恢复与重建: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关键方法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活动对许多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

为了修复这些受损的生态系统,生态恢复与重建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策略。

本文将介绍生态恢复与重建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关键方法,包括物理修复、生物修复和社会经济修复。

一、物理修复物理修复是通过修复或改变受损的自然环境来恢复生态系统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在破坏的生态系统中重新引入自然过程和生态过程,以恢复其原始功能和结构。

一些常见的物理修复方法包括岸线修复、治理土地退化和恢复水体流动。

岸线修复是修复水域边缘的关键方法。

在受损的岸线上,可以采取植被恢复、防波堤建设和土壤保持等措施来保护土壤和水质。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修复岸线的生态系统,还可以提供栖息地和资源保护。

治理土地退化是修复受损土地的重要方法。

土壤退化是由于过度耕作、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因素导致的。

通过采取土壤修复技术如植被恢复、土壤保水保肥和水土保持,可以逐步修复受损的土地,并提高土地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恢复水体流动是修复受损水体的关键方法。

人类活动导致了许多水体的污染和修道,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恢复水体的流动可以通过修复湿地和河道,提高水体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恢复水体的流动还可以提供水资源供应,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农业需求。

二、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学过程和物种来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方法。

生物修复包括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通过引入适应受损环境的植物、动物或微生物来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修复是利用适应受损环境的植物来修复生态系统的方法。

植物可以通过吸收有害物质、保持土壤和水质的稳定和提供食物链的基础来修复受损环境。

例如,用草本植物修复受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有效减少重金属的含量并改善土壤质量。

自然中的生态恢复力量

自然中的生态恢复力量

自然中的生态恢复力量
标题:自然的生态恢复力量
一、引言
在地球的历史长河中,生态系统经历了无数的变迁和动荡。

然而,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破坏,大自然都以其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恢复力,一次又一次地展现出其惊人的再生能力。

这种生态恢复的力量,是自然界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也是地球生命得以持续繁衍的重要保障。

二、生态恢复的定义
生态恢复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后,通过自然或人工手段使其恢复到接近原始状态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水资源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三、自然生态恢复的力量
1. 自然恢复:当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如果环境条件允许,生态系统内部的物种会自动进行调整,逐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例如,森林火灾后,一些耐火的植物种群会首先恢复生长,为其他物种提供生存空间。

2. 人工干预: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破坏程度严重,生态系统可能无法自行恢复。

这时,就需要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干预,如种植树木、清理污染等,帮助生态系统恢复。

四、生态恢复的重要性
生态恢复不仅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而且对于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为我们提供清洁的空气、水和食物,同时也是我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五、结论
生态恢复是自然与人类共同的任务。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也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地球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⑸植物转化技术
指通过植物新陈代谢作用降解环境污染物的 过程。植物转化技术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 石化产品污染地和贮藏地、武器弹药废弃物、 燃料溢出物、氯化溶剂、垃圾掩埋中的淋滤物 和农用化合物(杀虫剂和化肥)等。
可编辑版
18
2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⑴环境中重金属的去除
植物固定、植物转化、萃取等是去除 环境中金属离子的有效技术。 ⑵环境中有机物的去除
可编辑版
7
第二节 恢复生态学与生态修复
恢复生态学及其学科任务 生态修复及其理论基础 生态修复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可编辑版
8
恢复生态学及其学科任务
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应用 研究进展
可编辑版
9
生态修复及其理论基础
概念 理论基础 原则 判断准则
可编辑版
10
生态修复及其理论基础
生态修复的概念: 概念; 四个层面 生态阈值
植被退化是指草地破坏后,植被的密度和生物 多样性的下降,这种结构的改变还导致了群落 的矮化。土壤退化是由于风蚀、水蚀、土壤板
结和盐碱化等造成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
化,不能再支持生态系统的高生产力。
可编辑版
26
2、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与技术 ①围栏养护,轮草轮牧 ②重建人工草地 ③实施合理的牲畜育肥生产模式
可编辑版
36
二、生态工程的设计与应用
1、生态工程设计的具体步骤
可编辑版
37
2、技术路线 ⑴建立互利共生网络 ⑵延长食物链
生态工程中,加环是一重要方法。根据 加环的性质和功能,可将之归为4类。
①生产环 ②增益环 ③减耗环 ④复合环
可编辑版
38
3、生态工程设计的应用
以太湖为例

林业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

林业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

林业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林业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以解决森林遭受破坏和退化的问题,恢复和修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完整性。

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还有助于改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土壤改良、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

本文将从森林破坏原因、恢复和修复措施以及林业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森林破坏原因森林破坏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和退化的现象。

其中,人类活动是主要原因之一,如过度采伐、非法伐木、滥砍滥伐等,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森林的完整性和生态平衡。

同时,自然灾害如森林火灾、虫害的侵袭也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二、恢复和修复措施为了恢复和修复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

首先,可以进行人工造林,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增加森林面积,减少森林破坏带来的影响。

同时,进行生态恢复植被的工作,选择适宜的植物物种进行种植,促进植被的恢复和生长。

其次,加强森林管理和保护。

建立健全的森林管理制度和法规,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打击非法伐木等破坏行为。

开展森林防火、虫害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灾害的发生和蔓延。

此外,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修复工作包括恢复土壤的肥力,采取适当的措施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的生长;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如建立防护林带、修建水土保持设施等,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林下植物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

三、林业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的意义林业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以及维护人类生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恢复和修复森林生态系统有助于保护和保存丰富的生物种类和基因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其次,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可以改善环境质量。

森林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法(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森林权属第三章 发展规划第四章 森林保护第五章 造林绿化第六章 经营管理第七章 监督检查第八章 法律责任第九章 附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森林、林木的保护、培育、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保护、培育、利用森林资源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育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实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完成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和森林防火、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开考核结果。

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需要,建立林长制。

第五条 国家采取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措施,支持森林资源保护发展。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的投入,促进林业发展。

第六条 国家以培育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对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经营管理,突出主导功能,发挥多种功能,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

第七条 国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大公益林保护支持力度,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指导受益地区和森林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等方式进行生态效益补偿。

第八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依照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规定,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森林保护和林业发展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环境生态学盛连喜第一章

环境生态学盛连喜第一章
人视自然为朋友 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仍然 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人类积极进行环境保护。Fra bibliotek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三大 全球性环境问题已初露端倪,进入20世纪90年代,地球荒漠化、 海洋污染、物种灭绝等环境问题更是突破了国界,成为影响全 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 20世纪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臭氧层破坏;③酸雨与空气污染;④土壤 遭到破坏,荒漠化程度加剧;⑤海洋污染和过度开发;⑥生物 多样性锐减;⑦森林面积减少;⑧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⑦淡 水受到威胁;⑩混乱的城市化。
4)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烟尘和二氧化硫在 浓雾中积聚不散,先后死亡1万多人。
5)四日市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废气严重污染大气,许多 居民患上哮喘病,多人死亡。
6)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人们食用被汞污 染的鱼、贝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60多人死亡。
人把自然当奴隶 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迅 猛发展,对自然进行掠夺式开发,对全球环境产生了严重 的破坏;蒸汽机的出现、机械化 城市化、产业化进程加快;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重大公害事件屡屡发生,形成了环境 问题高潮; 人类逐渐认识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环境对策。
知识经济时代(后工业时代)
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
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利用和改造自然。随着人口增加,砍伐森 林、捕杀动物、开垦土地,环境问题开始出现。 远古时代(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 自然为主,人类为奴隶;洪水猛兽 人类被动的适应和利用环境,主要依赖自然而生活; 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未对自然产生太大伤害。 自然界的自发调节作用抵消了许多不利的环境影响。

第九章生态系统管理-环境生态学(盛连喜)课件

第九章生态系统管理-环境生态学(盛连喜)课件
− 人类对高度复杂的自然界的认识还是有限的, − 对人类自身活动的生态学后果的认识也缺乏全面的、可预见的判定
(十) 多学科交叉的途径是必要的
− 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以及要素组成、过程等方面的复杂性,决定 了生态系统管理任务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业务部门独立完成。
第二节
第二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要素及途径
− 例如依靠大坝来控制水的释放或控制盐水侵入沿岸蓄水区。
③改变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 例如依靠控制放牧或捕食,或防止灌木和树木侵入草地、灌丛,或 者依靠火烧或刈割来干涉植被的发展和动态。
④控制人类对生物产品的使用
− 例如限制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调节渔网的孔径大小。
⑤在考虑保护的利益时介入文化、社会和经济过程
第三节 生态规划
• 一、生态规划概念的发展及其特点 二、生态规划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 三、生态规划的模式和主要类型
四、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
• 五、生态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
第一节
第一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及基本原则
• 一、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及管理内容 •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及其内涵
(三) 生态系统必须在自然的分界内管理
− 某些生态系统被破坏到通过管理也不能维持其功能和特征
(四) 管理必须认识到变化是必然的
− 须吸收生态学的新思维和对生物圈研究的新成果
(五) 在适当的尺度内进行, 保护必须利用各级保护区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及其内涵
操作性原则(五项)
(六) 从全球考虑,从局部着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管理选择。 ⑥生态系统管理的时空尺度应与管理目标相适应。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及其内涵
生态系统管理应遵循的原则(马尔特比等,1999) 指导性原则(五项)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1]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1]

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怎样划分的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对象定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3.环境生态学产生与发展过程。

4.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有机物的污染5.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积化;政治化。

6.名词及术语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学,环境危机,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空洞,酸雨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反馈。

生态破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环境危机:由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地区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功能的衰退或破坏,从而严重影响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地球温暖化:臭气层空洞: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酸雨:PH值小于的降水。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什么是生物的协同进化举例说明。

生物的协同进化主要是由于生物个体的进化过程是在其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行的,而环境不公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其他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5-11 9
第二节、 第二节、生态修复技术
资源利用、 一、生态工程技术----资源利用、减少排放 资源利用
二、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三、植物生态修复修复技术
污染消除 重建生态
四、物理生态修复修复技术 五、化学生态修复修复技术
2012-5-11 10
一、生态工程技术
1、生态工程定义 、
生态工程:(马世骏先生1979年首先倡导): 生态工程
14
3、协调与平衡原理
----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即环境容纳量 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即环境容纳量
4、整体性原理 、
整体指社会-经济 自然复合成的巨大系统 整体指社会 经济-自然复合成的巨大系统 经济
2012-5-11
15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垂直结构两层、多层的群落,其生态功能是否相同?
7
微生物 修复
微生物 修复
微生物 修复
生态 修复
微生物 修复
物理 修复
化学 修复
生态修复方法
2012-5-11 8
3、恢复生态学发展简史 、
1) 国际恢复生态学研究概况 ) 恢复生态学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1973.3,召开题为“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国际会议,第 一次专门系统地讨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等生态学问题; 1985年,Aber和Jordan首次提出恢复生态学科学术语; 1996年美国召开恢复生态学国际会议--研究、实践新时期。 1996 -2) 我国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 ) 20世纪 年代末 世纪50年代末 世纪 年代末,注意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生态环境问题; 80年代后 年代后,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困扰我国农业持续 年代后 发展,最初 最初是以土地退化问题为主,主要针对水土流失、 土地退化问题为主, 最初 土地退化问题为主 风蚀沙化、草场退化及盐渍化对农林牧业的危害而进行。
(2)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才能顺利完成能 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 各部分之和的效果,“1+1>2”。 “1+1>2”。
(3)工程学原理
工程可研论证、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运行与维护。
2012-5-11 16
2012-5-11
17
2012-5-11
2012-5-11 5
生态修复任务:
1)两大任务:(1)消除污染;(2)生态重建。
生态系统 消除 污染 修复 奠基 恢复 生态 生态环境 暂时 固定 不利生态
2012-5-11
6
2、生态修复与其他修复 、
物理 修复
化学 修复
污染修复
微生物 修复
生态修复
消除污 染物
植物 修复
2012-5-11
恢复生 态系统
2012-5-11
26
二、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污染物去 除方法
无害化
污染源
转化
植物
转移
环境中 (污染物)
无机化
固定 积累
物理 化学 生物
降解
挥发

转移介质
2012-5-11 27
1、生物修复的概念 、 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指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 生物修复 将土壤、地下水和海洋等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 降解为CO2和H2O,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使污染 生态环境修复为正常生态环境的工程技术体系 工程技术体系。 工程技术体系 工程化生物修复,采用下列手段来加强修复的速度: ①生物刺激(biostimulation),满足土著微生物生长所必需 生物刺激( 生物刺激 环境条件,诸如提供电子受体、供体、氧以及营养物 等: ②菌群扩增 菌群扩增(bioaugmentation)通过各种手段,增加降解 菌群扩增 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数量。
2012-5-11 29
图12-1 生物注气法修复工作原理示意图
2012-5-11 30
2)易位生物修复(ex situ bioremediation) ——污染的土 )
第九章、生态系统修复(恢复) 第九章、生态系统修复(恢复)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修复(恢复)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修复(恢复) 第二节、生态修复技术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节、典型生态系统的修复
2012-5-11
1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恢复
1、生态修复(恢复)概念 、生态修复 恢复 恢复)
2、恢复生态学发展简史 、
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 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目标: 目标: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
挥物质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 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2012-5-11
11
2、生态工程设计生态学理论依据 、
①物种共生原理: ②生态位原理 ③食物链原理: ④物种多样性原理 ⑤物种耐性原理: ⑥景观生态学原理 ⑦限制因子原理 ⑧生态因子综合性原理
2012-5-11 19
生态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应用
我国环境环保生态工程类型有: ①无废(或少废)工艺系统,主要用于内环境治理; ②分层多级利用废料生态工程,使生态系统中的每一级 生产废物变为另一级生产过程原料,使废料被充分利用; ③复合生态系统内废物循环,如桑基鱼塘生态工程; ④污水自净与利用生态系统; ⑤城乡(或工、农、牧、渔、副)结合生态工程都是在 一定区域内,应用生态工程理论与技术来分层、多级利 用废料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良好协调统一。
2012-5-11 12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没有物质循环的系统,就会产生废弃物,生成环境污染, 并最终影响到系统的稳定与发展。 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 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 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 也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 也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
2012-5-11 21
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措施有:以生物措施为主, 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措施有:以生物措施为主,结
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 退耕还湖” 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 理耕作方式等。 理耕作方式等。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到怎样解决农村(尤 其是湖区或山区的迁出人员)的能源来源问题以及如何 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 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 价。
2012-5-11 22
2012-5-11
23
2、技术路线
建立互利共生网络----控制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优化 ⑴ 建立互利共生网络 组合,充分利用原料、副产品、时间与空间,发挥物质 生产的潜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稻田养鱼。 ⑵ 延长食物链 ①生产环----将非经济产品或废物转变成经济产品。如 生产环 有机废水进行无土栽培,种植花卉。 ②增益环----增加或扩大生产环效益。有机废水养殖浮 增益环 萍,作为农田肥料,增加产量。 ③减耗环----减少食物网中的对人无用反而会过度消耗 减耗环 上一级营养的环节。如农田害虫、老鼠等。 ④复合环----上面三种的组合。如:鱼塘养鸭。 复合环
18
三)生态工程的应用
目前10项最活跃的生态工程: 1.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工程 2. 生物物质循环利用生态工程; 3. 废弃水分散治理、系统回用生态工程; 4. 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 5. 清洁能源系统开发组合利用工程; 6. 生态复合肥料工程; 7. 绿色化学工程; 8. 绿色食品工程; 9. 生态交通工程; 10. 生态住宅及生态城镇建设工程;
2012-5-11 28
2、生物修复的类型 、
1)原位生物修复(in situ bioremediation)----不需要移动污 )原位生物修复( 染物而进行的生物。 (1) 生物扩增 生物扩增(bioaugmentation)菌株----在添加营养物条 件下,用土著或接种菌降解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生 物扩增还涉及将非土著微生物引人到污染场所,投入 已具有降解能力或适应所在地污染物的优势菌种。 (2) 培养法 培养法----向污染生境中添加外源生物活性物质,N、 P、02、NO3-、SO42-、表面活性剂等,大大促进生物 修复。已开发出的亲油肥料,含有N、P营养与易降解 的碳源,即使在寒冷气候下,烃降解菌数量也大增。 (3)生物通气法 生物通气法(bioventing)。 生物通气法
2、物种多样性原理
物种越丰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物种越丰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为什么樟子松林的松毛虫会肆虐, 为什么樟子松林的松毛虫会肆虐,几十亿株杨树会 毁于一旦? 毁于一旦? 纯林的生物多样性低,食物链短而单调,缺少松毛 虫、天牛的天敌。
2012-5-11 13
2012-5-11
2012-5-11
2
1、生态修复(恢复)概念 、生态修复 恢复 恢复)
生态修复研究标志:《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 (Cairns主编,1980)。相关概念有生态恢复 生态修复 生态恢复、生态修复 生态恢复 生态修复、 生态重建、生态改建 生态改良等,都具有“恢复和 生态改建、生态改良 生态重建 生态改建 生态改良 发展”的内涵,即使原来受到干扰或者损害的系统恢 复后使其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持续利用。 1)生态恢复(Restoration)----指对受到干扰、破坏 )生态恢复 的生态环境修复使其尽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恢复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原因、退化生态系统 恢复生态学 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和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学 科。
2012-5-11 4
目前学术上比较用多的是“生态恢复”和“生态修复”。 生态恢复的称谓主要应用在欧美国家,在我国也有应用, 而生态修复的叫法主要应用在日本和我国。 生态修复----指停止对生态系统人为干扰,依靠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 自我恢复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 力),辅以人工措施(物理化学与工程技术),使遭到 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向有 序方向演化。 有目的地采取摹写措施,使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结构 和功能得以恢复和完善,实现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丰 富、系统趋于稳定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