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笼植入钛板内固定术

合集下载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笼植入钛板内固定术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笼植入钛板内固定术

手术目的
03
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重建颈椎的稳定性
促进颈椎融合和愈合
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的颈椎椎体,解除脊髓 和神经根受到的压迫,缓解患者的疼痛和 神经症状。
植入钛笼和钛板可以重建颈椎的稳定性, 防止颈椎进一步畸形和不稳定。
钛笼和钛板的植入可以为颈椎提供良好的 融合环境,促进颈椎融合和愈合。
手术适用范围
必要的并发症。
04
术后定期复查
术后定期进行颈椎影像学检查 ,观察颈椎的愈合情况,及时 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术后康复与护理
01
02
03
04
颈部制动
手术后需对颈部进行制动,避 免剧烈活动,以免影响颈椎的
愈合。
功能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颈部功能 锻炼,促进颈椎的康复。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炎、止 痛、营养神经等药物进行治疗

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焦 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康
复效果。
04
手术案例与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
患者情况
患者李先生,45岁,因颈椎骨折 压迫神经导致四肢瘫痪,经过颈 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笼植入钛板 内固定术,成功恢复四肢功能。
手术过程
手术历时3小时,医生在患者颈 部切开一个适当大小的切口,显 露病变的颈椎椎体,然后进行次 全切除,植入钛笼并使用钛板进
患者反馈与评价
01
02
李先生表示,手术过程中医生非常专业,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对治疗 效果非常满意。
其他患者也反馈说,这种手术方式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得 到了显著提高。
THANKS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解除压迫后,有利于脊髓 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

颈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颈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颈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对颈脊髓功能改善的疗效。

方法:对自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以来的3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

病例分别摄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颈椎标准正侧位X线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

结果:经过平均16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后JOA评分比较,优良率100﹪。

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指标均明显改善。

结论:应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颈脊髓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满意。

【关键词】颈椎体次全切除术脊髓型颈椎病 JOA评分【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196-02近年来,随着新的术式和内植物的出现,颈前路手术疗效已得到不断提高[1]。

自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间,作者采用颈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7例,对颈脊髓功能改善的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3年3月在本科行颈椎次全切+钛网植骨内固定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其中男26例,女11例;其中在轻度外伤后发病11例,年龄37-72岁,平均51.7岁;病史2小时~49个月,平均25个月。

术前主要症状包括步态不稳、四肢麻木、无力、精细动作困难、胸腹部束带感。

1.2 影像资料本组病例术前均常规拍摄颈椎标准正侧位及伸屈动态侧位X线片和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

X线及MRI检查:两个节段以上椎间盘退变、突出,局部骨赘形成,相应节段脊髓受压变形。

切除椎体和椎间隙部位用椎体序数表示并包括相邻或其间椎间盘,分别是:C4:8例,C5:13例, C6:15例,C7:1例,其中合并后纵韧带骨化2例。

(医学课件)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笼植入钛板内固定术

(医学课件)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笼植入钛板内固定术
24
25
26
六、手术方法
• 1、消毒皮肤:递组织钳夹持碘伏纱球消毒皮肤 , 固定单双极,吸引器
• 2、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常用的切口有:(1)颈 中线向外横行切口:于颈中线向外左或右锁骨上一 横指、二横指、三横指横行切口,长约10cm,显 露C6-7,C5-6,C4-5,(2)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斜切口, 上起乳突沿胸锁乳突肌内缘下行至其重点止斜形切 口。显露C1-C3,(3)横行斜切口,高位横行切口基础 上,再沿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向上延长,可显露C1C2,递有齿镊,23号刀切开。
44
• (5)最后拧紧螺钉,安装锁紧螺钉并拧紧: 递内六角改锥和一字改锥
45
46
47
• 13、冲洗切口,彻底止血:递庆大盐水冲洗, 吸引器头吸净,干纱布拭干,双极电凝止血。
• 14、放置引流管,并固定:递组织钳夹持酒 精纱球消毒皮肤,23号刀切开皮肤及皮下, 中弯钳协助置管,有齿镊,9X24角针4号丝 线固定。
3
二、组织解剖
• 组织解剖:颈椎7个,椎体较小,呈椭圆形, 自第3至第7颈椎椎体上面两侧缘各有一 向上 的骨嵴,称为椎体沟,下面两侧缘相应的部 位有斜坡状的唇缘,第一颈椎也称环椎,呈 环状,无椎体,关节突和棘突,由前弓、后 弓和两侧块围成,可作为手术时的定位标志
4
5
6
颈椎上面观
棘突 椎孔 上关节面 横突孔 钩突 椎体 7
48
34
11、安装前路椎体撑开器,钛网植骨放置减压 骨槽内:递两个撑开器钉,小骨锤,及所需 递撑开器,将植好骨的钛网放置于减压的骨 槽内,递开路器,小锤子
35
36
37
38
39
40
六、手术方法
• 12、固定椎体间植好骨递钛网:准备颈前路钛板器 械。

经颈椎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加钛网固定78例护理配合

经颈椎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加钛网固定78例护理配合

经颈椎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加钛网固定78例护理配合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加钛网内固定手术护理配合方法。

方法:对78例颈椎病患者手術治疗,并做好护理配合。

结果:本组78例手术顺利进行,手术时间为90min—120min,平均110min,术后手术效果满意。

护理配合熟练有效,手术医生及患者满意。

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和密切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标签: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护理配合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包括颈前路、颈椎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

颈椎前路手术具有出血少、软组织损伤轻、感染率低、神经后遗症少等优点,被临床医生广泛采用。

颈椎前路自锁钢板是将螺钉牢固地锚进钢板的螺丝钉孔内,螺钉和钢板之间保持成角稳定,有较强的支撑作用[1]。

我院自2009年至今开展了颈前路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加钛网内固定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78例,手术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

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78例,男49例,女29例。

年龄41-72,平均58.3岁。

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手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提高,患者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躯干感觉、小便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MRI显示术后颈脊髓减压效果明显,前方致压物均已去除,脑脊液信号充盈良好,手术效果满意。

2手术方法简介78例患者均为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手术体位采取仰卧位,头部后仰。

手术切口为颈椎前外侧入路,右侧横切口,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血管鞘与内脏鞘的间隙进入。

颈椎拉钩显露手术野,将定位针头插入椎间隙,一次性无菌中单遮盖手术野,进行C型臂定位透视。

摘除颈椎间盘并减压,用颈椎刮匙及精细椎板咬骨钳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存留咬出骨质,咬碎后放入钛网内,将钛网植入两椎体之间,选择长度合适的颈椎自锁钢板,钻套、钻头进行钻孔,安放锁钉并拧紧锁定,一次性无菌中单遮盖保护术野,C型臂透视固定效果,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依次关闭切口,3-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

3.术前准备3.1术前访视巡回护士术前一日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认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3例,均给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钛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 0.05),但均高于术前(P 75%;②良:改善率介于50%~74%之间;③有效:改善率介于25%~49%之间;④差:改善率0.05),但均高于术前(4.2±1.1)mm(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t = 3.53,末次随访与术前比,t = 3.42,P < 0.01),见表1。

术后3个月时疗效评定,其中优29例,良8例,有效5例,差1例。

总优良率为86.0%。

随诊达1年以上的患者复查X线均发现达骨性融合。

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内血肿压迫气管,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后,未产生严重后果。

1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经过1个月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后明显改善。

见图1。

3 讨论3.1 手术时机的选择脊髓型颈椎病(CSM)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解除病变组织对颈椎椎管及脊髓的压迫,缓解神经症状,重建颈椎稳定性以及恢复其正常生理曲度。

目前针对于其手术治疗的时机尚未定论,部分学者认为CSM应在有症状发作的6及12个月以上再进行治疗,但亦有学者认为神经损害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应在神经症状出现后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李翔等[6]通过对不同病程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患者其神经症状改善率仅为30%,远低于病程在6个月以下的患者。

而笔者认为在CSM早期病变压迫导致颈髓仅表现为炎性水肿改变,尚属于可逆期,若及时采取手术减压,解除神经压迫及恢复血液供应,可迅速纠正神经症状,但若病程进一步延长,部分脊髓神经发生变性、脱髓鞘等不可逆改变再进行手术,效果往往不佳,因此,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下肢乏力、行走不稳等神经症状或已出现病理征,建议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植骨内固定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间应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5例。

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平均52.5岁,病程平均10个月。

病变累及2个功能节段者23例,累及3个功能节段者2例。

其中2例患者作了2节椎体次全切,3节椎间隙减压。

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3分。

病变部位全部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椎体骨填充入钛笼内植骨配合带锁钉板固定。

结果 25例均获随访,平均20个月,植骨全部于术后10~16周骨性愈合。

椎间隙高度无丢失,无成角现象,内固定无移位,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满意。

手术有效率为92% (23/25),优良率为80% (20/25),术后JOA评分平均14.5分。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植骨内固定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具有融合率高,稳定性好,并减压彻底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椎体次全切除钛笼钉板植入融合【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169-02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及相邻软组织(如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或钙化、椎管狭窄等)的退变造成了对脊髓的直接压迫,加上剧烈的运动或长期的不良姿势等动态因素的影响,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系指累及2个以上椎体的颈椎病变,其特点是脊髓受压范围广泛,神经受损严重。

脊髓减压、维持减压节段的高度和生理曲度及稳定性是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1],我科自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间应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自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间,共用钛笼植骨及带锁钉板系统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平均52.5岁,病程平均10个月。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5例疗效分析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5例疗效分析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5例疗效分析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

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6月入住本院骨二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及钛网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价,采用JOA评分方法评价脊髓功能。

结果45例患者进行6~25个月的随访,平均15个月,无失访者。

钛网植骨均在11周左右达到临床愈合,所有病例均在术后3 d、12、24、48周行CT扫描,结果显示JOA脊髓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6.8分上升至术后13.5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2,P 75%,肢体运动功能良好,感觉良好,生活自理;良:改善率在51%~75%,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感觉容易疲劳,生活可基本自理;中:改善率在25%~50%,肢体运动功能仅部分改善,生活需他人护理;差:改善率<25%,步行困难,需卧床[2]。

1.5.2 骨性融合标准CT:植骨块与椎体骨界面之间可见骨小梁通过。

X线:植骨椎节与相邻椎体未见透明线,植骨块与相邻椎体可见骨小梁生长通过。

1.6.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均采用SAS 9.2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疗效评价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所有病例均无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67±23)min,出血量50~350 mL,平均(95±13)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3例,呃逆2例,考虑为喉返神经术中牵拉所致,均于术后2~7 d 恢复。

全部患者均未发生钛板螺钉折断、滑脱,无1例发生松动及塌陷。

对所有45例病例进行6~25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无一例失访。

所有病例均在术后3 d,12、24、48周行CT扫描,结果显示植骨块均与上下椎体的终板相融合,均有连续骨小梁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基础操作
• 基础操作: • 1、麻醉方法:颈丛+基础麻醉或全身麻醉 • 2、手术体位:仰卧位,双上肢臵于身体两侧,肩 部及头部垫高,若颈椎管狭窄严重或椎体骨折脱位 者,不应过度后仰,避免黄韧带等增生组织折入椎 管或骨块嵌入椎管,加重颈髓损伤 • 3、手术切口:颈前路经颈椎右前方切口 • 4、特殊物品:颈前路器械,前路钛板内固定器械, 电刀,双极电凝,C-臂X线机,负压球,骨蜡,棉 片,手术贴膜,5、20毫升注射器,备取髂骨植骨 器械
• (3)将钻头插入钻套,根据螺钉长度钻孔: 递连接好的钻头及钻套给术者,保存术者选 号递螺钉
六、手术方法
• (4)将合适长度的螺钉插入钛板并拧紧,在钛板 的另一端对角植入第二颗螺钉,再分别植入余下的 两个螺钉:递内六角改锥,螺钉,C型臂透视
• (5)最后拧紧螺钉,安装锁紧螺钉并拧紧: 递内六角改锥和一字改锥
注意事项
• • • • • • • 1、摆放体位时,勿使颈部悬空 2、缝合前、后逐一清点棉片数量及完整性 3、进入椎管后,改用细吸引器头,头端套 一橡皮胶管,以免损伤神经 4、如取髂骨,应二次清点 5、剪下的小骨块保存好以备植骨 6、熟悉手术步骤,严格无菌操作
The End
Thank You!
• 9、切除部分椎体:递咬骨钳,椎板咬钳,刮 勺,留松质骨以备植骨
10、将椎体后缘骨赘及椎间盘组织清除干净,彻 底减压,根据术者需要反复递椎板咬骨钳,不同 角度的刮勺去除椎体Leabharlann 壁的骨赘,递髓核钳取出 椎间盘组织
11、安装前路椎体撑开器,钛网植骨放臵减压 骨槽内:递两个撑开器钉,小骨锤,及所需 递撑开器,将植好骨的钛网放臵于减压的骨 槽内,递开路器,小锤子
六、手术方法
• 6、分离松解椎体前筋膜,暴露前纵韧带及椎体的 前方及颈长肌:递15号刀片,双极电凝止血,递条 状剥离子,KD粒将附着在椎体前的筋膜向两侧推开。 • 7、相应的椎间盘插入定位针头,行C-臂X线机透视: 递定位针或5毫升注射器针头(去掉针尖,留1.5厘 米左右),递纱布填于切口内,以无菌单遮盖术野, 定好位后去掉针头,递电刀在椎间隙做标志。 • 8、切开前纵韧带,并向两侧牵开:递15号刀切开, 吸引器吸血(此时吸引器头前端应套1.5厘米左右的 细橡胶管,防止损伤硬膜和神经)。
颈椎前面观
上关节突
钩突 下关节突 椎体
颈椎左侧面观
上关节突
下关节突 棘突
三、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好发于40-60岁之间的成人,男性较多于女性。 病变主要累及颈椎椎间盘和周围的纤维结构, 伴有明显的颈神经根和脊髓变性。本病主要 的临床症状有头、颈、臂、手及前胸等部位 的疼痛,并可有进行性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 重者可致肢体软弱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 瘫痪,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则可出现头晕、 心慌、心跳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 13、冲洗切口,彻底止血:递庆大盐水冲洗, 吸引器头吸净,干纱布拭干,双极电凝止血。 • 14、放臵引流管,并固定:递组织钳夹持酒 精纱球消毒皮肤,23号刀切开皮肤及皮下, 中弯钳协助臵管,有齿镊,9X24角针4号丝 线固定。
• 15、缝合切口:清点器械及敷料等数目 • (1)缝合颈阔肌:递有齿镊, 6X17圆针4 号丝线间断缝合,再次清点数目。 • (2)缝合皮下及皮肤:递组织钳夹持酒精纱 球消毒皮肤,6X17圆针、6X17角针1号丝线 间断缝合。 • 16、覆盖切口:递组织钳夹持酒精纱球消毒 皮肤,纱布或敷贴覆盖切口。
四、适应症
• 手术适应症标准如下: • 1.颈椎病防治出现明显的脊髓、神经根、 椎动脉损害,经非手术疗法无效者; • 2.原有颈椎病的患者,在外伤和其他原 因的作用下症状突然加重者; • 3.出现颈椎某一节段明显不稳,颈疼明 显,经非手术疗法无效者
• 手术方式有: • 一.颈椎后路手术:颈椎椎板切除减压术;椎板成形 术。 • 二· .颈椎前路手术: • 1.有脊髓受压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脱出 症,后纵韧带骨化症(孤立型)。 2.神经根型颈椎病,经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 反复发作。 3.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反复晕眩、摔倒症状,经保守 治疗久治无效,并经椎动脉造影,确定可经手术解 释压迫者。
二、组织解剖
• 组织解剖:颈椎7个,椎体较小,呈椭圆形, 自第3至第7颈椎椎体上面两侧缘各有一 向上 的骨嵴,称为椎体沟,下面两侧缘相应的部 位有斜坡状的唇缘,第一颈椎也称环椎,呈 环状,无椎体,关节突和棘突,由前弓、后 弓和两侧块围成,可作为手术时的定位标志
颈椎上面观
棘突 椎孔 上关节面 横突孔 钩突 椎体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笼植入钛板内固定术
2013.7.12 主讲人:王冉
讲课内容
• • • • • • 一、名词解释 二、组织解剖 三、临床表现 四、适应症 五、基础操作 六、手术方法
一、名词解释
•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 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 经根、交感神经造成其结构或功能性损害所 引起的临床表现。此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 分型:根据病理变化,颈椎病可分为五型: (1)脊髓型;(2)神经根型;(3)椎动 脉型;(4)交感神经型;(5)混合型。
六、手术方法
• 1、消毒皮肤:递组织钳夹持碘伏纱球消毒皮肤 , 固定单双极,吸引器 • 2、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常用的切口有:(1)颈 中线向外横行切口:于颈中线向外左或右锁骨上一 横指、二横指、三横指横行切口,长约10cm,显 露C6-7,C5-6,C4-5,(2)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斜切口, 上起乳突沿胸锁乳突肌内缘下行至其重点止斜形切 口。显露C1-C3,(3)横行斜切口,高位横行切口基础 上,再沿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向上延长,可显露C1C2,递有齿镊,23号刀切开。
六、手术方法
• 12、固定椎体间植好骨递钛网:准备颈前路钛板器 械。 • (1)确定合适长度的钛板,并预弯成与颈椎曲线 相一致的弧度:递术者所需的钛板及折弯器,协助 术者预弯钛板
• (2)将钛板放臵于钛网上,根据椎体前后径, 选择不同长度的螺钉,调整保险钻头的长度: 递持板钳持取钛板给术者,临时固定针固定, C型臂透视
手术方法
• 3、分离颈阔肌:递组织钳2把牵拉皮瓣,以 便充分分离颈阔肌。 • 4、游离,悬吊皮瓣:递组织钳夹持皮瓣,组 织剪游离,有齿镊,9X28角针7号丝线悬吊 皮瓣。 • 5、切开气管前筋膜,钝性分离,暴露肩胛舌 骨肌:递中弯钳分离,气管拉钩两把,向外 侧牵开胸锁乳突肌及颈动脉鞘,向内牵开甲 状腺,气管,食管,暴露术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