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陈向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学视域分析
目的:重建行动者的默会理论 1)共时横轴:

水平层面的视域分析:重建客观、主观、规 范、评价的有效性宣称
垂直层面的视域分析:重建前景、背景的有 效性宣称 2)历时纵轴:过去、现在、未来(前理解结 构)

按摩的例子
行动:“这个地方疼与腰椎间盘膨出是什么关系?” (以言行事;并暗含对按摩师专长的尊重) 前景:“这个地方疼”——客观宣称 稍后前景:“我希望你按摩这个部分”——主观宣 称 背景:“直接叫按摩师按某个部位是不礼貌的”— —规范/评价宣称 更后面的背景:“大学教师不应该有不礼貌的行 为”——认同宣称 共时横轴、历时纵轴互动
质性研究方法探讨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陈向明
内容要点
1、质性研究的概念背景、特点 和作用 2、如何提出有价值的质性研究 问题 3、收集和分析质性资料的思路
1、概念背景
“研究”的定义
广义:对有关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
狭义: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 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技术,对有待解决 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究;以经验事实 为依据,并将其上升为一般理论?
学生没有即兴回答问题 的可能性,教师的控制 很严。
8:15 学生回答问题之前都先
分类更加细致的观察表
时间
8:00
事实笔记
个人笔记
方法笔记
理论笔记
教师走进教室, 我很久没有 学生一齐站起 看到如此规 来,大声说: 矩的课堂了, “老师好!” 着实吓了一 跳。
我坐在教室的前 该课堂似乎 3/2处,没有看 很重视规则 见所有学生的动 的建立。 作。
1)写下一个你目前最关心的研究现象 2)提炼出一个适合使用质性方法的 研究问题 3)两人小组交流,对研究问题作进 一步修改,直到双方满意为止 4)全体讨论
修改研究问题
重新检查你的研究问题,问自己: 研究的是一个“真”问题吗? 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重要概念是否清楚? 研究的问题与前人的研究是什么关系? 研究的问题与研究的目的是否匹配? 探究本研究问题需要使用什么方法?

质的研究对“理论”的理解:小理论、实 质理论、地方性知识 不同理论之间的对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前人的理论 研究者的理论 资料呈现的理论
分析资料的方法

建立接触单和资料单 写资料分析笔记


画图表:事件流程,因果关系图表,概 念图,知识图 与同行交谈 回到被研究者 阅读文献 运用想象、类推和隐喻
6、分析资料,建构理论
7、写研究报告
8、质量检测(效度、信度、推广度、伦理问题)
质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进入研究现场 确定研究问题
收集资料
撰写研究报告
分析资料
2、如何提出有价值的质性研究问题
1、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的或理论 的)问题 2、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 3、研究的范围不宜过大,但有足够探索 的空间 4、实施条件许可,适合用质性方法探究
质的研究问题举例
1、什么是“后进生”?“后进生”是
如何成为“后进生”的? 2、教师、“好学生”、“后进生”是 如何看待“后进生”现象的? 3、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对待“后进生” 的?其行为对“后进生”的学习有什 么影响?
两种不同的世界观
量的研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质的研究: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复杂科学
话语分析
社会现实的语言建构 言语行为 话轮,对话分析 语言人类学 权威话语和内部说服性话语 复调,暗辩 多重声音
质性研究的有效性宣称 (Carspecken)
客观的: 多元进路,“这个世界” 主观的:独享进路,“他/她的世 界” 规范/评价的:协商共识,“我们 的世界”
总结: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不要迷信技术:那些最有趣也最困难 的论题,往往出现在已有技术不能奏 效时;不应由方法来限定问题
应坚持自己模糊的形象和构想,将其 整理出来 应具有“问题意识”,提出“真实的 问题”



问题:对问题的陈述通常涵盖了大量 具体环境和不同人所面对的各种私人 困扰;需要根据更宏观的历史与社会 结构来定位这些问题 方法:应问是否有利于提出问题和解 决问题;不应受方法和技巧的制约 理论:与使用的词汇有关,尤其是词 汇的概括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 系
8:05
8:10
实物分析
文本、历史记录、传记、文化物品 实物分析的作用 确定需要收集的实物 设计实物收集清单 对实物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


人种志:设计问题单,资料单,探究方 向;场地、场景、场域、社会系统 投射技术:看图说话,讲故事;情境想 象;常规的破坏(理解来自误解);看 录像后评论;写词语并排序 参与式方法(第二型知识):头脑风暴, 角色扮演,画地图,问题树,因果分析 图
举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研究
研究问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对教师专业发 展有何意义?
教师的知识结构: 1)本体性知识(学科内容) 2)条件性知识(学科教学法、教育学、 心理学) 3)实践性知识
访谈注意事项
如何既让对方自由畅谈,同时能将对 方的思路定位在自己的研究框架内? 如何真正了解和理解对方? 真诚 + 关注 + 敏锐 智力上的挑战不等于态度上的挑衅 如何做到“聪明的(智慧的)无知”?

观 察
开放——半开放 参与式与非参与式 设计观察提纲 设计观察表

常用观察表举例
定量研究问题举例
1、“后进生”的家庭背景与学习 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 2、“后进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 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
质性研究的定义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 (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 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 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 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 解的一种活动
“行动研究”的定义
• 性质: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研究取向 • 研究主体:行动者即研究者,可与外来研 究者合作;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 研究的目的:发现问题,采取对策,提高 反思能力,改进工作 • 检验研究效果的标准:行动者的意识和能 力是否有提高,问题是否解决,生存环境 是否有改善
质性研究的主要兴趣


背景:急需建立与阐释“统一性理论”不 同的框架 在宏大理论与低层命题之间建构起具有明 确界定的可操作化概念,其构成的陈述可 说明有限范围的现象之间的协变关系; “中枢性的”——“假如这样。。。那 么。。。”;“如果不是这样,则可以有 另外一套推理说明” 包含抽象成分,但更接近经验研究中所发 现的可观察材料 用于指导经验性调查



惯常社会行动(及其形态) 行动者的主观经验 影响行动和经验的条件(外在,内在) 行动者与结构的互动关系:结构二重性, 场域和惯习;超越机械论、结构论、文化 论

质的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现象,聚焦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目的
2、文献综述,反思自我经验 3、选择研究对象,探讨研究关系 4、选择研究方法 5、进入研究现场,收集资料 与量的研究 有何不同?
反思的态度

不断从他人的行动推论出意义场 注意行动者可能的意图,包括那些无意但 却可能刺激行动者行动的动机、那些监控 自己行为的意图与无意动机的可能方式 注意其他行动者理解此行动的可能方式 注意行动的意外后果 注意个人行动与结构之间的相互型塑关系 留心自己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反身性




建构“中层理论”(默顿)

抽样的标准
性别 年龄、年级 职业、专业 社会地位 经济地位 家庭背景、婚姻状态 学业表现、工作业绩

。。。。。。。
抽样的原则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选择抽样 标准;研究的问题决定了研究对象的 类型,需要限定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边 界 由于样本比较小,必须放弃一些不重 要的标准,而选择最重要的标准,即 与研究问题最相关的标准,并对其重 要性进行说明
如果为方法和理论所控制,则无法进 行研究,不能洞察世事 每个社会科学家都必须是他自己的方 法论家和理论家,必须是一名学术巧 匠


3、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思路

选择研究对象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随机抽样的 偏差和表面性 目的性抽样:选取能够最大限度回答 研究问题的样本(人、事、场所、实 物等) “代表性”不等于“典型性” 资料的饱和



方法和理论不是独立的:方法是针 对一定问题的方法;理论是针对一 定现象的理论;它们好比是你所生 活的国家的语言——你会说它,这 并不值得夸耀,但是你不会说,那 么这是件憾事,还会带来很多不便

方法和理论都是工具,其主要目的 是澄清观念,简化程序;解放而非 限制想象力

要掌握方法和理论,就要变成自觉的 思想家,了解自己研究中所运用的假 设和隐含意义
建构理论的基本步骤
宏大理论 一般理论 中层理论 低层理论 观察方式 真实的世界
理论抽象举例



宏大理论:社会阶层在每一代新人身上得到了复 制 一般理论:学校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在复制社会阶 层上起到了工具性的作用 中层理论:那些抵制学习的孩子发展出了一种反 学校的文化 低层理论:由于来自劳动人民家庭的孩子拒绝学 校的权威,他们对学校提供给自己的东西不珍惜 收集资料的方法:与学生、教师和家长交谈,观 察学生的行为,记录学校管理者对学生成功和失 败的解释 真实的世界:事情和事件,如教室、教师、教学、 同学群体、校内外活动、父母的职业等
研究问题举例
研究的现象:很多学生不愿意当小组长 下面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 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当小组长?

“当小组长”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之间 有何关系? 他们是如何看待“当小组长”的?“当小 组长”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当小组长”?


研究目的
研究背景
研究问题
研究方法
研究效度
大家一起练
最大差异抽样(如:人际交往顺利和 不顺利的人) 同质抽样(如:单亲家庭的学生)
抽样的方式
漏斗式抽样
滚雪球抽样
机遇式抽样,定期定点穿行 目的性随机抽样 综合抽样 方便抽样(下策)

收集资料的方法
访谈 开放——半开放 正式与非正式 直接与间接 个别与集体 设计访谈提纲 研究问题——访谈问题——现场实际使用的 问题 前设与生成(探究背后的认识论、前见和盲 点;做被访者)


数量多不应作为抽样的标准(如:女 生玩网络游戏的比较少,因此选择男 性) 质量高也不应该作为抽样的标准(如: 选择该校是因为办得好,有特色) 需要说明为什么不选择某些标准,特 别是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社会地 位、经济收入、职业、专业


典型个案抽样(如一名普通的校长) 极端案例抽样(如:课业负担重的学 校)


分析资料的路径



先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或两者同时 进行? 先回到研究问题和分析框架、前人的理 论还是先沉浸在原始资料中? 如何在原始资料、个人知识和前人研究 之间互动? 诠释学的循环: 从默会(直觉而未分 化)——朝向显明化(轮廓分明与分 化)——返回整体(重建默会理论,解 释性理解)
分析资料的思路
类属法:化约的思路 本土概念分析 归类描述 意象、隐喻:原则和规则,认知风格 扎根理论中的三级编码: 1)开放式:确定分析主题 2)集中式:在主题之间建立联系 3)整合式:提升出最重要主题
情境法



还原(重构)的思路 核心故事线,关键人物,事件,关系等 叙事分析、生活史、个案研究 生活空间的三个维度: 1)地点(个人所处的位置) 2)时间(过去、现在、未来——连续性原 则) 3)空间(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交互性原 则)
时间 事实
齐站起来,大声说: “老师好!” 书上的内容。
分析
学生似乎已形成一些固 定的课堂规则
教师似乎对教学内容不 太熟悉。
8:00 教师走进教室,学生一
8:05 教师手捧课本,开始念
8:10 教师问了一个问题:
“秦始皇是什么时候统 一中国的?”所有学生 立刻翻书找答案。 举手,等待教师点名。
教师问的问题都是事实 性问题,总需要学生从 书中找答案。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类型
学术取向(求真,是 什么) 范 式 实证主义 量的研究 解释主义 质的研究 定性研究 实践取向(求 善,应该是什 么) 批判理论 行动研究 (量、质)
经验的 思辩的
定量研究
一种运用调查、实验、测量、统计等 量化的手段来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 从而判断教育现象的性质,发现内 在规律,检验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 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