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5-01-29T10:58:24.997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1月第11期供稿作者:王琳[导读] 采取鼓膜治疗仪加药物,中耳穿刺注药加鼻负压联合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利于节省医疗费用,减少患儿的疼痛,简单便捷王琳(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山西临汾041000)【中图分类号】R7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病情的不同,分别采取鼓膜治疗仪加鼻负压置换加药物、中耳穿刺注药综合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结果8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不同症状的患儿应采用不同方法,分别施治。

【关键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鼓膜治疗仪;鼻负压置换;中耳穿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近年来我院耳鼻喉科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儿童听力严重下降,临床症状主要有鼓室积液、流脓等。该病发病时间大多集中在春冬两季,如果未能给予患儿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导致患儿听力下降,严重者甚至会影响患儿的正常语言能力。临床上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主要为中耳穿刺注射药物与鼓膜治疗仪加鼻负压置换药物,临床疗效较为客观。针对这一现状,我院开展了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作出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耳鼻喉科就诊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43例,女性患儿37例,其中,左耳发病44例,右耳发病47例,双耳发病11例,患儿年龄在4-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2±1.54岁。病程在2周至1年不等,平均病程为0.52±0.12年。从患病次数来看,初次患病25例,反复发作55例。分析80例患儿病例时发现,多数患儿都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聋耳鸣、鼓室胀痛流脓等。

经耳内窥镜检查表现:26例鼓膜充血,内陷,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54例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橘红油量或琥珀色,可见液平线或气泡,鼓膜外凸,活动度受限。

纯音听阀测定呈传导性耳聋,气导平均听阀15~40db,声导抗检查呈B型或C型曲线,声反射消失。1.2治疗方法首先采用鼓膜治疗仪对患儿进行治疗,将鼓膜治疗仪耳塞置入患儿外耳道口,保证耳塞紧贴外耳道口,然后将治疗仪输出频率控制在80次/min,持续治疗10min后结束治疗,每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10次。然后行鼻负压置换,将配置好的0.5%麻黄素溶液滴注于鼻腔促进鼻粘膜收缩,达到扩张窦口的目的,接着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再将0.5%麻黄碱滴鼻液为主并适当配入抗生素庆大霉素针8万u、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针5mg和α-糜蛋白酶4000u的混合液约2~3ml注入治疗侧鼻腔;将吸引器一头置入患者治疗侧前鼻孔,按压非治疗侧鼻孔,启动吸引器2s左右立刻停止,如此反复10次左右,连续治疗一周。接着行中耳穿刺处理,先给予患儿外耳道常规消毒处理后,注射1%配比的地卡因麻醉患儿鼓膜,将七号针头刺入鼓室后抽取鼓室内脓液,抽取完全后向患儿鼓室注入地塞米松5mg联合α-糜蛋白酶4000u混合液0.1ml。最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药物治疗,以头孢拉啶或罗红霉素为宜,若患儿服用头孢拉啶,则每日服用剂量控制在100mg/kg以内,每日早中晚各服用1次,若患儿服用罗红霉素,则每日饭前服用1次,每次服用2.5mg/kg,除此之外,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减充血剂喷涂于鼻腔。药物治疗时间一般为1周,部分患儿病情较重,连续用药10d后康复。1.3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耳鸣、鼓室胀痛、流脓等)完全消失,患者听力恢复正常;②好转:临床症状(耳鸣、鼓室胀痛、流脓等)有所改善,患者听力下降症状明显缓解;③无效:临床症状(耳鸣、鼓室胀痛、流脓等)未消失,听力下降情况未得到改善或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2结果经过鼓膜治疗仪、鼻负压置换、中耳穿刺以及药物治疗后,59例(73.75%)患儿治愈,16例(20.00%)患儿有所好转,5例(6.25%)患儿治疗无效。本次研究中,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75%。3讨论就目前情况来看,医疗学界尚未明确掌握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确切病因,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患者咽鼓管功能障碍有较大联系,除此之外,中耳局部感染以及变态反应等可能也是引发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因素之一。许多学者经过多年研究,虽未能确切发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确切病因,但诸多研究均将致病因素指向咽鼓管功能障碍及中耳黏膜“黏液纤毛运送系统”功能障碍两个方面。一般来说,患儿出现咽鼓管功能障碍,会导致其出现中耳负压,进而引发患儿中耳粘膜出现水肿,最终形成鼓室积液。临床上多采用鼓膜治疗仪、鼻负压置换、中耳穿刺以及药物治疗,疗效较为可观。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医疗建设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但是仍有部分偏远地区医疗机构缺乏相应的医疗设备,无法及时的开展鼓膜切开置管等术式,患儿不得不辗转送入其他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在转院的过程中无疑会错过最佳手术时间,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

我院主要采取鼓膜治疗仪加药物,中耳穿刺注药加鼻负压联合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普通患儿,主要采用鼓膜治疗仪加药物联合治疗,振动鼓膜与抽动鼓膜是鼓膜治疗仪的物理原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听骨链与鼓膜的传音功能,还能够增强耳咽管功能,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在治疗慢性鼻窦炎患儿时,加用鼻负面压置换,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80例患儿中,5例患儿治疗无效,经检查发现有腺样体过度肥大与腺样体炎,通过手术治疗,取得显著疗效。同时,在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大多数婴患儿出现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与鼻窦炎症状,说明感染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充分重视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有利于降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率。

总而言之,采取鼓膜治疗仪加药物,中耳穿刺注药加鼻负压联合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利于节省医疗费用,减少患儿的疼痛,简单便捷,在门诊即可进行治疗,不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孩子容易接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阎承先,主编,小儿耳鼻咽喉科学,第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3-86,192-198.[2]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37-846.[3]姚聆清,陈建,沈洋等,儿童分泌性中耳炎63例治疗.山东医药,2005,45: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