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策略初探 —以随州市经济开发区“大堰坡”社区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策略初探—以随州市经济开发区“大堰坡”
社区为例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提升和升华,是实现乡村复兴繁荣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和发展模式的介绍以及随州市经济开发区“大堰坡”社区规划建设案例的分析,探讨了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提出了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发展模式建设规划大堰坡
1引言
自《城乡规划法》颁布以来,村庄规划被提升到了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方针。2013年中央1号文件也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战略布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提出,村庄规划也被赋予更崭新的内容。从城乡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城乡统筹发展才是国计民生的良性发展。2003年伊始,随着中央采取取消农业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战略措施来改善城乡关系后,村庄规划得到了更多的重视。2013年随州经济开发区“美丽乡村示范片”规划正式启动。
2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经历了“自下而上”的探索创新和“自上而下”的政策扶持,涌现了一大批地方特色鲜明、发展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和先进经验。
黄杉等对国外以日本造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为代表的城乡差距较大的东亚乡村,以及以德国村庄更新、荷兰农地整理为代表的城乡发展均衡的西欧乡村分别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对比分析了浙江具有代表性的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仙居县“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基地”和江山“中国幸福乡村”等发展模式[1]。
吴理财等基于对安吉县、永嘉县、高淳区、江宁区四地美丽乡村建设的考查,总结了四地各自的建设模式,并归纳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引领、项目推进、产业支撑、乡村经营”的发展经验[2]。
此外,管永祥等通过对时下江苏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分析,认为乡村公共服务产品供应与管理的体质机制及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不健全、乡村空心化倾向于传统经济文化的衰败等都是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症结所在,并从政府引导、规划引领、产业支撑、环境治理、创新管理和文化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新时期江苏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和对策[3]。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的江家堰村、驸马村、幸福村、红砂村、万福村五个村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开始了美丽乡村的建设,五村共建,加强村域关联性,是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锦江区以“三进四化三不失”的发展思路,依托三圣花乡赃邻大城市的地缘优势,将文化因素和产业因素贯穿于村庄的建设中,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打造出“江家堰村一江家菜地、谢马村一东篱菊园、幸福村一幸福梅林、红砂村一花乡农居、万福村一荷塘月色”这“五朵金花”级村庄。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湖北省政府出台有关意见,提出通过编制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到2020年底,全省所有行政村人居环境基本得到改善,建成2000个美丽宜居村庄。
随州市大洪山长岗镇、广水桃源村分别获得全国美丽宜居小镇(村庄)命名,全市获得国家级村镇建设荣誉的镇(村)达到15个。10个村被命名全省第五批“宜居村庄”,省级“宜居村庄”达到49个。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乡村建设模式与发展策略等方面已经进行了较为成俗的研究,但在其发展模式与经验方面的剖析还存在深度不足、指导方向不明确的问题。我国处在经济放缓的新常态下,乡村空心化、萎缩、拆并等同美丽乡村建设并存。
3我国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
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以模式的形式呈现出来供借鉴和参考,是推进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2014 年,农业部提出"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
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和高效农业
型等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这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样本支撑[4]。
由于不同地区在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方
面存在差异,本文依据美丽乡村在各个地方的建设要求和建设重点,分为五种模式[5]。
3. 1产业主导型模式
产业主导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主要适用于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济相对较发达,
各种产业发展优势突出,中小型企业数量多并且发展基础好,地区产业化水平较高,乡镇、村庄
产业发展格局鲜明,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同时,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
带动效果明显。
3. 2旅游主导型模式
旅游主导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多被一些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所采用,这些地区特色资
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备齐全、交通便捷通达性高、村域地理位置距离周边城市距离较近,非常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潜力较大。
3. 3生态主导型模式
生态主导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主要适用于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这些地区一般自
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拥有较为典型的乡村特色和优美的田园风光,生态环境优
势明显,因此,把当地的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是这些地区开展美丽乡村的主要任务,生态优
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最佳方式是发展生态旅游业。
3. 4文化主导型模式
文化主导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主要是利用当地浓厚的历史文化传承优势,这些地区一般具
有特殊人文景观,例如: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地区开展美丽乡村,主要就是挖掘当地乡村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以及非物质文化资源,激发当地文化展示
和文化传承的潜力。
3. 5环境主导型模式
环境主导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主要适用于那些脏、乱、差等问题严重突出的农村地区,这
些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加之当地农民群众对环境整治的
要求比较强烈,在这些地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改变农村整体面貌,为农民提供相对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然后再考虑村庄后续的进一步提升建设。
模式的选择要视村庄特征而定,对于整个区域的美丽乡村建设,可以针对区域内村庄的差异
性选择多种模式进行建设,一个村庄的建设也可以选择一种主导。
4 随州市经济开发区“大堰坡”社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大堰坡社区位于南部乡村片区中心位置,村域总用地面积3.86平方公里。距淅河片区约
9公里,距随州主城区约20公里,车程30分钟以内。规划定位大堰坡为随州市乡村游旅居
基地,具有随州文化底蕴的特色乡村社区。在规划中保持着原有的自然风貌,根据本地的风
土人情、乡风民俗定取舍,突出农村应该具有的鲜明的独特性。既要表现发展的新姿,又要
展露出乡村返璞归真的自然优势。深入挖掘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村文化元素,将农村特有的生
活元素抽象化,艺术化。打造一个田园生态旅游度假之地。
4. 1规划目标
4.1.1挖掘和保护当地的历史人文
规划应做好村庄居民的历史人文内涵挖掘工作,保护民俗,尊重乡村文化和历史。在美
丽乡村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人文价值,合理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同时加强对村民
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保护意识,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当地历史人文精神二者结合起来,真正
实现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建设。
4.1.2保持和梳理当地的自然环境
美丽乡村的规划,应充分尊重现有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保持村庄整体风貌与原有的
自然环境相协调。对当地的山水田林进行梳理和提炼,结合各专项整治工程,保护和修复自
然景观与农田景观,开展民房及院落风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工作,保护和修复水塘、沟渠
等乡村设施,使村庄原有自然风貌得到进一步的提炼和升华。
4.1.3体现和还原当地居民淳朴生活
美丽乡村建设结合现状,充分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