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与三焦关系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总第42卷第5期
三焦为六腑之一,具有主持诸气、运行水液的功能,早在《内经》中就有所记载。精作为脏腑形体官窍功能活动的基础物质,也与三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就精与三焦的关系阐述于下:
1中、下二焦是后天之精的生成之处
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成于先天,秉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源于后天,化于水谷,也就是说后天之精是机体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故与脾胃等中焦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胃是上中下三焦能够得到精气滋养的唯一来源,胃的受纳作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前提。食物经过胃的初步腐熟,停留于小肠较长时间,由小肠进一步消化,精微由此而出,这是后天之精生成的最初步骤。故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
卷一》中说:“受胃之浊,水谷未分,犹之受盛之官。腐化食物,先化后变,故化物由之出焉。”食物的消化虽然在胃和小肠中进行,但必须经脾气和胃气的升降运动而产生的气化作用,及脾气的推动、激发作用,才能被消化吸收。若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则脾失健运,必然会影响胃和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出现食欲不振、消瘦等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下焦包括了肝肾等脏腑,古人认为:“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可见,肺的宣降,心的主血,脾胃的运化,肾的蒸化,无不赖于肝的生气。[1]后天之精的生成也必赖于此。再者,肝主藏血,血由水谷精微所化,为水谷精微之精华,灌注脏腑滋养脏腑而化生脏腑精气,灌注于肾则化为肾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精气之源,本于水谷,水谷之化赖肾阳温煦,肾脾合德,生化不穷,精之所成。再者,肾中所藏先天之精赖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后天之精需先天之精的激发和推动作用。二者在肾中紧密结合组成肾中精气,以维
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和生殖能力[2]。故《宋元明清名医类案》中说:“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源源能来,用宜有节。精固则生化出于自然,脏腑皆赖其营养。”2三焦是精的运行通道
脏腑的生理活动是以消耗精气为代价的,也就是说,精气产生于脏腑的活动中,又在脏腑生理活动中不断消耗,由此达到了动态平衡。但是精气要想发挥充养五脏的作用,就必须在脏腑之间流动,而精的流注、输布,需要一个完整的循环通道来实现。
2.1三焦是泌清别浊的枢纽
《素问·经脉别论》对食物是如何经过五脏的吸收转换成水谷精微并输布全身进行了概括:“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在古代,人们不可能清楚地了解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的全过程,但又必须面对这一现实。于是在六腑中创立了“三焦”。《灵枢·
邪客》中说:“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三焦即此三隧,“焦”为腐熟的水谷气味。水谷之气就是通过以下三条隧道吸收的。上焦如雾,是水谷中最清轻的营养物质的通道,其输出物至胸中与吸入的天气结合变成宗气。中焦如沤,它是水谷中较清的物质的通道,它“泌糟粕,蒸津液,其精微,上注于肺脉”(《灵枢·
营卫生会》)而成为营血。下焦“别回肠……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
(《灵枢·
营卫生会》),它像水沟排水一样把上中焦剩下来的“糟粕”泌出水液渗入膀胱。不过,下焦并不是把水液全部排出,而是“济泌别汁”,把水液中的营养成分化成蒸气,“升出中上二焦”(《医原》)。
精与三焦关系浅析
孟媛1于涛2韩景献2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基金项目: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0807025)
摘要三焦通行诸气与运行水液的功能早在《内经》中就有所记载,后世医家也论述颇多,除了上述两项功能,三焦也是精的
生成之处、运行通道和贮藏之所。若三焦气化失司,精的生成和输布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对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引发各种老年性疾病。疾病的存在又进一步加重三焦气化失常,促进机体衰老,如此形成“因衰老而易病,因病而加速衰老”的恶性循环。
关键词精三焦
脏腑
中图分类号
R22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397X (2010)05-0006-03
6
2010年总第42卷第5期2.2三焦是精输布全身的要道《难经·三十一难》
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指出三焦
是人体水谷津液升降出入的通道,全身的水谷津液代
谢,是由肺、脾胃、肠、肾、膀胱等许多脏腑的协同作用
而完成的。“水谷之进路”,具体地说明了“三焦”既是
管理水液代谢的器官,又是人体输布营养的补给线,
“气之所终始也”,更进一步阐明了“三焦”是自始至终
参与着人体能量的产生和代谢排泄的全过程。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与其他腑一样,具有“以通
为用”的特点。而位于上中下三焦的脏腑也都具有运
行、疏散精气的功能:
《灵枢·决气》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
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故上焦的生理特点,以“开
发”、“宣化”和“若雾露之溉”为主。也就是说,上焦主
要是开发心肺之气和宣散津液及水谷精微,如雾露一
样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其功能活动似是三焦与心肺分
工合作的总和,一一接受来自中下焦的水谷精微,协
同心肺开发输布如雾如露,滋溉脏腑,充养全身,于是
水津四布,水道通调,推动整体功能活动。再者,心主
血脉,心气能推动血液的运行,输送水谷精微至全身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可以主宰、
协调五脏六腑的各种生理活动。心又藏神,神能控精
驭气,能调节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精藏于脏腑之
中而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化生的气为脏腑之气,脏
腑之气又能推动和协调脏腑的功能,心神通过调节各
脏腑之气以调节各脏腑功能使脏腑之精可以正常生
成、输布,从而发挥其作用。肺具有主气、司呼吸、朝百
脉、主治节、宣发肃降的特性,可助心行血脉,推动水
谷精微输布至各个脏腑。故《太平圣惠方》中说:“肺为
四脏之华盖,内主诸脏之精气,外合于皮毛。”
作为中焦中的脏腑,脾是主传输水谷精微的重
要脏器,其主运化和主升清的生理功能都可使水谷
精微输布全身。脾主升清的作用是脾主运化作用的
一部分,是相对于胃主降浊而言的。由胃传入小肠的
食糜,经脾气的作用进一步消化后,则分为清浊两部
分,其精微部分,经脾气的气化作用由小肠吸收,再
由脾气的升动和传输作用输送到其他脏腑。水谷精
微的轻清部分,由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组成,上输于
肺,化为谷气,最后在肺中形成宗气;水谷精微中的
浓厚部分,即富有营养的另一精华部分,经脾气的作
用输送至肝,化为血;水谷精微行入脏腑之中,则化
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化生脏腑之气,以推动和调控
各脏腑的功能。所以说:“脾为脏腑之本”。《医学入
门》中也提到:“脾居于中,和令四象,中理五气,运布
水谷精微,以润肌体而面肉滑泽。”
在下焦的脏腑中,肝主疏泄,对全身气机、血液、
津液等方面均具有疏通畅达宣泄的作用,脾气的运
化功能必须依赖肝气的疏泄作用才能实现,肝的疏
泄功能正常,全身气机调畅,各脏腑的生理功能才能
正常发挥,水谷精微的输布才会正常。肾为水脏,水
涵木荣,可助肝行舒畅条达之功,肾主纳气,与肺司
肃降的功能相合可升降相因,调节一身之气,助精运
行全身。肾为胃之关而司二便,只有肾气充足,开阖
适度,膀胱气化正常,大肠传导通降功能正常,水谷
精微才能运行于体内,水谷之糟粕方能通过二阴排
出体外。《本草述钩元·谷部》中提到:“盖人身气化在
下焦”。可见,水谷精微得以输布全身,生成气血津精
全赖三焦气化正常,而气化正常的关键就在下焦。
3三焦是精的贮藏之所
三焦中的诸多脏腑与精的生成、输布都具有密
切的关系,而精的贮藏亦是如此。也就是说,三焦不
但是精的生成之所,更是精的贮藏之所,肝心脾肺肾
都可贮藏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这是因为,五脏的形
态结构是由父母生殖之精结合而成的;五脏形态结
构发育的同时不断接受父母精气而藏之,并产生活
动;随着五脏形态结构发育完善,所藏精气也处于盈
满状态,并具备了其各自的基本机能,故出生之后,
即有五脏固有的形态结构和五脏先天的机能,因此
说,五脏都藏先天之精。
五脏藏后天之精是指饮食水谷通过脏腑的气化
作用,化生水谷之精,分布纳藏于五脏。其中输送到
肺的水液和部分水谷精微,化为肺精;输送到心的水
谷精微中的浓厚部分,化为血液,则为心精;输送到
肝的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化为肝血,则为肝精;
而脾脏自身的水谷精微则称为脾精。各脏腑之精化
为各脏腑之气,以推动和调控该脏腑的生理功能。各
脏腑之精支持其生理功能后的剩余部分,则输送到
肾中,以充养先天之精,合化为肾精。五脏中的后天
之精培育滋养五脏中的先天之精,并通过五脏输注
于六腑、五体、五窍等,以维持五脏为核心的整体结
构的完好和整体机能的不断发挥。[3]
4结语
由此看来,精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其
代谢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是指人
体从外界摄取来的饮食物,在体内进行腐熟、消化并
初步吸收阶段。被吸收的精微物质在体内要不断地
传送,在传送过程中要化生成为精、气、血、津液等不
同类型的物质以利于组织利用,这些物质在其转输
运送及利用过程中又要不断地相互转化,这一过程
即物质代谢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机体把利用后
的浊气、浊液等糟粕排出体外。这也就是所谓的“气
化三焦”。所以,从具体的水谷气化由入至出、从上至
下、藏精泄浊等全过程的终始看,是上中下三焦所属
脏腑的气化功能及彼此协调,决定了体内精微的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