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信用社会计内部控制(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农村信用社会计内部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中国农村已不再是金融业的避风港,信用社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从加强会计内控制度的环境建设,制度建设,科技建设等方面去完善会计管理,才能从源头上去降低会计风险,使得信用社稳定健康的发展下去。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内部会计,控制
银行会计是我国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银行机构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准确、完整、连续、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对银行机构财务信息进行衡量、加工和传送的特殊的专业会计。

会计业务作为农村信用社最基本的业务,始终贯穿于信用社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

信用社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通过会计账目加以反映、通过会计核算来实现,因而信用社的经营风险与会计密切有关,并往往最终表现在会计领域。

信用社会计信息系统又是信用社经营决策的支持系统,会计信息是否可靠、完整,直接关系到经营决策的正确性。

由此可见,加强农村信用社的会计内部控制,能保证信用社业务的正常运行、有效防范信用社经营风险,是信用社内部控制的重点。

一、农村信用社会计内部控制现状
我国第一家信用社始建于1923年,大部分信用社成立于建国之初,实际的经营管理者前后经历了人民公社、农业银行、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多个部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数次变更,人员进入途径复杂,直到各省农村信用联合社的成立,信用社的管理才逐步趋向统一和稳定。

正是由于这些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信用社会计内控方面必然面临许多银行所没有的问题。

1、会计内部控制环境尚未真正形成。

农村信用社部分管理人员还未充分认识会计内部控制及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参与和重视不够,在日常管理中,重业务发展、轻风险防范造成管理风险;员工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对业务的风险点了解不透,规范操作意识没有得到强化,由于制度传达不到位和理解不透彻,容易造成操作不规范,潜伏着操作风险;员工风险意识不强,对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认为相关风控措施手续太繁琐,没必要,从而以相互信任代替制度制约,导致逆程序操作、重要物品管理不严、授权流于形式等违规操作现象的产生,出现意识风险。

2、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信用社变革不断,各项规
章制度很长时间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总体规划,规章制度大多沿用各大银行的成例,缺少信用社自己的特色,影响内控制度整体作用的发挥;会计内部控制结构不完善,会计内部控制覆盖不全面,只停留在主要业务层面和一些业务产品上,而未延伸到农信社会计活动的所有层面和业务流程上;有的制度规定太过于原则化,不切合基层信用社实际情况,实际执行中往往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动态的调整、充实过程,有些明显陈旧的规章制度或操作程序不能被新的、更科学的制度所代替,特别是目前新的金融业务品种、金融工具不断推出,如果不及时调整补充内控制度,必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3、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思想上不够重视,未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遇到具体问题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业务水平欠缺,对制度理解不准确,法律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意识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够,造成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

4、会计内部控制风险识别方式落后。

会计内部控制方式未标准化,缺乏对主要会计业务环节的全面分析,这样就难以真实、客观地反映信用社的会计业务风险;会计内部控制方式较为单一,对会计风险识别与控制手段的研究处于被动局面,常常要等到案件发生后才总结经验,难以提前和充分识别新业务开办中存在的会计风险。

5、会计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有效性差。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的会计管理、监督工作一般由营业单位的会计主管承担,受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影响,会计管理和监督的力度及方式已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稽核人员与被稽核人员互为同事,甚至是亲戚朋友,在检查过程中,面对查出的问题有时碍于情面不予追究,即使处理也是敷衍了事,不能对责任人作出应有的处理;检查辅导走形式,监督不力,从而使第二道、第三道监督防线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二、信用社会计内部控制现状成因分析
导致农村信用社会计内部控制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具体表现在:
1、会计内控制度认识不足。

金融企业内控文化尚未得到真正的建立,特别是基层员工对会计内部控制认识不充分,存在许多误区:一是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的简单建立汇总,忽视了内控是一种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二是对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认识,认为会计内控是稽核、审计和管理层的事,与基层会计人员无关。

三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相互牵制,对内部控制方式、方法与手段没有整体认知。

上述认识上
的不充分、思想上的不重视是导致内部控制措施难以落实、会计控制难以发挥应有效用的重要原因。

2、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农信社会计内控的质量,高业务素质的员工不仅是会计内部控制的基础,而且可以有效弥补内控制度的不足。

会计发展到今天,新准则、新业务、新知识层出不穷,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农村信用社的会计培训工作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开展。

同时,由于激励机制缺位,会计人员学习会计新业务、新知识的自觉性不够,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更新已不能适应业务发展及管理的需要。

这就容易造成会计人员习惯性的违章操作,影响会计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

3、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滞后。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各项会计内控制度已基本建立,但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一、各项内控制度原则性较强,操作性不足,且散见于有关会计制度中,既缺乏完整性,也弱化了内控制度的可执行性;二、制度建设上存在滞后性。

部分信用社会计内控制度对新业务、新问题研究不充分,在会计制度中所体现的内控措施落后,更有甚者,有些信用社是先开展业务后进行制度制订,未能做到“制度先行”,这给业务的开展带来了巨大隐患。

三、内控制度修改不及时,部分信用社的会计内控制度不能根据业务的发展进行实时补充调整,形成管理上的漏洞。

4、核算程序未成刚性约束。

近年来,在银行中间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新技术手段广泛运用的条件下,会计内控制度却未能及时跟进,这就涉及到一个会计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关系问题,会计制度应是操作规程设计的理论依据,操作规程应该是会计制度的具体化,同时又是会计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技术手段与保障。

而目前的操作规程未对会计制度的执行形成刚性约束,必须按制度执行的硬性规定变成了凭良心凭习惯办事。

由于技术保障措施的不得力,核算程序本身又留有违规操作的隐患,以至于核算过程中屡有违反会计制度的事件发生。

5、会计内控制度执行不严。

由于信用社是服务行业,努力加强和改善会计结算服务,方便客户,吸收存款,扩大业务本是无可厚非的,但现阶段存在银行间的无序竞争,受种种利益的驱动,使有些信用社对客户过分迁就,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时有发生,使会计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弱化了业务操作过程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完整性,留下事故隐患。

6、会计内控制度执行检查不到位。

部分信用社会计监督检查深度和广度不够,检查手段和方法单一,未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会计风险监控模式,对有关业务和人员的监督检查存在一定的盲区和死角,此外检查辅导缺乏计划性、针对性,往往是上级布置,下级应付,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在处罚手段上往往也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处罚,检查整改成效甚微,从而导致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7、科技薄弱制约会计内部控制水平。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科技力量还比较薄弱,会计内部风险控制还主要依靠人工控制,还不能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操作流程进行全面的风险监控,一些可疑交易、违规交易信息不能及时梳理并进行实时预警和处理,数据集中和后台集中控制的优势不能发挥,严重制约了会计内部控制水平和质量。

随着会计职能的改变和会计业务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农信社迫切需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逐步建立一套自动预警系统,即当会计差错或舞弊一旦发生,会计控制系统就会自动发出预警,并自动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如网络实时自动对账、会计实时授权和稽核制度等,以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有效地防范风险。

8、会计内控监督评价体系不健全。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多年来,信用社一直很重视会计监督与金融监管,有专门的事后监督、会计稽核、内部审计等部门,应该说机构较健全。

但随着新业务、新科技的发展,监督重心已由一般的业务工作差错转变为金融风险防范,现行一些监督方法与控制手段已显得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一是侧重于事后监督,事先与事中的风险防范不够。

监督部门只局限于查找具体问题,缺乏对内控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完整性及有效性,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研究和评价。

二是对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往往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没有及时适应监督重心的转移,缺乏对内控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

三是监督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下的风险防范措施执行情况如何,不仅在监督手段上,而且在监管人员素质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农信社会计内部控制策略
(一)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1、按照企业制度规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按照合作制原则,建立起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

在股权设置上,积极改善股权结构,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在内部管理上,完善和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三会”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三种职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从组织形式上形成对法人代表的有效控制;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决策失误。

2、按照激励控制原则,强化员工行为准则。

一切好的会计内控制度与方法最终还是要由人去执行,否则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效用,对金融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控制是会计内部控制的核心。

因此,一要不断强化会计人员行为准则,形成会计职业道德
的自律机制;二要在人员配置上合理分工、相互牵制,强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的过程控制;三要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与管理,可采用对会计人员信用等级评估等方法,变对会计人员的事后监督为事先预警,做到事后、事中、事先三管齐下使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得以有效运行。

3、建立内控责任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制。

要按信用社业务运作方式,建立起相应的内控责任机制,如岗位经济责任控制机制、稽核部门的日常监督机制、权力制衡机制、财务监测机制等。

机制的建立是否科学合理,关键是要树立两个观念,第一是会计内部控制的设计要从以防止农信社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信用社风险防范为出发点;第二是树立系统的、全局的观念,将内部控制建设成各项制度、措施有机联结,既能相对稳定,又能随环境、目标的变化做相应调整的有机整体。

4、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努力提高员工素质。

员工素质决定着工作质量,会计内部控制同样依靠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因此提高所有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做好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保障。

要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开展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将会计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大力加强会计人员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把思想教育和案件警示教育纳入培训计划,使思想教育经常化、规范化,通过培训使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合规经营、合法操作的理念,逐步建立先进的风险控制文化和合规文化,培养员工自觉遵章守制的习惯,增强其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建立一种报酬与劳动相结合,收入与风险相结合的科学的考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完善农信社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在原有的内控制度基础上推陈出新,尤其是针对新推出的业务,要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及实施细则,作到内部控制有章可循;加强现行制度的评估分析工作,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措施,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完善制度,促进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内控制度的建设必须遵循相互牵制原则、协调配合原则、程式定位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整体结构原则。

2、制订简单完善的操作流程。

毋庸讳言,虽然信用社已经有了八十多年的历史,但是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是不够高,所以制订一套简便易行的会计操作流程对于信用社非常必要,操作流程的制订必须遵循科学化和简单化的原则。

一是应当制定一个岗位标准作业指导书,列出岗位的操作流程图,将各项业务逐步分解,对于关键环节作出明确解析,可以使每个会计人员都能快速熟悉自己岗位的内容与细节;二是对于常见操作失误案例进行分析、提出避免方法,使会计人员对于可能发生的操作失误有预见性,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损耗和操作隐患;三是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操作速度和工作效率。

3、建立风险测量预警制度。

金融风险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完全没有风险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将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可预见、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要建立会计风险预警制度,在业务开展之前,应先测定风险指标或比例,在业务发生之后,也应对其风险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并在定量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制订应对措施,规避或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

4、建立健全内控评价指标制度。

内部控制评价是对会计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检测。

对会计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应该执行哪些评价程序、遵循什么样的评价标准,用什么样的评价形式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制度,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实践中才能有现实的可运行性和有效性。

(三)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1、狠抓制度落实,深化会计监督检查。

目前,必须建立起规范的业务操作和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执行机制,强化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使任何一个会计人员、任何一个会计业务处理环节都受到有效的控制制约。

同时,积极探索会计监督检查的新思路,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会计风险监控模式。

要把重点放在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上,突出检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切实达到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风险的目的。

2、狠抓制度执行,确保账务核算规范。

在账务核算真实、完整的前提下,达到规范、制约、效益的要求。

首先是规范,会计账务必须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并执行规范化的操作程序。

其次是制约,会计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规章应考虑相互监督制约的要求,对会计账务处理的全过程实行监督,即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再次是效益,会计内控制度既要健全严密,防止风险隐患,同时又要避免繁琐,力求简便易行,以合理的成本保证内控目标得到全面实现。

3、建立健全问题整改工作机制。

制定会计检查问题整改制度,明晰内外部审计、监管、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督办、整改报告、整改评价和整改责任追究流程,建立各类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反馈机制和跟踪检查的监督机制;强调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切实强化风险责任的追究机制,加大对责任人员的查处力度。

(四)建立会计内控高效监督机制。

1、建立高效的会计内控检查机制。

农信社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论是制度的制定、执行,还是最终的评判,都需要恰当且必不可少的监督,以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更加完善,更加有效。

农村信用社应加强会计内控队伍的建设,培养以会计主管、会计检查辅导员、结算专管员、电算化专管员和出纳专管员为主要内控力量的会计内控队伍,加强检查
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检查人员的业务水平,改革检查人员管理体制,提高检查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改革现有内部审计监督体制。

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是农村信用社会计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对控制的再控制。

必须改革现有的内审体制,强化人员管理和制度建设。

第一,建立的内审委员会应当直接向省联社负责和报告工作,内审部门实行垂直领导和向下派驻审计员的管理体系,确保内部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第二,转变内审方式,从以事后检查为主转变为与事前、事中预防性监督检查并重相结合;从以合规性审计为主转变为与风险防范性审计并重。

第三,转变内审手段,由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向运用计算机和其他先进工具开展审计。

比如由单纯的现场审计转变为通过网络进行非现场监督检查。

第四,建立内部审计联动机制,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和被审计单位的合作,增强风险防范的协同效应,从而进一步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五)提升会计内部控制科技水平。

1、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降低信息系统风险。

现代金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农村信用社的信息系统已经明显落后于其他银行。

信用社现在必须大力开展科技研发,和国内先进的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具有信用社特色的操作软件,普及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更新陈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一个高速易用、容错性高、适应“三农”的综合信息系统。

并且大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一支高速有效的计算机安全防护队伍,实时地处理电子银行和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各种突发性事件。

2、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强化科技控制约束力。

目前,农信社会计电脑软件程序主要是仿手工的,遵循“双线核算”的原理,但其缺憾是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随着银行电子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改变软件编程的“仿真性”,不断提高其科技含量,不仅是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电子商务等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是会计内部控制的客观要求。

3、强化信息技术,提升会计内控水平。

农信社应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对信用社全部信息进行处理、分析、预测,推进信用社业务处理自动化,逐步减少人工控制,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风险控制以减少故意风险发生的可能,增强会计业务风险控制的刚性约束,不断提高控制效果;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操作流程进行全面的风险监控,加强柜面业务实时监测系统的建设,使信用社后台可以及时梳理出可疑交易、违规交易信息,进行实时自动预警和处理,有效地从技术手段上解决前后台之间、上下级社之间交易信息共享的及时性问题,充分发挥数据集中和后台集中控制的优势,提升对交易的
监督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

当然,农村信用社的会计内部控制,是一个宏大而持续的课题。

由于会计风险不能完全避免,对会计的内部控制存在着不可抗拒的局限性,对农信社会计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控制完美,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研究和改进,才能使会计内部控制对银行风险的控制作用更好地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