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熟记生物的7大特征,课本P4-7)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含羞草、狼追羊跑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种子的萌发和蘑菇利用孢子繁殖后代)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子代和亲代相似的叫遗传;子代和亲代不同的叫变异。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属于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属于变异现象)
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
注意:珊瑚和珊瑚礁不是生物(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课本P9-11
(一)调查的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⑥撰写调查报告。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本P12-18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
(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
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争夺相同食物和空间等)
合作关系(生物互相帮助)
寄生关系(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一方受利,而另一方受害)
2、探究的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提出问题为疑问句,格式为......吗?如: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是将疑问句改为陈述句,如: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实验变量)不同以外,其他条件(无关变量)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如,“探究光照影响鼠妇的分布”,实验变量是光照,无关变量是湿度、温度等影响条件。

实验时采用多只鼠妇是为避免偶然性(大量原则),多次统计取平均值是为减小实验误差(重复原则)。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P.17)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例子:沙漠中的骆驼刺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
海豹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仙人掌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
旗形树对大风环境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例子: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大树底下好乘凉)
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
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3.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又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5.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
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绿色植物——生产者(能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不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动物和植物)
细菌、真菌—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3、生态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4、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没有分解者和其他非生物;
注意:食物链的第一个成分必须是植物,食物链只能由植物动物组成,不能出现细菌、真菌和非生物因素。

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这种现象叫“富集”现象)
注意:如食物链:植物→虫→青蛙→蛇→鹰
☆(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此食物链中植物的能量最多,数量也最多,鹰的能量最少,数量也最少;但有毒物质或重金属,植物中含量最少,鹰体内最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的能力。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课本P26-31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只是大体的划分,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3. 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各个生态系统之间是彼此互相影响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课本P36-40
1.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稳定镜身;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光强使用小光圈,光弱使用大光圈。

生态系统
组成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注意:与光线调节有关的结构为遮光器和反光镜;可调节物像清晰度的结构为粗准焦螺旋及细准焦螺旋。

2、显微镜的使用
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4)收镜
结论: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左右均相反。

(2)物像偏离视野中央,同向法(朝着在显微镜视野里看到的方向)移动装片。

(3)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视野越暗。

(4)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这是因为: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长度越长;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长度越短。

(5)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

(6)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二、植物细胞
1.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
切片——用生物体上切取下来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血液)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制成。

个体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螅、青霉等可直接制成装片。

以上三种玻片,都可以制成永久的(永久玻片)和临时的(临时玻片)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作用(P45)☆☆☆
①细胞壁:保护、支持(支持作用可保持细胞的形态)
②细胞膜:保护以及控制物质的进出(筛状结构)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缓缓流动。

④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液泡:在细胞质中,内含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和色素
⑦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

注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所有植物细胞都具有这四种结构。

叶绿体、线粒体、液泡为植物细胞一些很重要的细胞器。

3、植物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4.实验避免出现气泡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三、动物细胞课本P46-49
1、制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擦→滴(0.9%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
注意:使用0.9%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形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

4.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恩格斯将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四、细胞的生活课本P50-54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细胞中的物质分为两大类: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不能燃烧):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分子都比较小。

☆注意:有机物可燃烧,但如果有机物燃烧后,剩下的灰烬部分为无机物,因为已不能燃烧。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对物质有选择性)
①有用的物质——进入
②细胞外无用或有毒的物质——挡在外面
③细胞内产生的无用的物质——排出
4.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将化学能转化为细胞生活所需要的能量。

二者相同点: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不同点: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5.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

而动物细胞没有。

所以植物细胞有两个能量转化器:叶绿体及线粒体;而动物细胞中只有一个能量转化器:线粒体。

6、细胞核是控制中心,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①多莉羊的例子(P53)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②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脱氧核糖核酸),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7、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课本P56-57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分裂的结果为——细胞数目的增多;
细胞生长的结果为——细胞体积的增大。

2、细胞分裂的过程:(P57)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植物细胞:①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②细胞质分成两份
③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分裂为两个细胞
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新细胞
注意: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区别在于:植物细胞会形成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

3、细胞中那些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作染色体。

4.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为明显,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形态不同。

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

分裂后的两个新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而且新细胞核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
二、动物体结构层次课本P59-62
1.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

2. 细胞分化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3.组织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作用和分布在课本P60)
4.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5.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
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6.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