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论与二元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论与二元论

——之精神的本质

一元论与二元论(Monism and Dualism)关于对世界本原认识的哲学学说。认为世界只有一种本原的称之为一元论;认为世界有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的称之为二元论。

“一元论”一词系由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C.沃尔夫所创。19世纪末德国动物学家、哲学家E.H.海克尔开始将它作为哲学用语,原意是把基于物种保存原则和进化论的世界观称之为一元论,著有《作为宗教和科学之间的纽带的一元论》。依据人们对世界统一基础的认识不同,一元论又区分为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两大类。唯心主义一元论与唯物主义一元论都承认世界是统一的;但是,在世界本原的问题上,世界统一的基础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两者是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精神,精神是世界的本质和唯一本原,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在精神的基础上统一;物质只是作为本原的精神的派生物和表现。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质和本原,一切事物和现象只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都在物质的基础上统一;精神是物质本原的派生物和表现,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特有机能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反映。

在人类探索世界本原的发展过程中,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总是同一定的社会实践和具体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相联系,且贯穿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信纸的复杂斗争。

唯心主义一元信纸否认世界统一于物质,认为精神或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和本原,把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归结为精神或意志的产物。古代唯心主义一元信纸把世界的本原都看作是虚构的精神、或抽象的“数”、或决定一切的“目的”和神秘的“理念”。至后,唯心主义一元论形成许多流派。唯心主义一元论可以概括为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我的“感觉”、“经验”等等主观精神的产物。陆象山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阳明说:“心外无物”;贝克莱说:“物质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即是被感知”;马赫说:“物是感觉的复合”;杜威说:“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他们都把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和本原是某种精神,把虚构的先于或外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道”、“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等看作是世界的基础。朱熹说:“理在事先”,即在宇宙形成前而独立存在的绝对的“理”产生了物质的“气”,而后演化出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现象;黑格尔说:“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这种“绝对精神”的自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表现。他们都把宇宙万物和现象归结为客观精神的表现和产物。

人类认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历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本原问题。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认为世界是由某一种或某一些具体的“原初”物质构成的。古代中国的“五行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的。古希腊和古鳊亦有类似的思想,哲学家们或者把风、火、

水、土等元素看作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或者把“元气”、“原子”看作是构成世界的基质。古代中国的“元气说”认为,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认为世界万物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的颗粒(原子)和虚空克成的,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带有直观的性质,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而不是统一的物质性。这是人类在古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世界本质认识的初始阶段。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关于民办的本质和本原的认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17~18世纪的自然科学发展提示了自然界中形态各异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各种元素的分子进一步分解为原子。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表明,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已达到原子这一层次。人们误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构成各种特质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可再分割,亦不能相互转化。于是,人们得出结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被归结于原子,原子的特性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这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在反对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是一个历史进步,但是,它存在着很大的缺陷:(1)它看不到原子的层次、状态、本质的质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原子不可究尽性,把复杂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简单的粒子(原子)在量的组成上的不同。(2)它把自然科学发展所达到的对原子这一物质层次的认识误认为是对物质的最终层次的认识,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3)它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形态,把原子的个性错看成物质的共性;把自然科学领域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同哲学上的物质范

畴混而为一,不了解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区别与联系,不理解特殊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4)它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必然陷入唯心主义。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度哲学既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亦同历史上不彻底的唯物主义有原则区别,它在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上坚持了完整的和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这是人类认识史的经验结晶。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人类在认识现实世界的广度与深度进不断提示的一切具体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系统事实,天体演化(天体力学、天体化学、天体物理学)和关于物质构造的理论,质量、能量守恒和转化的定律,生命起源、本质和生命进化的理论,人类起源的理论和人类发展史,都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上证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无数物质形态构成的永恒实在的统一体。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除了千差万别的无数物质形态之外,根本不存在神秘的东西和造物主。现实世界是无限复杂多样的,统一的基础就是它的物质性。

二元论徘徊于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之间,企图调和两者的根本对立。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理念和事物,即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他认为感性的具体事物不是真实的存在,在物质世界之外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独立的、真实存在的理念世界;变化不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