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读懂诗歌(附答案)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52 诗歌鉴赏之赏析诗句(原卷版+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52 诗歌鉴赏之赏析诗句【命题趋势】赏析诗句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题型,它综合炼字、说法、句法、意境、情感等知识,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核,较符合当下的课程标准,应该成为一段时间的重点。
【真题再现】【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
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
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解析】(1)赏析诗句,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
第一首诗大意为:一提起东都汴梁之事,人们便徒增许多白发。
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
料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久,听来的边地消息,特别容易以讹传讹。
叫人感到多么的凄凉啊!旧京的女子,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发饰。
(2)此题要求赏析两首诗在叙事上的特色,因此答题时要特别注意诗歌在叙事过程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叙事的顺序等。
既要指出所用的方法或技巧,又要运用诗中例句加以诠释,还要根据作者的情感分析这种手法或技巧在抒发情感、体现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考点详解】(一)赏析诗句四技巧1.弄懂表层含意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回答此类问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
专题01 读懂诗歌始鉴赏(课件)-2023年新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卷别
诗题
重要信息
《人日南山约 ①时间(人日);②地点(南山);③事件
2022新高考卷Ⅰ
应提刑懋之》 (约应提刑懋之)
2022新高考卷Ⅱ 《送别》 ①诗的题材(送别诗);②感情基调(惜别)
2022全国甲卷 2022全国乙卷
①写作对象(画眉鸟);②诗歌题材(咏 《画眉鸟》
物);③暗示了表达技巧(托物言志) 《白下驿饯唐 ①写作目的(饯别友人);②诗的题材(送
17
在读懂“诗家语”的基础上,把诗歌当作文言文来对待。 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 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 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可以翻译为: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 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 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 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 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 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选项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 贤的仰慕之意。
C项是对尾联的理解,由选项可推知“姓庞人”这个典故的意蕴。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20
诗歌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寓意,意象也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 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有助于理解 诗中蕴含的情感。如“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 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等。“月亮”“鸿雁”是相思的代名词。 “梧桐”“芭蕉”“猿猴”是凄凉、悲伤的象征。“红豆”“连理枝” “比翼鸟”用以表达美好的恋情。
2021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2021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班级姓名完成情况【应考指南】1、从诗的题目入手判断诗歌的题材,属于田园诗、送别诗、咏物诗还是塞外诗等,通过作者和朝代来知悉诗人背景和历史背景,2、王国维曾说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诗歌以物咏志,通过物象意象揣测人物心情、情感,了解意象所代表的精神品格,比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柏岁寒三友等等意象表达的情感。
3、注释和整体诗歌大意,包括季节(古人伤春悲秋的情怀)、用词,把诗歌联想想象成一幅画面,站在诗人的视角,感受此时此景此情。
题型:(一)考察诗歌内容的理解1、古诗由于其诗歌的音律限制,都是精而短,七言五言律诗、绝句,所以在用字、用词上都是精雕细琢。
2、根据诗中场景、物象、景色等描述去了解诗人的看到这一些景物的细腻感情以及不同的景物引起诗人心情、情感的变化,引出要表达的中心。
(二)考察诗歌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技巧、语言特点、结构、抒情方式等,把手法+内容+感情即可(三)考察诗歌的情感思想1、题干中有没有指定哪一句诗,该句中关键的形容词有。
如果没有指定,诗歌哪一句更能表现作者的感情,乐景乐情还是乐景哀情,用该诗句的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结合作答,修辞手法在古诗、现代文的应用对比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象征、对偶、反复、排比、拈连、用典反问、双关、顶真、回文、谐音、通感、互文、联想、反语、引用一、古诗中常用修辞手法1、古诗的第一个特点语言凝练,讲究对仗工整、押韵及音律美,因此决定了古诗在运用修辞手法上会偏向于顶真、回文、互文、谐音、对偶的手法来到达这一特点和作者意图的表达。
2、同时诗歌具有较强的抒情性,但是由于字数限制,会更多运用意象或者典型艺术形象进行描述,营造更多的想象空间进行虚实、色彩、动静、形神等意境的表达。
所以也会偏向比喻、联想、双关、联想、用典、拈连、借代的修辞手法。
比如《西洲曲》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首先就是用了顶真的手法,其次“莲子”本身也是一物,又音同“怜子”就是谐音、双关,怜就是爱的意思,而“清如水”又隐喻了对情郎的情谊纯洁,也是用了比喻、联想。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主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读懂诗家语 教学PPT课件
探究规律,明诗语
请各组讨论探究“诗家语”的特征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上述诗句有哪些“不合理”“不合法”之处? 请各组用5分钟讨论探究,抽选小组把结果写到电子白板。
12、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苏轼《新城道中》) 漂浮的晴云好似给山岭戴上一顶棉帽,初升的太阳像一个铜钲挂在树 头。 13、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柳叶青青掩映着春山,夕阳西下,鸟儿躲到了盛开的梨花树上。 1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辛弃疾《西江月》) 溪头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1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满庭芳》) 风使春季的莺雏长大,夏雨让梅子变得肥美。
它常常是无言的
“鹦鹉前头不敢言”,“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至言无言”,诗在想象世界里是极端自由的,它不为外界所局 限。但诗的语言又因为诗拥有最大自由而成为最不自由的语言。 语 言在感情世界、内心世界面前是苍白无力的, 只好“诗出侧面”, 指引读者走进诗的世界。以“不说出”来代替“说不出”。如“鹦 鹉前头不敢言”,“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等等都是诗在笔墨 之外,意在言外。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我戴着锦帽,穿着貂裘,带着上千骑的随从,席卷平坦的山冈。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潭影令人心坦荡空灵。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苏轼 《水调歌头》)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毫无睡意 (的我)。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山河破碎,(像)风中飘飞的柳絮,身世浮沉,(如)雨中的浮萍。 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 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上芳草茂盛。
古代诗歌阅读读懂诗歌第1讲 解构诗歌聚焦关键明诗意-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堂(新高考卷版)
3.互文见义 (1)概念 “互文”指古代诗文中的相邻句子所用的某些词语(一般是在前后句对 应的位置上)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 的修辞手法。互文有助于渲染诗歌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 (2)理解方法 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句中对应的词语结合起来思考,领悟其在语意 上互相补充、彼此映衬等作用,这样才能在语意上真正弄懂其原意。 (3)典例剖析 如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其意思应是“烟气、月光 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 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中的“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 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 叫声和蝉鸣声”。
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 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 瓜洲》)
“绿”,意为“使……绿”。
形容词的 意动用法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意怜重”爱,生意长为在“幽以暗…之…地为的重小”草。,苍人天世有间
(李商隐《晚晴》)
更以晚晴为重。
名词 作状语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 奴娇·赤壁怀古》)
二、针对具体诗歌而言——需外借四个方面助读诗歌 (一)抓标题
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是我们理解 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具体说来,标题常有以下作用:①点明写作的缘由或目 的;②交代时间、地点,写作的对象、内容等;③表明诗歌的题材或体裁; ④体现诗歌的表达技巧;⑤揭示诗歌的写作意图或显示情感主旨。
的变形处理。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句子作变形处理的呢?常有如下三种方式:
1.特殊句法
技巧
例析
古代诗词中的主、谓、宾皆可省略。
省略 示例: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 成分 分析:省略主语。“试问”前省略的主语是作者,“却道”前省略的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整体把握课件
快速示例,定时训练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①构思奇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 系起来,十分新奇; ②用词奇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①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 ②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 心。
夸赞中有宽慰 思念中有同情
劝告莫沉沦于佛事,鼓励前途青云
信息点三 思作者,读注释
➢ 联作者,知人世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要
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情、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 目的等。
➢ 读注释,明暗示 诗歌后面如果有注释,则注释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知晓这
些信息,会对读懂诗歌有直接的帮助。
要把注释当成正文来读!
快速示例,定时训练
残春旅舍 韩偓①
为为何何需要要饮“酒禅?”?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尘埃是什么?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待谁眼明?为何要等?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 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信息点一 读标题,挖信息
“人日”,农历的正月初七 ➢ 醉落魄·人日 / 南山 / 约 / 应提刑懋之
①“醉落魄”是词牌,体裁是词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三)
整日与疾病为伍;“百战铁衣空许国”是说自己一心报国,却报国 无门;“五更画角只生愁”是说听闻五更天吹响的军号,愁肠百结, 说明战事未宁。整合以上信息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1)壮志难酬,怀抱未展;
(2) 中年多病,时光日迫; (3)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3、读注释 诗歌后面如果有注释,则注释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知晓这些信息, 会对读懂诗歌有直接的帮助。
(2)通过时代,了解作品内容精神
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 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干谒诗)的、离别思乡的, 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 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
2014高考课标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 析。(5分)
“歌”“行”“引”“吟”表示诗歌的体裁类型。 ②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忆王孙”
等不能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 ③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
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将进酒”等。
2、作者
读作者时,主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 风格流派、创作背景和目的、时代背景(所处朝代的国 势、朝政)等。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 两句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 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 点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给人 以沉郁苍凉、悲壮压抑之感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二)
(二)古诗语言的“变形”: 在用词:改变词性; 造句方面:改变词序(语序)、空白省略等; 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 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但语言的 “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的,而非文字游戏。
1、词类活用的普遍性 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 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原》) 答 (4)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答: 参考答案:(1)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2)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3)省略主语。诗句应为“(余)向晚意不适,(余)驱车登古原”。 (4)上下句分别省略谓语和主语。诗句应为“我居北海君(居)南 海,寄雁传书(雁)谢不能”。
续表
示例:“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 名词
分析:“府”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 活用 作状 示例:“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语 分析:“灰”,意为“像灰一样”;“烟”,意为“像烟一样”。曹操的水 军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
续表 示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分析:“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古诗鉴赏——整体阅读
标题 素千岁庵听泉
提示信息
雨后为山亭独卧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 答友人论学 湖上晚归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 应提刑懋之
送别
白下驿饯唐少府
寄江州白司马 鹊桥仙·赠鹭鸶
角度二:看作者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5.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想当年,他领兵北伐,收复失地的样子像虎气吞万里,是何等威猛。
找出下面这首诗中倒装的诗句,就此简要分析。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角度三:析注释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 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 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四、意象叠加(列锦)
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 ,小桥下流水潺潺作响, 村庄人家升起袅袅炊烟,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行走。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理解概括思想内容
学案50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复习任务能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把握诗的诗句含意与内容主旨,并能提炼其哲理启示。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主旨概括①与传统命题重视古诗情感理解分析相比,现在命题越来越重视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概括,这几乎是一个热点与重点。
考生应高度关注高考命题这一悄然变化。
②考查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只是考查是否读懂了诗歌,更在于是否能够深入理解诗句,是否能从整体上把握并提炼出哲理。
这也是考生复习的重点。
③高考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重视自然引起选诗的变化:偏重“理趣”的宋诗居多。
2021 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6分)表面上是理解诗评,实质上是理解句子含意新高考Ⅱ卷《示儿子》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诗句含意理解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6分)主旨概括2020 全国Ⅱ卷《读史》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哲理概括知识图要活动一理解句意,筛选信息(一)理解句子含意诗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解诗句到理解全篇才是读懂诗歌之道。
近几年,高考命题加大了对诗句的考查力度,不再像过去那样考查如何赏句,而是重在对诗句内容、观点乃至与全篇的关联的考查,而且由考查诗句的含意到考查诗句的观点,由理解一句到理解两句,考查越来越深入。
对此,考生应高度重视。
(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第1讲整体把握读懂诗歌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专题
(3)《阮郎归∙西湖暮春》 [答案] ① 点 明 了 地 点 ( 西 湖 ) ; ② 点 明 了 事 件 时 令 ( 暮 春 ) ③ 点 明 了体裁(宋词)。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②暗 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 (5)《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答案] ①点明了时间(休暇日)。②点明了事件(访王侍御)。③点明了事件的 结果(不遇)。
高考一轮复习之
古代诗词鉴赏
整 体 把 握 ·读 懂 诗 歌
你认为在学习诗歌鉴赏题时,最难的部分是什么?
读不懂诗歌、诗意 畏难心理、排挤古诗词阅读 不熟悉作者,无法知人论世 所学和所考无法勾连
学情分析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一个难点。近年来,随着 广大师生对这一考点的重视,大家对这一考点涉及的各类题型及其答题模 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答题的规范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然而,在练习中,我们发现:由于急功近利,过分地关注答题模式的 选用和鉴赏术语的运用,许多同学在还没有真正读懂诗词的情况下,就匆 匆下笔,结果往往是张冠李戴,胡乱贴标签,答不到点子上。
技法指引
1、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 2、正确认识“反套路”:核心要素是确定的,只能用新的问法,本质上 是从一个套路到另一个套路一“套路具体化”:给出观点+佐证(分析) 3、对参考答案要有“审视” 的态度,对答案的处理应该是“生成式”。
链接他人评价
暗示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
【对点训练】
3.阅读下面这首诗,点明注释暗示的信息。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①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②,三黜名惭柳士师③。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④,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连州:今广东连县(连州市)。刘禹锡再次被贬至连州。柳柳州:柳宗元。柳 宗元被贬至柳州。②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曾两度出任地近长 安的颍川太守,结果清名满天下。③三黜:三贬。柳士师:春秋时候的柳下惠,为 “士师”(狱官),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贬黜。④桂江:即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 前往的柳州。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高中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讲——明确考纲,快速读懂诗歌一、明确考纲《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D 级。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
(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等。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语言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炼字”“炼句”和语言特色。
表达技巧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考情分析】近三年(2017-2019)高考全国卷Ⅰ、Ⅱ、Ⅲ共9套试卷的诗歌鉴赏文本选取以七言律诗为主,有七言古体诗、乐府诗和五言古体诗的节选,也有五言律诗。
这9首古诗的作者均是唐宋有名的大诗人,甚至是有某种雅号的大诗人,比如诗神苏轼、诗王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等。
从题材上看,题材非常丰富:为国选材即景,酬赠嘱咐亲人,题卷戏赠友人,未及第后即景抒情叙事,题卷抒怀,咏古抒怀,题画酬赠,投谒主考明志,劳动场面描绘等。
所选诗歌篇幅精致,情感真挚丰富,写作技法巧妙,文化氛围浓郁,语言优美流畅,风格独具,艺术价值很高。
从这9套试卷诗歌鉴赏的选材来看,可以发现所选诗歌除了少量的即景抒情诗,诗歌鉴赏作为最高能力层级(鉴赏)要求的题目,更多地注重诗歌的交际功能:酬(戏)赠、投谒、题卷、题画等。
这是高考诗歌鉴赏选材的一大特征。
古代诗歌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也不仅仅是艺术品位或者把玩,更多的是实用功能。
这些功能在现在来看变成了交际雅趣,让生活充满文化气息。
这9套试卷重在考查“如何写的”“怎么写得这么好”“写了什么”这三方面,“写了什么”是最新出现的趋势。
这种命题思路有效地真实地检验了考生是否读懂了诗歌、领会到诗歌的意蕴。
古代诗歌阅读读懂诗歌第2讲类分题材掌握规律明诗情-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卷版)
解析: C 项,“老去无为的感慨”无中生有,作者借这两句表达了时光流逝、
归乡无期的感慨。
答案:C
(2)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 分析。(6 分) 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出这两句的含意,再判断其运用的手法,最后结 合情感和表达效果阐释。“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是回忆往昔兄弟们相 聚一堂、欢乐畅快,引得邻人羡慕的场景,属于虚写;也正是回忆的快乐反 衬出了现实分离的痛苦。 参考答案:第一问:这是因为在元日庙会上,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这在动荡 的时局中实为难得。 第二问:运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在对往昔相聚情景的追忆之中,蕴含着现实 中兄弟分隔的悲伤。
(四)边塞征战诗——金诗,完成(1)~(2)题。(9 分)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参考答案:(示例一)“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写出了边塞军情紧张,敌人兵临 城下,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场景,暗示了作者此时面对紧张局势内心的焦急, 与下文“赢得头如雪”的无奈形成了对比。 (示例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写出了古迹毁塌湮没,勾勒出一幅苍凉的景 色。暗指英雄人物及他们的豪情业绩一去不复返,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 追思和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之情。
解析:第一问,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颈联描写了渔乡隐居(垂纶,垂丝钓鱼, 指隐居)和风中鸿雁鸣叫两个场景,“隐者”和“鸿雁”都是孤高耿介的意象 代表,形象化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第二问,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其他三 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感情激烈,颈联写两个具体场景, 使得全诗节奏得到了舒缓。 参考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诗人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 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 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
前备知识——古诗语言特点与章法结构一、古诗的语言特点读懂一首古诗,最关键的是读懂古诗语言,即读懂“诗家语”。
“诗家语”是诗人创作使用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有别于日常使用语言,也有别于其他文体语言。
从词法、句法维度看,它具有反常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惯于改变词性,言语具有意象性;②惯于改变词序,言语具有跳跃性;③惯于省略成分,言语具有凝炼性。
1.语言“变性”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以此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常见的有名词活用、形容词活用和动词活用现象。
示例:①名词活用。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
②形容词活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使动用法,意为“使……变绿”。
③动词活用。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饮”,使动用法,意为“使……饮酒”。
2.语言“变序”诗人写诗,有时为了强调某些意蕴,达到某种特殊效果,或出于格律等表达的需要,故意改变某些词的顺序。
主要体现在主语后置、主宾换位等方面。
示例: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汉阳树”和“鹦鹉洲”为陈述对象,为主语后置。
②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长恨歌》)“光彩生门户”应为“门户生光彩”,为主宾换位。
3.语言“省略”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产生了省略现象,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①答话蕴含问话;②意象组合。
示例:①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把诗歌精简压缩为二十字。
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作者把多个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了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二、古诗的章法结构(一)近体诗的章法结构1.常见章法结构律诗常见结构①四分法:起承转合②二分法:前两联为第一层,后两联为第二层③三分法:首联为第一层,中间两联为第二层,尾联为第三层绝句结构①一般结构:起承转合②两句铺陈,两句议论或抒情③前三句铺陈,第四句揭示中心2.近体诗(主要是律诗)的起承转合结构(1)“起”定基调起,即起笔,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或对景兴起等等。
现代诗歌知识梳理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第五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三)现代诗歌第1节现代诗歌知识梳理一、基础知识积累1.现代诗歌的概念诗歌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
诗歌饱含情感和想像,是以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
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
这样,由文辞入手,去解读作品,发幽探微,即使是隐微的内容,也会使它显露出来。
因此,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2.诗歌的主要分类(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叙事诗和抒情诗①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②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①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
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③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和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现代诗歌 读文指导 快速有效读懂现代诗歌含解析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现代诗歌读文指导快速有效读懂现代诗歌含解析一、现代诗歌一、现代诗歌文体特征现代诗歌又称白话诗,发端于清末,盛行于“五四”以后,像中国现代社会一样,受外来文化影响颇深,推崇象征、意识流、超现实主义思潮。
其与古典诗歌相比较,虽都为有感而作,但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形式更加奔放自由,意涵也更加丰富跳跃,意象的经营往往重于对修辞的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以及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其特点有:1。
分行排列。
分行排列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样式的最基本的外在形式上的特点。
2。
饱含真情。
没有情,无以谈诗,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诗人。
3.立意新颖。
诗歌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4.联想自然。
联想自然即从眼前的事物触发灵感,联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联结起来,没有牵强附会之感。
5。
跳跃自如.诗歌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有时时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过渡,跳跃自如.6.凝练集中。
凝练,指语言;集中,指主题。
即能够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简意深,在有限的诗句之内,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
7。
节奏和谐。
节奏作为音乐术语是指音响运动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长短、强弱现象。
反映在诗歌中的节奏,则指诗句中词和词中间的音节停顿或感情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前者为外在节奏,后者为内在节奏,只有外在和内在协调一致了,才会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8。
形象生动。
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图画,包括人物、环境、景物等.9。
意境优美。
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为一体,通过艺术手段描绘出来,构成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读者可以从有限感知无限,得到一种韵味无穷的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
——《老子》二、考纲要求1. 能阅读浅近的古代诗文。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诗歌鉴赏题考什么?咏怀(其一) [三国魏]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如何读懂一首诗?一要“读进去”:江雪 [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该诗是作者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时所作。
二要“展开来”:苏小小墓李贺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注]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钟情于建康才子阮郁,但为阮家所阻,遂于忧伤中咯血而死,时年十九,葬于西湖畔西泠之坞。
译诗:在西陵坟墓间,幽兰上每一滴露水,都如一只沾泪的眼睛。
没有可以用作同心丝带的物件,而袅袅青烟里绽放的花朵,又总是隐没在无边的黑暗里。
绿茵茵的青草如毯,碧森森的松树似盖,风一样清冷的衣裳,水一般幽凉的佩玉。
一乘小小的油壁车,夜色中一个凄清的身影静静守候。
那翠色的烛光如豆,光影黯淡,幽幽闪烁。
西陵坟墓下啊,寒风吹着冷雨……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全国Ⅱ卷)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译诗]昨天夜里秋风劲吹,袭入了大唐的关隘,寒云低压,边月清冷,笼罩着西山岭豁。
更督催部属猛将进军,追击那骄横敌虏,搏杀战场,不要让敌人的一马一卒跑掉。
例2 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全国Ⅱ卷)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局棋结束,斧已烂掉。
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译诗]月照千山,何人在凉风中吹笛,前路暗淡,我迷失在百花之中。
一局终了,哪里晓得换了人间,杯中酒空,无奈间思念起家乡。
如此“展开来”,答案自然在其中。
基于上述认识,古代诗歌鉴赏要点如下:①高考考查的诗歌鉴赏是鉴赏的准备与基础;②理解诗歌并“泡”开诗歌是回答问题的基础。
一代诗仙(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
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据记载,他出生在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在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大约五岁时才迁到这里。
他父亲叫李客。
“客”可能是是对外来人的称呼,表明他们不是当地人。
据李白自己说,年轻时漫游扬州一带,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
后人据此推断,他父亲应当是个腰缠万贯的大商人。
李白生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青山绿水的芬芳。
他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江的水碧山青的自然风光熏陶出来的。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各派的学说。
四川一直是道教最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
再者,道教尊庄子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欢哀苦乐。
李白所以有那种天上地下独往独来的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有条件看得远,但也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他冲开一切传统束缚的胆识,使他敢于昂头去观照宇宙,把视野扩张到最大限度。
此外,李白还“十五观奇书”,“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
从这些诗句就可以看出来,他虽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却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而根本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
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始了他向诗坛的进军。
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向大海去扬起海上狂涛。
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
在当时,且不说旅游主要靠步行,就是骑马,乘船,坐牛车,要走遍这么广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时每刻都在奔波。
李白不仅到过许多地方,见多识广,而且人生阅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当过隐士,在山林里与朋友酣饮纵酒,养了无数的驯鸟。
他曾经当过道士,一门心思采药炼丹,求仙学道,以为真的能够白日飞升,他精于骑术,擅长射箭,击剑,以游侠自命,身上老是带着一把短剑。
他曾经受到朝廷的征聘,有过皇帝召见,亲自下车迎接的殊荣,由一个普通百姓一跃成为翰林学士,在安史之乱中他曾投笔从戎,以东晋著名的宰相谢安自命,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也因此而意想不到地卷入政治斗争,被关进监狱,成了囚犯,被判处永远流放夜郎,遇赦免后,年已六十的他还赶到今天的南京,准备去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军队。
总之,他一生的经历大起大落,充满了荣光和艰险。
他打过交道的人,上自唐玄宗,杨贵妃,朝廷各级官员,下至监狱里的牢头,和尚,道士和底层的农夫农妇。
他熟悉各个阶层,各种身份和各种职业的人,把这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收录在他的诗里。
他能写出高适,岑参那种大气磅礴的边塞诗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应未闲。
(《关山月》)。
王维的诗境界幽静,但又充满了生机。
这种诗李白也有。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自遣》)王维诗中有一种禅悦的境界,这是李白诗中所没有的,但李白的这首诗另有一种沉着潇洒。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这大概是汉语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游子思乡,是小农社会永远写不够的题材。
这首诗把“床前”,“明月光”,“地上霜”这三个意象组合在一起。
说“疑是地上霜”,就说明抒情主人公已经意识到这不是霜,知道不是霜却偏生这种联想,正好透露出他心里有一层霜,有一股思乡的冷气,国人心里都郁结着这样一股思乡的冷气。
所以离开家一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这首诗来。
孟浩然的诗把田园生活写得那么有滋有味。
李白也有一首田园诗,但意趣不大相同。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
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宿五松山下荀云媪家》)这个大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人,并没有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架势去同情农民,只是作为一个极普通的旅行者,端起老妇人那碗菰米饭,眼里噙着泪水,想吃却又吃不下去。
有几个诗人能具有这样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至于他的《将进酒》等许多独绝古今的诗篇,别的诗人不要说没写过,首先在思想境界上就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
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滚滚而来。
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个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
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李白的诗名越来越大,不但惊动了诗坛,而且惊动了许多达官贵人,最后甚至惊动了对艺术有深厚造诣的唐玄宗。
于是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时,唐玄宗听从亲信的荐引,下诏征聘他到长安,给予隆重的礼遇。
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自以为是超一流的政治家而其实根本不懂政治的诗人,栩栩然得意,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他一厢情愿地以为,这回真的能大展鸿图了,唐玄宗这位明君,就要把他召到身边,请教他该如何治理天下,如何使天下太平。
然而他错了,他是完全生活在梦想中的诗人,梦一旦醒来,留下的就只有失望。
(答题时间:35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7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3.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相同点:不同点: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1. 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A. 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 “有酒斟酌之”意为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 “相思则披衣”意为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 “无为忽去兹”意为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