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杜甫高考诗歌鉴赏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杜甫诗歌鉴赏练习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
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李白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诗歌高考题专题训练】
1、(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⑴.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
⑵.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
附【解析】公元763年为唐代宗广德元年,这一年杜甫52岁。这一年,他先是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喜悦之下便欲还都,不久又想东下吴楚。其间曾经到阆州(今四川阆中)。在这儿,他听到了吐蕃攻破松、维、保三州,成都告警。作者那年在梓州,感于国防空虚,朝中无人,自己虽有壮志,不被重用,于是忧国家的杜甫写下了这首抒发感慨的《岁暮》诗。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既反对非正义的对外战争,也坚决主张抵抗外来的侵略。首联交待诗人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传来的外族入侵的消息。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诗人,是多么希望国家安定,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呀。可是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看似平淡的叙述语气中,却包含了忧国忧民的诗人多么沉重的心境!“岁暮远为客”,首句带给我们一种凄凉之意:岁尾年末,不能跟家人团聚,还是漂泊异乡。边隅还用兵,一个“还”字,多少无奈忧愤尽含其中。颔联紧承首联,具体写吐蕃兵势的浩大,以“烟尘”和“鼓角”来借代战争,战争的烽
烟笼罩了雪岭,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一个“犯”字,一个“动”,示敌人来犯的气势,写出了诗人听到外敌入侵后内心受到的强烈冲击,把诗人心系国家百姓的那份真挚情感含蕴其中烟尘”。颈联先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天天在流血,真是惨不忍睹,再发出自己的忧叹“朝廷谁请缨”,这里用汉代终军请缨故事,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家一片乱象,如今面临强敌入侵,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朝廷中并没有能奋不顾身以身殉国难的人。
2.(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
附【解析】“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万里”,作者先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大的背景,然后现一轮孤月。使人感到,天地之中,作为个体的诗人孤独寂寞之情。“六上弦”从时间的角度写时间之久,与“夜久”相呼应,表明长期在外漂泊的厌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主体仍然是月,有情开室,但满眼望去仍然是漫天的清辉。独处陋室,浴漫天清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凄清孤独啊!叠词的运用还构成了节奏的美。“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爽”该是“清朗”之意,“合”当是“匹配”之意;清朗的月色加细风,可以很美妙,可以很凄凉;“高”句语序该是“(月)高悬对泪脸”化被动为主动,既是题目的需求,也是诗歌新奇的需要。也有人说“风襟”是“外衣”的意思,本人认为有点太实,好像词典也没有这一词语(或许太过孤陋)。“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这一句写南飞的鸟急于回归,疲倦的落在江边栖息。可以看做诗人的自况。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
3、(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
4、(08福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
【课堂练习】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附【解析】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则不然,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曰:“…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孤",;其"诗骨"是"飞鸣声念群"。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