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课件》第二章问题的提出与假设的确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变量:反应的特征,是刺激变量在行为上引 起的变化。 反应速度:反应时 反应正确性: 反应的难度:儿童智力测验达到的难度水平。 反应的强度:攻击行为 反应的次数:
二、主要的研究变量
(一)自变量:
在研究中有意加以改变、操纵的事物、条件或特征。 (二)因变量 在研究中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关因素或特征。是研究中 需要观测的指标。它往往表现在客观的行为上且能被测查到。 (三)无关变量 相对于一项研究所探明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而言的。 可以影响因变量,加以控制。
必要性、价值、主要方法等许多方面有一个清楚地 了解和把握,目的在于把研究问题具体化。 ➢ 将选题具体化。从抽象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 大到小的过程,将研究课题具体化。 ➢ 撰写选题报告。 ➢ 征求意见,反复修改。
第二节 课题选择的策略
➢ 社会需要与课题选择 ➢ 理论发展与课题选择
证实他人或自己的某一理论; 根据不同理论观点之争。
1、研究问题通常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并询问 变量之间的关系。
2、问题应以提问的形式出现。提问的方式不同,研究 方法可能就不同。
3、研究问题应当具有可解性。
研究者通过各种研究方法收集到的有关数据应当 能对问题作出解答。
研究问题不但提出了研究的对象,而且还指明了 问题的答案的范围。
“助人行为的出现是否和周围人数的多少有关系?”
➢ 创造性:要解决前人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是科学研究的灵魂。
➢ 科学性:选题要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和科学根据。
➢ 可行性:根据研究者具备的主观条件和从事研究 所具备的各种客观条件选择研究课题。
五、研究问题确定的程序
➢ 初步选出研究课题。 ➢ 对选题进行初步探索。要对问题的研究历史、现状、
4、研究问题的陈述不应带任何主观好恶等感情色彩, 也不应带任何道德和伦理的判断,而应以科学的求实 和探索精神对待未知陈述问题。
总之,研究问题的实质在于未知,在于询问研 究变量之间的各种未知关系。探求这些未知关 系既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科学研究 工作的归宿。
三、研究课题的类型
研究课题包括两方面内容:确定研究方向、选 择具体研究课题 研究方向:研究者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从事的 研究活动的工作方向 具体研究课题:心理科学研究所要说明或解决 的问题。
四、研究问题选择的标准
既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又是科学研究的结果。 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 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 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 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就需要有创造力、想象 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标准:
➢ 需要性:根据社会需要。
第二章 问题与假设
第一节 பைடு நூலகம்究问题的选择
一、研究问题的概念 研究问题:研究中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 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 题。
二、研究问题的特征 几个研究问题: ➢ 智商与学习成就存在什么关系? ➢ 学生辍学率与其父母的教育水平有何关系? ➢ 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有怎样的影响?
三、操作定义及设计
(一)操作定义: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 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做出具体的界定、说 明。 研究: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关系 学习成绩? 学习态度?
(二)操作定义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 2、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 3、有利于提高研究的统一性 4、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5、有利于研究的评价、结果的检验和重复
研究的深度不同
描述性课题:对心理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述的课题,
“是什么”、“怎么样” 。
例如,学生生活自理水平
调查、知识分子健康状况调查、大学生世界观调查等等。
因果性课题:揭示两种或两种以上心理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课题,
“为什么”、“怎么办” 。 例如,探讨导致青少年犯罪的
各种主客观原因,弄清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发展之间的因
果联系,寻求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等。
预测性课题:在弄清了心理现象的现状及其因果联系的基础上,
对事物将来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预测的课题,
“将来怎样”、“将来应怎样” 。 例如,研究未来中学毕
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等。
描述性课题是最基本的研究课题,难度小,层 次低; 因果性课题层次较高,难度较大; 预测性课题则是更高层次的研究课题,对实际 工作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研究文献与课题选择:忽略、矛盾、方 法上存在问题等。
➢ 研究过程与课题选择 ➢ 科技进展与课题选择
第三节 研究变量和操作定义
变量: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 件、现象、事件或事物的特征。 一、几个基本变量 刺激变量:对有机体的反应、行为、心理发生影响的 刺激条件、特征。自然性刺激和社会性刺激、具体刺 激和抽象刺激、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单一刺激和复 合刺激等。 机体变量:有机体本身对反应有影响的特征。年龄、 性别、教育水平、健康状况、性格、动机、态度等。
研究目的不同
理论性课题:以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 主要目的而进行的研究课题。例如对“人脑信息加工 模型”、“汉字识别的模式”、“注意模型”等问题 的研究
应用性课题:以提出解决某些社会实践、教育实践问 题的具体方案或对策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研究课题, 比如,为提高学生能力而进行的教改实验,为提高阅 读速度而进行的阅读策略研究等等。
第四节 研究假设的类型
一、假设的含义、特征与作用 假设:根据知识经验和日常观察,根据选题时所收集 到的有关资料和事实,根据自己已有的研究结果等, 对所要研究问题的结果提出某些初步的设想。 “老师对学生的消极评价越多,学生的自我评价就越差” 特征: 1、有一定科学依据。 2、有一定的推测性质。
(三)操作定义设计的方法
1、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来设计变量的操作定义;
例如,将学生分为“优”、“良”、“中”、“差”
“每人学年总平均成绩”
2、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现象来设计;
例如,学生学习态度的操作定义,旷课、纪律、认 真性、作业完成情况等。
3、用心理、行为评定法来设计;
例如,评估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分成子能力:组 织能力、演讲能力、人事处理能力、决策能力等,按 照三级或五级进行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