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重点知识(精华总结)--最新版

合集下载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影响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政策、预算管理等方面。

以下是对财政学主要知识点的汇总。

一、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进行的资金分配活动。

1、按支出用途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促进经济增长。

社会文教支出:包括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领域的支出,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国防支出:保障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行政管理支出: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

2、按支出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政府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购买办公用品、支付工资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资金转移,如社会保障支出、补贴等。

3、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

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项目的成本和效益,以评估其可行性。

最低费用选择法:在多个达到同一目标的方案中,选择费用最低的方案。

二、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其支出需要而筹集的资金。

1、税收税收的性质: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适度原则。

主要税种: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如房产税、车船税)等。

2、公债公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

公债的发行与偿还:发行方式包括公募法、包销法等,偿还方式有直接偿还、借新还旧等。

3、其他财政收入收费: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等。

国有资产收益: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股息等。

三、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

1、财政政策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增加支出、减税等措施刺激经济。

稳定物价: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充分就业:减少失业,提高就业水平。

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国际收支的适度平衡。

2、财政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

2023年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2023年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概念: 财政是指国家旳一种经济部门, 及财政部门, 它是政府旳一种综合性部门, 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应经费和资金, 保证明现政府旳职能。

财政旳基本特性1. 公共性与阶级性2. 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 收入与支出旳对称性(或平衡性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旳, 以政府为代表旳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应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旳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一是排他性(私人物品旳第一种特性)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旳第一种特性:即任何人都不能由于自己旳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旳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旳竞争性, 即在给定旳生产水平下, 向一种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旳边际成本为零。

)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旳第二个特性: 每增长一种消费者本来旳消费者将受到旳服务不减。

)公共需要旳特性: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旳共同需要, 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旳正常秩序, 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旳社会职能旳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种社会组员可以无差异地共同享用旳需要。

(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许, 各社会组员旳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旳, 不能说水多付出就多享用, 少付出少享用, 不付出就不得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旳职责。

满足公共需要旳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旳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旳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旳, 也就是说, 市场在资源配置旳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旳。

市场失灵旳重要体现:(1)垄断(2)信息不充足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派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阐明旳是一种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旳现象。

当存在正旳外部效应时, 生产者旳成本不小于收益;当存在负旳外部效应时, 生产者旳成本不不小于收益。

(公共物品是外部效应经典旳例子)政府干预手段: (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旳原因和体现 : (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旳“越位”和“缺位”重点考点: 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范围所固有旳功能。

财政知识点归纳总结

财政知识点归纳总结

财政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财政基本概念财政是国家的经济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国家在经济活动中使用财政工具进行调控的过程。

财政主要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预算等内容。

财政的基本职能是为国家提供所需的资金,控制国家的经济运行,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基础和调节手段。

二、财政管理1. 财政管理的基本原则(1)保障性原则。

财政管理要保障国家的利益,保障公共利益。

(2)效益性原则。

财政管理要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3)公平性原则。

财政管理要保障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差距。

(4)稳定性原则。

财政管理要保持经济稳定,调节经济波动。

2. 财政管理的具体手段(1)税收。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2)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政府在各个领域的投资和消费,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3)财政调控。

财政调控是通过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平衡。

三、财政体制1. 中央财政体制中央财政体制是国家财政体制的核心,包括中央政府的财政权力和财政事务管理体制。

(1)中央政府的财政权力。

中央政府具有全国范围的财政主管权力,负责全国的财政收支和经济管理。

(2)中央财政事务管理体制。

中央财政事务管理体制由财政部门和其他中央部门组成,负责中央财政收入、支出的管理和调控。

2. 地方财政体制地方财政体制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和财政事务管理体制,包括省级、地市级和县级财政体制。

(1)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

地方政府具有本辖区范围内的财政主管权力,负责本地区的财政收支和经济管理。

(2)地方财政事务管理体制。

地方财政事务管理体制由地方财政部门和其他地方部门组成,负责地方财政收入、支出的管理和调控。

四、财政收入1. 税收(1)税收的基本概念。

税收是政府强制性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是国家的主要经济手段。

(2)税种分类。

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间接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

(3)税收征管。

税收征管是政府对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工作,包括纳税申报、税收征收等环节。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学科。

它涵盖了众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将为您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

一、财政的概念与职能财政,简单来说,就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

财政具有三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手段,将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和项目中,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金流向重点产业。

收入分配职能旨在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这包括税收政策的调整、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要求政府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衰退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过热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

二、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职能而花费的资金。

(一)按支出用途分类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二)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如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转移性支出则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如社会保障支出。

(三)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规模通常用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衡量。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众多,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

(四)财政支出效益分析要评估财政支出的效果,需要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等方法。

三、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需要而筹集的资金。

(一)税收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常见的税种包括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等。

(二)公债公债是政府以信用方式筹集的资金,具有自愿性和有偿性。

(三)其他收入形式如规费收入、国有资产收益等。

四、税收原理(一)税收原则公平原则要求税收负担应在纳税人之间公平分配;效率原则强调税收应尽量减少对经济的扭曲和效率损失。

(二)税收转嫁与归宿税收转嫁是指纳税人将税负转嫁给他人承担的过程,归宿则是税负的最终承担者。

财政学重点(DOC)

财政学重点(DOC)

财政学重点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1.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职能的一种经济行为。

2.财政的基本特征:(一)阶级性与公共性。

阶级性: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的国家,政府则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所以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公共性:(1)既然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而国家或政府本身就具有公共性,所以财政就具有公共性。

(2)财政是为国家或政府执行其职能提供财力的,属于“公办”、“公事”,那自然具有公共性了。

(二)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强制性:财政的强制性指的是财政这种经济行为为极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非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偿还性是和它的强制性相一致的。

国家征税后,税款就由国家所有了,对纳税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

(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支有收,即通过“收入——支出”、“支出——收入”过程运行的,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收支是否平衡或对称构成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就是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私人物品:市场满足个人的商品和劳务。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是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

(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代价,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财政学知识点总结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学科,通过分析财政活动的规律和原理,旨在提供政府财政管理和决策的理论依据。

本文将从财政学的定义、目标、原则、收入与支出、预算、税收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财政学的定义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规律和原则的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通过分析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学旨在为政府提供经济管理和决策的理论依据,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财政学的目标财政学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政府财政活动能够有效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并实现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财政学一方面要关注财政收入的筹集,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以实现财政平衡和经济稳定。

三、财政学的原则1. 公共利益原则:财政活动应以公共利益为导向,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2. 收入平衡原则:政府在筹集财政收入时,要实现收入的平衡和稳定,避免财政赤字和债务过高。

3. 支出优先原则:财政支出应优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实现公共福利最大化。

4. 财政自主原则:政府应具有财政自主权,能够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需要。

四、财政收入与支出1.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资本收入等。

其中,税收收入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非税收入主要包括政府的经营性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

2. 财政支出:包括行政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公共服务支出和投资支出等。

其中,行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的日常运营和公共事务管理,社会保障支出用于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公共服务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投资支出用于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五、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政府财政管理的重要工具,用于规划和控制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预算包括年度预算和中期预算。

年度预算是政府在每个财政年度内编制的具体收支计划,中期预算则是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预计收支情况进行规划。

六、税收税收是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用于满足公共开支和提供公共服务。

财政学复习重点大全

财政学复习重点大全

财政学复习重点大全第一篇:财政学复习重点大全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道德风险:指市场交易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行为时,所发生的另一方故意损人利己的情形逆向选择:指市场交易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情形财政支出规模:绝对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绝对数,相对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相对数额比GDP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或各项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规定的负有代纳税人扣留税款并缴纳税款义务的单位或个人计税依据:是指征税对象的计量标准税基:是指征税对象中的应税部分定额税率;它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税比例比例税率: 是对同一课税对象,无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受益原则;是将纳税人从政府公共支出中所获得的利益大小作为税收负担分配的标准支付能力原则;按照纳税人的个人福利状况来相应安排他们的税收负担,包括横向公平原则和纵向公平原则税收中性;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确定的零基预算;是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个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部门预算:由政府各个部门编制,反映政府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政府预算1.掌握税收主要的分类方法(1)按征税对象分类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2)按税负能否顺利转嫁分类直接税间接税(详细见152)(3)按计税依据分类从价税从量税(详细见153)2.掌握财政支出主要的分类方法(1)按最终用途分类:财政投资性支出财政消费性支出(2)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有偿性)转移性支出(无偿性)(3)按国家职能分类:军事职能行政统治职能经济建设职能社会文化职能其他职能3.掌握公债的特点、种类、负担的衡量特点:1 借债主题不同 2 偿债依据不同 3 信用等级不同种类1 国家借款与发行债卷 2 内债外债 3 可转让国债与不可转让国债 4 凭证式公债与记账式公债4.掌握财政支出增长理论(书62页)(1)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财政支出规模必然增长。

2023年财政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2023年财政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2023年财政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选择题(共60个,分值共:)1、财政分配中的量入为出的含义是()以财政收入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以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支出需要来确定财政收入以国债来保证财政支出以增加税收来保证财政支出2、企业所得税是()流转税财产税从量税直接税3、罚款是政府的一种()收费专性筹集性事业服务性行政管理性行为特许性4、我国国家预算分几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5、国际税收关系形成的依据是()各国制度跨国纳税人发生跨国经营活动跨国纳税人取得经营收益税收管辖权6、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也可能产生积极效应消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社会成员都必须提供等价的费用社会成员都不必付出任何代价社会成员都可以“免费搭车”需要社会付出一定的代价7、垄断性经营的国有企业,其产品的价格通常是由()来制订的。

政府企业市场消费者8、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或将税收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价内税和价外税直接税和间接税中央税和地方税9、当代税收最高原则是()量入为出原则公平与效率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10、有偿性财政支出形式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需要政府公共支出压力的增大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经济发展的需要11、那些基本上能够准确测定受益者和收益程度的项目最适合采用()的方式。

专项收费特许权收费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12、财政支出所强调的公平原则是()经济公平社会公平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社会的绝对公平13、零基预算最早实行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14、工资是否成为财政收入的征收对象,关键是看其中的()含量。

必要劳动剩余劳动物化劳动活劳动15、受益原则是指人们对财政收入的分担应该同人们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状况相联系。

购买分配消费占有16、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以强制摊派法出售17、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18、以纳税人在一定时期的收益或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是()流转税类收益税类资源税类财产和行为税类19、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军队正规化划建设支出20、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从何时起执行()1994年1月1日1994年3月1日1996年1月1日1996年3月1日21、古典经济学家反对政府过多借债是同他们视政府活动为()的看法相一致的。

最新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财政学知识点整理财政学整理第一章关键概念1. 市场失灵(P2)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市场无法自行纠正的缺陷。

即,市场在某些方面不能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并且市场本身在某些方面产生的不良后果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本身来纠正,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低效率的情况。

2. 公共物品(P2-3)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均衡的图(公共物品个人需求曲线垂直相加,私人物品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公共物品是这样一种商品,它能够方便地向一部分消费者提供,但是一旦该商品向一部分消费者提供,就很难阻止其他人也消费它。

公共物品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由于偏好表达困难以及搭便车的存在公共物品无法有市场提供。

3. 外部效应(P4)书上P4 页的有关外部性的两个图也要记住。

外部效应是指个体的行为对他人或社会造成积极或消极影响的现象。

外部效应分为两类: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因为有正的外部效应的行为无法回收全部成本,所以会减少这类行为,而有负的外部效应的行为会将成本强加到社会上,导致更多人从事这样的行为,市场无法调节。

4.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p5)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导致市场失灵。

逆向选择:市场交易一方观察不到另一方的重要特征发生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现象。

道德风险:一方无法观察导致的另一方故意采取不谨慎行为。

5.自然垄断(P5)垄断市场中,厂商由于利润最大化考虑,提高价格,压低产量,造成社会无谓损失,同时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6.收入分配不公(p5)劳动者按“能力和劳动分配”,资本拥有者“按资本分配”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无法调节。

7.经济不稳定(p6)由于以上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有滞后效率低下的情况,周期性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周期性金融危机,市场无法自我克服。

8. 财政的概念(P9)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凭借其公共权力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9. 资源配置职能(P13)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及相应财政、税收政策制定、调整和实施,为政府提供经费和资金,从而引导资金流向,实现对社会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状态。

财政学重点整

财政学重点整

财政学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主要是指一国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

2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物品。

3.公共需要:公共需要指的是社会公众对于公共产品的需要。

4.财政监督:财政的监督职能是指财政在有计划分配社会产品过程中,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活动进行监督的功能。

5.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发生的耗费。

6.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对市场需求和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7.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将财政资金无偿地支付给某些企业和个人的支出,对市场需求和价格不产生直接影响。

8. 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

9.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投入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10.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

11.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者实物资财收入。

12.税收: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参与剩余产品价值的再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3. 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政府行使各自的征税权利,对跨国纳税人进行课税所形成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14.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劳动者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定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时,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协议一、财政学的基本概念1、财政的定义: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引导资源流向,实现资源在不同部门、地区和领域的合理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公平分配。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1、公共产品的特征: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

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2、公共选择理论:研究集体决策过程和政治市场运作的理论。

1、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用途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

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购买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政府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

消费性支出: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3、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财政补贴:政府对某些特定的经济活动或个人给予的资金补助。

四、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收入: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收入。

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2、税收原理: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分类:按照课税对象、税收负担能否转嫁等进行分类。

1、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政府预算的原则:完整性、统一性、可靠性、公开性、年度性。

3、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程序。

六、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2、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政府支出、国债等。

3、财政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七、财政体制1、财政体制的概念: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安排。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财政学是研究国家财政的学科,主要涉及国家财政收支状况、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财政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概念和作用:财政收入是指国家的税收、非税收入以及其他资金和收入的总和,是财政运行的基础。

财政收入的作用包括经济调节、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社会公平与公正等方面。

2.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指国家针对纳税人征收税款的原则、方法和规则的总和。

主要有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形式,税种繁多。

3.其他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性收入、财政性资金收入、国际援助和国内外借款等。

二、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财政支出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从预算安排中支付各项费用的行为。

根据支出用途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行政性支出、公共财政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等。

2.政府支出机制与效率:政府支出机制是指政府在财政预算管理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其目的是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经济可行性、合理性和公信力。

三、财政匹配1.财政收支平衡:指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其中主要包括预算平衡、结构平衡和时间平衡三个方面。

2.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状况,而财政盈余则是指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状况。

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它们的合理运用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财政制度1.预算制度:预算制度是指国家财政收支安排和管理的制度和体系。

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等环节,旨在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2.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对纳税人征收税款的原则、方法和规则的总和。

主要有综合税制和分类税制两种形式,其中包括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等。

3.债务制度:债务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以解决财政缺口的制度和体系。

五、财政政策1.宏观经济调控: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发展和稳定。

财政学重点总结

财政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1.政府经济作用的五种理由(1)提供法治制度(2)保持和保护市场竞争(3)克服市场无效(4)促进社会公平(5)保持经济稳定2.政府的局限性:(1)公共决策参与主体的局限性(2)投票悖论(3)官员预算最大化模型3.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2)收入分配(3)经济稳定发展第二章财政的本质1. 财政的定义: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2.财政的基本要素:(1)财政主体:国家或政府(2)财政客体:一部分国民收入(3)财政形式:实物、力役和价值形式(4)财政目的: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3.财政的本质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这就是财政的本质。

具体来说,财政在本质上隐含着两种基本分配关系一是经济体系中的个人.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尤其是个人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二是政府机构系统内政府部门之间与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尤其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4.财政的双重属性:(1)公共性:指的是财政具有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属性,它是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财政具有的共性。

(2)利益集团性: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反映着参与财政分配活动的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这就是财政的利益集团性或阶级性。

第三章公共产品1.公共产品;经济中还存在一些不具备或不同时具备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即公共产品。

2.竞争性:指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的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同时被其他人同时享用。

3.排他性:指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些产品的权利,因此存在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4.自然垄断:是指具有非竞争性但又具有排他性的产品。

5公共资源:既具有竞争性,又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

最新财政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财政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1是指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良好、经济顺利发展的支出。

2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或集团和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的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3是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所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的变动量之间的关系。

4是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划分,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以保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职能的顺利实现。

5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

6是指居住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那一部分所得,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再按本国规定的税率补征。

7是指由财政部门直接与认购者(一般是认购量较大的认购者)就公债出售条件进行谈判的发行方式。

8是指以税基的宽窄为标准来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税基宽的税种归中央政府,税基窄的税种归地方政府。

9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对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统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税源,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

10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济支出以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支出。

我国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预算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1%—3%设置预备费。

11策。

其内容是: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12后,对执行结果所进行的一种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分析。

13或个别需要。

它建立在个人或家庭的基础上,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提出的需要。

14建立在整个社会的基础上,是以整个社会为单位提出的需要。

15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竞争性和受益的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

16物品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活动。

可简称为政府的收支活动。

17资源的合理分配,使其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18拨款以及进行各种支付的过程,表现为政府的支出。

19所需的资金而征税、举债、收取国有企业利润以及各种费用的过程,表现为政府的收入。

20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的影响、调控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地经济增长。

财政学的复习重点

财政学的复习重点

财政学复习重点(纯粹是个人整理,准确与否自行定夺)1、财政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首要条件是经济条件(剩余产品),必要条件是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

根源是公共需求。

2、财政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组织收支、调节控制和监督管理的活动等。

3、三种财政各自的特点:①家计财政(自然经济):作为私人性质的财政,基本上是不干预经济的,追求财政年度平衡,通过实物和力役的征调使用来开展活动。

②国家财政(计划经济):是国家计划配置资源的基本财力手段;直接服务于国营经济。

③公共财政(市场经济):弥补市场失效;一视同仁服务;非市场营利性;法制化的财政。

4、财政分配与生产的关系:(1)生产决定财政分配:①生产为财政分配提供对象;②生产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结构;③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财政分配的性质;④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财政分配的特定形式。

(2)财政分配制约生产:①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首先,财政资金的积累和投资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其次,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的正常进行;②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结构;③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巩固和发展。

5、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关系:(1)区别:财政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具有强制性、无偿性、长期使用性特点的分配,除债务收入外,都是以无偿的方式取得的,因而在资金使用上可以不受资金来源的限制,主要供无偿使用,也可以要求有偿,主要供长期占用,也可以短期占用,因此可以用于满足各种不同性质的资金需要。

信贷分配是以银行为主体,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周转性的特点的分配。

银行与货币资金的供应方或需求方处于同等地位,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合同;信贷分配让渡的使用权必然以有偿为条件,要求还本付息;信贷资金的使用必须受到时间的严格限制,保持有存有贷,不断周转。

(2)联系:信贷分配影响财政分配,财政分配制约信贷分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相互转化将极大地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

《财政学》期末知识点梳理

《财政学》期末知识点梳理

《财政学》期末知识点梳理绪论1.财政学的研究对象2.财政学的内容体系3.财政学的学习意义4.财政学的学习方法5.我国社会主义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第1章公共财政概述1.财政的起源与财政概念2.公共财政的含义3.近代西方国家的财政思想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财政思想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6.新时代的公共财政思想7.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8.完全竞争市场及其特点和假设条件第2章公共财政职能1.“看不见的手”原理2.市场失灵及其表现3.市场失灵与财政的内在联系4.政府失灵及其原因5.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和目标6.如何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8.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9.财政的分配收入职能10.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第3章公共产品理论*1.公共产品概念及特征2.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与混合产品的关系3.公共产品提供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4.博弈论与公共产品提供5.公共产品的供给均衡6.公共产品政府提供的理论依据7.林达尔均衡的主要内容8.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及方式第4章垄断与外部性1.垄断的特征及鉴别2.垄断引起的效率损失3.自然垄断的特殊性及垄断的治理4.外部效应的本质、特征及分类5.外部效应产生的效率损失及衡量方法6.市场化方法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缺陷7.政府对外部性的矫正方法及缺陷第5章公共选择理论*1.公共选择理论、产生背景及研究方法2.公共选择和私人选择的共性与特性3.公共选择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4.公共决策与集体选择5.集体选择中四种规则6.多数票通过原则7.投票悖论与中位投票者定理8.阿罗不可能定理9.价值限制理论、偏好强度与投票交易10.最优投票规则第6章财政支出理论1.财政支出的概念及分类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3.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和支出增长的指标4.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及理论分析5.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6.财政支出绩效的内涵7.政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8.财政支出改革方向第7章购买性支出1.政府购买性支出概念及特征2.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的内容与分类3.教科文卫支出的内容与分类4.政府介入教科文卫支出的理论基础5.政府投资的含义、特征和类型选择6.政府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式及资金来源7.中国财政“三农”支出8.政府介入“三农”领域的理论依据9.财政扶贫支出第8章转移性支出1.转移性支出的概念及特征2.社会保障的含义、特征和内容3.社会保险支出的含义、特征和内容4.社会救助支出的含义、特征和内容5.财政补贴的含义、特征和内容6.税式支出的含义、特征和内容7.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8.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思路9.现行社会救助体系的特色第9章财政收入概论1.财政收入的概念和分类2.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3.财政收入的概念及分类4.财政收入规模及其变化趋势5.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理论6.财政收入结构及其变化趋势7.财政收入结构的影响因素8.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的主要内容第10章税收1.税收概念与特征2.税制要素的概念及主要内容3.税收分类4.税收原则5.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6.税负的概念与分类7.税收的超额负担8.税负转嫁与归宿9.税制结构相关内容第11章税收制度1.商品税的概念及特征2.增值税的概念、特征、计算办法及我国现行增值税3.消费税的概念、特征、计算办法及我国现行增值税4.关税的概念、特征、计算办法及我国现行增值税5.所得税类的的概念及特征6.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的概念、特征、计算办法7.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概念、特征、计算办法8.社会保险税的概念及特征9.房地产税、遗产税、资源税和环境税10.中国税收制度及改革方向第12章非税收入1.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及特征2.政府性收费的概念、特征及内容3.政府性收费存在的理由4.政府性基金的概念、特征与分类5.中国政府性基金的发展沿革掌握6.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的含义与属性7.我国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的形式8.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的含义及类型第13章公共定价*1.自然垄断与公共定价2.边际成本定价法3.平均成本定价法4.二部定价法5.蛛网市场的性质与类型6.蛛网市场的公共定价7.公共定价与公平8.公共定价与效率9.专卖收入10.政府性收费定价第14章公债1.公债的含义与特征2.公债的用途、分类及规模3.衡量公债规模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4.公债规模的制约因素5.新中国的公债制度发展历程6.公债负担的概念及类型7.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债发行方式的演变8.公债的发行管理和流通管理9.公债的偿还管理10.公债市场和公债政策第15章政府预算1.政府预算的概念及产生2.政府预算的原则及分类3.我国政府预算的组成体系4.政府预算过程(流程)5.全口径预算和部门预算6.政府预算监督7.中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8.预算监督体系改革第16章财政体制1.财政体制的概念与分类2.分级财政理论3.政府间支出和收入划分的基本内容4.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依据和类型5.我国财政体制的历史演变6.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7.现行财政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8.中国财政体制的改革方向第17章财政政策1.财政平衡思想和功能财政2.财政政策的含义、目标与类型3.财政政策的政策工具选择4.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5.货币政策的含义、类型及政策工具6.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7.积极的财政政策8.稳健的财政政策9.中国的财政政策实践10.以大国治理定位财政政策第18章国家财政1.国际财政的界定2.国际财政的理论分析3.中国的国际财政关系4.对外援助支出和对国际组织的支出5.国际税收问题的成因6.国际税收治理7.自由贸易区与自由贸易港8.中国与全球税收治理注:部分加*章节属于选学内容总体而言,现代公共财政理论,也称之为财政学、公共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财政理论等,算是西学中用。

财政知识总结

财政知识总结

财政知识总结第一篇:财政知识总结第一章1.财政: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第二章1.帕累托效率:是指在既定的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受益而其他人不受损。

2.公平: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它是主观认识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公平观,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对公平也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3.公平的衡量(1).功利主义标准:整个福利社会是每个人的效用之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也就是总福利的最大化和平均福利的最大化。

即每个人的收入和财富都是一样的,最终走向平均主义。

(2).罗尔斯标准:一个社会的公平状况取决于这个社会中生活处境最差的那个人。

即最低收入与平均收入的差值大小。

4.市场失灵:在现实经济中,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和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

5.市场失灵的原因 1).竞争的缺点(1)竞争失效(2)自然垄断2).公用品:当一个人对该物品消费时,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3).外部效应:指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为的影响超出了其自身,波及到他人或外界环境,而这种影响又未得到相应的补偿或给予支付的情况。

4).不完善市场5).不完全信息6).宏观经济效率失衡7).收入分配不公平 8).偏好不合理 6.政府干预的手段 1)经济手段政府的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际收支政策、产业政策。

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最为重要。

2)行政管理和制度手段通过建议、劝告和进行说服方式,是私人部门愿意接受政府的某些意见并付诸实施。

3)法律手段 7.政府失灵1)定义: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本的最优配置。

2)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1)不完全信息(2)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与公共利益的差异(3)政府决策机制的缺陷(4)政府运行效率问题(5)寻租:是通过行政法律手段,来达到维护既得利益或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目的。

财政学重点知识(精华总结)

财政学重点知识(精华总结)

1.市场失灵的主要变现方面:垄断,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2.政府干预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征服决策失误,寻租行为,征服提供信q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的越位和缺位4.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5.私人物品: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6.公共需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7.财政:从实际工作来看,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的职能;从经济角度,财政是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活动。

8.财政职能:即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9.纯公共物品只能有政府来提供:(1)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不同决定的。

(2)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由市场提供或者产生“免费搭车”现象,或者造成资源低效率利用情况。

(3)政府可以通过无偿征税筹集提供纯公共物品所需要的资金,并在提供后由社会成员免费享用,从而避免了由市场提供所产生的上述问题。

10.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11.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12.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含义:针对政府提出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出最优的政府项目。

(2)最低成本法:针对政府提出的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最低作择优的标准(3)成本效益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财政的经济(投资类)支出。

最低成本法的适用范围:教育、卫生、文化及政治军事等支出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重点知识(精华总结)1.市场失灵的主要变现方面:垄断,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2.政府干预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征服决策失误,寻租行为,征服提供信q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的越位和缺位4.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5.私人物品: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6.公共需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7.财政:从实际工作来看,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的职能;从经济角度,财政是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活动。

8.财政职能:即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9.纯公共物品只能有政府来提供:(1)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不同决定的。

(2)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由市场提供或者产生“免费搭车”现象,或者造成资源低效率利用情况。

(3)政府可以通过无偿征税筹集提供纯公共物品所需要的资金,并在提供后由社会成员免费享用,从而避免了由市场提供所产生的上述问题。

10.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11.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12.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含义:针对政府提出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出最优的政府项目。

(2)最低成本法:针对政府提出的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最低作择优的标准(3)成本效益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财政的经济(投资类)支出。

最低成本法的适用范围:教育、卫生、文化及政治军事等支出项目。

13.公共选择理论简介:公共选择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詹姆斯布坎南。

14.政府决策程序:有直接民主决策和间接民主决策之分15.财政支出分类:(1)按功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2)按用途分类: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消费性支出(3)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4)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5)国际分类方法。

16.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财政收入占gdp或gnp的比重财政支出……17.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1)瓦格纳法则:即财政扩张论,瓦格纳法则的内容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提高。

瓦格纳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2)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提出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

被称为阶梯发展理论。

(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早期投入基础设施的的比重大,中期政府投资将逐渐转换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成熟阶段,转向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

18.影响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1)经济性因素: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三方面,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

19.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1)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整,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2)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3)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4)促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6)着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20.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它的适用不形成任何资产,满足的是纯公共需要。

21.行政国防费的性质:纯公共品,消费非竞争性,运行非排他性,效用不可分割性。

22.行政管理费支出的绝对数十增长的,但它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

23.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直接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总体增长水平,财政收支规模,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行政效率以及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等。

24.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义务教育属于纯公共物品,应采用公共提供,即由政府出资;其他教育为混合物品,可以采用公共提供,私人提供或混合提供25.科研经费的资金来源:基础性科研应由政府承担,应用性研究可以由微观主体(受益者)承担。

26.卫生支出:医疗支出可以由受益者承担,卫生支出由政府承担。

27.投资乘数: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28.加速乘数:收入或消费增加引起的投资增加量与收入或消费增加量的比率29.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的的区别:(1)非政府投资是追求微观盈利,政府投资追求宏观效益(2)非政府投资难以从事大规模长周期投资,政府可以从事大规模长周期投资(3)非政府投资主要追求经济效益,政府投资侧重于社会效益30.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1)政府筹资建设,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5)Bot投资方式31.财政对三农投入是一个综合性项目,其中既含有经常性支出,也含有投资性支出,既具有一般性,也具有我国的特殊性。

32.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1)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

(2)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33.财政融资的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师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34.三大政策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35.社会保障制度:是由法律规定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本条36.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1)弥补市场机制失灵(2)具有经济的内在稳定器作用(3)弥补保险市场的失灵——解决逆向选择问题(4)弥补保险市场的失灵——解决免费搭车问题(5)弥补保险市场的失灵——解决系统性风险问题(6)弥补保险市场的失灵——解决有目的在分配问题37.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式,基金式38.财政补贴: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要结构的政府无偿支付。

39.财政补贴的分类:(1)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关系来看: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消费环节补贴(2)明补,暗补(3)企业补贴,居民补贴(4)对生产的补贴,对消费的补贴(5)事物补贴,现金补贴40.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41.税收支出的分类:照顾性税收支出,刺激性税收支出42.税收支出的形式:税收豁免,税收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43.财政收入的分类:(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经常性收入,非经常性收入(2)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3)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44.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反映的是一国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其和财政收入规模是源于流,根与叶的关系生产技术水平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可以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质量,从而促进GDP的增长,另一名方面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M比例扩大和财政收入增长(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会影响和制约财政收入规模(3)价格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价格总水平变动和产品比价关系变动都会对财政收入有影响45.税收:国家为实现职能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46.税收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47.税收分类:(1)所得课税,商品课税,财产课税(2)直接税,间接税(3)从量税,从价税(4)价内税,价外税(5)中央税,地方税48.赋税转嫁: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等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49.转嫁方式:前转方式,后转方式,混转,散转,消转,税收资本化50.商品课税:指所有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51.增值税:特点:不重复征税,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税基广阔52.基本税率:17% 低税率:13%53.范围: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54.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55.国债的种类:(1)以国家举债形式为标准,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2)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内债和外债(3)流动性: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4)发行凭证: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56.国债的结构:应债主体结构,国债持有者结构或应债资金来源结构,国债期限结构57.国债负担:认购者负担,政府负担,纳税人负担,代际负担58.国债限度:(1)衡量绝对规模:国债余额,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2)相对标准:国债负担率,国债当年发行额占应债主体的收入水平的比重(3)政府偿还能力59.国债的政策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60.国家预算: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61.国家预算原则: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62.财政平衡:(1)财政平衡是一个预算年度政府财政收支在量上的关系(2)对财政平衡不能绝对化理解(3)在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中追求动态平衡(4)在局部平衡和全局平衡中追求全局平衡(5)考虑财政不同层次的平衡(6)防止出现虚假平衡63.财政赤字的计量口径和分类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