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存在性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存在性问题
一、二次函数中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1. 如图,把抛物线y = x 2向左平移1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 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 =(x -h )2 +k . 点 A 在点 B 的左边),与 y 轴交于点 C ,顶点为 D.
2. 如图,抛物线经过 A (﹣2,0), B (﹣3,3)及原点 O ,顶点为 C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 D 在抛物线上,点 E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 A 、O 、D 、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求点 D 的坐标;
(3)P 是抛物线上的第一象限内的动点,过点P 作PM ⊥x 轴,垂足为M ,是否存在点 P , 使得以 P 、M 、A 为顶点的三角形△BOC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所得抛物线与x 轴交于 A ,B 两点 1)写出h 、k 的值;
2)
判断△AC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在线段 AC 上是否存在点 M ,
使△AOM∽△ABC?若存在,
二、二次函数中面积的存在性问题
3.如图,抛物线y = ax2+ bx(a >0)与双曲线y = k相交于点A,B.已知点B的坐标为(-2,-2),点 A 在第一象限内,且tan ∠ AOX = 4 .过点 A 作直线AC ∥ x轴,交抛物线于另一点 C .(1)求双曲线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计算△ABC 的面积;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D,使△ABD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若存在,写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如图,抛物线y=ax2+c(a>0)经过梯形ABCD的四个顶
点,
A(-2,0),B(-1, -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 分)
(2)点M为y轴上任意一点,当点M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为最小时,求此时点M的坐标;(2 分)
(3)在第(2)问的结论下,抛物线上的点P使S△PAD=4S△ABM成立,求点P的坐标.(4 分)
(4)在抛物线的BD 段上是否存在点Q 使三角形BDQ 的面积最大,若有,求出点Q 的坐标,若没有,说
明理由。
三、二次函数中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是直角三角形,∠ACB=90,AC=BC,OA=1,OC=4,抛物线y=
x2+bx+c经过 A,B两点,抛物线的顶点为 D.
1)求b,c的值;
2)点 E是直角三角形 ABC斜边 AB上一动点(点 A、B除外),过点 E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F,当线段 EF的长度最大时,求点 E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①求以点E、B、F、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②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 P,使△EFP是以 EF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所有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四、二次函数中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6.如图,直线y =3x+3交x轴于 A点,交y轴于B 点,过 A、B两点的抛物线交x轴于另一点C
(3,0). ⑴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
⑵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 Q ,使△ ABQ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 Q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五、二次函数中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存在性问题
7.如图,二次函数y= -x2+ax+b的图像与x轴交于A(- 1,0)、B(2,0)两点,且与y轴交于点
C;
2
(1)求该拋物线的解析式,并判断△ ABC的形状;
(2)在x轴上方的拋物线上有一点D,且以A、C、D、B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请直接写出D点的坐标;
(3)在此拋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C、B、P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六、二次函数中菱形的存在性问题
8.如图,抛物线经过原点O 和x 轴上一点A(4,0),抛物线顶点为 E,它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直线 y=﹣2x﹣1 经过抛物线上一点 B(﹣2,m)且与 y 轴交于点 C,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F.
(1)求 m 的值及该抛物线对应的解析式;
(2)P(x,y)是抛物线上的一点,若 S△ADP=S△ADC,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
(3)点 Q是平面内任意一点,点 M从点 F出发,沿对称轴向上以每秒 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设点 M的运动时间为 t秒,是否能使以Q、A、E、M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能,请直接写出点 M 的运动时间 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七、二次函数中与圆有关存在性问题9.已知:抛物线y=x2+(1-2m)x-6+4m与 x 轴交于两点 A(x1,0), B(x2,0)(x x,x10),
1 2x
2 它的对称轴交x 轴于点 N(x3,0),若 A,B 两点距离不大于 6,
(1)求 m 的取值范围;(2)当 AB=5 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试判断,是否存在 m的值,使过点 A和点 N能作圆与 y轴切于点(0,1),或过点 B和点 N能作圆与 y轴切于点(0,1),若存在找出满足条件的 m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定值问题:
1.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 中,AB=4,∠BAD=120°,△AEF 为正三角形,点E、F 分别在菱形的边BC.CD 上滑动,且E、F不与B.C.D 重合.
(1)证明不论E、F 在BC.CD 上如何滑动,总有BE=CF;
(2)当点E、F在BC.CD上滑动时,分别探讨四边形AECF和△CEF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
变,求出这个定值;如果变化,求出最大(或最小)值.
1、【答案】解:(1)∵由平移的性质知, y =(x -h )2 +k 的顶点坐标为D(-1,-4), ∴ h = -1,k = -4。
(2)由(1)得 y =(x +1) -4.
当y =0时,(x +1)2 -4=0. 解之,得x = -3,x =1 ∴ A ( -3, 0),B (1, 0).
又当x =0时, y =(x +1)2-4=(0+1)2-4=-3,
∴C 点坐标为(0,-3)。
又抛物线顶点坐标 D (-1,-4), 作抛物线的对称轴x = -1交x 轴于点 E ,
DF⊥ y 轴于点 F 。
易知
在 Rt △ AED 中, AD 2=22+42=20 ,在 Rt △ AOC 中, AC 2=32+32=18 ,
在 Rt △ CFD 中, CD 2=12+12=2 , ∴ AC 2 + CD 2 = AD 2 。
∴△ ACD 是直角三角形。
3)存在.作 OM∥BC 交 AC 于 M ,M点即为所求点。
由(2)知,△AO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450,AC = 18 =3 2 由△AOM∽ △ABC,得AO = AM 。
即3=AM ,
AM =9 2。
AB AC 432 4
过 M 点作 MG ⊥ AB 于点 G ,
OG=AO -AG=3- 9= 3。
又点 M 在第三象限,所以 M (- 3 ,- 9 )。
44 4 4
9 4
2、【答案】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ax 2 +bx +c (a 0),
4a -2b +c =0
∵抛物线过 A (﹣2,0), B (﹣3,3), O (0,0)可得9a -3b
+c =3 ,
c =0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 x 2 + 2x 。
(2)①当 AE 为边时,∵A、O 、D 、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E=AO=2, 则 D 在 x 轴下方不可能,∴ D 在 x 轴上方且 DE=2 ,则 D 1 ( 1 , 3 ), D 2 (﹣ 3 , 3 )。
②当 AO 为对角线时,则 DE 与 AO 互相平分。
∵点 E 在对称轴上,且线段 AO 的中点横坐标为﹣1, 由对称性知,符合条件的点 D 只有一个,与点 C 重合,即 C (﹣1,﹣1)。
故符合条件的点 D 有三个,分别是 D 1(1,3), D 2(﹣3,3), C (﹣1,﹣1)。
(3)存在,如图:∵B(﹣3,3), C (﹣1,﹣1),根据勾股定理得: BO 2=18,CO 2=2,BC 2=20,∴BO 2+CO 2=BC 2.∴△BOC 是直角三角形。
假设存在点 P ,使以P ,M ,A 为顶点的 三角形与△BOC 相似, 设 P ( x , y ),由题意知 x >0, y >0,且 y =x 2 +2 x , 即 x +2=3 ( x +2 x )得: x 1=1 , x 2= ﹣ 2 (舍去). 3 当 x =1 时, y =7 ,即 P ( 1 , 7 )。
3 9 3 9
即: x +2 x =3( x +2)得: x 1=3, x 2=﹣2(舍去)
当 x =3 时, y =15 ,即 P ( 3 , 15 ). 故符合条件的点P 有两个,分别是P ( 13 , 79 )或(3,15)。
3、【答案】解:(1)把点B (-2,-2)的坐标代入y = k 得,-2=k ,∴k =4。
x
-2
∴双曲线的解析式为: y = 4。
a =1
解得b =2 。
c =0
①若△AMP∽△BOC,则A B M O PM
CO
②若△PMA∽△BOC,则,B C O O PM
BO
x
设 A 点的坐标为( m , n ).∵ A 点在双曲线上,∴ mn = 4 。
又∵tan∠AOX=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即 m=4n。
∴n2=1,∴n=±1。
∵A 点在第一象限,∴n=1,m=4。
∴A 点的坐标为(1,4)。
把 A、B点的坐标代入y = ax2+bx得,a+b=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解得,a=1,b=3。
4a-2b= -
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 x2+ 3x。
(2)∵AC∥ x轴,∴点C 的纵坐标y=4,
代入y =x2+3x得方程,x2+3x-4=0,解得x 1=-4,x 2=1(舍去)。
∴C 点的坐标为(-4,4),且 AC=5。
4. (1)、因为点 A 、B 均在抛物线上,故点 A 、B 的坐标适合抛物线方程
a = 1 解之得:
c a ==1
-4;故y =x 2-4为所求
2)如图2,连接BD ,交 y 轴于点M ,则点M 就是所求作的点
2k +b =0
设BD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有
2-k k ++b b ==0-3
故 BD 的解析式为 y =x -2;令x =0,则 y =-2,故M (0,-2)
(3)、如图 3,连接 AM ,BC 交 y 轴于点 N ,由(2)知,OM=OA=OD=2,AMB = 90
易知BN=MN=1, 易求AM =2 2,BM =2 S
V ABM
= 2 2
2 = 2;设P (x ,x -4) , 依题意有: 1 AD g x 2-4 =4
2,即:
1
4g x 2-4 =4
2
解之得: x =
2 2 , x = 0 ,故符合条件的P 点有三个:
P 1(2 2,4),P 2(-2 2, 4), P 3(0,- 4)
4a +c =0 a + c = -3 k = 1 b =-2
5. 解答:解:(1)由已知得:A (﹣1,0), B (4, ∵二次函数 y=x 2
+bx+c 的图象经过点 A (﹣1,0), ∴
,解得: b= ﹣ 2 , c= ﹣ 3 ;
(2)如图:∵直线 AB 经过点 A (﹣1,0), B (4, ∵二次函数 y=x 2﹣2x ﹣3,∴设点 E (t ,t+1),则 F (t ,t 2﹣2t ﹣3),
∴EF=(t+1)﹣(t ﹣2t ﹣3)=﹣(t ﹣ ) + ,
5), B (4,
5),∴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y=x+1,
)过点 E 作 a⊥EF 交抛物线于点 P ,设点P (m ,m 2
﹣2m ﹣3)
则有:m 2
﹣2m ﹣ ∴当 t= 时,EF 的最大值为 ,∴点 E 的坐标为
( , ); (3)①如图:顺次连接点 E 、B 、F 、D 得四
=;
解得:m 1=
,m 2=
),
,∴P 1( , ),P 2(
ⅱ)过点 F作b⊥EF交抛物线于 P3,设 P3(n,n2﹣2n﹣3)则有:n2﹣2n﹣2=﹣,解得:n1= ,n2= (与点 F 重合,舍去),∴P3(,),
综上所述:所有点 P的坐标:P1(,),P2(能使△EFP 组成以EF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P3 (,)
∴如图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即为 Q 1 ∵OA =OQ ,BO ⊥AQ
∴AB =Q B
∴ Q ( 1 , 0 )·························· 6 分 当Q 2 A =Q 2 B 时,设Q 2的坐标为(1,m ) ∴22
+m 2
=12
+(3﹣m )2
∴m=1
∴ Q ( 1 , 1 )·························· 8 分 当Q A = AB 时,设Q (1,n ) ∴22
+n 2
=12
+32
∵n>0 ∴n= 6 ∴ Q (1, 6 )
∴符合条件的Q 点坐标为Q 1(1,0), Q 2(1,1), Q 3(1, 6 )·10分
6.
解:(1)∵当x =0 时,y =3 当y =0时,x =﹣1 ∴ A (﹣1,0), B (0,
3)
∵C (3,0)·························· 1 分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a (x +1)( x ﹣3) ∴3=a×1×(﹣3) ∴a=﹣ 1
4分
2
1 1
7、答案:[解](1)根据题意,将A(-1,0),B(2,0)代入y= -x2+ax+b中,得-4-2a+b=0
2 - 4 + 2a + b = 0解这个方程,得a=32,b=1,∴该拋物线的解析式为y= -x2+ 23x+1,当x=0时,y=1,∴点C的坐标为(0,1)。
∴在△AOC中,AC= OA2+OC2= (1)2+12= 5。
在△BOC中,BC= OB2+OC2= 22+12= 5。
AB=OA+OB= 1+2= 5,∵AC2+BC2= 5+5= 25=AB2,∴△ABC是直角三角形。
2 2 4 4
(2) 点D的坐标为 ( 3, 1) 。
2
(3)存在。
由 (1) 知,AC⊥BC。
若以BC为底边,则BC//AP,如图1 所示,可求得直线
BC的解析式为y= -1x+1,直线AP可以看作是由直线
2
BC平移得到的,所以设直线AP的解析式为y= -1x+b,
2
把点A(-1,0)代入直线AP的解析式,求得b= -1,
24
∴直线AP的解析式为y= -12x-14。
∵点P既在拋物线上,又在直线AP上,
∴点P的纵坐标相等,即-x2+ 3x+1= - 1x- 1,解得x1= 5,
2 2 4 2
x2= - 1(舍去)。
当x= 5时,y= - 3,∴点P( 5,- 3)。
2 2 2 2 2 2 若以AC为底边,则BP//AC,如图2 所示。
可求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y=2x+ 1 。
直线BP可以看作是由直线AC平移得到的,所以设直线BP的解析式为
y=2x+b,把点B(2,0)代入直线BP的解析式,求得b= -4,∴直线BP的解析
式为y=2x-4。
∵点P既在拋物线上,又在直线BP上,∴点P的纵坐标相等,即-x2+ 3x+1=2x-
4,解得x1= - 5,x2=2(舍去)。
22
当x= - 5时,y= - 9 ,∴点P的坐标为 ( - 5,- 9) 。
22
综上所述,满足题目条件的点P为 ( 5,- 3) 或 ( - 5,- 9) 。
2 2 2
8.解:(1)∵点 B (﹣2,m )在直线y=﹣2x ﹣1 上∴m=3 即B (﹣2,3) 又∵抛物线经过原点 O∴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x 2+bx
∵点 B (﹣2,3), A (4,0)在抛物线上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P(x ,y )是抛物线上的一点,∴
若 S
△ ADP =S △ADC ,
∵ , , 又∵点 C 是直线 y=﹣2x ﹣1 与 y 轴交点, ∴C(0,1),∴OC=1,
∴
解得:
.
∴点 P 的坐标为 . (3)结论:存在.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点 F 是直线 y= ﹣ 2x ﹣ 1 与对称轴 x=2 的交点,∴ F ( 2 ,﹣ 5 ), 又∵A(4,0),∴AE= .
如右图所示,在点 M 的运动过程中,依次出现四个菱形: ①菱形 AEM 1Q 1. ∵此时 DM 1=AE= ,∴M 1F=DF ﹣DE ﹣DM 1=4﹣ ,∴t 1=4﹣ ; ②菱形 AEOM 2
∵此时 DM 2=DE=1,∴M 2F=DF+DM 2=6,∴t 2=6;
③菱形 AEM 3Q 3.
∵此时 EM 3=AE= ,∴DM 3=EM 3﹣DE= ﹣1, ∴M 3F=DM 3+DF=( ﹣1)+5=4+ ,∴t 3=4+ ; ④菱形 AM 4EQ 4.
此时 AE 为菱形的对角线, 设对角线 AE 与 M 4Q 4交于点 H ,
则AE⊥M 4Q 4, ∵易知△AED∽△M 4EH ,
∴ ,即 ,得M 4E= ,
∴DM 4=M 4E ﹣DE= ﹣1= ,
44
∴M 4F=DM 4+DF= +5= ,∴t 4= .
4 4 4
综上所述,存在点 M 、点Q ,使得以 Q 、A 、E 、M 四点为顶
点的四边形是菱形; 时间 t 的值为:t 1=4﹣ ,t 2=6,t 3=4+ ,t 4= .
,解得:
,即 或 ,
,∴顶点 E (2,﹣1),对称轴为 x=2;
DF=5.
x
9. 解:(1)令y=0,则x2+(1-2m)x-6+m= 0 ∵x x,且10,∴x 0,x 0
2)当 AB=5 时,5-2m=5,∴m=0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由AB ≤ 6 ,且x x 0,
得:
4m-60
5-2m6
3
m
2
1 m -
2
-1m3
2
2 m - 1
则OG =1,ON = 2m-1
2
②若 N在 x轴的负半轴
上,
由切割线定
理:
x 轴的正半轴上,3)N(x3,0)是抛物线与 x
,OB = 2OG2=ON·OB∴1=2m2-1· 2 ∴m=1
则ON =1-22m,OA =3-2m
2+ 3 2- 3
,m2= ∵
2
2
2
由切割线定理:OG2=ON·OA∴1=1-2m
2
(3- 2m)
1m 3 ∴ m= 2+ 3(舍去) ∴
22
m=
2 - 3
∴m
2
的值为 1 或
y=x2+x-6
定值问题
1.【答案】解:(1)证明:如图,连接AC ∵四边形ABCD 为菱形,∠BAD=120°,∠BAE+∠EAC=60°,
∠FAC+∠EAC=60°,∴∠BAE=∠FAC。
∵∠BAD=120°,∴∠ABF=60°。
∴△ABC 和△ACD 为等边三角形。
∴∠ACF=60°,
AC=AB。
∴∠ABE=∠AFC。
∴在△ABE 和△ACF 中,∵∠BAE=∠FAC,AB=AC,
∠ABE=∠AFC,∴△ABE≌△ACF(ASA)。
∴BE=CF。
(2)四边形AECF 的面积不变,△CEF 的面积发生变化。
理由如下:由(1)得△ABE≌△ACF,则S△ABE=S△ACF。
∴S 四边形AECF=S△AEC+S△ACF=S△AEC+S△ABE=S△ABC,是定值。
作AH⊥BC 于H 点,则BH=2,
=12BC AH=12BC AB2-BH2= 4 3。
S四边形AECF = S ABC
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正三角形AEF的边AE与BC垂直时,边AE最短.
故△AEF 的面积会随着AE的变化而变化,且当AE最短时,正三角形AEF的面积会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