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的本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力说”
“生产力说”认为,教育就是生产力。 教育是劳动力的再生产。 教育事业发展规模、速度、教学内容、手段、形 式都将受到生产力制约。 教育有受生产关系决定的因素,但一切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归根结底都由生产力决定,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又是科学技术传播的主要 途径。 教育还具有传递生产劳动经验的职能。
授课教师:陈雪飞
主要观点
上层建筑说 生产力说 多属性说 精神生产说 本质规定性说
“上层建筑说”
“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上层 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反作用于经济基 础,为经济基础服务。 教育与生产关系的联系是直接的,无条件的,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是通过生产关系为中介的。 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为政治经济服务的一种社会 的上层建筑。


近日,北京实验二小拟暂停评选三好生。校长李烈称 ,“三好生”的评选由来已久,从操作情况来看弊大于利 ,“三好学生”评选往往设置比例,这和教育方针相悖。 近年来有教育界专家呼吁停止三好生评选,因为这一 做法“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坏标签”,不利于学生健康成 长。(2月3日《广州日报》) 经过这么多年的常识洗礼,想不到现在还有很多人, 特别是一些专家学者依然有着绝对化的思维。或许“ 三好学生”评选存在着种种问题,特别是存在着舆论 一直诟病的“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坏标签”问题,但“三 好学生”评选难道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 体质等方面施加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教育,进 行学习的对象,既包括儿童、青少年,也包 括正在接受继续教育的成年人。
教育组织 形式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一)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二)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三)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 (四)教育组织是教育活动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 形式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不同于以物质或精神产品 为直接对象的活动 教育不同于以人为直接对象 的不以传授社会经验为主要 内容的活动 教育不同于仅传授信息和社会 经验的不以培养和促进人的发 展为最终目的的活动


东西方中小学教育的十大差别!


班级学生定额不一样。 西方学校居然没有班主任! 课堂纪律要求不一样。 寓教于乐和循循善诱不一样。 课外作业量不一样。 老师、学生角色定位不一样。 家长会形式不一样。 是非观教育不一样。 学习形式不一样。 八成西方学校没有操场。
1.“教育”的东方理解 第一,教育重视教师在教育中的主 导甚至支配作用。当然,在其他民 族的传统教育之中,注重教师在教 育中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师的支配 作用也是一种占主流的思想。
康德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 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 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 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一般所说的教育,即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教育组织形式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 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 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 ”“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 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 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 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 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 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 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 ,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 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 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 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 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一)分析教育本质的方法 (二)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教育本身所固有的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和培养 社会所需要的人和积极适应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 践活动。

二、教育的质的特性及表现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 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现象,而不是动物界的一种 普遍活动。作为人类有意识 的社会活动,它与动物自发 的生存本能和个体活动有着 本质区别。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教育加速了社会经验的 传递和积累。 教育对社会经验具有加 工、重组、提炼、筛选的 功能。 教育促进了受教育者接 受社会经验能力的提高。
“多属性说”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与多种社会活动具 有联系。 教育是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科学性和艺术 性的统一。
“精神生产说”
“精神生产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的 一切活动都属于精神范畴。
“本质规定性说”
“本质规定性说”认为,教育的本质应该从教 育本身的质的规定性,从教育自身的矛盾的特 殊性来揭示教育的本质。
效也。”“育,养子使作
善。”
《中庸》:“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 教。”
夸美纽斯:“只有受过 一种合适的教育,人才 能成为一个人。” 卢梭:“植物的形成由 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 教育。”
wk.baidu.com夸美纽斯
卢梭
康德:“人只有依靠教育才 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 结果。” 杜威:“教育即生活经验的 不断改造或改组。 裴斯泰洛齐:教育是“依照 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 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第二,重视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甚 至偏于书本理论掌握。这一现象,一 直到现在还浓厚地存在于东方教育之 中,使得东方教育特别是中国教育中 的学生在基本的知识技能方面具有比 较扎实的基础。
第三,重视施教者的权 威性与教育过程的严肃 性,甚至是强制性。当 然西方教育中也一些强 制性的问题,但就其严 格的程度而言,远远不 及东方教育。
比较东方与西方对“教育”的不同 认识,并以此为根基去解释中外教 育现象及其对国民素质的影响。
想一想
一、教育的概念
在古汉语中,教育一词最早出现
自《孟子· 尽心篇》。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
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
也;仰不负于天,俯不诈于人,
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说文解字》释之曰: “教也者,上所施,下所
2.“教育”的西方理解
第一,强调热爱儿童、尊重学生,教师注重发挥 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支配作用较少,反映了西 方教育中教师引导作用之特点。 第二,学生自然才是教育中的真正主体,在西方 教育中,自然主义教育思潮、学生中心论盛行之 故也就在于此,此反映了西方教育中学生主体作 用之特点。
第三,教学的全部过程不能缺少学生的主动 参与,包括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与 方式等,教师只为学习环境的制造者,学生 是学习活动的自动者,教育中少有教师强制、 严格纪律约束等现象,反映西方教育中主动 性之特点。


(一)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及相互 转化的矛盾关系 (二)教与学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 (三)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矛盾

绿色的启示 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我问同学们:“大家喜欢 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和热烈,黄色 代表宝贵和权力,黑色代表刚、坚强,蓝色代表大海、希 望,绿色代表自然、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我们喜欢绿色!”“老师,你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 吧!”“好!就这样决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 喜不喜欢用打叉的符号?”“最好不用!”于是,在高中 三年中,我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改考卷。在批改 中,我不用叉号,改用“?”和批语。绿色的批语起了不 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我批改的作业,学习的反 馈效应很好。同学们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 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