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第三版】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材》第 3 版第五章《软件工程》的知识点!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材》第 3 版第五章《软件工程》的知识点!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材》第 3 版第五章《软件工程》的详细知识点一:软件工程定义1:概念:软件工程是指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以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来解决软件问题的工程,目的是提高软件生产率、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成本:2:组成部分:由方法、工具和过程 3 个部分组成。

其中,方法是完成软件项目的技术手段,支持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工具是人们在开发软件活动中智力和体力的扩展与延伸,自动或半自动地支持软件的开发和管理以及各种软件文档的生成;过程贯穿于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是指在软件工具的支持下,软件工程师完成的一系列软件工程活动,管理人员需对软件开发的质量、进度、成本进行评估、管理和控制。

·二:软件需求1:需求的层次①业务需求:反映组织机构或用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从总体上描述为什么要达到某种效应,组织希望达到什么目标,通常来自项目投资人、客户、管理人员等,可确定项目视图和范围。

②用户需求:描述用户的具体目标,或用户要求系统必须能完成的任务和想要达到的结果,构成用户原始需求文档的内容,体现系统给用户带来的业务价值。

③系统需求:从系统的角度说明软件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约束等。

④功能需求:规定了开发人员必须在系统中实现的软件功能;⑤非功能需求:描述了系统展现给用户的行为和执行的操作等,可细分为软件质量属性和其他非功能需求;约束是对开发人员在软件产品设计和构造上的限制。

2:质量功能部署(QFD)是一种将用户要求转化成软件需求的技术,目的是提升用户满意度。

将软件需求分为常规需求、期望需求和意外需求。

①常规需求是用户认为系统应做到的功能或性能,实现越多用户越满意;②期望需求是用户想当然认为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或性能,但不能正确描述,若未实现会让用户不满意;③意外需求是用户要求范围外的功能或性能,实现会让用户更高兴,不实现也不影响购买决策。

3:需求获取是开发者与用户之间为了定义新系统而进行的交流,是获得系统必要的特征或用户能接受的、系统必须满足的约束。

软件工程复习提纲总结3篇

软件工程复习提纲总结3篇

软件工程复习提纲总结3篇七、软件维护1.软件维护的含义及类型?2.软件维护过程?3.◆需要把握的内容:4.1、面对对象分析(OOA)的任务?5.面对对象分析(OOA)过程中包括哪些活动?6.2、三种面对对象模型各自表示的内容?7.3、对象模型的表示工具?动态模型的表示工具?功能模型的表示工具?8.4、结合软件开发实例,理解三种面对对象模型之间的关系9.以及面对对象分析环节完成的主要工作。

10.11.---------------? 课堂练习题目一、填空题1.软件主要包括程序、和三部分内容。

2.软件可行性讨论的任务是从技术、和三个方面分析软件项目的可行性。

3.软件测试的目的是;通常把软件测试方法分为和两大类。

4.结构化分析方法中,功能模型用描述;数据模型用描述。

5.在类的继承结构中,不同层次的类共享同一个行为名称,但各个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为同名行为设计不同的算法,此性质称为类的__。

二、选择题1.产生软件危机的主要缘由有(C)。

①软件本身的特点②用户使用不当③硬件牢靠性差④程序员水平⑤缺乏好的开发方法和管理手段A.③④B.①②④C.①⑤D.①③2.需求分析阶段,开发人员需从用户那里获得的最重要信息是(C)。

A.用户能接受的开发费用B.用户能接受的开发周期C.用户要让软件做什么D.软件应具有何种结构3.数据流图中的每个处理至少有(B)。

A.一个输入流或一个输出流B.一个输入流和一个输出流C.一个输入流D.一个输出流4.在面对数据流的设计方法中,一般把数据流图划分为(C)两种类型。

A.数据流和事务流B.变换流和数据流C.变换流和事务流D.掌握流和事务流5.数据流图所描述的是实际系统的(A)。

A.规律模型B.物理模型C.程序流程D.数据结构6.由变换型数据流图转换成模块结构图,其中包括变换模块,则(B)。

A.变换模块就是主模块B.变换模块的功能是将规律输入变换为规律输出C.变换模块没有下层模块D.变换模块只能有一个输入量、一个输出量7.为了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应当(C)。

软件工程复习总结3.0

软件工程复习总结3.0

软件工程复习总结3.0第一章概论一、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二、程序:是计算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

三、文档:是便于理解程序所需要的阐述性资料。

四、软件工程:是建立和使用一套合理的工程规则,以便获得经济的软件,这种软件是可靠的,可以在机器上高效运行的。

五、软件生命周期:是指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从产生,投入使用到被淘汰的全过程。

六、软件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1计算机系统工程2需求分析3设计4编码5测试6运行7维护七、CMM的5个等级:1.初始级:软件过程的特点是无秩序的,甚至是混乱的。

2.可重复级: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来跟踪成本、进度和功能特性。

3.已定义级:已将管理和工程活动两方面的软件过程文档化、标准化,并综合成该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

4.已管理级:收集对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详细度量值,对软件过程和产品都有定量的理解和控制。

5.优化级:过程的量化反馈和先进的新思想、新技术促使过程不断改进。

八、原型:为了减少因为对需求的了解不确切而给软件开发带来的风险,可以在获取一组基本的需求后,通过快速分析,构造出软件的一个初始的可运行的版本,通常称为原型。

九、软件危机的表现:软件的开发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软件开发的经费超过预算,超出预期的交付时间,由于缺乏文档和缺乏开发的指导而导致不可维护。

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正确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十、软件危机的原因:随着在计算机领域的广泛应用,软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软件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

1.软件是逻辑产品,开发进度、成本难以估计2.缺乏或不完整、不一致的文档给维护带来困难3.用户对软件需求的描述往往不够精确,有遗漏,有二义4.软件开发人员对需求的理解与用户的本来愿望有差异5.大型软件项目需多人协同完成,缺乏管理经验6.开发人员不能有效地、独立自主地处理大型软件的全部关系7.缺乏有力的方法学和工具的支持8.软件项目的特殊性和人类智力的局限性十一、克服软件危机的途径:1.消除错误的概念和做法2.推广使用成功的开发技术和方法3.使用软件工具和软件工程支持环境4.加强软件管理十二、软件的特点: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有形的系统元件,其开发成本和进度难以估算;2.软件是被开发的或被设计的,没有明显的制造过程,一旦开发成功,只需复制即可,但维护工作量大;3.软件的使用没有硬件那样的磨损老化问题。

软件工程(史济民第三版)-原理、方法及应用课后习题

软件工程(史济民第三版)-原理、方法及应用课后习题

软件工程(史济民第三版)-原理、方法及应用课后习题软件工程(史济民第三版)-原理、方法及应用课后习题软件工程是一门涉及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学科,具有原理、方法和应用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章将探讨史济民第三版的软件工程课后习题,包括问题分析、需求规格说明、软件设计、软件测试等方面的内容。

1. 问题分析问题分析是软件工程中的第一步,它涉及对问题的背景、需求和目标进行分析。

在史济民第三版的课后习题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和解决。

例如,习题1要求分析一个给定的场景,找出需求和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

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分析步骤:1. 理解问题背景和需求:阅读习题中的场景,了解涉及的业务领域和需求。

2. 识别问题:找出场景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例如效率低下、错误率高等。

3. 提出解决方案:基于问题的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案,例如引入自动化工具、优化算法等。

2. 需求规格说明需求规格说明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对软件系统需求进行详细描述和规定。

在史济民第三版的习题中,有许多涉及需求规格的问题。

例如,习题2要求对给定的场景进行需求分析,并书写需求规格说明。

在完成这类习题时,我们可以参考以下的格式:1. 概述:对软件系统的背景和目标进行简要描述。

2. 功能需求:详细列出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和特点。

3. 非功能需求:描述与系统性能、安全性等相关的需求。

4. 约束:列出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守的限制条件。

3.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软件工程中的核心环节,它涉及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模块设计。

在史济民第三版的习题中,有许多关于软件设计的问题。

例如,习题3要求设计一个给定场景下的软件系统。

在进行软件设计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的设计方法:1. 模块化设计: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并设计各个模块的功能和接口。

2. 流程图和数据流图:使用图形化的工具描述软件系统的流程和数据流动。

3. 面向对象设计:基于对象和类的概念进行系统设计,强调封装、继承和多态等特性。

软件工程的复习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的复习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复习题总结:◆结构化分析SA——分析模型数据模型:实体关系图ERD——概念模型方法:从人的角度理解系统得出概念模型工具:ERD组成要素:实体:矩形框联系:菱形属性:椭圆或圆角矩形分析建模——功能模型功能模型:数据流图DFD方法: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工具:DFD组成要素:数据的源点或终点(数据源或潭):矩形框加工处理:圆角矩形或圆数据存储:开口矩形或短平行线数据流:箭头分析建模——行为模型行为模型:状态STD方法:外部事件驱动某事物状态的变化工具:STD组成要素:初态:实心圆终态:同心圆中间状态:圆角矩形(可分三部分)事件、变迁:箭头◆结构化设计SD——设计模型1、总体(概要)设计工具:软件结构图H图(HIPO图)SC图方法:面向数据流的分析设计方法(DFA) 变换型DFD事务型DFD初始SC初始SC 变换分析事务分析设计模型——详细设计详细设计工具:H图(或SC程序流程图(程序框图)N-S图(盒图)PAD图(问题分析图)判定表判定树PDL伪码方法:面向数据结构的方法——Jackson方法面向对象的分析:建模元素(用例图组成要素):参与者(执行者) 、用例、关联:参与者与用例的关系及用例间关系(使用和扩展) 、系统边界参与者(执行者)Actor:与系统交互的人或其他系统。

它代表外部实体,代表一种角色而不是某具体人或物。

用线条小人表示。

用例UseCase:可被参与者感受的一个典型完整的功能。

用椭圆表示用例。

矩形框边线:系统边界关联:直线表示参与者驱动某用例;箭头线表示用例间的关系1.扩展关系某用例中添加新动作构成另一用例(扩展用例)2.包含关系把若干用例中某些相同动作提取出来单独构成一个抽象用例UML中类/对象模型分别由类图和对象图表示。

类图技术是OO方法的核心。

类图(Class Diagram)描述类和类之间的静态关系。

UML 中类的符号为一个划分成三个格子的矩形类的名称操作属性UML 规定类的属性的语法格式为:可见性 属性名:类型=默认值{约束特性}操作的语法格式为:可见性 操作名(参数表):返回值类型{约束特性}类与类之间有关联、泛化(继承)、依赖和细化等四种关系。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简要知识点〕一、. 软件过程五个模型比照〔瀑布模型、快速原型、增量、螺旋、喷泉模型〕二、可行性研究:1、任务: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2、四个方面:技术、经济、操作可行性、法律3、数据流图四种成分:1、源点/终点2、处理3、数据存储4、数据流三、需求分析:1、任务: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清晰、具体的要求。

2、构造化方法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展需求分析的方法。

3、实体联系图:1、数据对象2、属性3、联系〔1:1、1:N、M:N〕四、总体设计:1.任务:答复“概括的说,系统应该如何实现〞,用比拟抽象概括的方式确定系统如何完成预定的任务,也就是说应该确定系统的物理配置方案,并且进而确定组成系统的每个程序构造。

2. 系统设计阶段〔确定系统具体实施方案〕、构造设计阶段〔确定软件构造〕3.模块独立:内聚和耦合4. 耦合表示一个软件构造内各个模块之间的互连程度,应尽量选用松散耦合的系统5. 内聚 (Cohesion): 一个模块内各元素结合的严密程度6.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变换流和事务流五、详细设计:1.任务:确定应该怎样具体的实现所要求的系统,也就是说经过这个阶段的设计工作应该得出对目标系统的准确描述,从而在编码阶段可以把这个描述直接翻译成用*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

2.过程设计的工具〔程序流程图、盒图、PAD图、判定表、判定树〕七、测试:1、单元测试:又称模块测试。

每个程序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功能,所以可以对该模块进展单独的测试。

由于每个模块都有清晰定义的功能,所以通常比拟容易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案,以检验每个模块的正确性。

2、集成测试:在单元测试完成后,要考虑将模块集成为系统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模块之间的通信和协调问题,所以在单元测试完毕之后还要进展集成测试。

这个步骤着重测试模块间的接口,子功能的组合是否到达了预期要求的功能,全程数据构造是否有问题等。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第三版】复习总结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第三版】复习总结

软件⼯程原理、⽅法与应⽤【第三版】复习总结第⼀章绪论1.每18个⽉芯⽚的性能和速度均提⾼⼀倍,每隔12年软件⽣产⼤约提⾼⼀倍。

2.软件: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的计算机诚信度。

包括使程序正常执⾏所需的数据,以及有关描述程序操作和使⽤的⽂档。

即:软件= 程序+ ⽂档3.软件的特征:软件的开发不同于硬件设计、不同于硬件制造、不同于硬件维修。

4.软件危机出现的原因:软件维护费⽤的急剧上升,直接威胁计算机应⽤的扩⼤;软件⽣产技术进步缓慢,是家居软件危机的重要原因。

-------------------------------------------------------------------------------------------------------------------------------------------------------------------- 5.软件⼯程学的范畴: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开发⽅法学、软件⼯具、软件⼯程环境)、软件⼯程管理(软件管理学、软件经济学、度量学)。

6.软件⼯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程学科。

它采⽤⼯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的是为了实现按照预期的进度和经费完成软件⽣产计划,同时提⾼软件的⽣产率和可靠性。

7.软件的发展:⼤体经历了程序、软件、软件产品3个阶段。

8.⼯具和⽅法是软件开发技术的2⼤⽀柱。

9.3种编程泛型:过程式编程泛型、⾯向对象编程泛型、基于构件技术的编程泛型10.⾯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数据和操作被封装在⼀个对象中,对象之间则是通过消息相互联系。

11.构件:标准化/规格化的对象类。

12.常⽤变成⼒度的⼤⼩来⽐较3种编程泛型的差异。

粒度由⼩到⼤依次是:过程式编程范式、⾯向对象编程范式、基于构件的编程泛型。

13.软件⼯程的分化:传统软件⼯程: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向过程编码-》软件测试⾯向对象软件⼯程:OO分析与对象抽取-》对象详细设计-》⾯向对象的编码与测试基于构件的软件⼯程(以可复⽤构件和测试⼯具为后盾):领域分析和测试计划定制-》领域设计-》建⽴可复⽤构件库-》按‘构件集成模型’查找与集成构件14.分析先于设计,设计先于编码,使程序(的结构)适合于问题(的结构)。

软件工程复习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复习知识点总结

1.软件危机的概念,内容,原因及消除的途径;2.软件工程的定义,基本原理;3.软件工程方法学的基本概念、内容;4.软件生命周期的具体内容,每一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结合具体的工程例子来理解做软件项目主要分那几个阶段。

5.理解几个典型软件过程的内容及其优点与缺点:瀑布模型、增量模型、快速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等;6.了解可行性研究中的任务和过程;7.掌握系统流程图的概念和方法,会从具体的案例中抽象出系统流程图;8.掌握数据流图的概念和方法,会从具体的案例中画出0层数据流图和功能级数据流图;9.掌握数据字典的内容、方法、用户和实现;10.了解成本/效益分析方法;11.了解需求分析过程中任务是什么.12.理解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和意义;13.理解分析及建模的意义,需求分析中应该建立哪三种模型?有哪些工具来帮助建立这些模型?14.掌握实体关系(E-R)图的概念,内容和实现方法,能结合具体实例建立实体关系图;15.掌握状态图的概念,内容,实现方法和作用;16.掌握层次方框图、warnier图、IPO图的概念,内容和作用;17.有穷状态机的概念和内容;18.总体设计是做什么?总体设计的过程是怎样的?总体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什么?19.掌握几个设计原理,理解他们的内容和意义;20.掌握耦合和内聚的概念和内容,理解这些原理对设计有哪些指导意义;21.耦合包含了哪些类型?每个类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要求能通过程序代码识别出耦合类型。

22.启发性规则的内容及部分概念。

23.层次图、HIPO图和结构图的内容;24.掌握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了解其中涉及到的概念(变换流,事务流),结合例子理解变换分析的具体过程。

25.详细设计是做什么?26.什么是结构程序设计?27.人机界面设计问题包含哪些?28.掌握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工具:程序流程图的概念,内容和方法;盒图的概念、内容和方法;会结合实例使用这些工具;掌握PAD 图的概念和内容;掌握判定表的概念和内容。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及应用(史济民第三版)(课后习题答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及应用(史济民第三版)(课后习题答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及应用(史济民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什么是软件危机?为什么会产生软件危机?答: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1).软件维护费用急剧上升,直接威胁计算机应用的夸大。

(2).软件生产技术进步缓慢2. 什么是软件生产工程化?工程化生产方法与早期的程序设计方法主要差别在哪里?答:结构化程序设计地出现,使许多产业界认识认识到必须把软件生产从个人化方式改变为工程化。

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同时这也是工程化生产方法。

3. 分别说明(1)软件开发方法与开发工具;(2)软件技术与软件管理的相互关系。

答:(1)工具和方法,是软件开发技术的两大支柱,它们密切相关。

当一种方法提出来并证明有效后,往往随之研制出相应的工具,来帮助实现和推行这种方法。

新方法在推行初期,总有人不愿接受和采用。

若将新方法融合于工具之中,使人们通过使用工具来了解新方法,就能更快促进新方法的推广。

(2)在工业生产中,即使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管理不善的企业也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

软件在生产中不能按质按时完成计划,管理混乱往往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所以对于一个理想的软件工程环境,应该同时具备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4.试从你的亲身实践,谈谈软件工具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答:用C++开发一个软件,是校园一卡通的模块。

首先,要在编辑程序支持下在计算机中输入源程序。

然后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

如果发现错误,就重新调入编辑程序对源程序进行修改。

编译通过后,再调用连接程序吧所有通过了编译目标程序连同与之有关的程序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可执行软件。

编译程序,编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支持他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都属于软件工具。

离开这些工具,软件开发就是去了支持,变得十分困难和低效,甚至不能运行。

软件工程复习知识点

软件工程复习知识点

1.软件危机的概念,内容,原因及消除的途径;软件危机的概念: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概括地说,软件危机包含两方面问题: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软件本身的复杂性、难衡量的特点;2.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不正确;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1对计算机软件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应当有组织、有计划、通过严格的管理手段进行软件的开发;3及时总结软件开发的成功技术和方法并加以推广;4开发和使用更好的软件工具;总之,为了解决软件危机,既要有技术措施,又要有必要的组织管理措施;2.软件工程的定义,基本原理;定义: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基本原理:软件工程的7条基本原理: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3.软件工程方法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基本概念:把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开发和管理技术方法的集合成为软件工程方法学,也称为范型;软件工程方法学包含3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内容:目前使用得最广泛地软件工程方法学,分别是传统方法学和面向对象方法学;传统方法学也称为生命周期方法学或结构化范型;4.软件生命周期的具体内容,每一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结合具体的工程例子来理解做软件项目主要分那几个个阶段;①问题定义:确定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②可行性研究:决定该问题是否存在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③需求分析:深入了解用户的要求,在要开发的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问题和用户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④概要设计:概括回答怎样实现目标系统;概要设计又叫逻辑设计、总体设计、高层设计;⑤详细设计:把解法具体化,设计出程序的详细规格说明;详细设计也叫模块设计、底层设计;⑥编码和单元测试:编写程序的工作量只占软件开发全部工作量的10%-20%;⑦综合测试:软件测试的工作量通常占软件开发全部工作量的40%-50%;⑧软件维护:软件维护的费用通常占软件总费用的55%-70%;①②③为软件定义时期,④⑤⑥⑦为软件开发阶段;④⑤为系统设计,⑥⑦为系统实现;5.理解几个典型软件过程的内容及其优点与缺点:瀑布模型、增量模型、快速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等;瀑布模型内容:瀑布模型是带“反馈环”的;优点:1可强迫开发人员采用的规范的方法结构化技术;2严格地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3要求每个阶段交出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质量保证小组的仔细验证;缺点:瀑布模型是由文档驱动的;1开发过程一般不可逆,否则代价太大;2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很难严格按照模型进行;3客户往往很难清楚地给出所有需求,而该模型却要求如此;4软件的实际情况必须到项目开发的后期客户才能看到,这要求客户有足够的耐心;快速原型模型是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它所能完成的功能往往是最终产品能完成的功能的一个子集;不带反馈环优点:软件产品的开发基本上是线性顺序进行的;1可以得到比较良好的需求定义,容易适应需求的变化;2有利于开发与培训的同步;3开发费用低、开发周期短且对用户更友好;缺点:1客户与开发者对原型理解不同;2准确的原型设计比较困难;3不利于开发人员的创新;增量模型也称为渐增模型;使用增量模型开发软件时,把软件产品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来设计、编码、集成和测试;优点: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向用户提交可完成部分工作的产品,逐步增加产品功能可以使用户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学习和适应新产品,从而减少一个全新的软件可能给客户组织带来的冲击;1人员分配灵活,刚开始不用投入大量资源;2如果核心产品很受欢迎,则可增加人力实现下一增量;3可先发布部分功能给客户,对客户起到镇定剂的作用;缺点:1并行开发构件有可能遇到不能集成的风险,软件必须具备开放式的体系结构2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可以使其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大大优于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但也很容易退化为边做边改模型,从而使软件过程失去整体性;螺旋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使用原型及其他方法来尽量降低风险;理解这种模型的一种简便方法是把它看做在每个阶段之前都增加了风险分析过程的快速原型模型;优点:1设计上的灵活性,可以在项目的每个阶段进行变更;2以笑得分段来构建大型系统,使成本计算变得简单容易;3客户始终参与每个阶段的开发,保证项目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一击项目的可控性;4随着项目的推进,客户始终掌握项目的最新信息,从而他能够和管理层有效地交互;缺点:1采用螺旋模型需要具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在风险较大的项目开发中,如果未能够及时标示风险,势必造成重大损失;2过多的迭代次数会增加开发成本,延迟提交时间;喷泉模型:喷泉模型与传统的结构化生存期比较,具有更多的增量和迭代性质,生存期的各阶段可以相互重叠和多次反复,而且项目的整个生存期中还可以嵌入子生存期;就像水喷上去又可以落下来,可以落在中间,还可以落在底部;6.了解可行性研究中的任务和过程;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确定问题是否值得去解决;可行性研究的根本任务:对以后的行动方案提出建议;实质:一次大大压缩简化了的系统分析和设计;任务:1.初步确定项目的规模,目标,约束和限制;2.在澄清了问题定义之后,分析员应该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3.从系统逻辑模型出发,探索若干种可供选择的主要解法即系统实现方案;4.对每种解决方法都要研究它的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过程:1.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访问关键人员,描述目标系统的限制和约束;2.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现有系统的问题;3.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4.进一步定义问题;5.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解法;6.推荐行动方针;7.草拟开发计划;8.书写文档提交审查;7.掌握系统流程图的概念和方法,会从具体的案例中抽象出系统流程图p388.掌握数据流图的概念和方法,会从具体的案例中画出0层数据流图和功能级数据流图P409.掌握数据字典的内容、方法、用户和实现p47内容:数据字典由4类元素定义组成;1数据流;2数据流分量即数据元素;3数据存储;4处理;定义数据的方法:数据字典中的定义就是对数据自顶向下的分解;由数据元素组成数据的方式只有下述3种基本类型:顺序选择重复用途:作为分析阶段的工具;实现:P4910.了解成本/效益分析方法p50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回收期:就是使累计的经济效益等于最初的投资费用所需的时间纯收入:整个生存周期之内的累计经济效益折成现在值-投资;投资回收率:现在的投资额P和估算出的将来每年的收益Fn,假设系统的使用寿命为n年;11.了解需求分析过程中任务是什么.p471.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功能需求;指定系统必须提供的服务性能需求;指定系统必须满足的定时约束或容量约束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应定量指定出错处理需求;指环境错误,非系统本身的错误;2.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接口需求;常见的接口需求有:用户接口需求、硬件接口需求、软件接口需求、通信接口需求; 约束;常见的约束有:精度;工具和语言约束;设计约束;应该使用的标准;应该使用的硬件平台;逆向需求;说明软件系统不应该做什么;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3.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用数据流图、实体-联系图、状态转换图、数据字典和主要的处理算法描述这个逻辑模型;4.修正系统开发计划;用数据流图、实体-联系图、状态转换图、数据字典和主要的处理算法描述这个逻辑模型;12.理解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和意义;p59结构化分析方法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通过可行性研究已经得出了目标系统的高层数据流图,需求分析的目标之一就是把数据流和数据存储定义到元素级;方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通常从数据流图的输出端着手分析,这是因为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产生这些输出,输出数据决定了系统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组成元素;意义:1对数据流图细化之后得到一组新的数据流图,不同的系统元素之间的关系变得更清楚了; 2对这组新数据流图的分析追踪可能产生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又在数据字典中增加一些新条目,并且可能导致新的或精化的算法描述;3随着分析过程的进展,经过提问和解答的反复循环,分析员越来越深入具体地定义目标系统,最终得到对系统数据和功能要求的满意了解;13.理解分析及建模的意义,需求分析中应该建立哪三种模型有哪些工具来帮助建立这些模型14.需求分析需要建立三种模型:1.数据模型:实体-联系图E-R数据对象即实体之间的关系2.功能模型:数据流图DFD系统对数据进行变换的功能3.行为模型:状态转换图系统的各种状态行为模式及状态之间的转换15.掌握实体关系E-R图的概念,内容和实现方法,能结合具体实例建立实体关系图;P6216.掌握状态图的概念,内容,实现方法和作用;p6517.掌握层次方框图、warnier图、IPO图的概念,内容和作用p6818.有穷状态机的概念和内容;Petri的概念;P77有穷状态机:状态集、输入集、转换函数、初始态、终态集Petri:P8219.总体设计是做什么总体设计的过程是怎样的P9120.总体设计的目标是将需求分析阶段定义的系统模型转换成相应的软件结构,以规定软件的形态及各成分间的层次关系、界面及接口要求;总体设计通常由两个过程组成:系统设计阶段,确定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结构设计阶段,确定软件结构;典型的设计过程包括:1.设想选择的方案2.选取理想的方案3.推荐最佳方案4.功能分解5.设计软件结构6.设计数据库7.制定测试计划8.书写文档9.省查和复审21.掌握软件设计的几个设计原理,理解他们的内容和意义;p941模块化就是把程序划分成独立命名且可独立访问的;2抽象;3逐步求精;4信息隐藏和局部化;5模块独立;它有两个定性标准度量:内聚和耦合;22.掌握耦合和内聚的概念和内容,理解这些原理对设计有哪些指导意义;耦合:耦合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内聚:内聚标志着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耦合是影响软件复杂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时力争做到高内聚,并且能够辨认出低内聚的模块,有能力通过修改设计提高模块的内聚程度并且降低模块间的耦合程度,从而获得较高的模块独立性;23.耦合包含了哪些类型每个类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由低到高24.1非直接耦合:就是没有耦合;2数据耦合:就是参数传递耦合,它属于低级别耦合;3标记耦合:标记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传递的是数据结构;4控制耦合:它属于中级别耦合,比如调度程序与进程之间的耦合,就是控制耦合;5外部耦合:属于高级别耦合6公共耦合:指通过一个公共数据环境相互作用的那些模块间的耦合;7内容耦合:属于最高级别耦合,例如,一个模块利用分支或跳转技术,转入到另一个模块中去执行,就是内容耦合;25.启发性规则的内容及部分概念;1.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2.模块规模应该适中3.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都应适当4.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之内5.力争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6.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7.模块功能应该可以预测26.层次图、HIPO图和结构图的内容;p10227.掌握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怎样用变换分析法基于数据流图设计出软件总体结构了解其中涉及到的概念,结合例子理解具体是怎么做的;p104概念: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把信息流映射成软件结构,信息流决定了映射的方法,信息流有两种类型:1、信息沿输入通路进入系统,同时由外部形式变换成内部,进入系统的信息通过变换中心,经过加工处理以后再沿输出通路变换成外部形式离开软件系统;当数据流图具有这些特征时,这种信息流就叫做变换流;2、数据沿输入通路到达一个处理T,这个处理根据输入数据的类型在若干个动作序列中选出一个来执行;这类数据流应该划为一类特殊的数据流,称为事务流;28.详细设计是做什么p117详细设计阶段的根本目标是确定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所要求的系统,即经过这个阶段的设计工作,应该得出对目标系统的精确描述,从而在编码阶段可以把这个描述直接翻译成用某些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29.什么是结构程序设计p117结构程序设计是尽可能少用GOTO语句的程序设计方法,最好仅在检测出错误时才使用GOTO语句,而且应该总是使用前向GOTO语句;30.人机界面设计问题包含哪些p1221、系统响应时间;2、用户帮助设施;3、出错信息处理;4、命令交互31.掌握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工具:程序流程图的概念,内容和方法;盒图的概念、内容和方法;会结合实例使用这些工具;掌握PAD图的概念和内容;掌握判定表的概念和内容;要结合实例来掌握它们;P12432.结合Jackson图来掌握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p13033.如何度量程序算法的复杂性p13634.掌握几种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白盒测试技术和黑盒测试技术;掌握它们的概念,内容和方法;P14635.理解软件维护的定义、特点和维护过程;P189定义:在软件已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软件的过程;特点:1结构化维护与非结构化维护差别巨大2维护的代价高昂3维护的问题很多维护过程:1、维护组织2、维护报告3、维护的事件流4、保存维护记录5、评价维护活动;36.掌握面向对象方法学的要点,理解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优点;P203四个要点:对象、类、继承、消息优点:1、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2、稳定性好3、可重用性好4、较易开发大型软件产品5、可维护性好6、掌握面向对象的概念;37.掌握面向对象的概念;P209对象对象的形象表示,对象的定义,对象的特点其他概念类,实例,消息,方法,属性,封装,继承,多态性,重载38.面向对象建模是建立哪三个模型它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P21539.1、描述系统数据结构的对象模型类图:表示静态的、结构化的系统的“数据”性质;它是对模拟客观世界实体的对象彼此间的关系的映射,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2、描述系统控制结构的动态模型状态转换图:动态模型表示瞬时的,行为化的系统的“控制”性质,它规定了对象模型中的对象的合法变化序列;3、描述系统功能的功能模型用例图,数据流图:功能模型表示变化的系统的“功能”性质,它指明了系统应该“做什么”,因此更直接地反映了用户对目标系统的需求;40.建立对象模型的内容是什么P235建立对象模型,需要定义一组图形符号,并且规定一组组织这些符号以表示特定语义的规则;也就是说,需要用适当的建模语言来表达模型,建模语言由记号即模型中使用的符号和使用记号的规则语义、语法和语用组成;41.掌握用UML提供的类图来建立对象模型的方法;理解类图的定义、基本符号和具体内容;类图建立对象模型的方法:1、定义类2、定义属性3、定义服务4、定义类与类之间的各种关系关联、泛化、依赖和细化;类图的定义:类图描述类与类之间的静态关系;类图是一种静态模型,它是创建其他UML图的基础;基本符号:UML中类的图形符号为长方形,用两条横线把长方形分成上、中、下3个区域下面两个区域可省略3个区域分别放类的名字、属性和服务;42.能结合实例掌握类图中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关联、泛化继承、依赖和细化;能根据实例情况正确判断出类与类之间的具体关系类型;关联:关联表示两个类的对象之间存在某种语义上的联系;泛化继承:UML中的泛化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继承关系,它是通用元素和具体元素之间的一种分类关系;具体元素完全拥有通用元素的信息,并且还可以附加一些其他信息;泛化关系指出类与类之间存在“一般-特殊”关系;泛化可进一步分成普通泛化和受限泛化;依赖:描述两个模型元素类、用例等之间的语义连接关系:其中一个模型元素是独立的,另一个模型元素不是独立的,它是依赖于独立的模型元素,如果独立的模型元素改变了,将影响依赖于它的模型元素;细化:当对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抽象层次上描述时,这些描述之间具有细化关系;43.动态模型的概念、内容;P223概念:动态模型表示瞬时的、行为化的系统的“控制”性质,它规定了对象模型中的对象的合法变化序列;内容:动态模型是基于事件共享而互相关联的一组状态图的集合;44.功能模型的概念、内容和建立功能模型的方法;P224概念:功能模型表示变化的系统的“功能”性质,它指明了系统应该“做什么”,因此直接地反应用户对目标系统的需求;内容:功能模型由一组数据流图组成;用例图也是进行需求分析和建立功能模型的强有力工具;方法:创建用例模型的工作包括:定义系统,寻找行为者和用例、描述用例,定义用例之间的关系,确认模型;其中,寻找行为者和用例是关键;45.掌握用例图的概念、内容和方法;P224概念:用例图包括模型元素有系统、行为者、用例和用例之间的关系;内容:系统、用例、行为者、用例之间的关系;方法:创建用例模型的工作包括:定义系统,寻找行为者和用例、描述用例,定义用例之间的关系,确认模型;其中,寻找行为者和用例是关键;46.掌握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过程:三个子模型与5个层次;P232三个子模型:静态结构对象模型交互次序动态模型数据变换功能模型复杂问题大型系统的对象模型通常由5个层次组成:主题层、类与对象层、结构层、属性层和服务层;47.结合实例来掌握面向对象分析过程中建立对象模型的方法包含哪些步骤;P231 1.首先,系统分析员要对需求文档进行分析;发现和改正需求文档中的歧义性、不一致性,剔除冗余的内容,挖掘潜在的内容,弥补不足,从而使需求文档更完整、更准确;2.然后,是需求建模;系统分析员根据提取的用户需求,即用面向对象观点建立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3.最后,是需求评审;通过用户、领域专家、系统分析员和系统设计人员的评审,并进行反复修改后,确定需求规格说明;48.结合实例来掌握面向对象分析过程中建立动态模型的方法包含哪些步骤;P24749.结合实例来掌握面向对象分析过程中建立功能模型的方法包含哪些步骤;P25350.能结合实例画事件跟踪图P24951.能结合实例画类的状态图P25052.能结合实例画出0层数据流图与功能级数据流图;P42。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及应用(史济民第三版)答案范文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及应用(史济民第三版)答案范文
6.何谓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简述它与传统软件工程在各型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答: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为基础。
7.软件按规模大小可分成哪几类?简述软件工程中各型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答:按规模分为极小、小、中、大、甚大、极大。
(1)中小型软件:软件工程对改进软件质量,提高程序员生产率和满足用户的需求,有很大的作用。
软件开发模型
1.什么是软件生存周期?把生存周期划分为阶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计划、开发和运行3个时期;把整个生存周期划分为较小的阶段,给每个阶段赋予确定而有限的任务,就能够化简每一步的工作内容,使因为软件规模而增长而大大增加了软件复杂性变得交易控制和管理。
2.传统的瀑布模型把生存周期分为哪些阶段?瀑布模型软件开发有哪些特点?
8. DFD和CFD有什么区别?
答:
9.什么是系统的行为模型,如何建立?
答:类对象模型所表示的是面向对象分析模型中的静态部分,而对象行为模型则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即系统如何对应外部事件---系统的行为模型。
建立一个对象行为模型一般要经历一些过程:评估所以的用例来理解系统中的交互序列;找出驱动交互序列的事件;为每个用例创建事件轨迹;为对象创建状态转换图。
答:瀑布模型在编码以前安排了分析阶段和设计阶段;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3.说明文档和复审对于软件质量的控制的作用。
答:每一阶段都要完成规定的文档,没有完成文档,就认为没有完成该阶段的任务。软件开发是许多人共同参加的计划,完整与合格的文档,不仅是开发时期软件人员之间互相通信的媒介,也是运行时期对软件进行维护的中要依据。每一阶段都要对已完成的文档进行复审,以便尽早发现问题,消除隐患。愈是早期潜伏下来的故障,暴露出来的时间愈晚,排除故障需付出的代价也就愈高。及时复审是保证软件质量,降低开发成本的重要措施。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复习总结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复习总结

1.软件的定义软件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包括是程序正常执行所需的数据,以及有关描述程序操作和使用的文档。

简言之,软件=程序+文档程序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问题而用程序设计语言描述的适合计算机处理的语句序列。

文档是软件活动开发的记录。

2.软件的特征(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不是具体的物理实体(2)软件产品的生产主要是研制(3)软件具有复杂性其开发和运行常受到计算机系统的限制,有些软件甚至依赖于硬件的配置(4)软件成本昂贵,其开发方式目前尚未摆脱手工生产方式(5)软件不存在磨损和老化问题,但存在退化问题(6)软件通常针对特定的应用而设计,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3.软件危机软件危机的定义: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软件危机的表现:(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算很不准确(2)用户很不满意(3)质量不靠谱(4)没有适当的文档(5)软件成本比重上升(6)供不应求:软件开发生产率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深入的趋势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客观原因:软件本身的特点:逻辑部件,规模庞大,维护费用急剧上升,生产技术进步缓慢软件维护费用急剧上升,直接威胁计算机应用的扩大①.软件生产技术进步缓慢,是加剧软件危机的重要原因②. 主观原因:不正确的开发方式:忽视需求分析,错误认为软件开发=程序编写,轻视软件维护1.1 绪论2014年3月25日21:311.2 软件工程学的范畴2014年3月25日21:57中心思想是把软件当作是一种工业产品,要求“要求工程化的原理和方法对软件进行计划、开发和维护”软件工具:帮助开发软件的软件方法与工具相结合,再加上配套的软、硬件支持就形成环境3种编程范式1.遵循“程序=数据结构+算法”的思路,把程序理解为由一组被动的数据和一组能动的过程所构成。

(1)过程式编程范型(2)面向对象编程范型程序=对象+消息(3)基于构件技术的编程范型构件可以理解为标准化(或者规范化)的对象类(4) 3种编程范式的比较过程式编程范型:着眼于程序的过程和基本的控制结构,粒度最小面向对象编程范型:着眼于程序中的对象,粒度比较大基于构件的编程范型:着眼于适合整个领域的类对象,粒度更大1.3 软件工程的发展2014年3月25日22:01一个软件从开始立项起,到废弃不用为止,统称为软件生存周期(life cycle )。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第3版本)史济民-顾春华-版知识点整理(完整版)410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第3版本)史济民-顾春华-版知识点整理(完整版)410
29. 软件测试
黑盒测试
定义:是根据被测试程序的功能来进行测试,也称为功能性测试 方法:
i. 等价分类法 ii. 边界值分析法 iii. 错误猜测发 iv. 因果图法
白盒测试
定义:以程序的结构为依据,又称结构测试 常用方法:
i. 逻辑覆盖法 ii. 路径测试法
30. 软件的维护
定义:在一个软件产品交付使用后对其进行修改,以纠正故障、改进其性能和其 他
27. 软件设计一般包括
1) 数据设计(DD、E-R) 2) 体系结构设计(DFD)
3) 接口设计(DFD) 4) 过程设计(STD,控制规格说明、加工规格说明)
28. 传统的软件设计
1) 概要设计 i. 结构设计 ii. 接口设计
iii. 编写概要设计文档 2) 详细设计
i. 确定各个软件部件的数据结构和操作,产生描述各软件部件的详细设计文档
26. 试比较 3 种不同的设计思想
a) 面向过程的思想: i. 各模块功能可能相互交叉或重叠,模块间常常存在数据的共享或数据结构的 共享
b) 面向功能的思想: i. 各模块的功能单一,如能将它们与其他模块的数据共享降到最低限度,就可 以在某些应用中重用
c) 面向对象的思想: i. 各模块是一个个独立的单位,不仅重用性较好,而且易于测试,联调和维护
14. 传统软件工程方法与面向对象的区别、各自的优缺 点
区别: 前者是面向过程的语言,一切以算法为核心 后者是面向对象的语言,构成类的封装机制,跟好的实现了代码的服用性能,依 据
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核心
传统的软件工程主要指结构化软件工程方法
优点: 1) 整体思路清楚,目标明确 2) 设计工作中阶段性非常强,有利于系统开发的总体管理和控制 3) 在系统分析时可以诊断出原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结构上的缺陷

软件工程 期末考试复习总结知识点 必考题型

软件工程 期末考试复习总结知识点 必考题型

软件工程复习资料1.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1) 软件不同于硬件,它是计算机系统的逻辑部件而不是物理部件。

在写出程序代码并在计算机上试运行之前软件开发过程的进展情况较难衡量。

很难检验开发的正确性且软件开发的质量也较难评价。

因此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相当困难。

此外在软件运行过程中发现错误很可能是遇到了一个在开发期间引入的但在测试阶段没有能够检测出来的错误,所以软件维护常常意味着修改原来的设计。

这样维护的费用十分惊人,客观上使得软件较难维护。

(2) 软件开发的过程是多人分工合作分阶段完成的过程,参与人员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十分重要。

但是,相当多的软件开发人员对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存在不少错误的观念。

在实践的过程中没有采用工程化的方法,或多或少采用了一些错误的方法和技术。

这是造成软件危机的主要原因。

(3) 开发和管理人员只重视开发而轻视问题的定义,使软件产品无法满足用户的要求。

对用户的要求没有完整准确的认识就急于编写程序。

这是许多软件开发失败的另一主要原因。

事实上,许多用户在开始时并不能准确具体地叙述他们的需要。

软件人员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反复多次与用户交流信息,才能真正全面、准确、具体地了解用户的要求。

(4) 软件管理技术不能满足现代软件开发的需要,没有统一的软件质量管理规范。

首先是文档缺乏一致性和完整性,从而失去管理的依据。

因为程序只是完整软件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个软件产品必须由一组的配置组成,不能只重视程序而应当特别重视软件配置。

其次,由于成本估计不准确,资金分配混乱,人员组织不合理,进度安排无序,导致软件技术无法实施。

(5) 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关系问题上存在错误的观念。

软件维护工作通常是在软件完成之后进行的,因此是极端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

所以做好软件的定义工作是降低软件成本,提高软件质量的关键。

如果软件人员在定义阶段没有正确、全面地理解用户要求,直到测试阶段才发现软件产品不完全符合用户的需要,这时再修改就为时已晚了。

软件工程复习总结

软件工程复习总结

1、软件=程序+数据+文档;2、软件工程是研究软件开发方法和软件管理方法的一门工程科学。

3、软件工程三要素是软件工程的方法、工具和过程。

4、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是:用分阶段的生存周期计划严格管理软件开发,分为计划、分析、设计、编程、测试和运行维护6个阶段。

坚持进行阶段评审,上一阶段评审不通过,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开发。

实行严格的产品版本控制。

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

开发小组的成员要少而精。

要不断地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经验和技术,要与时俱进。

二八定律。

5、软件工程中常用的开发方法主要有3种:面向过程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和面向数据的方法。

6、软件工程的五个面向理论:面向流程分析就是面向流程进行需求分析;面向数据设计,就是面向元数据进行概要设计;面向对象实现,就是面向对象进行详细设计和编程实现;面向功能测试就是面向功能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Alpha测试和Beta测试;面向过程管理就是面向过程软件生存周期各个阶段进行管理和控制。

7、瀑布模型的特点:里程碑或基线驱动,或者说文档驱动;过程逆转性很差或者说不可逆转,因为根据上流的错误会在下流进行发散性传播的原理,所以逆转将会延误工期,增加成本,造成重大失误。

优点:开发阶段清晰,便于评审、审计、跟踪、管理和控制。

缺点:传统的项目组织方法按顺序完成每个工作流程。

8、增量模型的优点:将一个打系统分解为多个小系统,这就等于将一个大风险分解为多个小风险,从而降低了开发难度。

缺点:如果软件系统的组装和拆卸性不强,或者开发人员全局把握水平不高,或者客户不同意分阶段提交产品,或者开发人员过剩,则不宜采用这种模式。

9、迭代模式的优点:在迭代之初,它不要求有一个相近的原型,而且适用范围广,几乎适用于所有的项目开发。

缺点:传统的项目组织方法按顺序完成每个工作流程,即瀑布式生存周期。

10、原型模型的优点:开发速度快,用户意见反馈实时,有利于开发商在短时间内推广并实施多个用户。

软件工程期末复习要点归纳总结

软件工程期末复习要点归纳总结

软件工程期末复习要点归纳总结软件工程是指在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中,应用工程的原理、方法和经验对软件进行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

在软件工程这个学科中,包括了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建、软件测试、软件维护等多个阶段和技术。

下面是软件工程期末复习的要点归纳总结:1.软件开发过程模型-瀑布模型:各个阶段按顺序进行,每个阶段完成后不可回溯。

-增量模型:将软件划分为多个增量,每个增量独立进行开发。

-螺旋模型: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多个循环,每个循环都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

-迭代模型: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多个迭代,每个迭代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

2.软件需求工程-需求获取:通过需求采集、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需求。

-需求分析:对需求进行整理、分类、抽象和规范化,得出系统需求。

-需求规格说明:将需求规格化为需求文档,包括用例、用例图、领域模型等。

-需求验证:通过评审、原型验证等方式验证需求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软件设计-结构化设计:通过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式进行软件设计。

-面向对象设计:通过类、继承、多态等面向对象的概念进行软件设计。

-架构设计:设计软件的整体框架和组件之间的关系。

-接口设计:设计软件的各个组件之间的接口。

4.软件构建-编码:根据设计文档进行编码,可以使用编程语言、集成开发环境等工具。

-调试:通过调试工具,对程序进行调试,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复。

-集成:将各个模块集成到一起,进行整体测试,确保功能的正确性。

-部署:将软件部署到目标环境中,确保软件能够正常运行。

5.软件测试-单元测试:对软件的最小单元进行测试,如函数、方法等。

-集成测试:对软件的各个模块进行整合测试,确保模块之间的协调性。

-系统测试: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确保系统满足用户需求。

-验收测试:由用户对软件进行测试,验证软件是否满足用户需求。

6.软件维护-改正性维护:修复软件中的错误。

-适应性维护:根据用户需求,对软件进行功能扩展。

【免费下载】软件工程 原理方法及应用史济民第三版答案

【免费下载】软件工程 原理方法及应用史济民第三版答案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及应用(史济民第三版)答案绪论1.什么是软件危机?为什么会产生软件危机?答: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1).软件维护费用急剧上升,直接威胁计算机应用的夸大。

(2).软件生产技术进步缓慢2. 什么是软件生产工程化?工程化生产方法与早期的程序设计方法主要差别在哪里?答:结构化程序设计地出现,使许多产业界认识认识到必须把软件生产从个人化方式改变为工程化。

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同时这也是工程化生产方法。

3. 分别说明(1)软件开发方法与开发工具;(2)软件技术与软件管理的相互关系。

答:(1)工具和方法,是软件开发技术的两大支柱,它们密切相关。

当一种方法提出来并证明有效后,往往随之研制出相应的工具,来帮助实现和推行这种方法。

新方法在推行初期,总有人不愿接受和采用。

若将新方法融合于工具之中,使人们通过使用工具来了解新方法,就能更快促进新方法的推广。

(2)在工业生产中,即使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管理不善的企业也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

软件在生产中不能按质按时完成计划,管理混乱往往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所以对于一个理想的软件工程环境,应该同时具备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4.试从你的亲身实践,谈谈软件工具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答:用C++开发一个软件,是校园一卡通的模块。

首先,要在编辑程序支持下在计算机中输入源程序。

然后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

如果发现错误,就重新调入编辑程序对源程序进行修改。

编译通过后,再调用连接程序吧所有通过了编译目标程序连同与之有关的程序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可执行软件。

编译程序,编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支持他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都属于软件工具。

离开这些工具,软件开发就是去了支持,变得十分困难和低效,甚至不能运行。

软件工程期末复习要点归纳总结

软件工程期末复习要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软件工程学概论1、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软件本身的特点:难于维护、逻辑复杂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不正确:忽略需求分析重要性、轻视软件维护课本表述:1、软件不同于硬件,它是计算机中的逻辑部件而不是物理部件2、软件不同于一般程序,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规模庞大,而且程序的复杂性将规模的增加而呈现指数上升;3、软件本身特有的特点确实给开发和维护带了一些客观困难4、软件开发与维护有关的许多错误认识与做法有关忽略需求分析,轻视软件维护5、对用户要求没有完整准确的认识就匆忙开始着手编写程序6、在软件不同阶段进行修改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很不相同的2、软件危机的表现什么是软件危机1、成本高:2、软件质量得不到保证:软件质量问题导致失败的软件项目非常多3、进度难以控制:●项目延期比比皆是●由于进度问题而取消的软件项目较常见●只有一小部分的项目能够按期完成4、维护十分困难:▼软件维护的多样性▼软件维护的复杂性▼软件维护的副作用3、克服软件危机1、管理的角度:软件开发过程的研究、文档的标准化以及人员的交流方式等2、软件开发方法的研究结构化软件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的开发4、软件工程的定义概括的说,软件工程师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1、软件工程就是建立和使用一套合理的工程原理,从而经济地获得可靠的、可以在实际机器上高效运行的软件;2、①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应用于软件.②研究①中提到的途径总之: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开发软件的工程;他借鉴传统工程的原理、方法,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目的;5、软件工程的本质特性1、关注与大型程序的构造2、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度3、软件经常变化4、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5、和谐的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6、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的用户7、在软件工程领域中通常由具有一个文化背景的人替另外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创造产品6、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6、开发小组应该少而精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软件工程学包含3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7、软件生命周期1、概念: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也成软件维护3个时期组成;2、内容:1、问题定义回答“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写出关于问题性质、工程目标和工程规模的书面报告2、可行性分析回答”对于问题是否有行得通的解决办法“,即探索问题是否值得去解,是否有可行的办法3、需求分析确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具备哪些功能,得到需求规格说明书;4、总体设计回答”概括地说,应该怎样实现目标系统“,确定程序由哪些模块组成以及模间的关系5、详细设计回答”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这个系统呢”,确定实现模块功能所需要的算法与数据结构6、编码和单元测试写出正确的容易理解、容易维护的程序模块,然后仔细测试每个模块7、综合测试通过各种类型的测试及相应的调试是软件达到预定要求8、软件维护通过各种必要活动是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需求8、生命周期模型1、瀑布模型传统瀑布模型特点:1、阶段间具有顺序性与依赖性2、推迟实现的观点3、质量保证的观点瀑布模型优点:1、可强迫开发人员使用规范的方法例如:结构化技术;2、严格规定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3、要求每个阶段交出的所有产品都必须通过验证;缺点:1、“瀑布模型是由文档驱动的”成为主要缺点适用范围:适合于用户需求明确、完整、无重大变化的软件项目开发;2、快速原型模型适用范围:用户不能给出完整、准确的需求说明,或者开发者不能确定算法的有效性、操作系统的适应性或人机交互的形式等情况;3、增量模型特点:1、反复的应用瀑布模型的基本成分和原型模型的迭代特征,每一个线型过程产生一个“增量”的发布或提交,该增量均是一个可运行的产品;2、早期的版本实现用户的基本需求,并提供给用户评估的平台;优点:1、在较短时间内向用户提交可完成部分工作的产品;2、逐步增加产品功能可以使用户有较充裕的时间学习和适应新产品,从而减少一个全新的软件可能给客户组织带来的冲击;缺点:1、软件体系结构必须是开放的;2、开发人员既要把软件系统看作整体;又要看成可独立的构件,相互矛盾;3、多个构件并行开发,具有无法集成的风险;4、螺旋模型基本思想:使用原型或其他方法来降低风险;适用范围:适用于内部开发大规模软件项目;优点:1、对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的强调有利于已有软件的重用,也有助于把软件质量作为软件发的一个重要目标2、减少了过多测试或测试不足3、维护和开发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缺点:1、风险驱动,需要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否则风险更大2、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工作量加大,软件开发成本增加5、喷泉模型特点:喷泉模型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为驱动的模型,主要用于采用对象技术的软件开发项目;该模型认为软件开发过程自下而上周期的各阶段是相互迭代和无间隙的特性;6、Rational统一过程RUP重复一系列周期,每个周期由一个交付给用户的产品结束;每个周期划分为初始、细化、构造和移交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围绕着五个核心工作流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分别迭代;第二章可行性研究1、概念目的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确定问题是否值得去解决;2、可行性研究任务了解客户的要求及现实环境,从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等三方面研究并论证本软件项目的可行性,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初步项目开发计划;即对软件开发以后的行动方针提出建议;3、研究内容(1)技术可行性使用现有的技术能实现这个系统吗(2)经济可行性这个系统的经济效益能超过它的开发成本吗(3)操作可行性系统的操作方式在这个用户组织内行得通吗(4)法律可行性新系统开发是否会侵犯法藤、集体或国家利益4、数据字典1、内容1、数据流2、数据流分量即数据元素3、数据存储4、处理2、作用对于数据流图中出现的所有被命名的图形元素在字典中作为一个词条加以定义,使得每一个图形元素都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第三章需求分析1、需求分析的任务(1)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2)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3)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4)修正系统的开发步骤2、获取需求的方法(1)访谈(2)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3)简易的应用规模说明技术(4)快速建立软件模型3、实体-关系图P63、层次方框图P68和IPO图P694、结构化分析模型●数据流图:描绘当数据在软件系统中移动时被变换的逻辑过程,指明系统具有的变换数据的功能,是建立功能模型的基础●实体-联系图:描绘数据对象及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用于建立数据模型;●状态转换图:指明了作为外部事件结果的系统行为;描绘了系统的各种行为模式称为“状态”和在不同状态间转换的方式;是行为建模的基础第四章总体设计1、模块独立性与耦合性P97(1)模块化把程序划分成独立命名且可独立访问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成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模块化的优点:1.使软件结构清晰,容易设计也容易阅读与理解2.容易测试与调试,提高可靠性3.提高软件的可修改性4.有助于软件开发工程的组织管理(2)模块独立的重要性○有效的模块化即具有独立的模块的软件比较容易开发出来○独立的模块比较容易测试和维护(3)耦合衡量不同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连接的紧密程度,耦合要低,即每个模块和其他模块之间的关系要简单1、数据耦合:两个模块之间通过参数交换信息,而且交换的信息仅仅是数据2、控制耦合:传递的信息中有控制信息3、特征耦合:当把整个数据结构作为参数传递而被调用的模块只需要使用其中一部分数据元素4、公共环境耦合:两个或多个模块通过一个公共环境相互作用5、内容耦合:出现一下情况之一,则为内容耦合:1、一个模块访问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2、一个模块不通过正常入口而转到另一个模块的内部3、两个模块有一部分代码重叠4、一个模块有多个入口数据耦合<控制耦合<特征耦合<公共环境耦合<内容耦合(4)内聚P99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内聚要高,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特定子功能信息隐藏P96应该这样设计和确定模块,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过程和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2、启发规则1、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2、模块规模应该适中3、深度、宽度、扇入、扇出都应适中4、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之内5、力争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度6、设计单入口、单出口模块7、模块功能应该可以预测3、层次图和HIPO图P1024、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P104(1)概念面向数据流设计就是把信息流映射成软件结构,信息流的类型决定了映射的方法;信息流包括变换流、事物流;(2)变换分析与事务分析P1055、小结i.进行软件结构设计遵循的最主要的原理是模块独立原理ii.抽象和求精是一对互补概念iii.软件工程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出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启发式规则iv.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是进行软件结构设计的常用途径v.用形式化的方法由数据流图映射出软件结构第五章实现1、选择程序设计语言为了使程序容易测试和维护以减少软件的总成本,所选用的高级语言程序应该有理想的模块化机制,以及可读性好的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为了便于调试和提高软件可靠性,语言特点应该是编译程序能够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为了降低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成本,选用的高级语言应该有良好的独立编译机制;第六章软件测试2、测试的概念(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2)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3、测试的过程与步骤P153大型软件的测试过程基本由下述几个步骤组成(1)模块测试单元测试发现编码和详细设计的错误(2)子系统测试(3)系统测试集成测试(4)验收测试确认测试(5)平行运行4、单元测试P153着重从下述5个模块进行测试主要使用白盒测试技术(1)模块接口(2)局部数据结构(3)重要的执行通路(4)出错处理通路(5)边界条件5、集成测试P156集成测试就是测试和组装软件的系统化技术,主要目标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问题;有两种集成策咯(1)自顶向下集成(2)自底向上集成6、确认测试P160也称验收测试,它的目标是验证软件的有效性;通常使用黑盒测试法;7、白盒测试技术P162白盒方法测试软件时设计测试数据的典型技术(1)逻辑覆盖1、语句覆盖2、判定覆盖3、条件覆盖4、判定/条件覆盖5、条件组合覆盖6、点覆盖7、边覆盖8、路径覆盖(2)控制结构测试1、基本路径测试2、条件测试3、循环测试8、黑盒测试技术P171黑盒测试力图发现下述类型的错误:(1)功能不正确或遗漏了功能;(2)界面错误;(3)数据结构错误或外部访问数据库错误(4)性能错误(5)初始化和终止错误黑盒测试用到的技术(1)等价划分(2)边界值分析(3)错误推测第七章维护1、维护的定义P189所谓软件维护就是在软件已经交付使用周,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软件的过程;根据交付使用之后可能进行的4项活动具体定义软件维护(1)改正性维护纠正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诊断和改正错误的过程,(2)适应性维护为了和变化了的环境适当地配合而进行的修改软件活动(3)完善性维护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增加新的功能或修改已有功能,还可能提出一般性的改进意见的过程(4)预防性维护为了改进未来的可维护性与可靠性,或为了给未来的改进奠定更好的基础而修改软件的过程;2、维护的过程P192(1)维护组织(2)维护报告(3)维护的事件流(4)保存维护记录(5)评价维护活动3、小结1、软件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工作都和软件可维护性有密切关系;2、再工程过程可以在完成任意一个活动之后中止第八章面向对象技术1、面向对象方法学要点(P203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尽可能模拟人类思维方法,是开发软件尽可能接近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2、面向对象方法学优点1、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2、稳定性好3、可重用性好4、较易开发大型软件产品5、可维护性好3、对象模型(P216对象模型表示静态的,结构化的系统的“数据”性质;它是对模拟客观世界实体的对象以及对象彼此之间的关系的映射,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4、动态模型(P223动态模型表示瞬时的、行为化的系统的”控制“性质,它规定了对象模型中的对象的合法序列;5、功能模型(P224功能模型表示变化的系统的”功能“性质,他指明了系统应该”做什么”,因此更直接反映了用户对目标系统的需求;6、 三种模型之间的关系(P 228功能模型指明了系统应该“做什么”;动态模型明确规定了什么时候即在何种状况下接受什么时间的触发做;对象模型则定义了做事情的实体;在面向对象方法学中,对象模型是最基本的,它为其他两种模型奠定了基础,人们依靠对象模型完成了3中模型的集成;下面扼要地叙述3种模型之间的关系; 三种模型描述了系统的不同方面: 对象模型 动态模型 功能模型 对象的静态结构及相互关系与时间和顺序有关的系统性质 与值的变化有关的系统性质 描述系统的数据结构控制结构 系统的功能 “干事的主体”“什么时候干” “干什么”7、 其他复杂问题大型系统的对象模型通常由下述5个层次组成:主题层、类与对象层、结构层、属性层、服务层主题层类与对象层结构层属性层服务层功能模型与对象模型的关系--对象模型描述了功能模型中的动作对象,数据存储以及数据流结构 --功能模型中的处理对应于对象模型中的操作 动态模型与对象模型的关系 --状态转换驱使行为发生,这些行为在DFD 中被映射成处理,它们同时与对象模型的操作相对应 --针对每个建立的动态模型描述了类实例的生命周期或运行周期动态模型与功能模型的关系--功能模型中的处理可能产生动态模型中的事件;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包括OOA面向对象分析、OOD面向对象设计、OOP面向对象实现三个部分第九章软件项目管理1、估算软件规模P305(1)代码行技术每个人了估计程序的最小规模a,最大规模b和最可能规模m,分别算出这3中规模的平均值a̅、b̅和m̅之后,用下面公式计算程序规模:L=a̅+4m̅+b̅6(2)功能点技术2、项目进度Gantt图3、质量保证概括得说,软件质量就是“软件与明确地和隐含地定义的需要相一致的程度”;更具体地说,软件质量是软件与明确地叙述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文档中明确描述的开发标准以及任何专业开发的软件产品都应该具有的隐含特征相一致的程度;4、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事是在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管理变化的一组活动;具体地说,这组活动用来:(1)标识变化(2)控制变化(3)确保适当地实现了变化(4)向需要知道这类信息的人报告变化5、基线基线是一个软件配置管理概念,它有助于人们在不严重合理变化的前提下来控制变化,简而言之,基线就是通过了正式复审的软件配置项;;在软件配置项变成基线之前,可以迅速而非正式地修改它;其他复习简答题1、简述文档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1 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能见度2 提高开发效率3 作为开发人员阶段工作成果和结束标志4 记录开发过程的有关信息便于使用与维护;5 提供软件运行、维护和培训有关资料;6 便于用户了解软件功能、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