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聚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聚落空间专题论文

姓名王陈浩

班级建131

学号201301010119

指导教师房志勇、赵晓梅

完成日期2016.05.09

必答题:聚落的基本形态包括哪些类型?

聚落的基本形态

①集中形———以一个或多个核心体(宅院群或公

共活动空间)为中心,集中布局的内向性群体空间。

例如:福建田螺村以土楼形式构成核心体。见图A

②组团型———由多个宅区组团随地形变化或道路、

水系相联系的群体组合空间形态。例如陕西安堡村,

分几个组团型相联而成整体。见图B

③带型———多随地势或流水方向顺势延伸或环绕

成线形布局的带型空间。例如:湘西拨茅村沿流水

方向布局。见图C

④放射型———以一点为中心,沿地形变化呈放射

状外向延伸布局,形成视野开阔的空间形态。例如:

北京川底下古山村沿山势呈放射状布局。见图D

⑤象征型———模拟自然物或其他物形布局形成具

有隐喻意义的空间形态。例如四川罗城以船形布局

象征一帆风顺。见图E

⑥灵活型———随地形变化自由布局的灵活空间。

例如:桂北金竹苗寨顺应山势自由布局,创造出山、

田、宅相交融的环境特色。见图F

选答题:试述中国传统聚落街巷空间的常见处理手法

街巷网络体系类型

任何空间形态体系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客观的环境与主观的意识。街巷空间体系的形成由三个主要因素起作用:

功能要求因素:交通、导风、排水

客观环境因素:地形地貌地质、日照、风向、防灾

主观意识因素:礼制、风水观念、习惯、审美情趣

当客观环境因素起决定作用时,形成不规则的有机增长型路网;当主观意识因素占优势时,形成规整型路网:当三种因素共同起作用时,形成介于二者之间的综合型路网。相应的城镇基本类型是:规整型格网城镇(理性规划型)、只规整的有机增长型城镇、综合型城镇。

1、规整型街巷体系

规整形城镇传统空间结构基本特征是:“城廓方正,街街井然,轴线清晰,礼制建筑居中”,至少具有十字方城和中轴线的特征。

2、不规整型有机增长街巷体系

有机增长型街巷体系多存在于基地条件复杂的城镇,适应性经济性较强,形态自由多变,可分为带状、放射状、复合网状等。按照空间结构特征和形成中主导影响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少数民族文化主导影响型,山地条件主导影响型、工商经济主导影响型

3、综合型街巷体系

这类城镇是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结构基本模式与不同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文化风俗相结合的产物,融自然增长和理性规划于城建过程中。

街巷体系对环境及观念的适应

1、街巷体系对地形的适应

1·1街巷体系对山地的适应

靠山的传统城镇多选址带状缓坡,道路网呈树状。主干道为一条或若干条,平行于等高线、没有较大的坡度、利于行车,并极大地减少了土方量。主干道两条以上则采用大“之”字型关系。巷道与等高线保持基本垂直关系,高差变化大,多处理成台阶,两侧建筑相应地作分台处理,极富防御性。

1.2街巷体系对河流的适应

传统的城镇多逐水而居,以解决生产、生活、防御、防火的问题。根据城镇整体与水源的关系分为滨水、引水两种类型。2.街巷体系对其他客观环境的适应街巷不仅是组织交通的通道,亦是通风、采光、排水的通道,所以利用环境因素趋利避害尤为重要。

街巷空间的形态类型

1、街巷的空间属性

街巷空间主要由沿线展开的建筑立面界定而成,街巷按功能特征分为:商业性街道、生活性街巷、交通性街巷、综合性街巷四种类型,不同性质的街道具有不同程度的场所,路径、领域特征。

1·1、商业性街巷空间的属性特征

(1)、商业性街巷空间表现出显现的边界特征,线形空间的两端有明确的空间界定,表现出显现的领域属性。

(2)、街巷线形空间是由一系列滞留、半滞留的空间串联起来的复合空间,具有隐含的路径属性。

(3)、街道功能的模糊性、多重性以及功能的叠合性,使其具有突出的场所属性。

1·2、生活性街巷空间的属性特征

(1)、基本形态是白两侧沿线分布的居住单元

组合而成,表现出明确的边界特征,表现为突

出的领域属性。

(2)、狭窄的线形空间决定了其流动性,明确

的通达性使其具有显现的路径属性。

(3)、街道功能的单纯性、明确性,决定了其

隐含的场所属性。

2、街巷空间的行为属性特征

根据空间中行为的特征,街巷空间可分为运

动空间和停滞空间。

根据形成机制可以将街巷停滞空间分为两

类:(1)、道路膨胀成的节点,与道路空间密接

关系的小广场。

(2)、空间转换功能的中间性空间,如后退出

的入户小节点、披檐或骑楼底下,柜前或店

铺前。

街巷空间系统的特征要素

线性街巷空间系统是有起始点、发展和结束的的完整的空间序列。

1、入口空间

传统城镇在两端入口加以界定增强其领域性、防御性,强调不同空间层次的内向性,一般有以下几种入口处理手段:

1·1、前导空间式处理:

以广场作为城镇入口的前导性空间,连接外部与内部的主要道路。

1·2、建筑式处理:如城门楼、门楼、桥、风雨桥

1.3、限定式处理:如牌坊、台阶等构筑物

2、节点空间

根据节点与道路的位置关系,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衔接型、扩展型、口袋型;节点空间相应有三种私密程度:公共性、半公共半私密性、私密性。

2·1、衔接型节点空间:

具有连接点转换的功能,同时具有聚集性,是对各条道路进行结构转换和流线组织的空间。包括道路交叉点、钟鼓楼、四方街、庙前广场。

2.2、扩展型节点空间:

扩展型节点空间只是街道空间某一区段的聚集点,承载某些简单的物质特征和功能。有:街道膨胀节点、建筑入口后退形成节点、井台空间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