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视角下民营企业转型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

《商场现代化》2008年12月(中旬刊)总第560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各个企业都竞相为顾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并且努力去超越竞争对手而谋求生存和发展,求变求胜可说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处于两难的境地: 要么冒风险实施战略转型;要么坐以待毙被市场淘汰。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与作用均不容忽视。经过改革开发30年来的快速发展,现代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积累,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逐步从规模扩张进入到提高核心竞争力阶段。目前民营企业普遍遇到一些困境,如管理结构不科学、运行机制不适应、技术创新不足和融资途径匮乏等,这对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一、关于发展经济学的一些观点

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 Economics或Economics of Develop-ment) 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一大批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兴起但都面临着贫穷落后的经济局面,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增长率高、经济增长率低、经济结构落后、失业问题严重困扰着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共同对该问题作出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我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张培刚在1945年撰写的哈佛大学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中首先提出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他认为:“发展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发展经济学是指凡是研究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的理论和学说都可以算是发展经济学,其理论可以溯源到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中涉及到的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狭义的发展经济学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发展经济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农业国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或者说如何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发展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问题,有三种主流思想:1.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2.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3.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的发展经济学家有W.A.刘易斯(1915~)、R.纳克斯(1907~1959)、P.N.罗森斯坦-罗丹(1902~)和W.W.罗斯托(1916~)等人。他们提出了两缺口模式,即国内储备的不足需用国外资本的流入来填补。另一方面,T.W.舒尔茨(1902~)等人从智力开发作用的分析,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并非只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60年代以后,发展经济学家们逐渐认识到,影响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早期的理论和政策建议有畸重畸轻的缺点。因此,发展经济学开始较全面地关注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他们提出,过于侧重工业化的国家,应当重视工农业的平衡发展;过于强调重

工业的国家,应注意轻工业的发展;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上,要纠正过去有时过于重视进口替代、有时过于重视出口鼓励的偏向,作到把出口鼓励和进口替代更好地结合起来;在生产结构上,不应停留在劳动密集的生产,而要适时发展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生产。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发展经济学开始关注一些新的问题,其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甚至整个理论体系也开始发生变化,发展经济学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研究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是人类发展理念的飞跃和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它提出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到底是什么,怎样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尤其是根据这样的运行机制,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产业结构布局、企业发展方向应该如何调整,以及世界各国如何处理全球利益和国家利益,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实行合作。

二、关于企业转型的观点

企业转型是运用资源优势、调整产业战略定位、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或摆脱经营困境的重大战略行为。事实上,企业大部分战略是事先的计划和突发的应变的组合。“战略既是预先性的预谋战略,又是反应性的适应性战略”。换言之,“战略制定的任务包括制定一个战略计划,即预谋战略,然后随着事情的进展不断对它进行调整。一个适当的战略是经营者在公司内外各种情况不断暴露的过程中,从而规划和再规划的结果。”

沙辛(Shaheen, 1994)对企业转型的定义,当企业组织在价值、形态、表达、技术及行为等项目的移转,让组织架构具备弹性化,能实时应对环境的变化。并认为企业转型不仅是企业改造的重设计,同时包括组织文化的重造、组织架构的重组、战略与产品的新定位及企业核心能力的新变化。沙辛还提到转型的主要目的系企业在历经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能大幅改善竞争绩效,并能持续维持企业竞争力。

周佳欣(1997)认为“企业转型”的定义:为企业对环境、竞争变化下的一种基本的、全面性的、大规模的革命性改变,企图调整或改变企业现有的营运架构,突破现状,重创企业活力的一种行为现象。

王吉发和秦夏明(2006) 通过建立竞争优势的分析框架,指出: 企业转型的动因在于内生和外生动因的影响,企业转型问题的研究过程一般遵循着“资源——能力——行业内地位提升——产业定位”的逻辑线索,给出了一个企业转型研究的新范式。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种要素(有形要素: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无形要素:技术、知识、组织和制度)对经济

发展经济学视角下民营企业转型的分析

韦 滨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在国际化的激烈竞争环境下,民营企业由于面临种种困境和危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面对企业转型。本文以发展经济学的视角,从动因、方向、保障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民营企业转型问题进行分析,期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在关于企业转型的决策上有所启示。

[关键词] 发展经济学 企业转型 民营企业

56

《商场现代化》2008年12月(中旬刊)总第560期

增长的影响力(权重)是不同的。在制订战略时,企业需要具备足够的“组织能力”、“个人能力”及“有形资产”,且结合适当的转型战略来配合企业此一阶段的发展成长,以便增加战略绩效达成的可能性;在此情况下转型战略的选择结合企业现有的资源基础具有显著影响。足见企业的转型战略与资源基础之间有显著的关系存在,即企业对转型战略与资源基础的表现相关,也就是说企业对既有资源基础的不同,会表现其在转型战略的选择上也会有异。

三、对民营企业转型的启示1.生存危机是企业转型的根本动因

在自然界为了生存和发展,任何物种都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生存模式、更新生存技能,与环境的变化协调同步。同样,处于市场剧烈变化和技术不断创新的环境下,民营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危机,必须及时调整经营目标、更新产品结构、转换经营策略,实现企业转型。英国石油公司之所以能通过转型,由最薄弱的工业企业转变成为英国实力最强盛的工业巨头之一,是因为当时的公司经营面临着将要破产的危机;苹果公司由坚持维护自我技术和产品独特性的电脑公司,转向提供全功能电子产品与服务的厂商,是由于其将面临倾覆之灾……无数案例表明,生存危机是导致企业转型的根本动因。所以说,当危机来临,通过转型克服衰退、恢复成长能力,已经成为民营企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产业转移为企业转型指引方向

在发展经济学中,对产业结构发展有两种不同的战略:平衡战略和非平衡战略。平衡战略要求依赖计划平衡,同时利用市场的组织功能,借助优先发展的产业或主导产业的联系效应,迫使各产业部门自求平衡,以求得在更高的层次上建立产业结构的平衡;非平衡战略要求在一定的产业结构中寻求和选择优先或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并通过强有力的产业政策向这些部门倾斜,目标是求得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显示自己的活力。对于处于民营企业产业群中的企业而言,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产业群的特征、结构、知识创新和扩散的速度和效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一外部环境随着技术进步的重心的改变,在不同部门产生科技发明都会带来结构的变化。民营企业在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应该成为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主题。

3.运行机制是企业转型的保障

经济主体的活力会受到企业体制与企业组织形式的制约。当前,就以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来说,技术创新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最迫切任务。而正是由于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不足,技术创新所遇到的困难也就难以解决。例如,我国民营企业目前在凝聚人才、储备人才、吸引人才方面有很多缺失,关键在于制度创新不足,通过制度创新可以形成有效的激励高科技人才的机制,并让高科技人才享受技术创新带来的好处。

民营企业大多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带有浓重的家族企业的烙印,往往表现为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家族企业是家族资

产占主导的家族关系契约和要素契约的结合体,是家族成员对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保持拥有的一个连续分布的状态,是家族及泛家族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导致组织行为的经济组织。在家族文化背景下,民营企业带有明显的局限性:(1)企业决策由家长个人决策;(2)只任用家族成员或亲戚来担任高层管理人员,或仅在有限的范围内挑选接班人;(3)企业的产权通常是封闭型的;(4)企业的企业目标往往是模糊、不确定的。这些都必须从机制上予以根本解决。如,开放企业产权,即向愿意投资的人开放。产权的开放不但拓宽了企业融资的范围,有利于技术进步,而且企业产权结构得以发生变化,成为真正由多元投资主体投资所组成的企业。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将顺应潮流走上公司制的道路。

4.核心资源影响企业转型的成败

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除了需要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之外,人才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它关系到企业竞争力之强弱,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一方面是行业的超速扩张需要大量人才;一方面是企业人才培养的滞后,如果不能拥有足够的人才,就丧失了竞争的先机。人才是企业最活跃、最易流动的因素,企业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一个想长远发展要做大做强的企业一定要注意克服短视行为。忽视了内部人才的培养,使企业对人才的内部获取能力变弱,甚至缺乏内部获取能力,从而导致了对外部人才市场的过度依赖。因此,民营企业要实施多角度关注、多方位保障的人才战略储备。

四、结论

而随着新经济的日趋崛起、扩散和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全球竞争的日渐加剧,我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战略机遇期,民营企业应该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应对生存危机,顺应产业发展的方向,转变运营机制,优化核心资源,通过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在新经济时代下的全球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美)德布拉吉・瑞(Debraj Ray) 陶然译: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Economics)[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出版

[2](美)汤姆森等 段剩华等译:《战略管理》(Tomson, S., StrategyManagement,1998)[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11页

[3]Shaheen, G. T. Approach to Transformation[J].Chieh Executive,1994, March:2~5

[4]周佳欣:台湾中小企业策略性转型之研究[D].台北:东吴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1997

[5]王吉发 秦夏明 李汉铃:基于竞争优势的企业转型范式研究[J].企业经济,2006,(1)

[6]曹振华:企业转型战略管理模型建构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06

[7]罗殿军 冀 田:产业群共生环境下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第4期,47~48页

[8]刘成奎 刘振光: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创新”思考.中华工商时报,2006.7.7

[9]薛求知 宋丽丽: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变迁的权变因素及过程[J].当代财经,2006年第10期,第6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