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实施,高校的音乐教育主要强调把“审美作为核心教程,同时减弱高校传统教育中那种填鸭式传授知识的方法,鼓励师生互动,将交流做到最深处”作为目标,应该多次、长期观察学生的感情倾向和状态,帮助学生完善审美情操,进而形成完善的人格。
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中如何创建一个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对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按照这样的方式在高校进行音乐教育,最终肯定会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
在多年的实践摸索中,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的理念一直在人们的脑海中出现,但却始终没有实现,如何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值得我们实践与思考。
几年来,笔者在学校课题组的引导下,用心反复地实践,不断地总结自己的不足,逐渐探索出构建高校生命化课堂的可行办法。
一、生命化课堂的理念
生命化课堂是以学生为基础的,并且要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潜力。
它的理念是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师生之间要互动交流,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并且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设计最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活动。
学生与老师之间要不断地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样,课堂会更加活跃,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以前,我们的音乐课堂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呢,在课堂上只做自己的事情,这样没有生气的课堂显然低效或无效,所以我们要构建生命化课堂。
生命化课堂是学生、教师与环境(即
氛围)三者的和谐统一,教师与学生共同来营造生命化课堂的氛围,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使生命化课堂拥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而且学生、教师与环境三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并且呈现多元化的互动关系。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基础的课堂,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把课堂当成游乐园,在课堂中游览浩瀚的知识海洋,领略课堂别样的风采。
二、音乐课堂生命力缺失的原因
一段时间以来,高等院校的音乐课堂内容枯燥、填鸭式教学方式、没有丝毫交流……无法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老师们都在思考:我们所教的对象都是高校学生,此时他们正是热情奔放,有着较强的审美需求并且富有青春活力的时期,他们都热切地希望参加到音乐生活中,这本应该是我们进行音乐教学的很好的条件,可是,现在的高校学生对音乐课没有热情,原因是,音乐课的难度随着年级的升高在随之增大,音乐课堂缺失一种生命力和生命性。
笔者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前年的3月中旬,教研室曾经举办了一次“优秀教师公开课展示”的活动,笔者是其中的一位参赛者,所选的课题为《东方龙之音乐》,这一教学内容是与20世纪的20至40年代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的,这样的课程选题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因为它的历史时间跨度比较大,针对学生与老师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
就在公开课的前几天,教研室老师来试听我的课,课后,老师们都认为这堂课采用音乐讲
座式欣赏教学,课堂氛围特别冷清,没有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课堂45分钟内,学生与老师都是一脸的严肃,学生没有激情,我讲课也平铺直叙,一堂课下来,只有疲惫和劳累,没有什么效果。
这种情况是高校音乐课堂常见的状况,之后笔者与教研室的老师们进行了总结,形成课堂疲劳和劳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老师们一致认为以下几方面最值得注意:
1.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在新课标改革中的三维目标。
在新课程中,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形象地比喻成三维目标,力求这三点的集中统一。
我恰恰没有做到这三点的统一。
三维目标所强调的是三点在三维空间中的协调、有效的组合,将所有目标相互融合、渗透,千万不能把能力目标和其他两个目标分开,这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
2.操作过程中教学设计缺乏生成性。
教学课程准备过程中没有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准备,教师讲课教条化,课堂教学很难体现生命化。
操作过程中教学设计缺乏生成性是使得学生没有激情的原因。
3.教学评价不真诚。
每学期都要进行教学测评,下面的四点构成了教学测评的标准:一是是否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进行了观察;二是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得学生学习音乐更加自如;四是保持对学生的关注。
就目前情况而言,测评的集中点在学生层面上,过分地强调学生的卷面
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主观臆断,造成了测评的不准确性和不真实性。
三、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经过和其他老师的交流和自己的反省,我对这节音乐公开课做出了以下调整。
1.营造和谐自然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的基本,在教育环境下,生命化课堂所追求的教学环境是这样的:让生命群体在较好的氛围中自然地生长和发展。
我们明确地需要建立一种明快的欢乐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的营造与老师和学生密不可分,课堂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沟通,需要老师和学生都要拥有一定的信息量和共同的语言,这种语言可以进行高效的交流,在思维上产生碰撞。
课堂上老师不必征服学生,学生也不必惧怕老师,师生互相信任,人人敢于发言的课堂才是一个优秀老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老师要学会与学生敞开心扉,用真诚换取学生的信任,真诚是打动人的最有力的武器。
在生命化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新的方法进行教学,而不是一味为学生讲解与灌输。
老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听取学生的意见,让自己的形象变得更加和蔼可亲,坚决杜绝学生惧怕老师的情况。
老师应进行换位思考,用孩子的思维进行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采用微笑来化解一切不可化解的尴尬,用欣赏、宽容、理解的目光,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多姿多彩。
笔者对《东方龙之音乐》这一课的教学模式做出了调整:把班级的学生分成了5组,每组拥有一名组长,整个音乐课程的预习部分由5组共同分工协作完成,并且在公开课上发言展示各组的预习成果。
在公开课上,有的组描述了有关中国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以及那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的组介绍学堂乐歌的发展历程,有的则介绍了它的表现形式。
学生们踊跃发言,并且都以ppt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发言,用时20分钟。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不过是一个激励者、组织者和评价者。
这是因为笔者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这次活动,把他们本来就有的学习音乐的热情一下子激发了出来,在师生双方的互动下,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师生达成了共识,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2.创设真情课堂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教学的课堂中若有真情流露,这是相当难得的,音乐教育学家达尔克罗兹曾说:“音乐本质在于对感情的反应,对于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智力的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的过程——审美体验。
”可见,情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生命所在。
具有生命力的音乐课堂是音乐学习者的天堂,音乐课堂因真情而变得优美。
怎样才能让学生的真情流淌?
(1)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
众多的音乐课堂只是教师讲解歌曲的曲式、情绪是怎样的,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去唱等等,这些都是表面上的泛泛之词,学生内心并没有对作品产生共鸣。
教师要通过以情导情,触景生情的方法来
引领学生找到音乐的归属感,触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2)激发出真挚的情感
在音乐课堂上,在欣赏了众多作品后,教师会要求学生用各种方式来表达音乐,诗歌、舞蹈、绘画、情景剧以及打击乐等众多形式一一粉墨登场,但是大多数都是对歌词形象的重复表达,并没有表达出歌中真正的内涵。
其实,感情上的再现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形式,用实实在在的歌声表达出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就可以了。
所以说,教师们应该在课堂上发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把对歌曲的理解随性地表达出来,并不是刻意地去展示。
参考文献:
[1]陆小玲.论生态音乐课堂的特征及其构建路径[j].小学教学研究,2009(7).
[2]陈冰冰.音乐课堂“动静结合”的思考与探索[d].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7).
[3]刘建明,田立新.生命课堂情真意切[j].基础教育研究,2007(02).
[4]何静.让音乐课堂充满生命活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0(3).
[5]艾诗根.生命化课堂教学:生成、特征和意义[j].江西教育科研,2007(09).
[6]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63-171.
[7]易然,邵有云.教会学生“听”音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1).
[8]钱丹.重视生命个体创造生态的音乐课堂[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2).
作者简介:杨春林(1971-),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学。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