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1、事故经过

2008年1月19日12时12分02秒,化肥厂调度室接到合成氨车间值班长赵景林汇报:“发现合成氨装置500单元甲醇再生效果不好,怀疑低压蒸汽管网中含有可燃气。”随后,化肥厂调度室联系合成氨车间化验室核对上午10时的分析结果,确认当时蒸汽中可燃气含量未超标(有分析记录)。接着,厂调度室再次通知合成氨车间安排化验室对提压后的蒸汽管网进行取样分析,做进一步确认,同时启动应急预案,12时12分42秒至12时19分23秒,先后通知化肥厂食堂、硝酸车间、综合车间、巴斯夫公司、海特化工厂、长松化工厂等厂内及驻厂单位停止使用低压蒸汽,并通知合成氨车间领导、技术人员迅速到工厂进行处理。12时30分,合成氨车间开始组织将低压蒸汽发生器E2411低压蒸汽切除并排向火炬。12时50分,经蒸汽取样分析可燃物,最终确认E2411存在内漏问题,至此蒸汽中含有可燃气(CO+H2),E2411副产蒸汽全部被排向火炬。与此同时,厂调度室向工厂相关厂领导汇报合成氨此时的生产情况。13时30分左右,工厂领导及各科室领导相继赶到工厂,商议合成气、丁辛醇装置相应负荷调整方案。

1月19日14时57分,工厂调度室接到水汽车间调度室

报告,发现水汽车间两名巡线工在空分区域采暖泵房内中毒熏倒(此泵房为化肥厂二空分区域采暖换热站,利用全厂0.6Mpa低压蒸汽经过换热器将热水提温,送至采暖区域)。

经调查,午饭后,值班长未安排特殊工作,11时40分左右刘德成、林跃文二人离开车间调度室未归;12时55分左右,值班长施占超欲安排刘德成、林跃文二人和班长赵海一起去441凉水塔打冰,用手机联系刘德成、林跃文二人,二人均未应答;班长赵海一人去节点5打冰,随后王向东赶到节点5与赵海会合;14时左右,赵海、王向东去441凉水塔打冰,14时21分王向东接到值班长施占超电话,要求赵海、王向东按照巡检路线寻找刘德成、林跃文二人;14时25分,王向东给林跃文、赵海给刘德成分别用手机打电话均未应答;14时40分左右,赵海、王向东从441到463未找到刘德成、林跃文二人,然后到346A换热站,王向东在前、赵海在后来到换热站门前,大门处于关闭状态,二人推开大门,进屋后,王向东发现林跃文在正前方闲置房间头朝北跪地身体成蜷曲状、口中有呕吐物,立刻喊赵海,赵海抬头部、王向东抬腿部将林跃文抬至室外门口台阶上,赵海进行现场急救,而后王向东又进屋找人,发现刘德成面朝水箱、手握手机呈侧卧状、口中有呕吐物,王向东立即喊赵海将刘德成抬至室外台阶处,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向车间调度室报告,值班长向厂调度报告,14时50分西部救护队接到厂调

度室通知后立即赶往现场,将刘德成、林跃文二人送往土城子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1)有毒气体来源分析

来源分析:经过现场调查、分析认为,12时12分发现合成氨装置500单元甲醇再生效果不好,怀疑低压蒸汽中串入可燃气体;依据12时50分分析报告单,确认蒸汽发生器E2411存在内漏,低压蒸汽管网串入可燃气体(CO+H2)。

2)CO进入泵房途径:19日19时38分、20日0时40分通过对换热泵房内的地漏CO含量分析结果,可以认定空分区域换热泵房内的CO是通过厂区地下管网经泵房内地沟串入到泵房内的。

3)直接原因:长时间吸入CO,导致中毒死亡。

4)间接原因

(1)劳动纪律管理不严,员工自我约束力低。刘德成和林跃文午饭后到边远岗位长时间滞留。通过现场调查和查阅相关记录、规程分析,刘德成、林跃文二人从12时左右离开调度室,到14时40分在346A换热站内两处非巡检点部位(闲置房间内)发现二人中毒,判断二人有违反劳动纪律行为,依据是二人并不是在巡检路线上或设备周围中毒,从巡检盘的指示上只是标明了11时串牌。

(2)车间对岗位巡检、记录管理存在漏洞。在《水汽

车间巡回检查规定》2.4.4巡线岗位巡检要求中的“第2.4.4.1、2.4.4.3、2.4.4.4条”对巡检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巡线工要每2小时巡检一次、巡检人员不能在采暖泵房内休息、巡检人员必须骑车巡检等。在《水汽车间07年冬季安全生产方案》中规定每班每四小时巡检一次,而通过查阅水汽车间巡线岗位巡检记录发现从1月1日至18日每班只记录一次巡检结果,而19日白班未记录,且检查人林跃文、确认人施占超已经提前签字。

(3)装置出现设备故障时,工厂启动预案不完全。通过回放厂调度指令录音电话,生产指挥人员下达合成氨装置生产异常调度指令时,应将“合成氨装置生产异常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危害”传达给相关的单位、部门,而通知水汽调度室指令为“合成氨出现生产波动”,而未向水汽调度室通报合成氨波动的具体内容是蒸汽中夹带合成气,造成水汽车间未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在组织处理可燃气体、有毒气体串入低压蒸汽管网过程中风险识别不到位,对偏远应急岗位防控措施考虑不周。

(5)防中毒教育不到位,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差。

(五)2009年某石化公司“8.9”苯中毒事故

2009年8月9日,某石化公司苯乙烯装置乙苯单元分离

系统接料试运行中,发生一起苯中毒事故,造成l人死亡。为认真汲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坚决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现将事故通报如下:

1、事故经过

8月7日下午,某石化公司苯乙烯装置乙苯单元分离系统引乙苯和苯,建立苯系统循环。8月8日7时30分,乙苯单元脱轻组分塔釜进行循环升温。8月9日17时32分,系统仍处在循环升温过程中,脱轻组分塔釜底泵出口单向阀法兰处突然泄漏,液体苯大量喷出。一名现场操作工闻声赶到迅速将釜底泵停止,并去外操间汇报。值班长立即与外操班长带五套防毒面具和防化手套到现场,并用对讲机通知相关人员,五名员工佩戴防毒面具和防化手套轮流作业,关闭了釜底泵进出口阀,之后五人撤离泄漏区。随后,两名工艺技术员佩戴空气呼吸器紧固泄漏处螺栓,泄漏停止。17时50分,发现一名轮流关闭釜底泵进出口阀的员工昏迷在泄漏点下风处18.6米的地面上,该名员工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某石化公司立即向集团公司、炼油与化工分公司和地方政府进行了报告,并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事故调查工作。经调查分析,认定事故的原因是脱轻组分塔釜底泵出口单向阀第一道法兰垫片因施工残留的石棉板被苯

溶剂浸透冲出,致使法兰密封失效,大量苯发生泄漏。在关闭釜底泵阀门过程中,员工没有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只是配戴了巡检使用的防毒面具,防毒面具滤毒罐被高浓度苯击穿,且在撤离中晕倒在下风处,长时间接触苯,造成中毒致死。这起事故暴露出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不严格,施工质量把关不严,监理单位不尽责,导致部分垫片安装质量不合格,为工程建设项目埋下安全隐患。但也暴露出建设单位部分员工应急知识掌握不全面,应急演练缺乏针对性,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不强,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造成事故后果扩大。教训深刻,代价沉重,必须引起各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反思,坚决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3、工作要求

1)要迅速将这起事故通报到基层班组,结合集团公司《反违章禁令》和《HSE管理原则》,以及近期集团公司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六十周年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全[2009] 516号)精神,发动岗位员工认真查找安全隐患,严肃查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切实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治本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2)要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条例》,切实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从源头消除事故隐患。要强化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确保达到质量和安全标准。对所有项目都要实行质量负责制,对所有关键工序、步骤和环节,做到记

录详尽、有据可查、责任到人,对出现质量问题的有关责任人员,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3)要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工作,制定科学、安全的施工工期,坚决杜绝随意压缩工期。要督促工程监理单位认真履行职责,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进行监理,对于不认真履行职责的现场监理要及时清出,建设单位也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要认真组织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进行验收,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4)全面检查重点要害岗位个人防护用品和现场救援装备的配备情况和完好状况,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好用、够用。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制定演练计划,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应急救援知识培训,使员工熟悉岗位风险和现场有毒有害物料性质,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完整版)CO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2011年10月急诊科业务学习试题 姓名: 一、选择题: 1.CO对血红蛋白有极大的亲和力,比O2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倍。 A50-100 B100-200 C200-300 D300-400 2.HbCO的解离速度比氧合血红蛋白慢()倍,故CO中毒后可较长时间存留于血液中。 A1000 B3600 C5000 D10000 3.一氧化碳中毒可损伤下列哪些脏器?() A脑、心、肺B肝、肾 C周围神经、皮肤黏膜、筋膜、骨骼肌D以上都可 4.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型脑病多在急性中毒后()内发生,多表现为中毒昏迷—中间清醒—迟发症。 A3-5天B1-2周C2-3周D1-2月 5.血液中HbCO的浓度为30%-50%时可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 A轻度B中度C重度D极重度 6.一氧化碳中毒病史询问有困难时,应注意与()鉴别。 A脑血管意外B脑膜炎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以上都是 7.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头颅CT异常率达87.5%,主要表现为()低密度改变。 A 基底节区B延髓C双侧苍白球和皮质白质D小脑皮质 8.一氧化碳中毒可向血液内注射()解毒,因为CO与其的结合比HbCO更牢固,可促进释放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呼吸。 A亚甲蓝B纳洛酮C碳酸氢钠D美兰 9.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以钙离子拮抗剂()扩血管,改善脑血流灌注。 A维拉帕米B地尔硫卓C尼莫地平D硝苯地平 10.()为体内阿片受体的纯拮抗剂,可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昏迷病人的催醒。 A吗啡B纳洛酮C芬太尼D异丙嗪 二、填空题: 1.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理有()、()、()、()。 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口唇、皮肤、黏膜和指甲呈()色,,尤以面颊、前胸和大腿内侧皮肤明显,重度中毒是可呈()或(),可伴有()、()、()和()等损害。 3.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岁中毒程度不同而不同,可分为()、()、(),其血液中HbCO浓度分别为()、()、()。 4.一氧化碳中毒心脏损害多表现为()、()、()和(),需及时做()检查。 5.一氧化碳中毒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能降低机体的(),减少()通透性,有助于缓解()。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护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护理 急诊科张玲 急性CO中毒首要症状是昏迷的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多脏器的损伤及复杂的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及时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是CO中毒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既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又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CO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窒息性气体毒物。经呼吸道进入肺泡被吸收入血后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由于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的亲和力大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度比氧全血红蛋白慢,两者相差3600倍。当人体吸入CO后,血浆中的CO便迅速把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排挤出去,造成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且CO的浓度过高时还可以与红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从而直接抑制组织细胞的内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常最先受累。CO中毒时,体内血管吻合枝少而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脑和心最易遭受损害。脑内小血管迅速麻痹、扩张。脑内三磷酸腺苷(ATP)在无氧情况下迅速耗尽,钠泵运转不灵,钠离子蓄积于细胞内而诱发脑细胞内水肿。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肿胀而造成脑血管循环障碍。缺氧时,脑内酸性代谢产物蓄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产生脑细胞间质水肿。脑血循环障碍可造成血栓形成、缺血性坏死以及广泛的脱髓鞘病变。 一、急救配合 1、现场急救 立即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置于新鲜空气处,如为密闭居室应立即开窗通风,松开病人衣领、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迅速纠正缺氧 这是抢救CO中毒患者的关键。迅速给氧是纠正缺氧最有效的方法。轻度中毒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低流量吸氧,中重度中毒者给予高流量吸氧,氧流量为8~10 L/min(时间不超过24 h,以免发生氧中毒)。 3、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是抢救CO中毒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案,可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高压氧治疗能迅速改善机体缺氧状态;还能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并能预防和治疗CO中毒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后遗症。 4、防治脑水肿 早期使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或20%甘露醇静滴,同时可输入新鲜的光量子血,此有助于改善组织的缺氧。可应用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 等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5、对症治疗 有呼吸衰竭时可用呼吸兴奋药,高热者采用物理降温,头部戴冰帽,体表放置冰袋,使体温保持在32℃左右,如降温过程中出现寒战或降温疗效不佳时,可用冬眠药物。频繁抽搐者首选地西泮静注。 6、其它治疗 如新药纳络酮及醒脑静的应用,预防和及时控制感染等。 二、护理措施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CO中毒时引起肺超微结构缺氧、水肿,引起气血交换障碍,可致呼吸衰竭,有明显的缺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86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预 防与处理(正式版)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正 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氧化碳中毒后会出现剧烈的头痛、眩晕、心 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嗜睡、意识模糊,甚至 短暂的昏厥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采用燃煤炉取暖 时,如果没有安装烟囱,烟囱堵塞、漏气、倒风,室 内门窗紧闭等都极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在通风 不良的浴室内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使用煤气做饭的 学校因管理不善造成管道煤气泄露;南方地区使用沼 气的学校,因设施设备操作不当,引发沼气泄露;学 生误入极易聚集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菜窖、深坑、 深井和下水道等。

一、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学校要加强取暖及其他设备的管理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使用方法正确。 (1)学校教室和宿舍使用煤炉取暖时,要安装烟囱、通气窗、风斗等设施,确保排气顺畅。不得使用没有上述安全设施的煤炉取暖。有条件的要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2)定期对烟筒和烟道口进行检查,及时清理烟垢,保证通气顺畅。 (3)不得在室内或靠近学生宿舍或教室的地方使用极易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燃气、燃煤、燃油设备。 (4)不使用直排式热水器和烟道式热水器等淘汰产品;不使用超过使用期限的热水器;不得自行安

8、煤气中毒事故应急处置

现场处置方案样本二 煤气中毒事故应急处置 1、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1)尽快切断煤气泄漏源,减小煤气泄漏量; 2)对中毒人员就地实施抢救,最大限度减小事故伤害程度; 3)救援人员必须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后才能进入事故现场实施救援,防止自身受到伤害; 4)事故现场严格杜绝任何火源。 2、应急处置的基本程序 1)事故报告 发生煤气泄漏事故时,当班班(组)长应立即通知煤气防护站和报告本车间相关负责人。车间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可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将事故立即报告分厂相关负责人。分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可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将事故立即报告总厂相关负责人。事故严重时,也可以越级报告。 2)应急预案启动 发生煤气泄漏事故后,岗位人员应立即启动相关的事故应急预案。事故较严重,本班(组)处理有困难时,班(组)长应向车间负责人提出启动车间相关应急预案的请求。 车间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相关的事故应急预案。如果接到启动应急预案的请求应立即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事故较严重,本车间处理有困难时,车间负责人应向分厂负责人提出启动分厂相关应急预案的请求。 分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相关的事故应急预案。如果接到启动应急预案的请求应立即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事故较严重,分厂自己处理有困难时,分厂负责人应向总厂负责人提出启动总厂相关应急预案的请求。 总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相关的事故应急

预案。如果接到启动应急预案的请求应立即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事故特别严重,本企业处理有困难时,总厂负责人应向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人提出启动地方人民政府相关应急预案的请求。 3、抢险人员注意事项 救援队员进入险区前,对自己所用的仪器要进行自检、互检,佩戴好呼吸器和一氧化碳报警器,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险区。 4、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一般措施 1)对泄漏点周围逐个地点进行搜索,特别是死角、夹道等不易引起注意的地方全面进行搜索。对于象高炉、转炉煤气回收等具有多层平台的地区,应逐平台进行搜索。发现中毒人员应首先将其抬到安全区域,并实施现场抢救; 搜索后,要对在岗人员及参加抢险的人员进行人数清点,在人数不符的情况下搜救工作不能终止,直到人员全部点清; 2)迅速关闭泄漏设备的阀门或采取其他堵漏措施,切断气源,防止气体继续泄漏; 3)在危险区域设置警戒区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封闭所有通往事故点的交通道路,实施临时交通管制,除抢抢险人员和专用车辆外其他人员和车辆均不得进入警戒区; 4)煤气泄漏事故警戒区域内杜绝一切明火,进入现场的救援人员不得携带火柴、打火机等,防止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 5)应对警戒区域内的煤气含量进行检测,超过规定标准时警戒区不能撤销。 煤气设备泄漏处置 1)煤气设备大量泄漏煤气一般处置步骤: ①查明危险区域范围; ②布置警戒; ③相关用户停用、止火; ④往设备内大量通入蒸汽或氮气;

一氧化碳慢性中毒的治疗方法

一氧化碳慢性中毒的治疗方法 一氧化碳相信大家都会知道是一种有毒的气体,不同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吸入对于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十分大。对于这种有毒气体的中度症状,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的话,容易大脑等一些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因此对于一氧化碳慢性中毒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下面带大家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 入引起中毒。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当人们意识到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往往已为时已晚。因为支配人体运动的大脑皮质最先受到麻痹损害,使人无法实现有目的的自主运动。可手脚已不听使唤。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

西医诊断:临床可根据CO接触史、突然昏迷、皮肤粘膜樱 桃红色等作出诊断。 1.有产生煤气的条件及接触史。职业性中毒常为集体性,生活性中毒常为冬季生火取暖而室内通风不良所致,同室人亦有中毒表现,使用热水器亦是煤气中毒的重要原因。 2.轻度中毒者有头晕,头痛,乏力,心悸,恶心,呕吐及视力模糊。 3.病情严重者皮肤呈樱桃红色,呼吸及脉搏加快,四肢张力增强,意识障碍,处于深昏迷甚至呈尸厥状态。最终因肺衰。心衰而死亡。 4.严重患者抢救苏醒后,经约2~60天的假愈期,可出现迟发性脑病症状,表现为痴呆木僵。震颤麻痹、偏瘫。痫病发作、感觉运动障碍等。 5.血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呈阳性反应。轻度中毒血液HBCO浓度为10%~30%,中度中毒血液HBCO浓度为30%~40%,重度中毒血液COHB浓度可高达50%。

最新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1·4”重大煤气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资料

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 “1·4”重大煤气中毒事故调查报告 2010年1月4日10时50分,位于邯郸武安市西南约45公里山区的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煤气中毒事故,造成21人死亡、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80万元。1月5日9时,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以“7人死亡、9人受伤”上报,瞒报死亡人数。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家宝总理、德江副总理作出重要指示,国家安监总局骆琳局长作出重要批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云川书记、全国省长和瑞彬副省长就认真贯彻落实家宝总理、德江副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多次批示,要求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查处。国家安监总局华山副局长率工作组专程到武安市指导事故调查工作。国家安监总局、监察部、公安部组成联合督导组三次到武安督导事故调查工作。瑞彬副省长多次深入事故现场,调度安排部署事故调查工作。 1月8日9时,省安监局接到了邯郸市安监局“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1·4’事故造成21人死亡、9人受伤”的报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当日成立了由省政府瑞彬副省长为事故调查领导小组组长,省安监局高圣先局长为事故调查组组长,省安监局、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

总工会、省工信厅、省住建厅和邯郸市人民政府相关人员参加的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1·4”重大煤气中毒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事故调查组邀请省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聘请省内10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协助事故调查。为增强事故调查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省政府又聘请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干勇为组长的6名国内知名专家,对技术报告进行评审论证。 事故调查组通过查阅资料、现场勘查、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瞒报人数过程,认定了事故性质,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以及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故单位概况 (一)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 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阳公司)始建于1992年10月,在邯郸市工商局注册,由武安市喜鹏冶金物资有限公司和龙翔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出资成立,为中港合资企业,地址在武安市阳邑镇,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郭恩元。公司总资产85亿元,员工9000余人,下设炼铁厂、炼钢厂、宽厚板厂、带钢厂、焊管厂、高速线材厂、热轧卷板厂等14个分厂,年设计能力为铁600万吨、钢600万吨、钢材600万吨,主要产品有宽厚板、热轧卷板、中宽

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护理

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护理 (一)定义 由于人体短期内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可致全身组织缺氧,最终发生脑水肿与中毒性脑病。(二)一氧化碳介绍 一氧化碳(即CO)就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气体比重0.967。空气中CO浓度达到1 2.5%时,有爆炸的危险。工业上,高炉煤气与发生炉含CO30%~35%;水煤气含CO30%~4 0%。炼钢、炼焦、烧窑等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炉门或窑门关闭不严,煤气管道漏气都可选出大量CO。在室内试内燃机车或火车通过隧道时,空气中CO可达到有害浓度。矿井打眼放炮产生的炮烟中,CO含量也较高。煤矿瓦斯爆炸时有大量CO产生。化学工业合成氨、甲醇、—丙酮等都要接触CO。 在日常生活中,每日吸烟一包,可使血液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升至5%~6%。在吸烟环境中生活8h,相当于吸5支香烟。煤炉产生的气体中CO含量可高达6%~30%。室内门窗紧闭,火炉无烟囱,或烟囱堵塞、漏气、倒风以及在通风不良的浴室内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都可发生CO中毒。失火现场空气中CO浓度可高达10%、也可发生中毒。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氧化碳就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可产生一氧化碳,俗称煤气。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血液,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由于C O与血红蛋白的亲与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与力大24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慢3600倍,故易造成碳氧血红蛋白在体内的蓄积。COHb不能携氧,而且还影响氧合血红蛋白正常解离,即氧不易释放到组织,从而导致组织与细胞的缺氧。此外,CO还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直接抑制组织细胞内呼吸。这些因素更加重组织、细胞缺氧。CO中毒时,脑、心对缺氧最最敏感,常最先受损。 (四)辅助检查 1、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测定对确诊有有价值的指标

煤气中毒事故应急处置

煤气中毒事故应急处置 1、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1)尽快切断煤气泄漏源,减小煤气泄漏量; 2)对中毒人员就地实施抢救,最大限度减小事故伤害程度; 3)救援人员必须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后才能进入事故现场实施救援,防止自身受到伤害; 4)事故现场严格杜绝任何火源。 2、应急处置的基本程序 1)事故报告 发生煤气泄漏事故时,当班班(组)长应立即通知煤气防护站和报告本车间相关负责人。车间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可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将事故立即报告分厂相关负责人。分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可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将事故立即报告总厂相关负责人。事故严重时,也可以越级报告。 2)应急预案启动 发生煤气泄漏事故后,岗位人员应立即启动相关的事故应急预案。事故较严重,本班(组)处理有困难时,班(组)长应向车间负责人提出启动车间相关应急预案的请求。 车间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相关的事故应急预案。如果接到启动应急预案的请求应立即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事故较严重,本车间处理有困难时,车间负责人应向分厂负责人提出启动分厂相关应急预案的请求。 分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相关的事故应急预案。如果接到启动应急预案的请求应立即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事故较严重,分厂自己处理有困难时,分厂负责人应向总厂负责人提出启动总厂相关应急预案的请求。 总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相关的事故应急预案。如果接到启动应急预案的请求应立即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事故特别

严重,本企业处理有困难时,总厂负责人应向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人提出启动地方人民政府相关应急预案的请求。 3、抢险人员注意事项 救援队员进入险区前,对自己所用的仪器要进行自检、互检,佩戴好呼吸器和一氧化碳报警器,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险区。 4、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一般措施 1)对泄漏点周围逐个地点进行搜索,特别是死角、夹道等不易引起注意的地方全面进行搜索。对于象高炉、转炉煤气回收等具有多层平台的地区,应逐平台进行搜索。发现中毒人员应首先将其抬到安全区域,并实施现场抢救; 搜索后,要对在岗人员及参加抢险的人员进行人数清点,在人数不符的情况下搜救工作不能终止,直到人员全部点清; 2)迅速关闭泄漏设备的阀门或采取其他堵漏措施,切断气源,防止气体继续泄漏; 3)在危险区域设置警戒区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封闭所有通往事故点的交通道路,实施临时交通管制,除抢抢险人员和专用车辆外其他人员和车辆均不得进入警戒区; 4)煤气泄漏事故警戒区域内杜绝一切明火,进入现场的救援人员不得携带火柴、打火机等,防止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 5)应对警戒区域内的煤气含量进行检测,超过规定标准时警戒区不能撤销。 煤气设备泄漏处置 1)煤气设备大量泄漏煤气一般处置步骤: ①查明危险区域范围; ②布置警戒; ③相关用户停用、止火; ④往设备内大量通入蒸汽或氮气; ⑤切断煤气来源,必要时堵盲板;

一氧化碳中毒

氧化碳中毒 总结与推荐一氧化碳中毒较常见,可能致命,并且很有 可能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而漏诊。一氧化碳对氧气的运输具有 重大影响,并在较小程度上对外周氧气利用产生影响。?一氧 化碳中毒最常发生于气候寒冷地区的冬季,但它也可能在所有 季节和环境中发生。大部分的意外中毒病例是由吸入烟雾导 致。其他潜在的一氧化碳来源包括:运行不良的供暖系统、通 风不当的燃料燃烧设备(如,煤油炉、木炭烤架、野营灶具 和汽油发电机),以及在通风不良的场所运行的机动车。?一氧化碳可迅速跨过肺毛细血管膜,并以约为氧气240 倍 的亲和力与血红素中含铁的部分结合。COHb 血症的程度取决 于环境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量、暴露持续时间和每分钟通 气量。 ?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可变性和很强的非特异性。轻至中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常表现为全身症状,包括头痛(最常见)、不适、恶心和头晕,并可能被误诊为急性病毒性综合征。在没有并发创伤或烧伤的情况下,一氧化碳中毒的体格检查发现通常仅限于精神状态的改变,轻则为轻度意识模糊,重则为癫痫发作和昏迷。仔细进行神经系统检查非常重要。 ?可发生心脏缺血。一旦确诊一氧化碳中毒,我们推荐进行心 电图检查;对于心电图显示有缺血证据、存在提示缺血的症

状、年龄超过65 岁或有心脏疾病史或者心脏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进行心脏生物标志物的评估。 ?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依据是存在相符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并且COHb 水平升高。诊断需要使用一氧化碳血气分析仪对血气样本进行定量测定;标准脉搏血氧测定(SpO2) 无法区分氧合血红蛋白和COHb 。由于血氧分压(PO2) 反映氧气在血液中的溶解程度,并且该过程不受一氧化碳的影响,所以PO2 测量值通常是正常的。 ?持续评估和标准干预措施对于保障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气道畅通、呼吸和循环极为重要。我们推荐对所有昏迷患者和精神状态严重受损的患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处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最重要干预措施是立即脱离一氧化碳中毒源,并使用非再呼吸面罩或气管内插管呼吸100% 的氧气。不论脉搏血氧测定结果或动脉PO2 的水平如何,我们都推荐对所有疑似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使用100% 常压氧(NBO) 进行初始治疗。 ?对于严重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关高压氧治疗( HBO )降低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的能力,尚存在争议。我们建议在下列情况下使用HBO 。·一氧化碳水平大于25%·妊娠患者一氧化碳水平大于 20%·意识丧失·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有终末器官缺血的证据?许多症状较轻的意外中毒患者可在急诊科(ED) 进行处理并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739-13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氧化碳中毒后会出现剧烈的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嗜睡、意识模糊,甚至短暂的昏厥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采用燃煤炉取暖时,如果没有安装烟囱,烟囱堵塞、漏气、倒风,室内门窗紧闭等都极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在通风不良的浴室内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使用煤气做饭的学校因管理不善造成管道煤气泄露;南方地区使用沼气的学校,因设施设备操作不当,引发沼气泄露;学生误入极易聚集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菜窖、深坑、深井和下水道等。 一、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学校要加强取暖及其他设备的管理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使用方

法正确。 (1)学校教室和宿舍使用煤炉取暖时,要安装烟囱、通气窗、风斗等设施,确保排气顺畅。不得使用没有上述安全设施的煤炉取暖。有条件的要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2)定期对烟筒和烟道口进行检查,及时清理烟垢,保证通气顺畅。 (3)不得在室内或靠近学生宿舍或教室的地方使用极易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燃气、燃煤、燃油设备。 (4)不使用直排式热水器和烟道式热水器等淘汰产品;不使用超过使用期限的热水器;不得自行安装、拆除、改装热水器等燃具;不得把燃气热水器安装于浴室内。 (5)经常检查燃气与热水器连接管和排气管的完好。 (6)相关人员要掌握正确使用煤气的方法。当自动点火的灶具连续打火未点燃时,应稍等片刻,让已

煤气中毒事件

12日至22日牡丹江市煤气中毒112例造成14人死亡 南海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d8892590.html, 2006-02-26 20:29 来源:黑龙江日报[发表评论]海南新闻网2月26日消息:25日召开的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通报了牡丹江的煤气中毒事件:由于气候异常、气压偏低、居室通风不畅,从12日至22日,牡丹江市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病例112例,14人死亡。 据悉,省政府第62次省长办公会已经决定,由监察厅牵头对事件进行调查;把这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向全省通报。 会议强调,虽然已经步入初春,但采暖期还有一段时间,且开春是我省一氧化碳中毒高发期,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媒体和社区宣传栏,通过制作公益广告、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群众广泛宣传预防家庭一氧化碳中毒的卫生知识和安全燃煤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各级政府要立即组织卫生、公安等有关部门以及乡镇机构、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燃煤取暖住房,特别对平房区、农民工集中居住区进行全面检查,逐户制定一氧化碳中毒预案,防患于未然;加强卫生、安监、气象、民政、公安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及时通报信息,按照分工做好防范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做好抢救中毒患者的各项应急准备工作,确保急救人员、设备、物资及时到位,提高救治能力。 会议要求,各部门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要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置,坚决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黑龙江牡丹江市百余人一氧化碳中毒十多人死亡 中新网2月22日电生活报消息,从12日至15日,来自牡丹江市第一医院,第二医院120

急救中心的统计数字表明:牡市有百余人一氧化碳中毒,其中已死亡十余人,包括一名孕妇。13日,据该市第一医院急救中心不完全统计,当夜医院共接到五十余名一氧化碳中毒的急诊病人。从13日19时至14日11时,该市二院急救科共接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三十多人。该市二院急救科的医生告诉记者,这些患者都是因自行采暖排烟不畅而中毒的,常常是一家两三口人同时中毒。死亡的孕妇已怀有8个月的身孕。 据该市气象台祝台长介绍,这几天牡市温差变化大,在低气压的控制下,导致一些烟道短小的烟囱排烟不畅。据悉,一氧化碳中毒具有季节性、群发性的特点,北方主要集中在10月下旬至4月中旬采暖期间。虽然牡丹江市每年都有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但像今年这样的群发现象是比较罕见的。

一氧化碳中毒病历

患者王芳,女性,48岁,汉族,已婚,农民,主因:呼吸困难,头晕、头痛30分钟。于2016/12/29 09:20以“一氧化碳中毒”收住入院。 一、病例特点: 1.病史:患者家属述患者在家洗澡时(洗澡间生有蜂窝煤驴子)由于门窗紧闭,吸入一氧化碳,自觉呼吸困难,头晕及头痛,后觉症状加重,于是前来医院就诊,刻下见:神志清楚,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口唇樱桃红色,轻度抽搐,同时伴烦躁胸闷,呕吐及心慌。门诊立即给于高流量氧气吸入(5Lmin)、利尿、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为系统诊治,患者要求住院治疗,遂以“一氧化碳中毒”收住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头晕及头痛,胸闷及心慌,无咳嗽,无腹痛及腹泻,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缓解。 2.查体:T:36.3℃ P:106/分 R:24次/分 BP:110/88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扶入病房,自动体位,体查合作,问答切题。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自如。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溢脓,乳突无压痛,听力正常。无鼻翼扇动,中隔无偏曲,通气畅,鼻窦无压痛。口角无发绀,口唇樱桃红色,伸舌居中,口腔粘膜无溃疡,咽后壁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无脓性分泌物,悬雍垂居中,软腭运动对称。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颈静脉无充盁,未见异常动脉搏动。胸廓无畸形,两侧

对称,胸壁无静脉曲张,无压痛,双侧呼吸运动一致,语颤相等,无胸膜摩擦感,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晰,双肺未闻及异常呼吸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尖搏动不弥散,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106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两侧对称,未见腹壁静脉显露,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柔软,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胆囊、肾未触及,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未闻及气过水声及血管杂音。肛门外生殖器未查,脊柱呈生理性弯曲,四肢无畸形,关节无红肿,运动自如。双下肢无凹陷性浮肿,四肢肌力正常,下肢无静脉曲张及溃疡,无杵状指、趾,无水冲脉、枪击音、毛细血管搏动,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存在。肱二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正常存在。巴彬斯奇征阴性,克尼格征阴性。 3.专科情况: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扶入病房,自动体位,体查合作,问答切题。口唇呈樱桃红色,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自如。 4.辅助检查:已开出,待回报。 二、拟诊讨论: 1.初步诊断: 一氧化碳中毒 2.诊断依据:

化工煤气中毒事故案例分析(内容清晰)

案例分析 2014年5月20日23时许,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煤气化厂造气车间更换蒸汽缓冲罐过程中,发生了一起煤气中毒事故,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1人轻微中毒。作业中,一名维修清理人员在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也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违章进入罐内作业中毒晕倒,随后一名管理人员也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进行施救并中毒晕倒,工厂随即组织相关人员将两人施救后送往医院,该二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另有一名救援人员受到轻微中毒伤害,经救治已出院。事故暴露出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检修作业未严格落实安全措施、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诸多问题。 1、问:《有限空间作业五条规定》有哪些内容? 答: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2、煤气的主要含量是什么?有什么危害?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可容许的安全浓度是多少?燃烧爆炸限值是多少? 答:煤气的主要含量是CO。一氧化碳(CO),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内,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不仅降低了血球携带氧的能力,而且还抑制、延缓氧血红蛋白(O2Hb)的解析和释放,导致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严重者则可能危及人的生命。心脏和大脑是与人的生命最密切的组织和器官,心脏和大脑对机体供氧不足的反应特别敏感。因此,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机体组织缺氧,对心脏和大脑的影响最为显著。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可容许浓度为30mg/立方米。 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12.5%~74%。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范围(口径)越宽,危险性越大。3、如果设置可燃、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应该如何设置?答:生产或使用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包括甲类气体和液化烃、甲。类液体的储罐区、装卸设施、灌装站等,应按规范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生产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应按规范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一、可燃气体或其中含有毒气体,一旦泄漏,可燃气体可能

一氧化碳中毒的现场急救措施

氧化碳中毒现场的抢救措施 当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后,不要盲目进入,施救者必须迅速按下列程序进行救助: 首先打开门窗通风。将中毒患者脱离现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注意保暖,解开患者的衣领及腰带,保持呼吸顺畅,同时呼叫救护车,送到有高压氧仓设备的医院进行救治。 第二,切断毒气来源。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环境施救时严禁携带明火,煤气浓度过高,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均可能引起爆炸。 具体急救措施 因为一氧化碳的比重为0.967,比空气轻,救护者应俯伏入室,立即打开门窗,并将患者迅速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脱离中毒现场后需注意保暖。昏迷初期可针刺人中、少商、十宣、涌泉等穴位,有助于患者苏醒。对呼吸困难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迅速送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抢救。 有条件者应对中度和重度中毒患者立即给吸入高浓度氧。必要时应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对重度病人见效快,副作用少,为首选急救手段。 到医院后可注射呼吸兴奋剂,进行输血、换血,以迅速改善组织缺氧。有脑水肿者可给脑脱水剂(20%甘露醇、50%葡萄糖以及

地塞米松等静脉滴注)。对于发生休克、酸中毒、电解质平衡失调均应妥善处理,及早应用抗菌素,以肪肺部感染。 病因与发病机理 在生产和生活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可产生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自然界极为稳定,不自行分解,也不被氧化,进入人体,可引起中毒。 在生产和建筑过程中,采矿、隧道的放炮、铜铁冶炼、化肥生产制造等都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在日常生活中,如生煤炉;烟筒堵塞漏气等;家用管道煤气,如煮沸液体溢出熄火,造成泄漏煤气时间较长;煤气热水器在浴室内的不当安装等,常在室内门窗紧闭、通风不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浓度很高而导致中毒。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二者的亲和力约比氧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40倍,其解离又比氧合血红蛋白慢3600倍。故一氧化碳一经吸入,即与氧争夺血红蛋白,使大部分血红蛋白变成碳氧血红蛋白,不但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的能力和作用,同时还能阻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更加重组织缺氧。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还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离子相结合,直接抑制细胞内呼吸造成内窒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肌对缺氧特别敏感,在受一氧化碳损害时也表现得最严重。 临床表现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调查报告.

平凉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 “2.27”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调查报告 2013年2月27日18点40分,平凉市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原料磨粗磨仓内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41.03万元。 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工业园区管委会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并做好遇难人员及家属的善后处臵工作。平凉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安监局、监察局、公安局、总工会、工信委、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组成的事故调查组(下设综合组、管理组、技术组三个小组),委托市安监局局长练生辉担任事故调查组组长,并邀请市人民检察院参加,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事故调查组通过现场勘查、调查取证、查阅资料和技术分析,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的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现将事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平凉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系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18日,位于平凉工业园区四十里铺镇洪岳村,现有职工318人,管理人员69人,公司领导3人,法定代表人闫宗文,公司设有各类科室11个。公司主要经营水泥及水泥制品的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的研制、开发、应用和技术咨询服务等。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救援情况 (一)事故经过 2013年2月27日早6点30分,平凉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窑头点火烘窑,熟料部安排从早上8点30分开始,由班长柳东生、副班长黄小龙带领雪恩、雪龙、陈玉等人将钢球装入粗磨仓内,计划第二天中午12点开磨。当天下午6点10分左右工作人员加完钢球,6点20分副班长黄小龙让下午上班的巡检工潘世勇一起关闭磨门,6点30分潘世勇和雪龙先后进入粗磨仓,在关闭磨门时,雪龙中毒倒地,潘世勇从磨内爬出呼救,听到呼救后,班长柳东生、副班长黄小龙、雪恩、陈玉、林顺5人先后进入磨内救人,导致7人全部中毒。6点46分祁连山水泥公司调度室接到报告,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7点40分左右伤者全部救出并送往平凉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抢救,经急救柳东生、黄小龙、雪龙、陈玉4人因有害气体中毒已无生命体征,医院宣布4人为院前死亡,潘世勇、林顺转入心血管科治疗。 (二)事故救援情况 事故发生后,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接报即组织相关部门指导、配合平凉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迅速开展事故救援,查清并核实了死亡人员及受伤人员的基本情况,与家属取得了联系。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做了汇报。市委书记陈伟、市委副书记市长臧秋华高度重视,立即做出批示,要求全力做好事故救援及善后处理工作。市政府副市长杨军、张正带领市安监局、工信委、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督促工业园区管委会及平凉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全

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1·4”重大煤气中毒事故调查报告_1

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1·4”重大煤气中毒事故调查报告2010年1月4日10时50分,位于邯郸武安市西南约45公里山区的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煤气中毒事故,造成21人死亡、9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80万元。1月5日9时,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以“7人死亡、9人受伤”上报,瞒报死亡人数。 一、事故单位概况 (一)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 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阳公司),始建于1992年10月,在邯郸市工商局注册,由武安市喜鹏冶金物资有限公司和龙 翔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出资成立,为中港合资企业,地址在武安市阳邑镇,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郭恩元。公司总资产85亿元,员工9000余人,下设炼铁厂、炼钢厂、宽厚板厂、带钢厂、焊管厂、高速线材厂、热轧卷板厂等14个分厂,年设计能力为炼铁600万吨、炼钢600万吨、钢材600万吨,主要产品有宽厚板、热轧卷板、中宽带钢、高速线材和焊管等。2006年以来,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年 利税6亿多元,为中国500强、河北省100强企业。

(二)江苏南京三叶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三叶公用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7月,法定代表人丁同庆,注册资金300万元,因2003年至2006年没有年审,2008年10月被南京市工商局吊销营业执照。2007年6月,成立南京三叶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丁同庆之妻蔡明秀(丁同庆妻子),注册资金300万,后变更为南京三叶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叶公司),法定代表人丁同庆。三叶公司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普阳公司2号转炉煤气管道安装工程项目负责人刘建林,系三叶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建造师(项目经理)资格。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救援情况 (一)事故发生经过。 发生事故的普阳公司南坪炼钢分厂有2座120吨转炉,其中1号转炉及配套的1号、2号风机系统于2009年6月份正式投入使用,2号转炉正在砌炉,3号风机系统正处于安装调试阶段。3号风机管道由三叶公司负责施工、安装。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调查报告(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平凉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 “2.27”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调查报告 2013年2月27日18点40分,平凉市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原料磨粗磨仓内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41.03万元。 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工业园区管委会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并做好遇难人员及家属的善后处置工作。平凉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安监局、监察局、公安局、总工会、工信委、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组成的事故调查组(下设综合组、管理组、技术组三个小组),委托市安监局局长练生辉担任事故调查组组长,并邀请市人民检察院参加,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事故调查组通过现场勘查、调查取证、查阅资料和技术分析,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的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现将事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平凉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系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18日,位于平凉工业园区四十里铺镇洪岳村,现有职工318人,管理人员69人,公司领导3人,法定代表人闫宗文,公司设有各类科室11个。公司主要经营水泥及水泥制品的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的研制、开发、应用和技术咨询服务等。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救援情况 (一)事故经过 2013年2月27日早6点30分,平凉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窑头点火烘窑,熟料部安排从早上8点30分开始,由班长柳东生、副班长黄小龙带领雪恩、雪龙、陈玉等人将钢球装入粗磨仓内,计划第二天中午12点开磨。当天下午6点10分左右工作人员加

煤气中毒事故案例

煤气中毒事故案例 某公司炼炼铁车间发生一起煤气中毒事故,3名值班的煤气巡检工和前来抢救的3名值班人员煤气中毒,幸亏发现和救治及时,没有酿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事故经过: 某公司炼炼铁车间40m平台煤气回收巡检值班室3名值班人员正在值班。6点05分,3名值班人员中的冯某某,说肚子饿了,想吃点东西,于是站起身准备到食堂买饭。另一位值班人员汪某某感觉憋闷得难受,也想到食堂买点东西,站起身也准备走。2人站起身后感觉头重脚轻,迈不开步。到了此时值班的3人还没意识到有什么异常,因为新购进的德国德尔格一氧化碳报警仪没有发出警报,一点动静都没有。另一位40多岁的巡检工章某敏感些,他意识到可能有煤气泄漏,出现煤气中毒,于是抓起桌上的对讲机大喊:“快来救我们,40m 平台的人都中煤气了!”当班巡检班长和2名工人听到了呼救,直奔40m平台煤气回收巡检值班室救援;同时该厂调度室也听到了呼救,通知应急人员迅速组织救险。煤气回收巡检值班室方圆几十米区域煤气弥漫,值班室内的人都被熏倒在值班室外,前来救援的3人因未佩戴空气呼吸器,也被熏倒。就在此时,该厂煤气防护站人员接到厂调度站的紧急通知,佩戴氧气呼吸器及时前来救援,将煤气中毒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位置,及时施救,中毒人员渐渐有了意识。经过检查发现逆止阀的检修孔渐渐弥散开来,造成煤气泄漏。 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值夜班的3名工人的主要任务是每2小时巡检一次工艺设备,发现异常情况随时报告厂调度室并联系处理。在值班室周围,粗大的煤气回收管、回水管、回水阀、风机阀等大型设备纵横交错,是炼铁辅助设备的重要区域。冯某等3名值班工人接班后,打着手电巡检了一遍设备,便再没走出值班室,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按时巡检,放弃了巡检责任。煤气泄漏后,竟丝毫没有察觉。 为了预防煤气泄漏,该厂专门为巡检人员配备有高效微型煤气报警器。煤气报警器是从德国进口的新一代德尔格产品,属国内灵敏度最高的报警器。由于有先进的报警器保驾护航,还从来没发生一起纰漏。在煤气严重超标的情况下,为什么煤气报警器没有报警?这是调查需要查清的问题。调查组勘察事故现场后,对煤气报警器进行测试,任凭烟气喷吹,报警器毫无反应;取出电池测定,电池没电子。从电池状况判定,已经不止一个班次没电了,但是无人报告,也无人发现。按该厂交接班制度规定:接班人员接班时必须首先察看煤气报警仪器灵敏度。如果报警器没电,早就应该发现,由于值班人员的麻痹大意,一直未能发现,规章制度和报警器都形同虚设。调查人员换了新电池后,报警器状态正常,反应灵敏,声光响亮,报警及时。报警器没电没有及时发现,应执行的巡检制度不落实,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锰系公司宋志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