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学绪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和:喜怒哀乐不过节,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审美意识是:有节制的、社会性的情感。因此 中国的传统艺术大多数都保持了一种理性的人 道的控制性质。
孟子:充实之谓美。主张人性的美为:阳刚之 美,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与“中和”之美形成互补。
17
(2)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9
(2)西方人眼中的“美”
狭义之美:凡经由感官而能引起感觉和 精神的快感者。
广义之美:则不限于此,还包含崇高、 悲壮、滑稽等其他各种美的范畴,这种 美不仅提供形式上的快意,还包括美感 对象的内在性质。
10
二、美学是什么?
(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1)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及史书中对美的谈论 (2)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对美的论述
1
第一章.绪论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美是什么?
1、“美是什么”问题的提出 2、“美是什么”问题的探讨 3、“美”的特点 4、中西方人眼中的“美”
二、美学是什么?
1、美学学科的确立 2、中西方美学学科特点 3、美学与门类艺术学、一般艺术学的区别
三、为什么学习美学? 四、怎样学习美学?
2
一、美是什么?
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美学》正式 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此确立。
(2)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 的发表,使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11
“美学”的本义是“感性学”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A. G. Baumgarten, 1714-1762)
19来自百度文库
(三)美学与门类艺术学、一般艺术 学关系
1.门类艺术学:研究具体的各门类艺术。如音乐学、美术 学
2.一般艺术学:把各门类艺术学统一起来研究,研究其共 性。
3.美学:研究艺术中的根本问题,即艺术中的哲学问题或 哲学中的艺术问题。又叫“元艺术学”。
例如:欣赏中国画。有人说要看笔墨,有人说不要看笔墨,笔墨这个评 判标准就成了门类艺术学——美术学所争论的焦点。如果当我们讨 论问题从要不要笔墨变成艺术要不要标准,将一个局限于美术学范 畴的问题延伸到其他艺术种类,问题的性质就改变了,从美术学变 成美学。
3
2.关于“美是什么”问题的探讨
(1)客观派: 认为美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
存在的,美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美 与和谐、对称、色彩、比例等客观形式 因素有联系;
4
(2)主观派: 这种理论偏重于审美意识、审美情感
和审美心理,认为美在于心而不在于物, 是人的审美情感和心理活动的结果。
5
(3)关系论派: 这种理论从审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角
(3)从美的本质到各门艺术,以美——艺术作为基本结 构。如黑格尔美学、丹纳的艺术哲学
15
2、中国古典美学三重奏
(1)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2)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3)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16
(1)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 庸者,天下之正理。
老子《道德经》:提出美与恶;真与善等。 倡导“空灵玄远”、“境生象外”、“平淡朴拙”、
“虚实结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没有绝对的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自自
然然,自然而然。 “无为而无不为”:随意、从容、神闲、气静、悠然、
自得、宁静、清幽、淡远、和谐、飘逸、潇洒的美学 氛围。“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20
三、为什么学习美学?
1)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2)是为现代人的感性确立一块合理性
地盘的需要 3)是阐释和总结已有的审美活动、使
学科定义:“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12
(二)美学在知识系统中的位置
人文科学
知识系统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神 学
语 言
哲 学
历 史 学
人 经 政社 类 济 治会 学 学 学学
基 础 科
等
等学
应 用 科 学
逻伦 美 辑理 学 学学
数 学
理 学
工 学
13
(三)中外美学学科特点
对比:西方美学偏向抽象性、思辨性、系统性 中国美学偏向直观性、感悟性、零散性
18
(3)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空灵、玄远、寂静、闲适、清丽、缥缈 “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
迹可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闲行乱数竹,静坐照清源”。
例如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缀石叠山,借景引景,创 造曲径通幽,小中见大的感觉,将禅心、诗情、画意融 为一体,实景中生出禅境,从有限到无限,于缥缈中见 韵致,于空灵中见精神…..最终形成中国园林“特有的 写意化的自然美和诗画一般的空灵之美”
度进行分析,认为美不在于客观对象, 也不在于主观意识,而在于两者结合或 统一的关系中。
6
3.美的特点
(1)形 象 性 (2)情 感 性 (3)超 越 性
7
4.中、西方人眼中的“美”
(1)中国人眼中的“美”
“羊大为美”,由此我们可以将中国古人心中 的美解读为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把美等同于甘,指的是感官的快适。用
1.“美是什么”问题的提出
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此后不同 学者、艺术家、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许多 不同的理论模式和美学流派。 美是具体的、形象可感的,但研究“美是什么”问题,必须用抽象的 哲学方法揭示蕴含在美的事物中普遍的一般的规律。因此,美学是 一门抽象性、思辨性、哲学性较强的学科。
14
1、西方有三种美学:
(1)从美的本质到所有美的现象(自然、社会、艺术、 科学、制度等),以现象——本质为基本结构。如毕达哥 拉斯学派、柏拉图等。
(2)从美的本质转到美感的本质,以主体——客体为基 本结构。如康德、克罗齐(直觉美学)、立普斯(移情美 学)、布洛(心理距离说)、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美 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美学)
于生理需要满足时的感叹和对满足生理需要的对象的 肯定性评价,如对食物、酒称之为“美食”、“美 酒”,这里的美是“好”的意思。
8
二是用于伦理评价,是对人的行为、 思想、言论符合规范的一种赞同。
这里的美是“善”的意思,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美 与善同意”的传统观念。就人的美而言,美是内心的, 是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孟子:充实之谓美。主张人性的美为:阳刚之 美,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与“中和”之美形成互补。
17
(2)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9
(2)西方人眼中的“美”
狭义之美:凡经由感官而能引起感觉和 精神的快感者。
广义之美:则不限于此,还包含崇高、 悲壮、滑稽等其他各种美的范畴,这种 美不仅提供形式上的快意,还包括美感 对象的内在性质。
10
二、美学是什么?
(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1)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及史书中对美的谈论 (2)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对美的论述
1
第一章.绪论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美是什么?
1、“美是什么”问题的提出 2、“美是什么”问题的探讨 3、“美”的特点 4、中西方人眼中的“美”
二、美学是什么?
1、美学学科的确立 2、中西方美学学科特点 3、美学与门类艺术学、一般艺术学的区别
三、为什么学习美学? 四、怎样学习美学?
2
一、美是什么?
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美学》正式 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此确立。
(2)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 的发表,使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11
“美学”的本义是“感性学”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A. G. Baumgarten, 1714-1762)
19来自百度文库
(三)美学与门类艺术学、一般艺术 学关系
1.门类艺术学:研究具体的各门类艺术。如音乐学、美术 学
2.一般艺术学:把各门类艺术学统一起来研究,研究其共 性。
3.美学:研究艺术中的根本问题,即艺术中的哲学问题或 哲学中的艺术问题。又叫“元艺术学”。
例如:欣赏中国画。有人说要看笔墨,有人说不要看笔墨,笔墨这个评 判标准就成了门类艺术学——美术学所争论的焦点。如果当我们讨 论问题从要不要笔墨变成艺术要不要标准,将一个局限于美术学范 畴的问题延伸到其他艺术种类,问题的性质就改变了,从美术学变 成美学。
3
2.关于“美是什么”问题的探讨
(1)客观派: 认为美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
存在的,美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美 与和谐、对称、色彩、比例等客观形式 因素有联系;
4
(2)主观派: 这种理论偏重于审美意识、审美情感
和审美心理,认为美在于心而不在于物, 是人的审美情感和心理活动的结果。
5
(3)关系论派: 这种理论从审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角
(3)从美的本质到各门艺术,以美——艺术作为基本结 构。如黑格尔美学、丹纳的艺术哲学
15
2、中国古典美学三重奏
(1)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2)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3)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16
(1)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 庸者,天下之正理。
老子《道德经》:提出美与恶;真与善等。 倡导“空灵玄远”、“境生象外”、“平淡朴拙”、
“虚实结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没有绝对的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自自
然然,自然而然。 “无为而无不为”:随意、从容、神闲、气静、悠然、
自得、宁静、清幽、淡远、和谐、飘逸、潇洒的美学 氛围。“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20
三、为什么学习美学?
1)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2)是为现代人的感性确立一块合理性
地盘的需要 3)是阐释和总结已有的审美活动、使
学科定义:“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12
(二)美学在知识系统中的位置
人文科学
知识系统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神 学
语 言
哲 学
历 史 学
人 经 政社 类 济 治会 学 学 学学
基 础 科
等
等学
应 用 科 学
逻伦 美 辑理 学 学学
数 学
理 学
工 学
13
(三)中外美学学科特点
对比:西方美学偏向抽象性、思辨性、系统性 中国美学偏向直观性、感悟性、零散性
18
(3)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空灵、玄远、寂静、闲适、清丽、缥缈 “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
迹可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闲行乱数竹,静坐照清源”。
例如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缀石叠山,借景引景,创 造曲径通幽,小中见大的感觉,将禅心、诗情、画意融 为一体,实景中生出禅境,从有限到无限,于缥缈中见 韵致,于空灵中见精神…..最终形成中国园林“特有的 写意化的自然美和诗画一般的空灵之美”
度进行分析,认为美不在于客观对象, 也不在于主观意识,而在于两者结合或 统一的关系中。
6
3.美的特点
(1)形 象 性 (2)情 感 性 (3)超 越 性
7
4.中、西方人眼中的“美”
(1)中国人眼中的“美”
“羊大为美”,由此我们可以将中国古人心中 的美解读为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把美等同于甘,指的是感官的快适。用
1.“美是什么”问题的提出
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此后不同 学者、艺术家、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许多 不同的理论模式和美学流派。 美是具体的、形象可感的,但研究“美是什么”问题,必须用抽象的 哲学方法揭示蕴含在美的事物中普遍的一般的规律。因此,美学是 一门抽象性、思辨性、哲学性较强的学科。
14
1、西方有三种美学:
(1)从美的本质到所有美的现象(自然、社会、艺术、 科学、制度等),以现象——本质为基本结构。如毕达哥 拉斯学派、柏拉图等。
(2)从美的本质转到美感的本质,以主体——客体为基 本结构。如康德、克罗齐(直觉美学)、立普斯(移情美 学)、布洛(心理距离说)、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美 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美学)
于生理需要满足时的感叹和对满足生理需要的对象的 肯定性评价,如对食物、酒称之为“美食”、“美 酒”,这里的美是“好”的意思。
8
二是用于伦理评价,是对人的行为、 思想、言论符合规范的一种赞同。
这里的美是“善”的意思,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美 与善同意”的传统观念。就人的美而言,美是内心的, 是一个人的内在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