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影响的研究

学院:政法学院

学生:宋晓玲

时间:2014.6.28

当代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影响的研究

宋晓玲

摘要:着当代世界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紧密,当代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当代社会思潮既给大学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成长;同时,又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生活习惯等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需要我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当代社会思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社会思潮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作用。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思潮内容复杂多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宗教、哲学、文学、生态、道德伦理等方面。各种思潮导致大学生在理想信念选择上的困惑和混乱。有些大学生对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更多更大的挑战。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广泛出现的社会文化思潮,它主张尊重个体的主体认识、呼唤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推崇平等对话,以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特殊思维方式批判僵化的个性和既定的等级制度,这对大学生们认识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它所宣扬的虚无主义、否定主义和价值观上的多元性,使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过度放松自己,崇尚物质享受。这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危害很

大,让大学生变得冷漠,丧失责任心,丧失道德,更以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观,引发大学生无法梳理正确的理想信念缺失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不断地追求物质和财富享受,正确的理想信念扭曲。

(二)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兴起于19世纪的消费主义思潮,是把个人的自我满足和享乐放到第一位的消费思潮。消费主义思潮促使人们不断追求新的消费品,以满足自我内心不断扩张的欲望。消费已经不是纯粹的生活手段,而被看成目的本身,为消费而消费。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过分追求腐蚀人类心灵的垃圾文化。由于受消费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受到了严重冲击。首先,部分大学生过度消费和高消费,追求享乐为目的的生活方式,把节俭、奋斗等人生理想丧失得荡然无存。其次,消费主义思潮使大学生的人格扭

曲。无节制的消费行为使大学生偏离正常的生活轨道,变得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等。由于对金钱和物质过分看重,引发一些大学生在物质面前失去自我,找不到自己的理想,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实用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实用主义思潮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对政治、经济、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

不断发展,导致实用主义思潮在我国迅速扩张。由于实用主义有奋斗实干、注重实效的理论内涵,与在社会变革时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的大学生们产生共鸣,从而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并直接导致大学生自我意识膨胀,集体观念淡薄,甚至部分大学生把自

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对立起来,片面强调自我价值,忽视社会价值,形成错误的理想价值观。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内在方式

(一)通过社会时尚进行传播扩散

这一问题曾有学者做过一定的研究,称之为“社会思潮时尚”,但角度并不是本文所采用的研究视角。也就是说,社会思潮中的思想理论观点要转化为社会流行,如时髦话语、流行时尚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经由内外两方面的条件表现出来,内在条件主要体现在思潮内容的吸引力,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思潮本身表现样式的生活化、大众化等。从社会思潮流行的内在条件看,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社会思潮时尚是表述人们思想愿望和利益要求的方式。任何一种社会思潮时尚,都是由许多人的思想观点、感情意志、愿望要求等诸多因素汇合而成,它既是一种人们自发地表现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的方式,又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达到某种愿望和要求的途径,或是两者的统一。”社会思潮的流行主要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们的利益和愿望,代表了人们的心声,甚至触发了社会变化的某个神经,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这种基础上,社会思潮又通过一定理论观点将人们自发性的心理需求转化为自觉性要求,将一些潜意识的东西转化为有意识的诉求,将一些人们想竭力表达却又一时表述不出来的利益和愿望,通过具有较大涵盖面、又有很大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理论形态表现出来,客观上起到“代言人”或“意见领袖”的作用。

(二)通过社会比较产生比较效应

即存在着各种传媒报道的境外社会现象或西方思潮内容在我们社会特定情境中的“发酵”效应,这种“发酵”的主要机制是社会比较,即通过受众自身进行的各种比较和选择,使之产生了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接受。必“能比较”常常是指一种自然与自发状态,而“会比较”或“善于正确比较”则指一种理性自觉状态。大量的社会成员基本处于“能比较”的层面,这就使得社会比较会出现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会在各种鲜活的生活情境中对他们所接触到的各种刺激(社会现象、信息、人员言行等)进行分析比较,这种比较会同时受到个体所具有的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主要有,第一,早就如费斯汀格所指出的那样,各种刺激信息的协调状况和不协调状况两者的比例关系。第二,外部刺激信息与自己利益的关联程度或与社会正原则的关联程度。第三,比较者原有的社会经验积累、社会态度、思维定势、心态状况等。在这些内外条件的综合作用下,人们发生着各种各样形态的社会比较。

(三)社会经验的佐证及商业宣传的支撑作用

社会思潮流行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与思潮所宣扬的理论观点相一致的经验佐证和舆论支持。人们一直比较重视社会经验在知行转化中的作用。舆论支持主要指目前大量商业宣传中的意识或观念浸润,这种商业性宣传使得一些观念包括社会思潮中的一些价值要素获得流行,并且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误认为是社会主流文化在竭力倡导这种价值和行为准则。同时,它们客观上制造着社会成员的观念对抗:赞同这些价值和行为准则的人员感到受着舆论支持而兴奋异常,而不认同这种价值和行为准则的人则由对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