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美日广场协议

美日广场协议美日广场协议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日本于1946年9月27日在日本签署的一项协议,该协议旨在帮助日本经济重建和民主化进程的进行。
这篇文章将介绍美日广场协议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几乎完全破产,工业基础严重受损,国内失业率高达40%以上。
为了防止日本进一步陷入经济崩溃,并且确保该国不会成为共产主义势力的温床,美国决定对日本提供经济援助和重建支持。
这导致了美日广场协议的签署。
内容美日广场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1. 提供经济援助:美国承诺向日本提供适当的经济援助,包括货币、物资和技术援助,以帮助重建日本经济。
2. 货币改革:该协议要求日本实施一项货币改革计划,包括废除旧日元并引入新币种,以稳定日本经济和货币体系。
3. 贸易自由化:协议鼓励日本实施贸易自由化政策,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以促进贸易和经济增长。
4. 农业改革:该协议要求日本进行农业改革,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改善农民收入状况。
5. 劳动权益:协议鼓励日本保护工人的权益,包括建立工会和确保合理的工资和工时条件。
影响美日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1. 经济重建:美日广场协议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援助,帮助日本重建经济和基础设施。
这为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奠定了基础,使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2. 自由贸易:该协议鼓励日本实施贸易自由化政策,使其与其他国家开展更多的贸易。
这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国际化和增长。
3. 农业改革:协议要求日本进行农业改革,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改善农民收入。
这促进了日本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4. 劳动权益:美日广场协议强调保护工人的权益,推动了日本劳动法的改革和工会的发展。
这为日本工人提供了更多的权益和保护。
5. 民主化进程:协议要求日本进行政治和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这包括重建政府、建立民主选举制度和保障人权。
美日广场协议为日本走向民主国家的历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美日广场协议是一项关键的国际协议,它在日本经济重建和民主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来自: 书签论文网“广场协议”后,面对日元持续升值的压力,日本国内产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三点变化:一是由于贸易条件改善,非制造业的单位工资和投资收益随同制造业一起出现了提高,刺激了金融、房地产、物流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较快发展,经济由出口主导型逐步转向内需主导型。
1985—1994年非制造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1995年后随着泡沫经济后遗症的越来越严重,制造业在GDP增长中的贡献率略有回升。
二是制造业内部越来越强调质量、技术、创新等非价格竞争力因素的作用,企业的努力方向转向高精加工和高附加值。
三是制造业内部分化严重,第一类是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精密仪器等产业,这些产业在“广场协议”后发展强劲,但泡沫经济破裂后增长平稳;第二类是纺织、钢铁等产业受日元升值打压严重,“广场协议”后持续萎缩或在萎缩中波动下滑;第三类是化学、造纸、石油制品等产业,“广场协议”后一直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没有大起大伏;第四类则是电子设备等产业,无论日元怎样升值,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领头羊。
日元升值与经济泡沫的生成及破裂“广场协议”后日元的持续升值,使得日本经济沉浸在繁荣和欢笑之中,来自日元“值钱”的信心膨胀和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很快在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形成价格泡沫,并把整个日本经济拖入越来越大的泡沫之中。
直到90年代初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经济泡沫才不攻自破,日本经济进入了停滞的十年。
1.日元升值与泡沫经济的生成(1)“卢浮宫协议”下的低利率政策助长了资产价格的盲目膨胀。
“广场协议”后,为了防止日元升值打击经济成长和造成通货紧缩,日本央行实行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官方贴现率不断调低,仅1986年就下调4次,由1985年底的5%下调至1986年11月的3%。
然而,这样的低利率政策仍无法满足美国等国对日本参与国际汇率协调的政策要求。
出于制止美元大幅贬值的考虑,1987年2月,在美国财长的倡导下,西方七国集团在法国巴黎达成“卢浮宫协议”,同意采取联合措施稳定美元币值。
“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61International FinancingOctober 2018 国际融资● 专家谈“广场协议”对解决贸易争端的启示在中美发生贸易战以后,当年的“广场协议”又受到广泛的关注,不少学者强烈呼吁中国要避免签订类似的协议。
本文通过对战后的日元汇率变化情况的回顾分析后认为,“广场协议”实际上推动了日元汇率向市场均衡回归。
日本20世纪80~90年代经济指标显示,“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不良影响被很多人夸大了。
“广场协议”作为一种和平解决贸易争端的方式,是值得中国参考的战后日本汇率变动回顾在二战中日本战败,日本国内很多重要城市受到战火摧毁,经济受到重创,物资短缺,消费乏力、物价暴涨。
在这样的一片废墟上,日本经济通过重建实现了再度崛起。
从英法德日意等传统的发达国家在战后重建和经济迅速恢复及发展的状况看,教育和科技基础确实是一国最重要的竞争力。
教科书对于日本后来的经济重新崛起基本上罗列了如下几个原因:一是美国在日本推行了非军事化的社会改革;二是美国从冷战的全球战略需要,扶持日本发展;三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在日本的军事采购,推动了日本的发展;四是日本实行适当的经济政策,注重发展教育和科技。
以上无疑都对日本战后的发展提供了解释。
不过,通过日元汇率的走势,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日本经济再度崛起的过程。
Plaza Accord and Its implication on Japanese Economy“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蓝裕平大体上日元汇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急剧贬值阶段(1945~1949年)日元汇率在1949年以前基本上属于政府管制汇率,1945年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15的水平。
价格管制肯定带来黑市,因此会有管制汇率和黑市汇率之间的差异。
战后物价暴涨的结果,导致日元在黑市的汇率持续大跌,倒过来也推动官方管制汇率下跌。
1946到1949年,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分别跌到1:100、1:150、1:200和1:270的水平。
日本的广场协议

日本的广场协议
日本的广场协议,又称日本广场协议,是指关于日本战后重建和发展的一系列国际协议和协定。
这些协议和协定包括了日本与美国、联合国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协议,旨在推动日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
广场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日本在二战后逐渐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合作伙伴。
这些协议为日本提供了重建和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也为日本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在广场协议的框架下,日本与美国签订了《日美安保条约》,确立了美国对日本的安全保障承诺,同时也规定了日本在军事上的限制和义务。
此外,日本还与联合国和其他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包括贸易协定、援助协议等,为日本的经济复苏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广场协议的签订,也标志着日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日本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的建设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日本也在国际贸易、技术合作、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
广场协议的签订,不仅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也为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日本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为亚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日本的广场协议是日本战后重建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日本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合作伙伴。
这些协议为日本提供了重建和发展所需的支持,也为国际和平与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场协议对于日本和世界的意义将会更加深远,成为历史上的重要一页。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李家山

广 场 协 议 对 日 本 经 济 的 影 响
日本经济不结构的变化
1 2
经济增长并未停滞,反而经历近7年的高速增长和繁荣。 通货膨胀率经历了较低,温和直至加剧的过程 出口下降,进口也下降,经济对外依存度下降 进出口价格都趋降,但进口价格下降更快,贸易条件趋于改善 进出口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广 场 协 议 对 日 本 经 济 的 影 响
签订背景
1 2
3 4
1977年,美国财政部长对外汇市场口头干预, 致使美元急剧贬值 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 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消费物价指数随之 高攀,美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979年夏天,美国实施紧缩货币的政策,提高 利率
3
4 5 6
广 场 协 议 对 日 本 经 济 的 影 响
日元升值不经济泡沫的生成及破裂
1. 日元升值不泡沫经济的生成 (1 )“卢浮宫协议”下的低利率政策助长了资产价格的 盲目膨胀。 (2)从信心膨胀到热衷投机。 (3)股市价格上涨迫使银行把贷款与项房地产, 幵催生出一个更大的资产泡沫。 2.泡沫经济破裂 (1)高利率刺破了经济泡沫。 (2)美国压力加速了泡沫破裂。 (3)紧缩贷款对过热的房地产行业如同釜底抽 薪。 (4)银行提高自有资本比率加剧了信贷紧缩
“广场协议”对日本 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目 录
1 2 3 4
广场协议
签订背景 签订结果 日元升值历程
目 录
5
6
日本经济结构不变化
日元升值不经济泡 沫的生成及破裂
6
7
评论不启示
广 场 协 议 对 日 本 经 济 的 影 响
广场协议 广场协(Plaza Accord)是20世纪80年代 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 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 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 丌平衡状。“广场协议”的表面经济是解 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 逆差问题,但从日本投资者拥有庞大数量 的美元资产来看,“广场协议”是为了打 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
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广场协议的影响(积极)
日元升值大大提高了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日元升值有助于日本克服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日元升值使日本的海外纯资产迅速增加; 日元升值有助于提高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同样大幅升值的德国马克与日元升值之后的影响
完全不同; 针对本币升值的负面影响问题,要避免过分依赖 于宏观经济政策作为回应冲击的手段。 避免签订类似“广场协议”式的国际性文件。为 此,要让汇率始终能够反映经济基本面。当然, 汇率不仅仅是经济可承受性问题,也是政治可承 受性问题,在这方面,要在战略上对美国等发达 国家的立场给予足够的重视。
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第五组 PIG STARS 组员:朱安琪 朱倩倩 周倩雯 周淑娟(组 长) 主讲:朱倩倩
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何为广场协议 签署背景
具体内容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启示
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签署时间:1985年9月22日 签署国家:
THANKS!
2013-6-7
14
饱和 迅速增大的货币供应无法被产业吸收。
大量资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
对日本国民经济的影响: 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 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 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 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 幅只有5%左右。 对日本人民生活的影响:
虽然当时日本人均GNP超 过美国,但国内高昂的 房价使得拥有自己的住 房变成普通日本国民遥 不可及的事情。
签署人员:5个工业发达国家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
广场协议的签订背景
从1980年起,美国国内经济出现双重赤字:
①对外贸易赤字 ②政府预算赤字
日本泡沫经济

结论
综上所述,广场协议与日本泡沫经济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广场协议导致了日元升值 和出口压力增大,进而引发了以房地产和股市暴涨为主要特征的泡沫经济。此外,政 策失误、监管缺失、文化因素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裂产生了 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理解广场协议与日本泡沫经济之间的关系 除了以上提到的影响,广场协议与日本泡沫经济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失误:广场协议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这些政策在短期内刺激了经济增长,但也为泡沫经济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当泡 沫破裂时,这些政策又加剧了经济的下滑
结论
监管 缺失
在泡沫经济期间,日本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监管不足,导致市场 出现过度投机和泡沫化。这使得市场在短期内出现了非理性繁荣,但长 期来看,这种监管缺失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文化 因素
日本文化中的一些特点,如对权威的尊重、对未来的乐观态度等,也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泡沫经济的形成。这些文化因素使得人们在面对 经济繁荣时更容易产生盲目乐观和过度自信的心态
国际 环境
广场协议是全球经济背景下的一个事件,它不仅影响了日本经济,也对 全球经济产生了影响。在广场协议后,全球经济出现了波动,这对日本 的出口和经济产生了压力。这种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对日本的泡沫经济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
银行风险:由于大量贷款用于房地产和 股市投资,银行面临巨大的风险。随着 泡沫破裂,许多贷款无法收回,导致银 行出现大量坏账
3
广场协议与日本 泡沫经济的关系
广场协议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关系
广场协议是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的重 要原因之一。在广场协议之后,日 元大幅升值,这使得日本的出口受 到了很大的压力。为了缓解这种压 力,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 施,包括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 等,以刺激经济增长。这些政策措 施导致了房地产和股市的暴涨,进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摘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与日本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1985年,美日等国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引发日元急剧升值。
日元升值给日本经济带来了短期利益,大大提高了日元升值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90年代初,日本经济由稳定增长转而出现日元升值、泡沫膨胀及破裂、通货紧缩以及经济持续低迷等现象,直至今日,日本经济一直长期不振。
可以说,“广场协议”带来的日元急剧升值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但是,“广场协议”只是加速了日元升值的进程,而不是升值的肇始者。
1985年以前,日元已具备了升值基础,“广场协议”仅是加速了这一进程,推动日元汇率在短期内出现过度调整。
但“广场协议”使得日元急剧升值是不争的事实,而日元升值是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与破裂的重要原因。
当前,中国和日本在80年代一样,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焦点。
近2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外汇储备日益增多,国际上鼓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顶住压力、根据自身国情实行独立自主的汇率政策,泡沫经济的产生与破裂也有我们足资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泡沫经济Abstract:the nineteen: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bilateral trade friction intensified.In 1985,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nd other coutries signed the famous “square agreemend”,triggered a sharp appreciation of the yen.the yen has brought the short-term interests of appreciation to the Japanese economy,greatly improving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90 in the early 1990s,the Japanese economy by the steady growth turned to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the bubble expansion and rupture,deflation and the economic downturn phenomenon,untill today,the Japanese economy has not long-term vibration.Can be said that,”the sharp appriciation of the yen Plaza Agreement”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Japan’s long-term economic downturn,howecer,” square agreemend”has only accelerrated the process of appreciation of the yen appriciation,rather than the pioneer.before 1985,the yen has appriciated, “square agreemend”is only accelerate this process,driving the yen exchange rate in the short term .But the “Plaza Agreement”makes a sharp appreciation of the yen is the fact that doesnot dispute,and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and rupute of the Japanese bubble economy.At present,China and Japan in the 80’s,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In the past 20 years,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reserves,encouraging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n RMB appreciation,how to withstand the pressure,to stand on one’s own currency polic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national conditions,the emergence of the bubble economy and the rupture have we enough to use for reference.Keywords:” square agreemend”;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bubble economy一、序论(一)本文研究目的20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接连发生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该轮危机的特征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世界经济衰退,史称“滞胀”危机。
广场协议后的日本经济

广场协议后的日本经济2008-6-11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成的广场协议为中心的国际协调,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纠正当时呈扩大趋势的主要国家间的国际收支不均衡。
根据广场协议,美国特别强烈要求日本通过日元升值和扩大内需来缩小本国的经常收支顺差。
在这样的要求下,日本实施了以金融扩张为中心的内需扩大政策,并基本认可了日元的升值。
这样的政策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后期得到了维持,而转向金融紧缩政策则是在1989年以后。
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日本经历了不动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价格的急剧上升,也就是所谓的资产泡沫现象。
而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破灭后,将近十几年的时间内,日本的金融和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本文以最小篇幅记述资产泡沫破灭给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金融、经济所带来的严峻的通货紧缩现象,以及广场协议等国际协调给此后的国际货币制度运行所带来的影响。
广场协议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日本经济20世纪?0年代,日本经济虽然受到国际货币体系由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日元升值和第——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但仍然实现了年均5%左右的增长。
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为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后遗症,从1980年到1983年日本连续四年保持3%左右的低增长。
另一方面,日元汇率一改之前的升值趋势而开始贬值。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的贸易收支顺差急速扩大(从1980年的2l亿美元升至1984年的440亿美元)。
这一阶段,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采取了相应的宏观政策措施。
在金融方面,日本银行改变了为防止第二次石油危机可能带来通货膨胀而实行的紧缩政策,开始放松金融政策,多次调低官定利率(从1980年的9%降至1983年的5%)。
在财政方面,虽然采取了公共事业追加措施,但因为继续坚持了缩小赤字的方针,日本政府的财政收支均衡状态得到了改善(财政赤字占GDP之比从1980年度的4.0%降至1984年度的1.8%,其中还包括社会保障费用)。
《广场协议》签订经过-影响以及对人民币升值的启示

《广场协议》签订经过\影响以及对人民币升值的启示摘要:《广场协议》是20世纪日本金融发展史上的大事,是日美间一系列政策博弈的结果。
但是,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经济泡沫与长期萧条是因不当的货币政策、金融自由化和国际投机资本造成的。
目前,中国经济也面临与当年日本相似的情形,中国要适时调整经济结构,要掌握人民币升值的主动权。
关键词: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泡沫经济;人民币汇率《广场协议》的签订是20世纪日本金融发展史上的大事。
自此之后,日本经济由稳定增长转而出现日元升值、泡沫膨胀及崩溃、通货紧缩以及经济持续低迷等现象,直至今日,日本经济一直长期不振。
本文通过对签订《广场协议》前后经过的分析以及经济泡沫成因的阐述,希望能够得出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一、《广场协议》产生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涨,日本也结束了战后以来的高速增长。
然而日本的经济增长明显好于其他发达国家,仍保持较长时间相对低速的稳定增长。
同时,日本政府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产业结构由高耗能原材料产业为主转向节能型加工制造业为主;内需主导型增长转向出口依赖型增长;灵活扩张或收缩公共事业费和财政投融资调节景气并调整使用方向,充实社会生活资本。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确立了自己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
到80年代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另一方面,二战后取得霸权地位的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成为美国经济逐渐出现问题的标志。
为应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通货膨胀,美国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美联储连续3次提高利率,官方利率已经超过10%,市场利率一度达到20% 。
高利率使对美元的需求大幅增加,大量资本流入美国,美元的汇率急升。
1979—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升了约60% 。
到1980年代中期,过强的美元严重消弱美国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使美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制造业遭到沉重打击。
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显著扩大,招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日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广场协议对日本的影响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过急过快的信贷紧缩,使过热的日本经济丧失
了“软着陆”的机会,经济泡沫终于崩溃
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至今日本经济依然处在经济
危机的阴影之中。
都经历了长达二十几年的经济高增长
都有着巨额的国际贸易顺差
都拥有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
都呈现国内经济过热迹象
经济实力
贸易顺差
出口竞争力
对外经济环境
币值升值方式
3.国内外压力增大,引发 “泡沫经济”
为了应付“日元升值不景气”,日本中央银行、 政府先后实施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为了进日元规模的“紧急经济对策”
泡沫经济不断膨胀,日本银行改变货币政策方向,
并且明确要求金融机构限制对不动产业的贷款投入
币值升值速度
调整产业结构, 改善外贸出口结构, 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 适时调整汇率水平, 建立多样化的外汇储 备体系 正确发挥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 扩大国内需求, 逐步摆脱对出口的依赖
健全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问题的引入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现阶段人民币面临较长时期 的升值压力,已对我国经济 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同时还 引发了国际政治压力。目前 人民币升值与二十世纪七八 十年代日元升值的国内外经 济形势存在诸多相似性:都 经历了长达二十几年的经济 高增长,都有着巨额的国际 贸易顺差,都拥有巨额的美 世界主要货币兑人民币汇改后汇率变动表(年末值) 元外汇储备,都呈现国内经 济过热迹象等。
国内外压力增大引发泡沫经济为了应付日元升值不景气日本中央银行政府先后实施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1987年5月日本政府出台了6兆日元规模的紧急经济对策泡沫经济不断膨胀日本银行改变货币政策方向并且明确要求金融机构限制对不动产业的贷款投入由于过急过快的信贷紧缩使过热的日本经济丧失了软着陆的机会经济泡沫终于崩溃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至今日本经济依然处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中
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摘要:“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对美元的升值使得日本经济长期陷入萧条,对日本经济产生了长足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够把日本过去十年的萧条完全地归咎于日元的升值,以及升值所造成的金融泡沫。
同时,日元升值在客观上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这都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广场协议”日元升值经济结构投资Abstract After the Plaza Accord, the yen's appreciation against the U.S. dollar makes a slump of Japanese economic, and it had a considerable impact on the Japanese economy. However, we can not completely attribute the depression over the past decade to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 nor the financial foams that caused by the appreciation. Meanwhile,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 has brought a positive impact to the Japanese economy objectively, from which can we learn and thing about it.keywords Plaza Accord yen's appreciation structure of economy investment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
1985年,美日等国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引发日元急剧升值,并伴随着资产价格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结构的较快调整。
广场协议启示

广场协议的内容与启示作者:AUS★ 2007-05-27 22:02:39广场协议中美经济关系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
1985年,美日等国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引发日元急剧升值,并伴随着资产价格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结构的较快调整。
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戛然而止,并出现长达十年左右的停滞,日元升值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
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面临改革,日元汇率剧烈调整的国内外背景、日元升值后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日元升值对泡沫经济生成的促进机制等,都值得中国在推进改革中深思与借鉴。
一、“广场协议”诞生与日元升值历程1.“广场协议”,诞生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困扰。
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的政策选择是维持高利率,通过逐利性的外资流入既解决赤字国债的购买者问题,又得以维护国际收支失衡。
然而,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强势,使得本已脆弱的美国制造业更加举步维艰。
1982年和1983年,美国出口额连续出现负增长,1984年贸易逆差已高达1090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
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事实上,美国利益集团要求日元升值不是空穴来风,日元确已具备一定的升值基础。
80年代上半期,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
1985年日本GDP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32%,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
日本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展、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日元资产需求的不断上升,都在客观上对日元升值形成内在压力。
“广场协议”前,日本银行己频繁入市,阻止日元升值。
因此,“广场协议”只是从国际协调角度制约了日本银行对市场的频繁干预,迫使日元真正地实现自由浮动。
2.“广场协议”内容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一揽子协议,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
日本应对广场协议的教训与经验

日本应对广场协议的教训与经验日本应对广场协议的教训与经验一、背景和基本信息广场协议是指2015年中国政府就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与日本政府达成的一项协议,该协议被视为双方为解决争端而达成的重要共识,协议双方包括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
二、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 中国政府的身份:作为钓鱼岛主权争端的一方,中国政府在协议中的身份是解决问题的一方。
2. 中国政府的权利:中国政府有权要求日本政府承认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
3. 中国政府的义务:中国政府有义务停止在钓鱼岛海域开展单方面的油气开发活动,并就有关争端问题与日本政府进行磋商和谈判。
4. 日本政府的身份:作为钓鱼岛主权争端的一方,日本政府在协议中的身份是解决问题的一方。
5. 日本政府的权利:日本政府有权要求中国政府遵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等国际公约以及有关的双边协议。
6. 日本政府的义务:日本政府有义务保障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政治上、安全上、经济上的稳定和安全,包括维护和保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
7. 履行方式:双方应通过磋商和谈判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8. 期限:协议未规定具体期限,但应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尽快解决问题。
9. 违约责任:协议应明确违约责任,并在协议中约定相应的违约金或赔偿金额。
三、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协议的签订和履行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条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
四、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协议应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确保双方在履行协议的过程中,能够平等、公正地处理有争议的问题。
五、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协议的各项条款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
六、其他协议应尽可能详细地规定有关事宜,确保协议的实施和履行不出现任何争议和纠纷。
双方应在协议中约定争端解决机制,以保障协议的实施和履行。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作者:王允贵来源:《国际经济评论》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
1985年,美日等国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引发日元急剧升值,并伴随着资产价格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结构的较快调整。
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戛然而止,并出现长达十年左右的停滞,日元升值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
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面临改革,日元汇率剧烈调整的国内外背景、日元升值后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日元升值对泡沫经济生成的促进机制等,都值得中国在推进改革中深思与借鉴。
一、“广场协议”诞生与日元升值历程1.“广场协议”,诞生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困扰。
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的政策选择是维持高利率,通过逐利性的外资流入既解决赤字国债的购买者问题,又得以维护国际收支失衡。
然而,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强势,使得本已脆弱的美国制造业更加举步维艰。
1982年和1983年,美国出口额连续出现负增长,1984年贸易逆差已高达1090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
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事实上,美国利益集团要求日元升值不是空穴来风,日元确已具备一定的升值基础。
80年代上半期,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
1985年日本GDP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32%,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
日本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展、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日元资产需求的不断上升,都在客观上对日元升值形成内在压力。
“广场协议”前,日本银行己频繁入市,阻止日元升值。
因此,“广场协议”只是从国际协调角度制约了日本银行对市场的频繁干预,迫使日元真正地实现自由浮动。
2.“广场协议”内容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一揽子协议,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
“广场协议”以后日本产业状况的变化及启示

1960年年底,深受凯恩斯主义影响的池田勇 人宣布启动了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池田勇人认为,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很快就可以稳 定在年均增长7%左右。在此基础上,日本应当在 1970年把国民生产总值从398亿美元增加到720亿 美元。 不过,在当时的贸易支付差额和产能限制的 情况下,许多人,包括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都对 日本政府设定7%的经济增长目标表示反对,认为 这可能会加重通货膨胀的压力。普通的日本人一 开始也并不相信这一计划。他们认为,虽然从表 面上看,人们的收入翻一番是有可能的,但是通 货膨胀会抵消名义上的收入增长。令日本民众惊 讶的是,这一计划超过了预期,在短短7年内就使 日本人的收入翻了一倍,比制定该计划时预计的 时间缩短了3年。
四、“广场协议”后日本产业发展的三大战 略
1. 利用日元升值,积极进行海外投资。 2. 对亚洲国家实行产业梯度转移,形成以 日本为首的“雁阵模式”。 3. 推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用内需替 代外需
五、比较与启示
上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就逐步加快了对海外的直 接投资和产业转移。鉴于对外投资对继续实现经常收支的 巨额盈余越来越重要,日本内阁经济财政咨询会议2005年 4月通过了《21世纪展望》,首次提出 “投资立国”理念, 强调日本要充分运用特有的经营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开展全球性的投资活动,真正走向“投资立国”。截至 2009年,日本已经连续19年成为全球海外净资产最高的国 家,也就是全球最大的债权国。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日 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表中,经常项目下的投资收益盈余就 超过了贸易盈余,这意味着日本已经完成了从输出商品到 输出资本的转变。日本已经从一个“未成熟债权国”向 “成熟债权国”走出了第一步。帮助日本腾飞的那一代日 本人已经带动日本全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但逐步增 加的投资盈余将继续保持这个国家的长期竞争力,削弱 “人口红利”消失的影响。
广场协议的主要内容

广场协议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 7 条关于广场协议主要内容的表述及例子:
1. 那广场协议里呀,有个重要的点就是让美元贬值呢!你看就好比一艘大船要调整航向,美元就是这大船,通过协议让它往贬值的方向开呀。
日本当时可是受到了很大影响呢!
2. 再者呢,广场协议要求各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呀,这就像是大家一起拉绳子,把汇率往特定方向拽!就像拔河比赛一样,日本在这场当中角色可不一般呢!
3. 协议还促使日元大幅升值哦!这可不得了,就像一阵狂风猛地吹向日元,让它一下子飞起来了。
当时日本的经济简直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呢!
4. 还有啊,广场协议让日本的出口受到了巨大冲击呀!这不就像给日本的出口之路设了个大障碍,它得使劲地绕过去或者跨过去,想想都难啊!
5. 它让日本的金融市场变得很不稳定呢!哎呀,就好像原本平静的湖面突然掀起了巨浪,日本的金融界那段时间可真是闹腾啊!
6. 对美国来说,广场协议可是达到了一些它的目的呢!这就跟下棋一样,美国走了一步看似普通但影响深远的棋,日本可得好好应对嘞!
7. 哼,广场协议影响真的超大!日本经济之后出现大问题,这协议绝对是个重要因素!它就像一场风暴,改变了很多东西啊!
我的观点结论:广场协议对日本产生了深远且复杂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包括美元贬值、联合干预外汇市场、日元升值等,这些变动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
日本 广场协议

日本广场协议日本广场协议(The Plaza Accord)是1985年9月22日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的一项重要协议,参与国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
这个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各国在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领域达成了一项重要共识,对于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场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五个国家同意采取措施协调各自的货币政策,以实现日元贬值、美元升值的目标。
这是因为当时日元升值过快,给日本的出口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五个国家达成了一致,通过干预外汇市场等手段来调整汇率,以缓解日本日元升值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广场协议的签署对于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日元贬值使得日本的出口产品更具竞争力,有利于提振日本的出口经济。
其次,日元贬值也为日本的国内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提高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促进经济增长。
最后,广场协议的签署也为日本的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促进了日本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然而,广场协议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广场协议的签署导致了美元的过度升值,给美国的出口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
同时,一些人也认为,广场协议的签署加剧了日本的资产泡沫,为日本经济后来的衰退埋下了隐患。
总的来说,广场协议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协议,对于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影响了日本的经济发展,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各国之间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调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合作协调,才能实现共同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因此,我们应当从广场协议中吸取经验教训,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王允贵来源:《国际经济评论》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
1985年,美日等国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引发日元急剧升值,并伴随着资产价格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结构的较快调整。
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戛然而止,并出现长达十年左右的停滞,日元升值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
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面临改革,日元汇率剧烈调整的国内外背景、日元升值后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日元升值对泡沫经济生成的促进机制等,都值得中国在推进改革中深思与借鉴。
一、“广场协议”诞生与日元升值历程1.“广场协议”,诞生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困扰。
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的政策选择是维持高利率,通过逐利性的外资流入既解决赤字国债的购买者问题,又得以维护国际收支失衡。
然而,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强势,使得本已脆弱的美国制造业更加举步维艰。
1982年和1983年,美国出口额连续出现负增长,1984年贸易逆差已高达1090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
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事实上,美国利益集团要求日元升值不是空穴来风,日元确已具备一定的升值基础。
80年代上半期,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
1985年日本GDP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32%,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
日本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展、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日元资产需求的不断上升,都在客观上对日元升值形成内在压力。
“广场协议”前,日本银行己频繁入市,阻止日元升值。
因此,“广场协议”只是从国际协调角度制约了日本银行对市场的频繁干预,迫使日元真正地实现自由浮动。
2.“广场协议”内容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一揽子协议,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
3.“广场协议”后日元急速升值“广场协议’,揭开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
1985年9月,日元汇率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
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
从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看,1985年2月至1988年11月,升值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年12月,升值41%。
从日元实际有效汇率看,1985年第一季度至1988年第一季度,升值54%1990年第二季度至1995年第二季度,升值51%;1998年第三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升值28%。
二、“广场协议”后的日本经济与结构变化1.经济增长并没有出现停滞,反而经历了将近7年的高速增长和繁荣日元升值并没有打击日本经济,反而在信心膨胀、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的带动下出现了一段相对较长的经济繁荣期。
1980—1984年日本GDP年均增长率为3%(以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而1985—1991年达到4.6%,1988年甚至出现了久违的6.5%的高增长。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为应对升值带来的影响,日本政府大幅度、持续放松银根,实行超低利率政策;二是80年代中后期全球IT产业高速增长,当时日本IT技术基本适应了这次产业发展要求,抓住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三是80年代中后期世界石油价格下跌,严重依赖国外石油供应的日本企业,生产成本得以降低,部分抵消了日元升值对国际竞争力的不利影响。
2.通货膨胀率经历了较低、温和直至加剧的过程日元的持续升值并没有给日本经济带来通货紧缩的难题。
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看,以2000年CPI为100,1985—1988年的四年间,该指数分别为86.1、86.7、86.7和87.3。
但1989—1991年,即泡沫经济破裂的前三年,日本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率,CPI分别为89.3、92.1和95.1。
值得指出的是,日元升值的最初几年,日本经济适逢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走低,低油价不仅刺激了经济增长,而且舒缓了通货膨胀压力。
同样以2000年油价为100,1985年为127.4,此后一路走低,1986—1988年分别为112.6、103.0和97.3。
3.出口下降,进口也下降,经济对外依存度下降“广场协议”后日元的持续大幅度升值严重打击了日本的出口。
1985年日本出口总额为419557亿日元,1986年下降到352898亿日元,1987年进一步下降到333153亿日元,这种下滑势头直到1988年才有所扭转。
与理论的预测相反,日元升值后日本的进口不升反跌,1985年日本进口总额为310851亿日元,1986年下降到215509亿日元,1987年略增至217369亿日元,直到1990年才恢复到1985年的水平。
由于进口下降比出口下降更快,在日元强劲升值的最初两年,日本的贸易顺差有增无减。
1985年为108706亿日元,1986年和1987年分别为137389亿日元和115784亿日元。
1988年后在内需的刺激下进口有了显著扩大,日本贸易顺差连续三年走低,1990年降至76018亿日元。
由于进出口都有所下降及非制造业的强势增长,“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开始降低,1985—1990年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由4.3%左右下滑至1,3%左右。
进口额之所以不升反跌,原因在于石油价格下跌,在进口总额中占很大比重的石油进口额随之减少。
同时,由于日元升值打击了对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深加工的出口,导致进口随着出口一同萎缩。
4.进出口价格都趋降,但进口价格下降更快,贸易条件趋于改善日元急速升值后,日本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都趋于下降,但进口价格下降的速度更快,导致日本贸易条件较“广场协议”前有了明显改善。
出口产品竞争力的着力点逐渐从价格转向质量、品牌、技术、营销网络等非价格因素上来。
5.进出口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广场协议”后,日元的持续升值导致食品、纺织品、金属制品等传统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规模出现萎缩。
例如,1985年日本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为14960亿日元,1990年下降到10420亿日元。
与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相比,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则有了显著增长。
1985—1990年,化学品出口从18430亿日元增长到22950亿日元,机械和电子设备从141420亿日元增长到187030亿日元。
汽车出口有所下降,从117320亿日元降至103670亿日元,但日本汽车厂商的海外投资和生产国际化更为显著。
表“广场协议”前后日本进出口价格和贸易条件变化价格指数1995年=100资料来源:根据《日本统计年鉴2003年》计算。
“广场协议”后,日本的进口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其中,消费品进口增长最快,1990年消费品进口额比1985年增长了3.3倍。
同期,资本品中的设备进口也有较快增长。
但是,工业用的中间产品和原材料进口却大幅下降,从1985年的217490亿日元降至1990年的183870亿日元。
这表明日元升值后日本的工业日趋转向高加工度制造业,对原材料的投入需求减少。
6.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广场协议”后,面对日元持续升值的压力,日本国内产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三点变化:一是由于贸易条件改善,非制造业的单位工资和投资收益随同制造业一起出现了提高,刺激了金融、房地产、物流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较快发展,经济由出口主导型逐步转向内需主导型。
1985—1994年非制造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1995年后随着泡沫经济后遗症的越来越严重,制造业在GDP增长中的贡献率略有回升。
二是制造业内部越来越强调质量、技术、创新等非价格竞争力因素的作用,企业的努力方向转向高精加工和高附加值。
三是制造业内部分化严重,第一类是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精密仪器等产业,这些产业在“广场协议”后发展强劲,但泡沫经济破裂后增长平稳;第二类是纺织、钢铁等产业受日元升值打压严重,“广场协议”后持续萎缩或在萎缩中波动下滑;第三类是化学、造纸、石油制品等产业,“广场协议”后一直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没有大起大伏;第四类则是电子设备等产业,无论日元怎样升值,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领头羊。
三、日元升值与经济泡沫的生成及破裂“广场协议”后日元的持续升值,使得日本经济沉浸在繁荣和欢笑之中,来自日元“值钱”的信心膨胀和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很快在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形成价格泡沫,并把整个日本经济拖入越来越大的泡沫之中。
直到90年代初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经济泡沫才不攻自破,日本经济进入了停滞的十年。
1.日元升值与泡沫经济的生成(1)“卢浮宫协议”下的低利率政策助长了资产价格的盲目膨胀。
“广场协议”后,为了防止日元升值打击经济成长和造成通货紧缩,日本央行实行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官方贴现率不断调低,仅1986年就下调4次,由1985年底的5%下调至1986年11月的3%。
然而,这样的低利率政策仍无法满足美国等国对日本参与国际汇率协调的政策要求。
出于制止美元大幅贬值的考虑,1987年2月,在美国财长的倡导下,西方七国集团在法国巴黎达成“卢浮宫协议”,同意采取联合措施稳定美元币值。
会后,日本独自降息,将利率下调到2.5%的超低水平,并一直维持到1989年5月,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
而在此期间美国连续三次上调利率,美日之间的长期利率差一直保持在3%以上。
超低利率政策以及为防止日元过快升值而投入的干预性货币投放,导致f‘广场协议”后的几年,货币供应量急剧增长。
面对过多的流动性,银行和企业都苦于难以找到有高比例回报的投资项目,转而纷纷把资金投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导致资产价格泡沫越吹越大。
(2)从信心膨胀到热衷投机。
日元升值后日本人对经济前景充满乐观情绪,上市公司的股票受到追捧。
从1986年1月开始,股市进入大牛市,当时日经指数为13000点,到1989年底飙升到最高点39000点,四年间上涨了三倍。
由于股价持续上涨,使买卖股票完全变成投机行为,买股票主要是出于对股票上涨的预期而不是红利。
1987年,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超过纽约证交所,1987—1988年,东京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平均高达60倍。
股市参与者的投机行为愈演愈烈。
(3)股市价格上涨迫使银行把贷款转向房地产,并催生出一个更大的资产泡沫。
由于股票的持续上涨,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成本低于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成本,日本的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纷纷选择证券融资方式筹集大量低成本资金。
除用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股票投资和土地投资外,就是赶紧把银行的贷款还掉,导致银行的贷款业务量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