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对待二战历史态度透视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日两国对二战历史不同态度的探讨
德国和日本都是二战的发起国和战败国,但是在战争结束后两国对战争的反思态度却截然不同,前者承认历史,反思历史;后者否定历史,美化历史,为何?
1.民族文化的差异
基督教文化是欧洲大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国民众主要的精神信仰,对德国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在基督教中有一个“原罪”的教义,是指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偷吃了禁果,从而犯下了人类第一个罪行,所以人的一生最大使命都是在为自己祖先过失赎罪。所以《圣经》就让人们承认自己的罪,认真悔改,用实际行动来赎罪减轻罪恶感,早日升入天堂。正是这种意识的影响德国在对待战争的反思十分深刻。所以在1970年西德总理勃兰特在波兰被纳粹德国屠杀的犹太人纪念碑前坦诚下跪谢罪,表达“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这一超出礼仪的惊人之举不但感动了波兰人,也使全世界为之动容,从而赢得了全世界的谅解。反观日本,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把天皇看作自己的神,强调效忠天皇、绝对服从,为了天皇必要时甚至舍弃自己的生命。这就不难理解日本军人的自杀式袭击和对战争中不人道行为的否定,甚至采取歪曲历史,篡改教科书的方式抹杀历史事实。显而易见的就是日本民众对靖国神社的感受,众所周知靖国神社不但供奉着日本甲级战犯的“灵位”,而且展馆和门前的石灯笼上的金属浮雕,宣扬的都是日军在侵略战争中的“丰功伟绩”和勇武精神。
2、战后对法西斯侵略罪行和残余势力清算的程度不同
战后德国由苏美法英四国分区占领,直接管制。根据雅尔塔会议确立根治德国的原则,四国对德国西占区实行了一场强制性的民主化改造,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德国民主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例如战后德国政治体制改革使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在行政方面强调总理和内阁的作用,重新定位德国总统的法律地位,削弱总统实权,使总统的权力更多具有象征意义和礼仪性质,如同英国的“皇帝”一般是一位虚位总统。文化方面,德国教育法规定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有关纳粹时期的历史内容,学校教师必须对有关纳粹专制的历史进行深入讲解,特别要讲解关于集中营和大屠杀的内容。通过各种反映纳粹时期独裁专制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对民众进行教育,以法律的形式清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在民众的基础。
而日本由美国一国占领,并在其监督下进行民主改革,在政治上首先打破日本民众心中天皇的神性地位,并通过《和平宪法》使之法律化,并进一步约束天皇权利,剥离了天皇和军国主义、极端国家主义的关联,规定天皇只是日本国民的精神象征。在军事上,解除日军武装,废除其原有的军事机构,并逮捕战犯、解散军国主义右翼组织、规定日本不可以有军队,不能以国家名义发动战争。文化方面废除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课、驱逐具有军国主义思想的教员、删除教材中具有大民族主义色彩的内容(以宣扬自由民主思想的内容代之)、均等男女受教育机会、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等措施对日本教育界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但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为让日本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桥头堡,提供朝鲜战争所需物资,放缓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革,这就使日本的军国主义未能彻底消除,使军国主义右翼分子势力死灰复燃,导致如今的日本政坛右翼势力仍然存在并在美化日本侵略史上发挥着主导力量。
3国际环境和国家发展历程的不同
地理环境上,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与苏、波、法、比等国毗邻,因此德国的发展必须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尤其是在战后各国经济均以破产的情况下各国加强合作最为重要。首要其冲的就是德国对二战历史的反思态度能否取得周边邻国的认可,以消除这些受害国对德国的疑虑。同时德国与周边国家不论从历史、文化传统,还是从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来看,都有非常大的同一性和相互融合性。这也使德国能够积极承认历史、反思历史,以实际行动
得到邻国的原谅,以便更好的融入欧洲社会。
与德国相比,日本的地理环境显得比较恶劣。日本四面临海、孤岛狭长、能源资源匮乏。历史上具有向强者学习的习惯,尤其在“明治维新”以后“脱亚入欧”的意识在全社会得到普及,甲午一战更使日本强国心理更加膨胀,民族优等观念更加深化,使日本认为其生存和发展并不依赖亚洲邻邦的支持与合作。这也就不必关心周边国家的感受,肆意对周边国家进行掠夺侵略。二战后在得到美国支持的日本更加肆无忌惮,对周边国家的侵略历史不是否定就是美化,对待历史的态度毫无诚意。在外交关系上,与亚洲国家相比日美关系更加重要,这就决定了日本对亚洲各国关系的轻视,而这种轻视的表现之一就是日本对周边国家侵略历史的态度。
由此可见,德日对待历史态度迥异决不是偶然的。这启示我们,切不可期望日本政府能短时期内在历史问题上有彻底的体认和反省。相信日本政府和领导人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今后还会有所反复。我们只有发展自己,以至足够的强大,强大到使日本军国主义不敢轻举妄动才能在未来中日关系中赢得主动,才有希望保持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