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后角: 节段性分布的感觉障碍,只影响同侧痛、温觉 触觉和深感觉 保留(分离性感觉障碍)
⑶灰质前联合:病变节段支配区的分离性感觉障碍: 两侧对称性的痛、温觉丧失而触觉保存
⑷侧角C8、T1病变出现同侧Horner综合征 S2~4 病变出现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碍
⑸传导束损害
以侵犯脊髓内个别传导束为特点 后索:病变水平以下的深感觉障碍(音叉觉、位置觉 等)、识别性触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脊髓痨 锥体束: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原发性侧锁硬化 后索、锥体束:深感觉障碍、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亚 急性联合变性 前角细胞、锥体束: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肌萎缩 侧索硬化症 后索、脊髓小脑束、锥体束: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
肤) 髓内病变可有分离性感觉障碍 肛门反射消失和性功能障碍 圆锥病变可出现真性尿失禁 神经根痛少见
脊髓横贯损害
马尾: 损害症状及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 根痛多见且严重,位于会阴部、股部或小腿 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大小便功能障碍常不明显或出现较晚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与同序数椎骨同高 比同序数椎骨高1个椎骨 比同序数椎骨高2个椎骨 比同序数椎骨高3个椎骨 平对第10~12胸椎体 平对第1腰椎体
脊髓解剖
脊髓解剖
(四)被膜:
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 1.硬脊膜 :呈管状包绕脊髓和
脊神经根,上端附于枕骨大孔的 周缘,下端包裹终丝。硬膜外腔 是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 之间的腔隙是硬膜外麻醉层次。 2.蛛网膜:薄而透明,无血管及 神经。蛛网膜下腔是蛛网膜与软 膜之间的腔隙是腰椎穿刺抽取脑 脊液的部位。 3.软脊膜:紧贴脊髓表面。
脊髓损害的分类
脊髓选择性损害 脊髓半侧损害 脊髓横贯损害
前角损害 后角损害 灰质前联合损害 侧角损害 传导束损害
高颈段(C1~4) 颈膨大(C5~T2) 胸髓(T3~12) 腰膨大(L1~S2)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马尾
脊髓选择性损害
⑴ 前角: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急性病变:脊髓前角灰质炎 慢性病变:可见肌束颤动,如原发性脊肌萎缩症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2个膨大 颈膨大(颈5—胸2),与上肢神经支配有关
腰膨大(腰1—骶2),与下肢神经支配有关
颈膨大 腰膨大
颈髓 : 8 节
腰髓 : 5 节 尾髓 : 1 节
脊髓共有31个节段
胸髓 : 12节
骶髓 : 5 节 马 尾由最后10
对神经根组成。
脊髓节段 与同序数椎骨对应关系
C1-C4 C5-T4 T5-T8 T9-T12 L1-5 S1-Co
特征:脊髓白质三个索 下行运动上感觉 薄楔在后深感觉 外侧前索是混合 皮质脊髓管运动 脊髓丘脑浅感觉
前索:上行纤维是脊髓丘脑前束,下行纤维束是皮质脊髓 前束 侧索:上行纤维是脊髓丘脑侧束,下行纤维束是皮质脊髓侧 束。 后索:为上行的薄束和楔束,传导躯干和四肢深感觉。
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合为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和四肢浅感觉。皮质脊 髓前束和皮质脊髓侧束合为皮质脊髓束,管理躯干和四肢的随意运动。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
脊髓半侧损害
脊髓半侧损害(Brown-Sequard syndrome)
病变同侧损害节段以下上运动 神经元瘫痪
同侧深感觉障碍及病变对侧痛 温觉减退或丧失,而触觉保持 良好
病变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中 痛枢 温性 觉瘫 丧痪 失、
深 感 觉 障 碍
脊髓横贯性损害
(三)脊髓节段 概念 :每段脊神经相连的一段脊髓 称为脊髓节段,每个节段有两个神 经根前根和后根 节段分布: 共31节,其中颈节8、 胸节12、腰节5、骶节5、尾节1。
前正中裂: 内有脊髓前A 表面有6条沟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有脊N前根穿出 后外侧沟: 有脊N后根进入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后根
前根
(2)感觉异常: 亦为脊髓病变尤其是脊髓压迫症的早期
症状,可呈麻木、蚁走或凉感等。胸髓病变 刺激神经根可引起束带感。
单侧感觉异常可由对侧髓外肿瘤压迫对 侧脊髓丘脑束引起上升性感觉异常。髓内压 迫引起下降性感觉异常。
(3) 感觉丧失:
感觉缺失常不易被病人所察觉,甚至在 皮肤被划破或烧伤而不感觉疼痛时才引起病 人的注意。
一般持续1~6周逐渐转为中枢性瘫痪, 肌张力 增高 、腱反射亢进、病理征(+)与反射性排尿
脊髓横贯损害
高颈段(C1~4): 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括约肌功能障碍 其他:C3~5损害可出现膈肌瘫痪、呼吸困难;
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出现同侧面部痛温觉 丧失等;可有颈枕部疼痛,屈颈时有向下放 射的触电感(Lhermitte征)。
3. 反射的改变: 骶髓以上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出现锥
体束征,并且对病变的定侧有意义。
腰髓以上的严重脊髓损害,特别是完全 性或近于完全的横贯性脊髓病变,可以发生 屈曲性脊髓防御反射,能够引起这种反射的 刺激部位,其上缘往往相当于脊髓病变节段 的下缘。
4.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a 皮肤、指甲的营养性改变 b 节段性或平面以下泌汗或血管舒缩功能改变
在一个水平面上累及整个脊 髓:病变节段平面以下出 现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痪,四肢瘫或截瘫,各种 感觉丧失,大小便障碍和 脊髓反射的改变。
二感运 便觉动 障障障 碍碍碍
感觉障碍
脊髓休克
当脊髓受到急性严重的横贯性损害时,如急 性脊髓炎、外伤等,早期首先出现脊髓休克 现象:弛缓性瘫痪、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 退或消失,无病理征,伴尿潴留。
脊髓横贯损害
颈膨大(C5~T2): 四肢瘫痪:双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
瘫痪,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括约肌障碍 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肩部
及上肢根痛 C8~T1侧角受损时产生同侧Horner征
脊髓横贯损害
胸髓(T3~12): 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截瘫) 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出汗异常,大小便障碍 伴相应胸腹部根痛或束带感 病变在T10~11时,可出现Beevor征
感觉障碍的平面是确定脊髓损害节段的重要依 据。有束带感,或环绕躯干的神经痛。
常用体表标志:
乳头水平--------T4节段 剑突水平--------T6节段 肋缘水平--------T8节段 脐水平-----------T10节段 腹股沟-----------T12节段
上、中、下腹壁反射的反射中枢: T7-8、T9-10、T11-12
传递下肢和躯干下部 的本体感觉至小脑, 主要与肢体姿势协调 有关
脊髓解剖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止于同侧脊 髓灰质前角外侧核,支配四 肢肌
皮质脊髓前束:止于双侧脊 髓灰质前角内侧核支配躯干 肌
脊髓解剖
皮质脊髓束
功能:完成大脑皮质对脊髓运动功能的控制 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损伤表现:一侧损伤,表现为同侧(患侧) 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骨骼肌痉挛性瘫痪,肌 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及锥体束征。躯干肌 不瘫痪。
(五)内部结构
脊髓内部结构
灰质 脊髓前角 脊髓后角 脊髓侧角
白质 皮质脊髓束 脊髓丘脑束 薄束与楔束
前索:髓丘脑前束 皮质脊髓前束 脊髓丘脑前束
侧索: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小脑前后束等
后索: 后索薄束、楔束
脊髓解剖
1.灰质(H形)位于中央管周围,分前角、后角、侧角等 特征:纵行三根柱 横断似蝶舞 前动后感觉 中间要自
触觉丧失常发现较早,此时病人多感觉 到麻木。
深感觉障碍常因走路有踩棉花样感或在 黑暗行走不稳而被发现
感觉减退或消失的水平

是确定脊髓损害节段的重要依据。

为确定感觉障碍水平,必须仔细检查肢体各部位的各种
感觉。

常常是最下端的感觉障碍最明显,其上方可有一条感觉
减退的带,最上方为一狭窄的感觉过敏带,过敏带与感觉减
T4
L1
脊髓前A
脊髓后A
二、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
上行纤维: 感觉信息 脊髓 脑 下行纤维: 脑 脊髓 周围神经
2、反射功能
一些浅、深生理反射的中枢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脊髓损害主要表现: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反射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 感觉障碍:

(1) 疼痛:常为脊髓压迫症的早期症状
退之间的界限为接近病变脊髓节段的上缘。

脊髓两个邻近的感觉神经根所支配的皮节之间有相互重
叠分布,故神经根损害引起的节段性感觉障碍以部分性的较
常见,完全性感觉丧失则罕见,如果出现则提示两个以上神
经根的损害。
(4) 感觉分离:
以浅感觉分离为常见,大都表现为痛、 温觉障碍,而触觉及深部感觉正常,是由于 脊髓中央的病变损害了交叉的脊髓丘脑束而 未影响一部分未交叉的触觉及深感觉纤维所 致。常见于脊髓空洞症及髓内肿瘤等。
脊髓解剖
薄束和楔束:
楔薄 束束
位于后索,薄束居内 侧,楔束居外侧。薄
束和楔束传导躯干、
四肢的本体觉和精细
触觉。以T4为界,
薄束传导下半身,楔
束传导上半身。
脊髓解剖
脊髓丘脑侧束 传递对侧肢体1~2个节段以下的
痛温觉 损伤表现:感觉丧失在对侧(健
侧) 1~2个节段以下
脊髓解剖
脊髓小脑后束与脊髓 小脑前束
①根性疼痛:最常见也最重要,是由后根受刺激所致, 呈根性分布,放射痛,剧烈,夜间重,有冲击痛。
②传导束性疼痛:比较少见,系由脊髓丘脑束受刺激所致, 多为弥漫性烧灼样痛或钻痛。
③脊柱性疼痛:病变累及脊柱时,可发生脊柱性疼痛,多 位于脊背深部肌肉,往往与躯干的姿势有关,可有局部肌紧 张、棘突压痛、叩痛等症状。
脊髓的动脉
脊髓前A :由左右椎动脉各发
出一支,在延髓腹侧面合为一 支,沿前正中裂下降。供应脊髓 横断面前2/3区域。
wk.baidu.com脊髓后A: 由椎动脉发出,沿
后外侧沟下行。供应脊髓的 横断面的后1/3区域。
根A :由椎动脉、肋间动脉、
腰动脉和骶外侧动脉等发出 的脊髓动脉支,经椎间孔进 入椎管,然后再发出根动脉 与脊髓前、后动脉的分支吻 合形成动脉冠营养脊髓。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宜阳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白瑞妨
1
脊髓解剖
2
脊髓损害临床表现
3
脊髓病变定位诊断
一、脊髓解剖
脊髓解剖
(一)位置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 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脑干向下延 伸的部分,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 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至L1下 缘形成脊髓圆锥位置。
(二)外形 脊髓呈前后略扁的细长圆柱状,长 约40~45cm。主要外形可归结为六纵 沟(前正中裂1、后正中沟1、前、 后外侧沟各2个) 、二膨大、一圆 锥、一终丝。
常见的脊髓综合征
典型疾病
脊髓完全横断综合征 脊髓半切综合征 后索及侧索综合征 后角及中央灰质综合征 后索、脊髓小脑束及锥体束联合综合征
后索及后角联合综合征 前角及锥体束联合综合征 脊髓前角(或前根)病变综合征
脊髓锥体束综合征 脊髓前索及侧索综合征 脊髓后1/3病变综合征 后根综合征 脊神经节综合征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 髓外硬膜内肿瘤、髓内肿瘤、脊髓空洞 亚急性联合变性、结核性脊膜脊髓炎 脊髓空洞症、髓内肿瘤、髓内出血 Friedreich共济失调、脊髓小脑性共济 失调伴痉挛性截瘫 脊髓痨、后索综合征 肌萎缩侧索硬化 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脊 髓炎、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原发性侧索硬化 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脊髓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邻近后根完全性损伤 常见于病毒感染累及一个或几个邻近神 经节
主 (1)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运动纤维,参与前根
的组成。 (2)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后根的传入感觉信息 (3)灰质联合: (4)侧角细胞:含有内脏运动交感神经元的胞体,此角只存
在于C8~L2节段。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位置有副交感神经 元的胞体。
脊髓解剖
2.白质 位于灰质周围,被表面纵沟分为三 部,即前索、外侧索、后索。
皮肤感觉的脊髓节段
2. 运动障碍:

脊髓病变可损害下运动神经元的前角细胞和前
根,更重要的是损害上运动神经元的运动传导束主
要是皮质脊髓束引起无力或瘫痪。
3. 反射的改变: 脊髓各种反射的改变对于脊髓疾患的定
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脊髓各节段及其相应的神经根受损害时, 该髓节的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尤其两侧的深 反射不对称时更具有意义。在病变水平以下 的深反射亢进,而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脊髓横贯损害
腰膨大(L1~S2): 受损时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双下肢及会阴部感觉丧失,大小便功能障
碍 损害平面在L2~4时膝反射消失;在S1~2
时踝反射消失;S1~3受损出现阳痿
脊髓横贯损害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无下肢瘫痪及锥体束征 鞍区感觉缺失(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