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 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循环电子传递链中,细胞色素复合体会将氢离子打到类囊 体里面。高浓度的氢离子会顺着高浓度往低浓度的地方流这个趋 势,像类囊体外扩散。但是类囊体膜是双层磷脂膜,对于氢离子 移动的阻隔很大,它只能通过一种叫做ATP合成酶(ATP Synthase) 的通道往外走。途中正似水坝里的水一般,释放它的位能。经过 ATP合成酶时会提供能量、改变它的形状,使得ATP合成酶将ADP 和磷酸合成ATP。 NADPH的合成没有如此戏剧化,就是把送来的电子与原本存 在于基质内的氢离子与NADP+合成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光合作用中消耗的ATP比NADPH要多得多,因 此当ATP不足时,相对来说会造成NADPH的累积,会刺激循环式电 子流之进行。
循环电子传递链:
电子从光系统1出发→初级接受者(Primaryacceptor)→铁氧 化还原蛋白(Fd)→细胞色素复合体(Cytochrome Complex)→质粒 蓝素(含铜蛋白质)(Pc)→光系统1 。循环电子传递链不会产生氧气, 因为电子来源并非裂解水。最后会生产出ATP。 非循环电子传递链:
叶绿素a、b的吸收峰过程
叶绿体膜上的两套光合作用系统:光合作用系统和光合作 用系统,在光照的情况下,分别吸收680nm和700nm波长的 光子(以蓝紫光为主,伴有少量红色光),作为能量,将 从水分子光解过程中得到电子不断传递,(能传递电子得 仅有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 最后传递给辅酶二NADP+。 而水光解所得的氢离子则因为顺浓度差通过类囊体膜上的 蛋白质复合体从类囊体内向外移动到基质,势能降低,其 间的势能用于合成ATP,以供暗反应所用。而此时势能已降 低的氢离子则被氢载体NADP+带走。一分子NADP+可携带两 个氢离子,NADP +2e- +H+ =NADPH 。还原性辅酶二DANPH 则在暗反应里面充当还原剂的作用。
卡尔文原理
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又称还原磷酸戊糖循环(以 对应呼吸作用中的氧化磷酸戊糖途径)、C3循环(CO2固定的 第一产物是三碳化合物)、光合碳还原还,是光合作用的暗 反应的一部分。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内的基光合作用,即光能 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 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 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
光合作用的实质
把CO2和H2O转变为有机物(物质变化)和把光能 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成有机物中的稳 定的化学能(能量变化)。
CO2 H 2O (CH 2O) O2
光照、酶、 叶绿体
(CH 2O)表示糖类(叶绿体相当于催化剂)
光合色素
光合色素(photosynthetic pigment) 在光合作用中参 与吸收、传递光能或引起原初光化学反应的色素。光合色 素存在于叶绿体基粒,包含叶绿素、反应中心色素和辅助 色素。 植物含有几种类型的叶绿素,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烃 侧链的不同。叶绿素a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和 蓝细菌中。大多数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还有第二种类型 的叶绿素,即叶绿素b 或叶绿素c。在高等植物和绿藻的细 胞中含有叶绿素b,而在其它一些类型的细胞中含有叶绿素c
光合作用中的反应:
CO2 HO CHO O 2 2 2
与叶绿素产生化学作用 12HO 6CO2 阳光 C6 H12O6 葡萄糖 +6O2 6H 2O 2
1 HO2H O (水的光解) 2 2 2 NADP 2e H NADPH(递氢) CO2 C 化合物 2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 5 2C3化合物+4NADPH CH 2O) C5化合物 H 2O(C3的还原) ( ATP ADP Pi(耗能)
卡尔文循环
6CO2 +18ATP+12NADPH+12H +C6H12O6 +18ADP+18Pi+12NADP
+
谢谢
光合磷酸化
P680接受能量后,由基态变为激发态(P680*),然后将电子传递给去镁 叶绿素(原初电子受体),P680*带正电荷,从原初电子供体Z(反应中心D1 蛋白上的一个酪氨酸侧链)得到电子而还原;Z+再从放氧复合体上获取电子; 氧化态的放氧复合体从水中获取电子,使水光解。 光合作用电子传递链 2H2O→O2 + 4H++ 4e在另一个方向上去镁叶绿素将电子传给D2上结合的QA,QA又迅速将电 子传给D1上的QB,还原型的质体醌从光系统Ⅱ复合体上游离下来,另一个氧 化态的质体醌占据其位置形成新的QB。质体醌将电子传给细胞色素b6/f复合 体,同时将质子由基质转移到类囊体腔。电子接着传递给位于类囊体腔一侧的 含铜蛋白质体蓝素(plastocyanin,PC)中的Cu2+,再将电子传递到光系统 Ⅱ。 P700被光能激发后释放出来的高能电子沿着A0→ A1 →4Fe-4S的方向依 次传递,由类囊体腔一侧传向类囊体基质一侧的铁氧还蛋白(ferredoxin, FD)。最后在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的作用下,将电子传给NADP+,形成 NADPH。失去电子的P700从PC处获取电子而还原。
作用机理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 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 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 就是所谓的自叶绿体养生物。对 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 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 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 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 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 用下,把经由气孔进入叶子内部 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 变成为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固碳作用
固碳作用实质上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生物界有几种固碳方 法,主要是卡尔文循环,但并非所有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使 用卡尔文循环进行碳固定,例如绿硫细菌会使用还原性三羧 酸循环,绿曲挠菌会使用3-羟基丙酸途径,还有一些生物会 使用核酮糖-单磷酸途径和丝氨酸途径进行碳固定。
场所:叶绿体基质
影响因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过程:不同的植物,固碳作用的过程不一样,而且叶片的解 剖结构也不相同。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固碳作用 可分为C3,C4和CAM(景天酸代谢)三种类型(见下文)。三 种类型是因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过程的不同而划分的。
电子传递链
集光复合体 :由大约200个叶绿素分子和一些肽链构成。大部分色素分子起捕 获光能的作用,并将光能以诱导共振方式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因此这些色素 被称为天线色素。叶绿体中全部叶绿素b和大部分叶绿素a都是天线色素。另外 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分子也起捕获光能的作用,叫做辅助色素。 光系统Ⅰ(PSI): 能被波长700nm的光激发,又称P700。包含多条肽链,位 于基粒与基质接触区和基质类囊体膜中。由集光复合体Ⅰ和作用中心构成。结 合100个左右叶绿素分子、除了几个特殊的叶绿素为中心色素外外,其它叶绿 素都是天线色素。三种电子载体分别为A0(一个chla分子)、A1(为维生素K1) 及3个不同的4Fe-4S。 光系统Ⅱ(PSⅡ) :吸收高峰为波长680nm处,又称P680。至少包括12条多肽 链。位于基粒于基质非接触区域的类囊体膜上。包括一个集光复合体(lighthawesting comnplex Ⅱ,LHC Ⅱ)、一个反应中心和一个含锰原子的放氧的 复合体(oxygen evolving complex)。D1和D2为两条核心肽链,结合中心色 素P680、去镁叶绿素(pheophytin)及质体醌(plastoquinone)。 细胞色素b6/f复合体 :可能以二聚体形成存在,每个单体含有四个不同的亚 基。细胞色素b6(b563)、细胞色素f、铁硫蛋白、以及亚基Ⅳ(被认为是质 体醌的结合蛋白
叶绿素a,b和细菌叶绿素都由一个与镁络合的卟啉环 和一个长链醇组成,它们之间仅有很小的差别。类胡萝 卜素是由异戊烯单元组成的四萜,藻胆素是一类色素蛋 白,其生色团是由吡咯环组成的链,不含金属,而类色 素都具有较多的共轭双键。全部叶绿素和几乎所有的类 胡萝卜素都包埋在类囊体膜中,与蛋白质以非共价键结 合,一条肽链上可以结合若干色素分子,各色素分子间 的距离和取向固定,有利于能量传递。类胡萝卜素与叶 黄素能对叶绿素a,b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光合作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将来自太阳的 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糖)的过程。生态系 统的“燃料”来自太阳能。绿色植物在 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并将其转变为碳 水化合物存储化学能。然后能量通过食 草动物吃植物和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这 样的过程,在生态系统的物种间传递。 这些互动形式组成了食物链。
一对电子从P680经P700传至NADP+,在类囊体腔 中增加4个H+,2个来源于H2O光解,2个由PQ从基质转 移而来,在基质外一个H+又被用于还原NADP+,所以 类囊体腔内有较高的H+(pH≈5,基质pH≈8),形成 质子动力势,H+经ATP合酶,渗入基质、推动ADP和Pi 结合形成ATP。ATP合酶,即CF1-F0偶联因子,结构类 似于线粒体ATP合酶。CF1同样由5种亚基组成 α3β3γδε的结构。CF0嵌在膜中,由4种亚基构成, 是质子通过类囊体膜的通道
电子从光系统2出发→初级接受者(Primary acceptor)→质 粒醌(Pq)→细胞色素复合体(Cytochrome Complex)→质粒 蓝素(含铜蛋白质,Pc)→光系统1→初级接受者→铁氧化还原 蛋白(Fd)→NADP+还原酶(NADP+ reductase)非循环电子 传递链从光系统2出发,会裂解水,释出氧气,生产ATP与 NADPH。
循环可分为三个阶段: 羧化、还原和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 大部分植物会将吸收到的一分子二氧化碳通过一种叫二磷酸 核酮糖羧化酶的作用整合到一个五碳糖分子1,5-二磷酸核酮 糖的第二位碳原子上。此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步 反应的意义是,把原本并不活泼的二氧化碳分子活化,使之 随后能被还原。但这种六碳化合物极不稳定,会立刻分解为 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后者被在光反应中生成 的NADPH+H还原,此过程需要消耗ATP。产物是3-磷酸丙糖。 后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一个碳原子将会被用于合 成葡萄糖而离开循环。剩下的五个碳原子经一些列变化,最 后在生成一个1,5-二磷酸核酮糖,循环重新开始。循环运行 六次,生成一分子的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