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论论述题
2024年4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全国自考考题含解析

2024年4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全国自考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抱朴子》的作者是()(A)葛洪(B)干宝(C)丘迟(D)孔稚珪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一语,出自()(A)《吴士》(B)《楚人养狙》(C)《狱中上母书》(D)《又与焦弱侯》3、杨万里《初入淮河》抒情所采用的主要手法是()(A)对比(B)排比(C)比拟(D)反衬4、《聊斋志异·司文郎》嘲讽的对象是()(A)余杭生(B)王子平(C)宋生(D)盲僧5、下列作家中,号诚斋的是()(A)杨万里(B)刘克庄(C)范成大(D)姜夔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7、名句“贫贱夫妻百事哀”出自()(A)《遣悲怀》(B)《咏怀》(C)《秦妇吟》(D)《上阳白发人》8、名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出自()(A)《归园田居》(B)《陈情表》(C)《北山移文》(D)《归去来兮辞》9、《邵公谏厉王弭谤》选自()(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公羊传》10、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的是()(A)徐渭(B)归有光(C)王世贞(D)冯惟敏11、创作大量山水诗,打破东晋以来玄言诗一统天下局面的诗人是()(A)陶渊明(B)韦应物(C)谢灵运(D)江淹12、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西京”是指()(A)洛阳(B)汉阳(C)长安(D)金陵13、宝玉挨打后,送药给他疗伤的是()(A)薛宝钗(B)林黛玉(C)王熙风(D)王夫人14、《圆圆曲》中“红颜流落非吾恋”的“吾”是指()(A)吴三桂(B)陈圆圆(C)李自成(D)田弘遇15、《【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写村民眼中的蟠龙戏珠旗是()(A)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B)一面旗狗生双翅(C)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D)一面旗蛇缠葫芦16、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写金哀宗逃出汴京,是为了躲避()(A)宋军(B)辽军(C)西夏军(D)蒙古军17、《蜀道难》的诗歌体裁是()(A)五言古诗(B)七言歌行(C)七言律诗(D)七言排律18、汉乐府基本艺术特色是擅长()(A)叙事(B)抒情(C)绘景(D)写人19、成语“雁足传书”出自()(A)《李将军列传》(B)《项羽本纪》(C)《高祖本纪》(D)《苏武传》20、《秦妇吟》的作者是()(A)韦庄(B)韦应物(C)温庭筠(D)李商隐21、与谢灵运、颜延之齐名,合称“元嘉三大家”的诗人是()(A)鲍照(B)韦应物(C)江淹(D)陶渊明22、孔稚珪《北山移文》中的北山,在今()(A)南京市(B)北京市(C)西安市(D)洛阳市23、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自文言小说()(A)《游仙窟》(B)《霍小玉传》(C)《负情侬传》(D)《会真记》24、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中的“板桥”即板桥浦,在今()(A)扬州市西南(B)镇江市西南(C)南京市西南(D)马鞍山市西南25、在《室语》中,唐子的谈话对象是()(A)门生弟子(B)同窗友人(C)求教者(D)家人26、王禹偁《村行》的体裁属于()(A)七言律诗(B)七言古诗(C)五言律诗(D)五言古诗27、王沂孙的号是()(A)乐笑翁(B)觉翁(C)中仙(D)梅溪28、《白马解围》中,写信给白马将军,请求他统兵解普救寺之围的是()(A)相国夫人(B)崔莺莺(C)普救寺长老(D)张生29、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俊俏庞儿,温存性儿,又是撒漫的手儿,帮衬的勤儿”,这几句描写的对象是()(A)孙富(B)李甲(C)柳遇春(D)杜十娘30、《孔雀东南飞》最早收录于()(A)《玉台新咏》(B)《文选》(C)《乐府诗集》(D)《诗经》二、多项选择题31、下列作品中,写役夫与家人相思痛苦的有()(A)《王风·君子于役》(B)《唐风·鸨羽》(C)《秦风·蒹葭》(D)《豳风·东山》(E)《周南·关雎》32、《送孟东野序》提及的汉代文学家有()(A)司马迁(B)司马相如(C)扬雄(D)阮籍(E)嵇康33、下列属于盛唐田园诗派的诗人有()(A)王维(B)孟浩然(C)杜甫(D)高适(E)岑参34、下列作品中,为桐城派作家所写的有()(A)《狱中杂记》(B)《板桥题画》(C)《黄生借书说》(D)《袁随园君墓志铭》(E)《室语》35、下列作品中,具有文论性质的有()(A)《上欧阳内翰第一书》(B)《梅圣俞诗集序》(C)《祭欧阳文忠公文》(D)《答谢民师书》(E)《朋党论》三、简答题36、为何说苏轼《荔枝叹》一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37、《报刘一丈书》写了哪几类人?各有何特点?38、简析《氓》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论述题(电脑考试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论述题(电脑考试版) 简答: 们的思想。
庄子认为“言”是无法洞悉事物的总体性的内在本1、简要说明李渔的戏曲结构的四点具体主张质和规律,至于他所追求的“不期粗精”的“道”则更是语言、第一、“立主脑”第二、“减头绪”第三、“脱窠臼”第四、“密心意都难认识到的。
我们知道,语言作为一种表达人的思维内针线” 容的物质手段,只能算是一种并不称职的工具。
带有抽象性和2、简要说明李渔“浅处见才”通俗戏曲观表现在哪些方面, 概括性的语言,在表现抽象思维方面也许还比较有效,但对生题材的通俗性第二、曲文的通俗性第三、科诨的通俗性第四、动而又细致的形象思维、微妙深刻的情感世界、复杂朦胧的潜舞台的通俗性。
意识却往往难以充分体现。
在科学的领域里,“言”常常可以尽3. 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那些内容, “意”,但在文学艺术审美的领域里,“言不尽意”恰恰是审美第一包容性或多样性。
第二连惯性。
第三建立在经验事实上的感受的特征。
从这个角度看,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反映了这世界观。
种语言的表达的困境,确实是一种客观存在。
4. 简要说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定义“完整”的解释。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言”能不能尽“意”,直接涉及到(1)情节的完备;(2)情节的整一;(3)情节的严密。
文学创作是否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5、简单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对文艺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在文学艺术领域内首先,成功塑造人物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和取得艺术成一方面并不因此否定语言的作用和文艺创作,另一方面是要求就的根本标志。
其次,小说人物还应该是个性化、性格鲜明的。
在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意愿的时候,既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再次,小说还应注意如何去表现人物性格的问题。
的作用,又要不受语言文字表达思维内容时局限性的束缚,以6、简要说明司空图诗歌意境理论的大致内容言为意之筌蹄,寻求在言外含有不尽之深意。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和答案(部分)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和答案(部分)一、填空题(每题1分)1、欧阳修在《答吴充秀才书》中提出了“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教材221)……5、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要“近而不浮,远而不尽”。
二、单选(每题1分)1、司马迁撰写《史记.屈原列传》主要采纳了(A)对屈原的评价。
A、刘安B、班固C、杨雄D、司马相如5、《雪涛阁集序》的作者是(B)A、王世贞B、袁宏道C、钟惺D、袁枚10、在汉代,提倡“真美”,反对“虚妄”的理论家是(C )A、班固B、王逸C、王充D、翁方纲1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说这话的是(B )A、李白B、杜甫C、韩愈D、李清照20、提倡以诗歌“补察时政”、“导泄人情”的是(B )A、皎然B、白居易C、韩愈D、司空图三、多选(每题1分)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家有(1234)①陆机②曹丕③钟嵘④曹操⑤司空图(晚唐)5、有关《毛诗序》作者问题的异说很多,(34 ),都有人认为是该序的作者,目前尚无定论。
①韩婴②之夏③卫宏④毛长⑤申公10、下列文论观点出自《诗品序》(钟嵘)的有( 1 2 345)。
①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②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③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④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于声律耶⑤使穷贱易安,幽局靡闷,莫尚于诗矣。
四、搭配题(每题1分)1、找出下列论著与文学门类的所属关系:①《答李翊书》韩愈诗歌理论(3 )②《答吕姜山》汤显祖散文理论(1 )③《与元九书》白居易戏曲理论(2 )④《读第五才子书法》金圣叹小说理论(4 )……6、找出下列论著与作者的关系①《论词》班固(2 )②《离骚序》袁枚(4 )③《答谢民师书》李清照(1 )④《答沈大宗伯论诗书》苏轼( 3 )五、名词解释(每题5分)……3、结构第一李渔的观点。
在中国古典戏剧美学史上,李渔第一个提出“结构第一”的、观点,把结构问题摆在戏剧创作一定阶段上最突出的地位,要求予以充分地重视。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论述简答题整理[五篇范例]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论述简答题整理[五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680f906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6b.png)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论述简答题整理[五篇范例]第一篇: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论述简答题整理《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2.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3.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4.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
5.分析《离骚》的思想内容。
6.试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7.结合作品,说明东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8.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9.试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10.分析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1.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2.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13.说明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14.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15.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16.分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不同。
17.试述杜诗的“集大成”。
18.说明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上的创新。
19.试论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
20.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1.试论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不同。
22.试论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
23.试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24.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试论陆游爱国主义诗歌创作的成就。
26.试论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
27.试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28.试论《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以及此剧的悲剧艺术特色。
29.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30.试论《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以及小说语言的特色。
31.试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32.试论《长生殿》中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之关系。
33.论《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34.试论曹雪芹《红楼梦》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悲剧命运的揭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答案1.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1)写实和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
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赋、比、兴的艺术手段。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文以载道”是哪位古代文论家的主张?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愈答案:D2. “诗言志”最早见于哪部古代典籍?A. 《诗经》B. 《尚书》C. 《易经》D. 《春秋》答案:A3. “文心雕龙”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A. 王勃B. 刘勰C. 杜甫D. 韩愈答案:B4.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诗人的观点?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B5. “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哪位文论家的论述?A. 王夫之B. 刘勰C. 陆机D. 王安石答案:C二、填空题1. 古代文论中的“________”是指文章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的统一。
答案:文质彬彬2.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远意义。
答案:意蕴3. 古代文论中“________”是指文学作品的构思和布局。
答案:章法4.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对诗歌创作的一种要求,强调诗歌要抒发真情实感。
答案:真情实感5.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对文学作品的一种评价标准,强调作品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答案:文质兼美三、简答题1. 简述“文以载道”的内涵及其在古代文论中的地位。
答案: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主张文学作品应当承载和传达道德理念和思想。
这一观点强调文学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道德教化的工具。
在古代文论中,文以载道被视为文学作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论述“意境”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答案: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诗人通过语言艺术的运用,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富有情感色彩和哲理深度的艺术空间。
意境的营造可以使诗歌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深远的思考空间,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产生共鸣和联想,从而达到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启迪。
自考古代文论十年真题简答论述题汇总冲刺.docx

名词解释1.翁方纲“肌理”说2.“立主脑”(《闲情偶记》)“不隔”(《人间词话》)3.比(《毛诗序》)4.歌永言(《尚书·尧典》)5.建安风骨6.“妙语”说(《沧浪诗话》)7.“诗界革命”(梁启超)8.文质彬彬※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即认为文与质要兼美。
孔子的关于文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即是要求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文采与质朴的相得益彰。
9.滋味说10.有我之境11.绘事后素出自《论语》,子曰:“绘事后素。
”绘事指绘画之事,后素:后于素也。
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形容一个人有了良好的素质,才能进行仁和礼的教育。
12.神与物游13.根情,苗言,华声,实义※14.花部15.《曲律》16.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17.乐而不淫,哀而不伤18.露才扬己“露才扬己”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语出《离骚序》,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对诗人屈原的批评。
班固也承认屈原是有出众才华的,但他认为淮南王刘安对屈原的“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评价过高了,并对屈原的人格提出异议,认为他不应该“露才扬己”,与“群小”争宠,自招馋人的陷害,他应该向孔子所赞成的宁武子学习,国家无道的时候就装作愚人,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
19.转益多师是汝师20.减头绪21.诗言志22.文以明道23.《词源》24.审虚实25.思无邪26.文气说27.别是一家28.隔与不隔29.发愤著书※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历述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后,总结说:“《诗》三百,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提出了“发愤著书”说。
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和作品,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的进步理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著书的产物。
“发愤著书”说对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文以载道”这一观点最早由谁提出?A. 孔子B. 孟子C. 韩愈D. 朱熹答案:C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文心雕龙》中所提到的?A. 《诗经》B. 《左传》C. 《史记》D. 《红楼梦》答案:D3. “诗言志”这一理念最早见于哪部典籍?A. 《尚书》B. 《诗经》C. 《礼记》D. 《易经》答案:B4. “赋、比、兴”是哪位古代文论家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刘勰D. 王勃答案:A5.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诗人的主张?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古代文论中,________被誉为“诗圣”,其诗歌作品以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著称。
答案:杜甫2. 《文心雕龙》是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________所著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
答案:刘勰3. “文以载道”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提出的文学创作原则。
答案:韩愈4. 古代文论中,________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重要手法,指的是通过对比来突出主题。
答案:比5.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对诗歌与绘画艺术关系的高度概括。
答案:苏轼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文心雕龙》的主要贡献。
答案:《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它系统地总结了前代文学创作的经验和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学创作、批评和鉴赏的原则和方法。
书中对文学的本质、功能、风格、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阐述“诗言志”在古代文论中的意义。
答案:“诗言志”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诗歌创作应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志向抱负。
这一观点认为,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传达工具。
通过诗歌,诗人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从而实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有机结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和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庄子的哲学中可以看成是一种审美态度的是(B )A、自然朴素B、得意忘言C、心斋、坐忘D、观生、观民2、"诗人之赋丽以则,词(辞)人之赋丽以淫",是(B )关于辞赋的观点。
A、司马迁B、扬雄(《法言》)C、班固D、刘安3、王充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观点是(A )A、疾虚妄B、内外表里,自相副称C、文有真伪,无有故新D、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4、继承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是(C )A、《文赋》B、《文心雕龙》C、《毛诗序》D、《诗品序》5、完全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B )A、诗品B、《文心雕龙》(刘勰)C、原诗D、文赋6、首创诗歌声律说,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的是(C )A、王充B、陆机C、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D、刘勰7、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论述的是(B )A、文学创作过程B、文学鉴赏过程C、文学活动的全过程D、观察事物的过程8、最早明确提出"意境"概念(他用的词是“境思”,传本有用“意境”的)的是(A )A、传为王昌龄的《诗格》B、皎然《诗式》C、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D、王国维的《人间词话》9、"不著(着)一字,尽得风流"一句出自司空图的(C )A、《与李生论诗书》 B 、《与王驾评诗书》C、《二十四诗品》D、《与极甫书》10、朱熹文学思想的核心是(B )(教材252)A、文与道俱B、文道合一C、文以贯道D、文以明道11、"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论,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B )对"诗贵传神"的一种表述。
A、欧阳修B、苏轼C、韩愈D、严羽12、金代元好问的诗歌理论观点集中在(B )A、《答谢民师书》B、《论诗绝句三十首》(即《论诗三十首》)C、《与李生论诗书》(司空图)D、《四溟诗话》13、明代提出"文必秦(西)汉,诗必盛唐"的是(A )A、前后七子(王世贞)B、公安派C、唐宋派D、竟陵派14、提出“诗品出于人品”这种人格与创作关系观点的是(D )A、陆游B、袁宏道C、梁启超D、刘熙载15、小说与史传的实质区别是(D)与实录的矛盾对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1、论述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与中国古代长期封建社会的发展大体同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独具一格,有其正确性与深刻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2)由于社会的农业性与宗法性,这个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4)收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以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模仿),发展为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5)中国古代文论家往往又是诗人、散文家,其论著也就往往情文并茂,有不少论著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学作品。
2、孔子的文艺观(1)《论语》为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文艺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他评诗、乐的标准是“恩无邪”,(3)论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不学诗,无以言”“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4)论文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情欲信”“辞欲巧”(5)孔子的艺术观,以仁为核心,以中和为指导,鲜明的主张艺术从属于伦理道德,政治观念及其制度,其文艺观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文艺创作与文学批评上,尚实致用精神以及文艺服务于政治的观点,对我国古代传统文论产生、形成和发展都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
3、论述《物色》篇的主要内容(1)《物色》篇所论及乃是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指的是心与物,主体(人类)与客体(自然)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心物感应关系,于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触发心灵而创作出艺术美。
(2)在心与物,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前者虽是受动者,但并不是没有能力作用的,“诗人感物,连类不穷”,经深入的观察体验,发挥联想作用,便会创作出能够“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佳作。
(3)由此可见,文学的创作并非对自然的机械复制,而是经过了审美的观照和创造,正因为这样,后者才能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4、论述《知音》中怎样才能达到知音?(1)首先,要求批评家“操千曲”“观千剑”“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即通过丰富的实践嘉庆和提高鉴赏的能力,(2)其次,要端正态度,做到“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也就是批评做到“公平公正,客观”。
(3)再次,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即“六观法”(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4)最后,遵循正确的步骤,创作的过程是“情感,而辞发”,鉴赏的过程是“披文以入情”,由形式到内容,深入下去,(5)随着批评鉴赏活动的深入,主体必然会获得美感享受。
5、与前人相比,钟嵘的“物感说”有什么发展(!)钟嵘的“物感说”是“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把气的概念和“物感说”相结合,使其“物感说”具有更广泛的哲学以为。
(2)他认为,除自然景物可以感发诗歌外,不同寻常的社会生活更可使人们产生创作激情,从而产生“可以群,可以怨”的动人诗歌。
(3)他列举出大量形形色色的人生遭际,绝大部分都是属于哀怨不平之情,反映出封建社会里苦难多欢乐少的社会现实,说明了被压迫,被损害人们的痛苦生活产生诗歌的土壤,从而突出了“诗可以怨”的作用。
6、论述严羽的诗歌审美特征论(1)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2)严羽认为,诗歌题材的这种特殊要求和规定就是“吟咏性情”,即诗歌不以知识学问为具体内容和表现对象,而以“吟咏性情”为根本。
(3)“别趣”之“趣”,指诗歌的艺术旨趣,强调了诗歌的题材是“吟咏性情”,诗的艺术旨趣是创作应以艺术旨趣的实现为目的的,他要求诗歌内容必须表现诗人的独特审美感受。
(4)“别材”“别趣”强调诗歌“吟咏性情”,明白指出它“非关书”“非关理”,但并不否定诗中理性内容的存在,严羽只是反对直接以书、理、学问为诗,他还反对诗中的抽象理语,但强调要有理趣,而理趣寓于“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审美境界中,使读者感受其理而又无说教之感。
7、如何评价严羽都是个理论(1)严羽的诗歌理论成就表现在:①提出“别材,别趣,妙悟,熟惨,以识为主,以盛唐为法”等理论,揭示了诗歌的内在审美特征以及诗歌欣赏、创作的思维方式,构成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不同于以狡猾功能为核心的儒家诗论体系。
②它不但大大的提高了我国古代诗学理论,还深化了中国古代对诗歌审美特征及思维方式的认识,为我国古代诗歌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③他这时针对但是诗坛流弊而发,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性,对于扭转当时诗风,具有重要作用。
(2)严羽的诗歌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批判文坛时弊而青岛市个审美特征的同时,却护士了诗歌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对于古代作品,他只肯定汉魏盛唐,而对中晚唐及当时诗歌创作,基本予以否定,是缺乏发展眼光的。
8、如何评价公安派的“性灵说”?(1)“诗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尔”,这是袁宏道提出的;(2)他还提出:“夫性灵穷于心,寓于境”性灵是一种即景即情的抒发,他强调都是一种个人特点定的不为传统礼教所规范的情感以及无拘无束的表达方式。
(3)袁宏道标举灵是继承了这一含义,着重以诗文表达个人的情趣,而不是如正统派所重视的经天玮国的道理。
但是袁宏道所提倡的性灵说,其意义又绝不仅于此;(4)“人各有性,率性而行,是谓真人”。
9、叶燮是如何论述诗歌创作中的主客关系的?(1)从客观的条件说,“理”是指事物的内在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根据,也就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自然之理”,“事”是客观事物按照自身规律的发展而呈现的具体面貌,这不是指人的主观之情感,而是指事物的情状,即特殊的主观属性,也指事物表现出来的个性情态。
(2)再谈创作的主观条件“才、胆、识、力”“才”是指才思才华,是文学家驾驭创作的具体艺术才能,“胆”指作家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独立思考能力,在创作中表现为自由创作的艺术精神。
“识”指文学家对与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辨识能力,“力”则指作家运用形象概括生活的功夫和笔力,以及其独树一帜,自成一家的气魄。
(3)“理、事、情”是诗歌创作的客观基础,但“理、事、情”必须通过主观的“才、胆、识、力”来表现,“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为作者之文章”。
(4)诗之“理,事,情”与客观的原型有区别,诗中的“理,事,情”是虚无,而不是定位,即“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恍惚以为情。
”10、李渔如何论述戏曲语言的特点?(1)对于曲文语言,李渔首先要求他们浅显通俗,因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但浅显易懂并不代表粗俗肤浅,传奇的语言应该把“深”和“浅”统一起来,力求深入浅出,以“浅中见才”。
(2)他还要求辞采有“机趣”,“机者,传奇之精神;趣者,传奇之风致”,即是风趣,生动,活泼的语言。
与词采讲究“机趣”相应,他要求宾向意取尖新。
在填词作曲时要注重音律和谐,讲究音乐美,符合演唱需要,主张要严格遵循曲谱来写作,恪守词韵,(3)戏曲语言还要性格化,即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
11、论述金圣叹在小说创作理论方面取得什么成就(或有什么观点)(1)性格论是金圣叹小说理论中最有创见的精华部分,主要表现在:第一,成功的塑造人物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和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标志;第二,通过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形象,金圣叹阐释了性格就是个别性的涵义,强调个性化,是他性格论的重心,也是他超越前人的独到之处;第三,他还注意到如何表现人物性格问题,金圣叹认为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途径是:一条是通过揭露人物内在精神特征,二是展现认为外部的形态特征。
(2)金圣叹从创作思维方面提出了“动心”的观点。
所谓“动心”就是指作家之“心”要深入到作品的人物情景中去,实质是指作家在创作构思时的“想象”问题,揭示想象和创造的关系,强调作家创作中对人物的外现。
(3)格物——因缘生法说。
“格物”体现了金圣叹关于艺术思维全过程的认识:成功人物形象塑造,在于作家对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而把握这种规律又取决于作家对社会现实生活复杂关系的了解和体认,取决于他自身生活经验的丰富积累,在此基础上,作家必须进行坦率的内省。
12、论梁启超关于“诗界革命”的理论(1)肯定“诗界革命”的积极社会意义,在诗歌领域,梁启超关注的中心是“诗界革命”,与其他诗话的明显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一部专门收集和保留“诗界革命”的史料,评价其人物,剖析其得失,鼓吹其意义,集中阐述了改良派在诗歌方面的一系列主张的著作。
(2)总结了“诗界革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指明努力的方向,认为“新意境”“新语句”“旧风格”三者各具,是新诗歌的最高境界。
(3)梁启超主张向西方学习,鼓吹诗歌变革,这种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他不仅为“诗界革命”,也为近现代中国诗歌的发展,作了相应的铺垫。
13、如何评价“小说界革命”的理论(意义)(1)是为了充分强调小说的社会政治功用,提高小说的的地位,梁启超对小说的本质和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小说之支配人道”是“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的作用。
(2)梁启超的小说理论,是从维新改良运动的需要出发点,他充分肯定了小说的社会作用,把小说变革与社会变革联系起来,突破了传统以诗文为正宗的观点,提高了小说的文学地位。
他意识到了小说与时代的关系,提出了小说要向外国学习的观点。
这些都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梁启超把社会变革的理论寄托在小说的影响身上。
他把小说看成了国家兴亡,社会变革的根本和唯一的因素,把小说当成一种解决问题的无所不能的灵丹妙药,而且把中国腐败落后的根源完全归罪于小说,这是有失偏颇的。
14、王国维的文学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结合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吸收西方文学理论,突出文学创作的起源,“天才说”“游戏说”。
天才是文学创作主体的在于自身又外化于创作的一种人格力量和历史道德,是主体文学创作起源的精神特质,“游戏说”要求主体拜托现实的物质利益去追求独立自在的精神自由。
(2)他的文学文学创作的审美尺度是“苦痛说”“古雅说”。
“苦痛说”是要求主体用文学疗救现实,他的“苦痛说”植根于深广的社会现实,建立于主体对苦痛的深刻体悟中,要求对生活和本质——苦痛进行观照和反思,实现主体自我的升华和解脱,不要以“乐天之色彩”为文学的特质,而是以“苦痛”为度去创造能够疗救社会和任性的文学作品。
王国维所谓“古雅”旨在说明艺术与自然之间表现与被表现,创造与被创造的内在机制,王国维标举“古雅说”,一方面指出了主体进行文学创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指出了文学作品是如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其审美价值的问题,体现了王国维文论思想的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