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批评与文本解读 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析批评与文本解读三
精神分析批评与文本解读(三)
《麦克白》的精神分析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角度来看,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是一部富有现代性的作品。
在作品中,主人公的人格不是铁板一块,而是由相互冲突的力量组成的。
莎士比亚利用女巫、幻觉、鬼魂、梦游等表现和诠释了人性的复杂性、多元性。
女巫与麦克白的意识活动
女巫形象是麦克白意识活动的显示物,是人物隐秘心理外在化的一种表现方式。
女巫第一次出现在荒郊野外时,正是麦克白与班柯平定叛军、凯旋而归的时候。
这时麦克白赢得了荣誉,满载战绩,但他同时居功自傲,人性中的野心欲望也相应在酝酿。
麦克白在途中所遇见的女巫就是他无意识活动中闯入意识领域为意识所觉察到的种种欲望。
人的意识活动有时是抽象的概念思维,有时是形象的视觉思维,所以麦克白的无意识活动中闯入意识领域的野心权欲就是女巫这个视觉形象的三声呼唤--葛莱密斯爵士、考特爵士、未来的君王所包含的内容。
女巫们用邪恶的媚惑之言把麦克白的无意识上升为语言,激起了麦克白欲望的波澜。
他自恃功高望重,踌躇满志,想获得更大荣华富贵的野心早已潜移默化植根于内心深处。
但是他对王权的觊觎在往日并不为他所觉察,而且不容于社会,所以潜伏在意识的最深处,受到"自我"与"超我"的双重监督,被理智和道德所压抑束缚,然而尽管无意识的种种本能欲望、情感和思想被压抑和排挤,但它们并不泯灭,并且会不由自主地积极活动。
所以麦克白受压抑的权欲虽然不能顺利进入意识领域,但它并没有就此泯灭,而是积极活动。
它以扭曲变形的女巫的预言形式,堂而皇之地进入意识,使之变得无可指责。
因此当麦克白听到女巫预言时,他的神情是大吃一惊,被压抑的
欲念转为明确意念的突然性,使他毫无精神准备。
但在他半信半疑之际,女巫预言他成为考特爵士得到了证实,那么成为君王的预言也就存在着实现的可能。
麦克白的一句反问"魔鬼居然会说真话吗?"暴露了他对自身野心欲望的确认和能力的相信。
麦
克白心理变幻着欲望的火焰,野心的种子已经催化发芽,引起他恐怖的念头--弑君。
但这个恶念吓得他"全身震撼",他的理智不但对这个可怕的弑君的恶念所引起的精神、心理的状态进行了描述:"这种神奇的启示不会是凶兆,可也不像是吉兆。
假如它是凶兆,为什么用一开头就应验的预言保证我未来的成功呢?我现在不是已经做了考特爵士了吗?假如它是吉兆,为什么那句话会在我的脑中引起可怖的印象,使我毛发悚然,使我的心全然失去常态,卜卜地跳个不住呢?",而且对之分析道:"我的思想中不过偶然浮起了杀人的妄念,就已经使我全身震撼,心灵在胡思乱想中失去作用,把虚无的幻影认为真实了。
",所谓"心灵丧失作用"指的就是理性的抑制力丧失。
由此无意识的野心欲望转为明确有意识的活动,从此开始了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并伴随着精神的痛苦。
这样一来与其说是女巫出现在旷野,不如说是麦克白被压抑的野心欲望在凯旋归来途中的释放。
潜藏在无意识中丑恶、阴暗的欲望,在平时被理智和道德观念压抑着难以进入意识,但由于麦克白个人野心的急剧膨胀,使理智放松了对意识活动的监察,于是被压抑的各种欲望便乔装打扮,以扭曲的形象出现在意识中,并以女巫的预言变相地、象征性地满足人物对于并非光明正大的野心的渴念。
可以说女巫是麦克白内心深处意念的显示物,象征麦克白内心地狱般阴暗的心理和邪恶的欲望。
莎士比亚为了使无意识有别于意识,他便采用了荒诞的女巫形象,使无意识活动更具有神秘性,并且往往成为人物行为的潜在动机。
幻觉与麦克白的心理冲突
麦克白虽然弑君篡位,滥杀无辜,但他又是一个感受细腻,有着强大而深刻灵魂的人。
他随时随地注意掠过他心头的每一缕感受和每一个思想的闪念和心灵留下的痕迹,并且用清晰的语言描述他犯罪的体验:"一天到晚受尽折磨,同一个受苦刑的犯人似的一会也得不到安宁","我的心里到处都爬满了毒蝎~"麦克白谋杀君王前,是个勇敢、高贵的苏格兰大将,重视的是"英名与德行",他有极强烈的道德感,对善与恶区分得很清楚,因此他不同于十恶不赦的理查三世、克劳狄斯,恶棍良心泯灭的快感和平静与他无缘,因而每一个犯罪欲念的冒头和犯罪行为都要受到理智的监督和无情的审判,所以他一旦犯罪便产生了负罪感。
负罪感是一种自我谴责的情感,它体现着一定的道德认识、观念。
在动手刺杀邓肯王之前,麦克白头脑中出现了幻象:一柄滴血的刀,这是麦克白狂热的头脑中产生的虚妄的意象,是杀人的恶念与尚未泯灭的良知搏斗的结果。
行凶后,狂乱的听觉使麦克白在寂静中忽然听到"一个人在睡梦中大笑","
一个人喊杀人啦","不要再睡觉了,麦克白已经杀死了睡眠"。
这样,麦克白在弑君篡权的行动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幻象、幻听。
这些幻觉充分显示了麦克白的灵魂产生分裂,善与恶、野心与良心在无意识的层次上进行着激烈的搏斗,他的自责与内疚使他身心疲惫、精神恍惚。
麦克白刚得到班柯被他派出的杀手杀死的消息,班柯的鬼魂就出现在他的盛宴上,并使他万分恐惧、举止失态。
当时人们确实相信厉鬼的存在;但在今天,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我们毋宁把此看作是麦克白的良心受折磨而产生幻觉的表现。
在恐惧中麦克白对班柯的鬼魂喊道:"无论你什么形状出现,像粗暴的俄罗斯大熊也好,像披甲的犀牛、舞爪的猛虎也好,只要不是你现在的样子,我的坚定的神经决不会起半分战栗。
"这段话表明麦克白并不缺乏和危险的敌人面对面地搏斗的勇气,使他感到恐怖的正是厉鬼的丑恶反映出的自己在道德上的可怕。
弗洛伊德把本我所具有的能量发泄作用与自我和超我所具有的反能量发泄作用(阻力)的对抗,称之为"内部冲突",从麦克白的挣扎与绝望中,可以看
出,个人欲望的无限膨胀和畸形发展使他不顾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不择手段地实现自我理想;端坐于灵魂审判台上的良知却不停地用自我反省、自我忏悔来阻止它。
欲望和野心使他处心积虑制造罪恶,沉重的负罪感却使他不停地用自我谴责、自我折磨来赎罪。
代表社会规则的超我,不仅用道德、良心惩罚他,还用敏感的知觉让他品味犯罪后的情感变化和心理体验。
麦克白的悲剧就在于本我的驱动力往往大于超我的约束力,超我所能做的就是在事后惩罚那颗受苦受难的牺牲品--灵魂。
麦克白的悲剧告诉我们:有时尽管人们的心灵里有善的根芽,但在恶的巨大诱惑前面,善让步了,甚至最终完全泯灭了。
同时人如果不能以坚定的良知约束自己的不道德行为,自我毁灭的悲剧也就不可避免。
梦游与麦克白夫人的自我保护本能
心理学认为梦游是一种生理、心理想象,梦游者对夜间所说所做之事毫无知觉。
麦克白夫人一直是一个意志坚强、行为果敢的邪恶女人,但在麦克白出征后,她却常常梦游,原因何在?
尽管麦克白夫人是一个恶人,性格坚强如男子汉,但她首先是一个女人,具有女性的特征。
所以莎士比亚在突出表现麦克白夫人的坚定、凶残性格的同时,没有忽视这个女人情感、意志柔弱的一面。
麦克白夫人在麦克白面前自觉扮演了强者的角色,强者的角色使她时刻必须镇定自若、坚强无畏,以消解麦
克白良心的不安与神经的脆弱,这样,肩负的重任使她没有丝毫放松神经的机会,更没有裸露灵魂重负的时机。
麦克白出征以后,麦克白夫人失去了精神支柱,也不再需要扮演强者的角色,意志的松懈使她强烈地企求摆脱重负,梦游就成为她无意识的选择。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欲望的满足。
人在睡眠中,自我本能的检查松弛,被抑制的愿望就乘机乔装打扮一番,混过检查岗
洗位而进入意识,便形成了梦。
在梦游中麦克白夫人满足了她被压抑的愿望--去手上的血迹,让心灵不再为血腥味苦恼。
尽管麦克白夫人出于人的自我保护本
能,竭力抑制自己白天不去想血腥的事,努力遗忘对恐怖场面的记忆,但白天被禁止、被压抑的东西,在梦中却得到表达。
虽然麦克白夫人的梦象凌乱不堪,但她仍然把现实中不久前发生的事情重新回忆了一遍:麦克白动手时的迟疑不决;弑君后的惊恐万状;完事后突然传来的敲门声等等。
麦克白夫人不仅把情境、事件带入梦境,而且也把焦灼不安的情绪带入梦境,在梦中可怕的痛苦情绪依然折磨着她。
这样在梦游中麦克白夫人显示了她真实的自我,显示了她赤裸裸的内心世界和天生的人性软弱所引起的苦恼。
虽然在梦游中麦克白夫人本能地保护自己的心理平衡,然而她精神上的焦虑和心理上的重负依然无法化解和卸去。
例如梦游中对烛光(人性)的追求反衬了她对黑暗(犯罪)的恐惧。
尽管梦具有防止心灵过度紧张的功能,能够为超负荷的大脑起着安全阀的作用,但它却不具有医治精神创伤和化解焦虑情绪的作用,因此,麦克白夫人最终还是因心灵不堪重负而精神崩溃,在疯狂中死去。
这也证明了莎士比亚始终把麦克白夫人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来塑造,尽管她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女人,她还是比麦克白更加容易受到良心上的谴责,更加不易摆脱负罪感所带来的精神重压。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