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手机--班会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烈建议:
(1)有手机的抓紧拿回家;没有但是有这个想 法的,立即取消这个想法!
(2)使用公用电话!
(3)严禁中学生在校园内携带手机,一经发 现,严肃处理。
(4) 家长、学生共同签署《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结束语:
同学们: 想想劳碌的父母,为了自己的未来,
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在校园里倡导禁 止使用手机,共创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
背景资料:
我国一部分地区的做法 : 杭州一中:不准带手机进校 龙岩一中:带手机进考场,无论是否用于作弊,该科成绩一律以0分 论处。 浙江台州一中:学生用手机需先与学校签合同 宁波:禁止学生带手机违者扣分 红旗:见到就没收。 乌丹一中:见到就摔。 国外的做法: 芬兰:禁止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否则蹲监狱。 芬兰市场法院近日决定,禁止芬兰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 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如果违反这一禁令,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 罚款。 美国:为校园手机立法 大约在10年前,美国各州的学区纷纷制定规则(有些是州议会或地方 政府立法),完全取缔在校学生使用传呼机和手机。 德国:欲禁止手机在学校使用 德国已开始就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问题展开了公开讨论
⒉ 对违规学生的手机可暂代保管
《教育法》赋予学校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为学校 的教育管理预留一定的伸展空间,有专家认为: 学校的自由裁量权必须在学校目的的达成与学生 权利的保护两种利益间求取最佳的平衡点,要遵 循最小侵害原则。代管不是处罚而是救助,其意 义在于帮助学生暂时远离诱惑,它遵循了“出于 善意,着眼于学生更好发展”、“目的在于矫正 不良行为”的教育性原则”。
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
学生有了手机后,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信息的浸染。许多不符合中 学生身份的思潮蜂拥而入,读书无用论、及时行乐、互相攀比、爱慕虚荣、 拳脚英雄主义、早恋等已经搞坏了我们的很多学生,一些学生大部分时间和 精力都花在玩手机上,一到考试就一筹莫展,除高考之外,大大小小的考试 基本上都靠手机作弊,蒙混过关。这种考风将使学校的学风每况愈下。不用 努力读书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拿到毕业证,在读书无用论的横行的今天,在大 学毕业生都很难找到工作的形式下,手机作弊是愈演愈烈,我们平时的月考、 期中期末考试、初中高中毕业考试等等在某些同学的眼里简直是形同虚设, 其水平的真实性也很让人怀疑。
⑥影响校园治安。由于手机
属贵重物品,是学生的心爱之物,势必要花费掉许多 精力和时间来保管,但还是很容易被小偷走,校园丢 失手机的现象几乎每周都有发生,造成了不少的损失 和麻烦。再说,学生们年轻气盛,受不了半点委屈, 一旦发生小矛盾,会很快通过手机纠集社会青年,同 班同学前来打架。同时,经常接触电源充电,可能会 引发触电事故和学校电线线路故障。有的学生由于电 话过多,为了交上话费,平时只好省吃俭用或者以学 校要交资料费为由向父母要钱,甚至出去偷抢、敲诈。 还有少数学生因用手机与学校外面广泛联系而被拐骗, 甚至走上不归路。
主题班会
对手机说:“no!”
主题班会:
高 二
【 二 十 】
调查:10%日本青少洗澡时不忘带手
机
【简 介】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文部省的一项最新调 查显示,日本青少年的手机“瘾”已非常严 重,手机在他(她)们的生活中已占据了极其 重要的位置,不管是吃饭、上课还是洗澡时, 都会因收发邮件而忙个不停.
Leabharlann Baidu 谢!
盗窃
事端
⑦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 学秩序。
我们的学生自制能力是不强的,很难经得起手机的诱惑,一些学生在课 堂上经常用手机打游戏、发短信、听音乐、看小说,大大地降低了老师的教学 效果,也让自己对讲课内容一无所知,是对老师的辛勤劳动的蔑视和无礼。老 师们对此虽然很恼火,但也没办法,因为除了教育只能还是教育。有些班级的 自习课看似安静,实则是很多学生在用手机发短信代替以往“交头接耳”。另 外,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敢玩手机,可是他们的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专注
数据说明:据一项对中学
生抽样调查显示,初中生拥 有手机达到53%,高中生拥 有手机达到95%,目前没有 手机的也准备买了。 这让中 国教育者们感到很担心。
初一男生的小翔(化名)在记者发毒誓保证不会告诉他爸妈后,终 于同意向记者展示他手机里的秘密。
他手机的“收信箱”,其实空空如也。“我每次看完短信都会 立即删掉,如果让爸妈看到可是不得了。”
机上
⑧手机对人有辐射。
对人体是否造成不利的影响,医学界可谓众说纷纭,最近权威医学杂志《柳叶 刀》的手机报告显示,使用手机造成记忆力受损、睡眠紊乱、头痛、癞痫及血压上 升的现象,而儿童,青少年受影响的可能更大。大部分国家通用的手机系统GSM频 率为900和1800MHz,其振动的电子过程有机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主要是对脑部 及精神状态的影响. 而且手机振动所散发出的电磁波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大脑的神经 出现病变。
在之后短短的30分钟内,手机“嘟嘟”的短信声响了大约60
次,平均每分钟两次。记者对他“指尖运动”的熟练程度惊叹不已。 他每分钟能输入约30个中文字!
小翔骄傲地向记者提供了他的最高纪录———每天发300多条
短信,妈妈因考试奖励的充值卡里的150元不到一星期就让海量的
短信消耗了。 记者“贴身追踪”小翔一周,发现他的短信内容大致可分为两
研究证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较幼嫩,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的脑部神经造成 不可逆伤害,配有手机的学生的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将会明显下降。同时,手 机还会使听觉受损,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功能失调。另外它还是致癌因子,能诱发 白血病和肿瘤。
⒈ 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到校是合法的
《教育法》: 第26条第1款要求学校“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第28条第1款要求学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这一条款就是《教育法》的授权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授予法律主体可以作出某种行为 或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能力。” 通过授予学校一定的权限规范师生的行为。学 校的规章制度实质上就是“章程”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是对律法没有规定或没有实施细则的 部分的补充,所以专家学者均认为:法无明文 规定时,学校可自行制定相关校规对学生行为 进行规范和约束。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
当就寝熄灯后,有的学生就借着迷人的夜色和淡淡的月光用手 机和心爱的人肆无忌惮地说悄悄话,或用手机QQ发肉麻短信和裸 体彩信,有的寝室甚至用手机集体看黄色电影,经常搞到深夜十一 二点钟,引起整个寝室的学生都无法入睡。
一些想读书的学生对此深恶痛绝,苦不堪言。
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
孩子身上安个“遥控器”,以便即时相互通话。对 于他们利用手机上网、移动QQ、聊天、打游戏等 则始料不及。
“有手机的孩子太多了,人家都有他没有,做家
长的说不过去。”梅林一村的贺先生抱着这样的想 法,给刚上初中的儿子小强买了一部手机。起初两 个月,小强消耗话费尚不多,可是到了第3个月, 麻烦事就来啦:话费一下子超出200元。满腹疑虑 的贺先生到电信部门一查,大吃一惊:竟然是新增 的声讯电话费。贺先生叹:“本想解忧,却添新愁。 我担心:万一有不良的声讯电话对孩子造成坏影响, 怎么办?”
手机对学生的危害:
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以前,学生需
要翻越学校围墙才能到网吧上网。而现在,随着手机GPRS的强大 功能的开通,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室里随时通过手机进行QQ聊天、 网页浏览、阅读黄色信息和拨打不良声讯台。据调查,持有手机 的学生90%以上都收发过很露骨的黄色短信。如果用手机进行空 中下载,20元人民币就可以大约下载50本(每本500页)流量的 小说;如果进行QQ聊天的话,20元人民币按现在的标准可以包 70M的流量,说的简单一点,每天从早到晚上再到深夜无时无刻 都进行QQ聊天也用不完。如此一来,学生们看小说、聊天都要加 班加点,哪里还有精力和时间顾及课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的说教呢? 目前,手机已成为学生精神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给通讯部门带来 丰厚利润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其 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难怪美国的中小学是禁止学生佩带手机的。
现在的部分中学生简直是父母身上的吸血虫,总有许多 中学生缠着父母买。给孩子买吧,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 不给孩子买吧,怕同学瞧不起孩子,难为了家长,助长 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
相对于九年义务教育来说,高中收费标准大大提高,动辄 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学费对于经济困难家庭来说是一笔不 小的负担,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手机的开销是 的父母的额外开销。
类,一是同学间的感情问题,二是港台的娱乐“星闻”。而关于学 习方面的,只有一条:“数学第三题选C!”
小翔的母亲告诉记者,给孩子买手机主要是为了安全。“我们 工作都很忙,他放学后得自己坐车回家,有时还要自己去上补习班, 我们放心不下,怕路上出危险。另外,他和同学之间也可以交流一 下学习问题。”
家长:本想解忧却添新愁 大部分被采访的家长称,给孩子买手机是希望在
老师:校内没有带手机的必要 多数中小学生在校内除了需要与家长联系时使用手 机外,更多的时候是把手机当作玩具用,给同学通 话聊天、发短信、玩游戏、听歌、上网,甚至拨打 声讯电话。既影响学习,又浪费钱财。而且学生之 间盲目追求手机高档次,互相攀比,比谁的手机好、 功能多、价格贵。 尤其是在上课期间,学生的手机铃声突然爆响,严 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中小学生在校内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在校内如 果有急事,通过校园内外公共电话,或是借老师的 手机打一下,完全可以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没有 带手机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