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应激

第七章  应激
第七章  应激

第七章应激

复习提要

一、概述

(一)应激概念和基本特征

非特异性

防御性

反应的模式化

(二)应激原

躯体性

心理性

二、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反应

1.反应

2.表现

3.意义

①防御意义

提高心输出量,提高血压

改善通气,增加供氧

升高血糖,提供更多的能量

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血液供应

②不利影响

外周小血管收缩,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降低,缺血、缺氧

儿茶酚胺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碍血流,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增加,消耗过多能量

心肌耗氧过多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反应

1.反应

2.意义

①应激时最重要的一个反应,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②判断机体是否处在应激状态和应激程度的最常用指标

③作为非特异性的指标可以判断病情的发展

3.作用和机制

①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糖原异生,保持血糖高水平;

②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的允许作用;

③稳定溶酶体膜;

④抗炎抗免疫

4.糖皮质激素抵抗

(三)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1.反应

2.意义

3.胰岛素抵抗

(四)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

1.反应

2.机制

3.意义

(五)组织激素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增多

1.组织激素

2.细胞因子

(六)其它cAMP等

(七)心理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特点

三、应激时机能和代谢变化(器官和组织水平的应激)

(一)应激时能源物质代谢的变化

1.特点动员增加,贮存减少。

2.表现

3.机制

4.意义

5.几个概念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创伤性糖尿病,负氮平衡

(二)应激时循环系统的改变

表现

机制

意义

严重后果

5.几个名词应激性心律失常、应激性心脏病

(三)应激性急性胃粘膜病变和应激性溃疡

1.定义

2.机制

①胃血流量减少

②迷走神经兴奋,胃运动亢进

③胃酸分泌增多

④PGE2的作用

(四)凝血和纤溶的变化

1.表现

2.机制

①交感神经兴奋,血小板聚集性增强

②应激时血小板数量增多,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

③抗凝血酶Ⅲ过度消耗

④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加强

(五)免疫系统功能变化

四、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和应激时增多的急性期蛋白

(一)定义—急性期反应、急性期蛋白

(二)来源

(三)功能

1.抑制蛋白酶

2.激活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

3.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4.清除自由基

5.其他

五、应激诱导的细胞反应

(一)应激诱导的细胞非特异性防御反应—热休克蛋白

定义

分类

表达调节

功能

维持细胞蛋白自稳状态

提高细胞对热或其他刺激的耐受性

与免疫的关系

(二)应激诱导的细胞特异性防御反应

不同的应激原,可诱导不同的基因表达,产生不同的反应蛋白。

试题

[A型题]

1.热休克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A.增加细胞对氧的摄取能力

B.增强细胞对能量物质、葡萄糖的摄取能力

C.稳定溶酶体膜

D.维持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正确的细胞定位

E.促进DNA的修复

2.急性期蛋白不包括下列哪一类蛋白:

A.参与血凝和纤溶的蛋白

B.参与激肽生成的蛋白

C.属于补体成分的蛋白

D.参与转运的蛋白

E.纤维连接蛋白

3.急性期蛋白不来自下列哪一种细胞:

A.肥大细胞

B.肝细胞

C.巨噬细胞

D.内皮细胞

E.成纤维细胞

4.急性期反应时,哪种血浆蛋白升高最明显:

A.纤维蛋白原

B.抗凝血酶Ⅲ

C.α1蛋白酶抑制剂

D.C-反应蛋白

E.铜兰蛋白

5. 应激性溃疡发生的最主要的机制是:

A.迷走神经刺激胃液分泌增多

B.胃泌素刺激胃酸分泌增多

C.胃粘膜缺血引起粘膜上皮坏死

D.胃粘膜缺血引起H+反向弥散

E.胆汁逆流损伤胃粘膜

6.下列哪一项不是应激时泌尿系统的主要变化:

A.尿少

B.尿比重高

C.肾小球滤过率低

D.肾脏排出钾的总量减少

E.肾脏排出钠的总量减少

7.心理应激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般情况下可出现:

A.没有变化

B.增强

C.抑制

D.既可以是增强也可以是抑制,但以抑制为主

E.既可以是增强也可以是抑制,但以增强为主

8.应激时体内蛋白代谢变化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A.蛋白质利用增加

B.蛋白质分解加强

C.蛋白质合成减少

D.尿氮排出增加

E.出现负氮平衡

9.应激时高代谢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B.甲状腺素分泌增多

C.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D.生长素分泌增多

E.血糖升高

10.严重创伤所致的应激时,代谢率的变化是:

A.降低

B.正常

C.只有当体温升高时才升高

D.时高时低

E.经常处在高代谢率的状态

11.应激时可能出现糖尿,其原因是:

A.肾功能障碍,肾糖阈降低

B.血糖升高,超过了肾糖阈

C.胰岛功能障碍

D.血糖升高,与此同时肾糖阈也降低

E.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12.应激时血浆催乳素的变化是:

A.男、女都不变

B.男、女都升高

C.男、女都降低

D.只有女性才升高

E.只有男性才降低

13.应激时抑制胰岛素分泌的机制是:

A.血糖的变化

B.糖皮质激素的变化

C.儿茶酚胺的变化

D.血脂的变化

E.生长素的变化

14.应激时肝细胞、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是:

A.不变

B.升高

C.可高可低

D.降低

E. 先降低,后升高

15.下述哪一项最可靠并能反映应激时的程度:

A.呼吸次数

B.体温

C.血糖

D.血脂

E.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

16.心理应激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机制是:

A.心肌缺血

B.心脏传导系统缺血、坏死

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D.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E.延脑心血管中枢功能异常

17.应激时,下列哪一种变化与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无直接关系:

A.促进蛋白分解

B.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C.稳定溶酶体膜

D.急性期蛋白的合成

E.维持机体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18.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的机制是:

A.交感神经兴奋

B.ACTH分泌增多

C.β-内啡肽分泌增多

D.胰岛素分泌减少

E.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19.应激时分泌增多最明显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

B.加压素

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D.肾素

E.甲状腺素

20.应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具有防御作用,其中哪一项不正确:

A.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

B.血液重新分布

C.支气管收缩

D.促糖原分解

E.儿荼酚胺分泌增多

21.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有:

A.雌激素

B.孕激素

C.甲状旁腺激素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胰岛素

22.应激时,下列变化哪项是最明显的:

A.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增加

B.肾上腺分泌增加

C.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泌增加

D.垂体后叶分泌增加

E.性激素分泌增加

23.急性应激时的分泌变化中,下述哪项不正确:

A.胰高血糖分泌增加

B.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C.血浆胰岛素含量偏低

D.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

E.ADH分泌增加

24.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中,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催乳素

B.生长素

C.抗利尿激素

D.促性腺激素

E. 肾素

25.下列哪种不是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

A.催乳素

B.生长素

C.糖皮质激素

D.雄激素(睾酮)

E.甲状腺素

26.应激时分泌受抑制的激素有:

A.胰高血糖素

B.糖皮质激素

C.催乳素

D.胰岛素

E.加压素

27.应激时分泌增多的β-内啡肽不具有下列哪一种作用:

A.镇痛

B.心率增加

C.血压降低

D.心输出量减少

E.抑制ACTH的分泌

[X型题]

28.可以引起热休克反应的原因是:

A.环境温度过高

B.缺氧

C.氧自由基产生增多

D.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化学物质

29.急性期蛋白产生于:

A.肾脏

B.肝脏

C.肺脏

D.单核吞噬细胞

30.C-反应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A.抑制补体的活化

B.清除细菌

C.促进凝血

D.清除环死组织

31.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A.粘膜缺血

B.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减少

C.胃粘膜的氢离子-粘液屏障功能受损

D.胃酸分泌增加

32.应激时引起心肌坏死的机制是:

A.醛固酮分泌减少,钾排出减少,体内钾增多

B.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多,心肌耗氧量增加

C.β-内啡肽增多

D.心肌间质的小血管内有血小板聚集物

33.可引起应激的原因有:

A.入学(离校)考试

B.散步

C.爬高山

D.朋友之间闲谈

34.作为应激原的因素有:

A.物理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生物性因素

D.精神性因素

35.对应激的描述应当是:

A.正常人就有的防御反应

B.病人才有的病理反应

C.是全身反应

D.是局部反应

36.应激时血液凝固性增强的机制是:

A.血小板增多

B.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

C.Ⅷ因子增多

D.抗凝血酶Ⅲ减少

37.应激时脂代谢的变化有:

A.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

B.酮体生成增加

C.脂肪动员增加

D.脂肪酸利用减少

38.严重应激时,血糖的变化是:

A.不变

B.升高

C.降低

D.给予葡萄糖,血糖显著升高

39.应激时血糖升高是由于:

A.肝糖原分解增加

B.糖异生作用增加

C.外周细胞对糖的利用障碍

D.胰岛β-细胞本身的异常

40.应激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对心脏的影响有:

A.心率加快

B.心收缩力加强

C.心肌缺血,心收缩力减弱

D.心律失常

41.大手术后的病人(未合并休克),输液过多容易发生水钠潴留,其可能

的机制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B.醛固酮分泌增多

C.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D.肾小管稀释功能降低

42.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通过以下机制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

A.稳定溶酶体膜

B.诱导巨皮质素(又称脂调蛋白)的合成

C.抑制白细胞活化

D.抑制白三烯的生成

43.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有:

A.胰高血糖素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C.糖皮质激素

D.加压素

44.应激时分泌受抑制的激素有:

A.胰高血糖素

B.糖皮质激素

C.催乳素

D.胰岛素

45.应激时分泌减少的激素有:

A.性激素

B.生长素

C.胰岛素

D.糖皮质激素

46.应激时糖皮质激素有明显的变化,表现在:

A.糖皮质激素的分解变快

B.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

C.糖皮质激素受体增多

D.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出现糖皮质激素抵抗

47.严重应激病人常需要给予大剂量的皮质激素,这是因为:

A.肾上腺皮质分泌减少,血浆皮质激素降低

B.肾上腺皮质分泌正常,但皮质激素在体内分解加快

C.肾上腺皮质分泌正常,但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

D.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血浆皮质激素升高,但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

48.应激时血糖升高的机制是:

A.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B.胰高血糖分泌增多

C.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D.胰岛素分泌增多

49.应激时调节水盐代谢的激素的变化是:

A.肾素分泌减少

B.醛固酮分泌增加

C.肾脏产生和释放前列腺素增多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50.应激时β-内啡肽分泌增多,其意义是:

A.抑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性

B.抑制ACTH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C.参与应激镇痛

D.抑制生长素的分泌

[B型题]

A.C-反应蛋白

B.纤维连接蛋白

C.血清淀粉样蛋白

D.血浆铜蓝蛋白

E.血浆白蛋白

51.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的蛋白是:

52.具有激活补体系统作用的蛋白是:

53.急性期反应时,蛋白含量减少的是:

A.糖尿

B.负氮平衡

C.血中游离脂肪酸降低

D.组织利用葡萄糖减少

E.体内代谢率升高

54.应激时体内不出现:

55.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高有关的是:

56.急性期反应时,引起蛋白减少的因素是:

A.血压升高

B.心率加快

C.血糖升高

D.血脂升高

E.蛋白分解增加

57.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直接引起的反应是:

58.应激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引起的反应是:

A.儿茶酚胺

B.胰高血糖素

C.前列腺素

D.抗利尿激素

E.胰岛素

59.上述激素中,应激时分泌增加最明显的激素是:

60.应激时分泌减少的激素是:

A.C-反应蛋白

B.热休克蛋白

C.纤维蛋白质

D.铜蓝蛋白

E.血浆白蛋白

61.急性期反应时,上列哪一种蛋白是减少的:

[名词解释]

62.热休克反应

63.急性期蛋白

64.应激性疾病(举两个典型的例子)

65.应激病(举一例)

66.全身适应综合症

67.血液应激综合症

[问答题]

68.热休克反应是否只发生于哺乳动物?都发生在哪些生物?

69.两个病人,发热待查,没有发现体内有炎症病灶。但血清中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经对症治疗,数日后,病人甲,C-反应蛋白已测不出,但病人乙血清C-反应蛋白-直比较高。请你从理论上解释这两个病人发热的可能机制,并推测这两个病人的病理过程的性质,说明道理。

70.何谓急性期反应和急性期反应蛋白?举出五种主要的急性期反应蛋白。

71.何谓应激性溃疡?多发生在什么部位?

72.心理因素是否可引起躯体病变?通过什么途径?举三个例子(通过什么途径,引起什么病变)。

73.心理因素(如焦虑、紧张等)是否可导致应激?和躯体因素(如创伤、

感染等)比较,你认为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如何?

74.试述严重应激时的高代谢率改变对机体的影响。

75.有一严重创伤、多发性骨折病人,急症室化验发现血糖高,有糖尿。能否诊断为糖尿病?为什么?详述其机制,什么条件下才能诊断为糖尿病?

76.应激时决定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77.什么是胰岛素抵抗?试举一例,有什么临床意义?

78.糖皮质激素抗炎的机制是什么?你对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抗炎机制增强的生理、病理意义是如何理解的?

79.应激时血浆β-内啡肽的变化如何?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变化之间有什么联系?

[填空题]

80.热休克蛋白(HSP )是一大类蛋白,其中研究最清楚的是________,由受刺激的细胞产生,位于细胞的___________,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

81.急性期反应时,血浆中的α1-抗胰蛋白酶①____, α1-抗胰蛋白酶的主要底物是②____,如果该底物过多,入血,可分解____③______等,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___④___等,因此α1-抗胰蛋白酶有重要的防御意义。

参考答案

28.A B C D 29.B D 30.B D 31.A B C D 32.B D 33.A C 34.A B C D 35.A C 36.A B C 37.A B C 38.B D 39.A B C 40.A B C D 41.A B

C 42.A B C

D 43.A B C D 44.D 45.A C 46.B D 47.D 48.A B C 49.B D 50.A B C [B 型题]

一种非特异性的变化:即诱导一些新的蛋白质的合成。与此同时某些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这种反应称为热休克反应。

63.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时血浆中某些蛋白质升高,这些蛋白称为急性期蛋白,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

64.由于应激(包括心理应激和躯体应激)时的防御反应(主要是神经-内

分泌反应)不适当而引起的疾病称应激性疾病,如应激性溃疡,应激性

心律失常,就是典型的例子。

65.应激是防御反应,但不适当的应激可引起疾病。如应激性溃疡。

66.应激一词的创始人,Selye在大鼠观察到,机体受到不利的环境因素作

用时,出现一系列的非特异性的动态过程的全身性的变化,Selye认为

这是一种适应性的变化,故称为全身适应综合症,分三期:警觉期,抵

抗期,衰竭期。

67.应激时血小板数目增多,血小板粘附能力升高。白细胞数目增多,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由此造成血液粘度升高,引起血液流动变慢等,血液流变学变化,称为血液应激综合症。

68.在整个生物界,从原核生物到人,从植物到动物都发生。

69.C-反应蛋白是IL-1作用于肝细胞产生的急性期蛋白。这两个病人虽未查出有炎症病灶。但体内IL-1生成增多,说明有组织损伤,隐性感染或有抗原-抗体反应。病人甲数日后C-反应蛋白已测不出,说明体内损伤、炎症已消失。病人乙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很可能是免疫性疾病。

70.急性感染、炎症、组织损伤时,血浆中某些蛋白质的浓度迅速升高,称为急性期反应。升高的蛋白质称为急性期蛋白。如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α1-蛋白酶抑制剂、铜兰蛋白等。

71.由于应激(包括心理和躯体应激)而引起的消化道溃疡,多发生在胃。

72.可以引起:

①紧张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血管的变化

②焦虑通过植物神经,引起消化功能障碍

③心理因素,如抑郁,通过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引起免疫功能低下。

73.心理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应激原,心理因素在人类生活中是经常起作用的,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化的社会中,从这个意义上,心理应激的重要性决不亚于躯体应激。

74.应激时的高代谢率是应激时全身一些器官(如心脏)功能加强的结果,同时也为这些器官的活动增强提供能量。长期高代谢率使机体过度消耗,如不能得到补

充(如不能进食),造成营养物质的缺乏。

75.不能。因为应激时,使血糖升高的许多激素分泌增多,加上交感神经兴奋

和胰岛素的分泌受抑制,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性糖尿,只有当确认血糖水平不受创伤的病情发展的影响时,才能诊断为糖尿病。

76.①高血糖

②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多,血浆中肾上腺素浓度升高。

77.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称为胰岛素抵抗例:创伤后,某些糖尿病

(举一例即可,都对)临床意义,要用大剂量胰岛素才能纠正机体的代谢障碍,特别是糖利用的障碍。

78.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的生成,抑制白细胞的活化,抑制白细

胞介素的生成等抑制炎症反应,应激时,由于有组织损伤等原因,体内常有白细胞活化和炎症介质的生成,这些反应过强可引起严重后果,全身性急性炎症反应综合症(休克就属于这类)就是一例。

79.应激时血浆β-内啡肽浓度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和ACTH往往平行,二者属于同

一前体,功能上β-内啡肽对于ACTH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可能有抑制作用,参与ACTH分泌的负反馈调节。

80.HSP70 浆和核内作为各种蛋白质的分子伴侣,保持这些蛋白质的结构和分

布的正常(即蛋白自稳)。

81. ①增多;②中性粒细胞释放的弹性蛋白酶;③抗凝血酶Ⅲ,R1-抗纤溶酶,C1R

抑制剂等;④DIC,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等。

疑难解析

试题应激时血浆催乳素的变化是:

A.男、女都不变

B.男、女都升高

C.男、女都降低

D.只有女性才升高

E.只有男性才降低

答案:B

解析:应激是全身性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应激时可以引起广泛的神经内分泌变化,包括导致腺垂体分泌催乳素增多,这种增多与妊娠催乳素的分泌无关,没有性别特异性,故男、女都升高。

试题应激时决定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①高血糖;②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多,血浆中肾上腺素浓度升高。解析:应激时胰岛素的水平可以不变,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这是因为应激时,胰岛素的分泌受两种相反作用的调节。一是应激性高血糖和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这是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因素;二是血中儿茶酚胺增多,这是抑制胰岛素分泌的因素。应激时,如果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较强,则即使血糖很高,也不能使胰岛β-细胞的分泌迅速增加。

试题什么是胰岛素抵抗?试举一例,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案: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称为胰岛素抵抗例:创伤后,某些糖尿病(举一例即可,都对)临床意义,要用大剂量胰岛素才能纠正机体的代谢障碍,特别是糖利用的障碍。

解析:应激时,不仅胰岛素的分泌受到儿茶酚胺的抑制,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性也降低,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生理意义在于减少胰岛素依赖组织(如大量的骨骼肌)对糖的利用,以保证创伤组织和胰岛素非依赖组织(如脑和外周神经)能获得充分的葡萄糖供应。但此时胰岛素依赖组织细胞却处于“糖饥饿”状态。临床上为了克服这种状态,给予大剂量的胰岛素可能是有利的。例如创伤后糖尿病病人需要大量的胰岛素才能纠正机体代谢,特别是糖代谢的障碍。

试题糖皮质激素抗炎的机制是什么?你对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抗炎机制增强的生理、病理意义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的生成,抑制白细胞的活化,抑制白细胞介素的生成等抑制炎症反应,应激时,由于有组织损伤等原因,体内常有白细胞活化和炎症介质的生成,这些反应过强可引起严重后果,全身性急性炎症反应综合症(休克就属于这类)就是一例。

解析: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的生成、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活化、抑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生成而起到抗炎和抑制免疫的作用。应激时,由于微生物、毒素、抗原一抗体复合物以及坏死组织的作用,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生成、释放增多,这是防御反应,但释放过多会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必须将这些因子的生成控制在适当的水平,否则将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后果(如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见糖皮质激素的抗炎和抑制免疫的作用在应激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试题严重应激病人常需要给予大剂量的皮质激素,这是因为:

A.肾上腺皮质分泌减少,血浆皮质激素降低

B.肾上腺皮质分泌正常,但皮质激素在体内分解加快

C.肾上腺皮质分泌正常,但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

D.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血浆皮质激素升高,但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

答案:D

解析: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虽然增多,但靶细胞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性却降低,这种现象称为糖皮质激素抵抗。应激时,糖皮质激素抵抗主要是由于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引起的。当糖皮质激素受体严重减少时,尽管血浆糖皮质激素的水平很高,但仍不足以产生机体所需要的生理效应(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为受体水平上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功能不全),这可能是对这种病人临床上仍需要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原因。

第七章 应激

第七章应激 复习提要 一、概述 (一)应激概念和基本特征 非特异性 防御性 反应的模式化 (二)应激原 躯体性 心理性 二、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反应 1.反应 2.表现 3.意义 ①防御意义 提高心输出量,提高血压 改善通气,增加供氧 升高血糖,提供更多的能量 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血液供应 ②不利影响 外周小血管收缩,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降低,缺血、缺氧 儿茶酚胺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碍血流,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增加,消耗过多能量 心肌耗氧过多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反应 1.反应 2.意义 ①应激时最重要的一个反应,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②判断机体是否处在应激状态和应激程度的最常用指标 ③作为非特异性的指标可以判断病情的发展

3.作用和机制 ①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糖原异生,保持血糖高水平; ②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的允许作用; ③稳定溶酶体膜; ④抗炎抗免疫 4.糖皮质激素抵抗 (三)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1.反应 2.意义 3.胰岛素抵抗 (四)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 1.反应 2.机制 3.意义 (五)组织激素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增多 1.组织激素 2.细胞因子 (六)其它cAMP等 (七)心理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特点 三、应激时机能和代谢变化(器官和组织水平的应激) (一)应激时能源物质代谢的变化 1.特点动员增加,贮存减少。 2.表现 3.机制 4.意义 5.几个概念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创伤性糖尿病,负氮平衡(二)应激时循环系统的改变 表现 机制 意义 严重后果 5.几个名词应激性心律失常、应激性心脏病 (三)应激性急性胃粘膜病变和应激性溃疡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理论解释与治疗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理论解释与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指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精神反应。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 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理论对PTSD 进行解释,如生物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又包括心理动力学理论、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等。 一、生物学理论 目前对PTSD生物学理论的研究热点是明确PTSD的易感因素和相关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其易感因素可大致分为:创伤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精神病家族史、既往重大精神创伤史等;围创伤期因素主要包括创伤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个体的分离症状等;创伤后因素主要包括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和早期干预等。 1、神经内分泌 许多研究证实,PTSD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紊乱。(1)PTSD患者的脑脊液促肾上腺释放因子(CR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RF是调节应激所致内分泌、自分泌以及行为反应的最重要的神经调质之一,可以抑制过度的应激反应,对机体起着保护作用。(2)反复应激可导致外周皮质醇升高,由此推测海马体积的萎缩与大脑持续性皮质醇激素水平升高有关。(3)PTSD的外周皮质醇主要为日间低限低于正常,而高限与正常组无异,总体表现为日间波动范围更大。推测PTSD首先存在HPA轴的过度激活,由于负反馈作用,最终表现HPA轴的过度抑制,所以许多PTSD患者的CRF增高,而外周皮质醇激素水平降低。其它依据包括:ACTH对CRF的反应迟钝;外周血淋巴细胞皮质醇受体的敏感性增高等。创伤急性期的低可的松水平可以预测PTSD的发生。 2、神经生化 (1)PTSD存在明显的高警觉症状如失眠、容易受到惊吓等,推测PTSD存在儿茶酚胺方面的异常。(2)PTSD的24小时尿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排泄量的明显增加,血小板α2-肾上腺能代偿性下调等都表明NE的确参与了PTSD高警觉症状的形成和维持。(3)5-羟色胺(5-HT)介导了脑内精神行为的抑制过程,脑内5-HT低功能可以增加PTSD 的易急惹和攻击性,还与失眠等睡眠紊乱关系密切。采用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可提高神经突触间隙的5-HT浓度对改善PTSD症状有较等都说明了5-HT可能参与了PTSD的致病过程。 3、神经免疫学 PTSD存在明显的免疫异常,主要发现慢性PTSD存在Th2样细胞因子增加的情况,如血浆IL-6、IL-10等升高,其细胞因子廓图大体上类似于慢性精神应激模式。 4、脑解剖及功能 神经影象学研究发现PTSD的海马体积缩小,并且与个体陈述性记忆等损害直接相关。当PTSD症状唤起时,杏仁核的活动明显增强,而前扣带回皮质(ACC)和扣带下回(SG)活动下降,并将杏仁核活动的增强解释可能是ACC和SG活动下降减弱了对杏仁核活动的抑制的结果。患者病理性记忆的增强与杏仁核等部位的突触效能的增加(LTP)有关。 二、心理动力学理论 通过对PTSD相关临床表现的理解,可以用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其进行解释。1、梦 PTSD患者会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即以各种形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有驱之不去的闯入性回忆梦中反复再现创伤情景,痛苦梦境,对应激性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反复出现创伤性梦境或噩梦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梦是通往潜意识的最好途径,也是

第七章答案

参考答案 [X 型题] 28.A B C D 29.B D 30.B D 31.A B C 32.B D 33.A C 34.A B C D 35.A C 36.A B C 37.A B C 38.B D 39.A B C 40.A B C D 41.A B C 42.A B C D 43.A B C D 44.D 45.A C 46.B D 47.D 48.A B C 49.B D 50.A B C [B 型题] 一种非特异性的变化:即诱导一些新的蛋白质的合成。与此同时某些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这种反应称为热休克反应。 63.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时血浆中某些蛋白质升高,这些蛋白称为急性期蛋白,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 64.由于应激(包括心理应激和躯体应激)时的防御反应(主要是神经-内 分泌反应)不适当而引起的疾病称应激性疾病,如应激性溃疡,应激性 心律失常,就是典型的例子。 65.应激是防御反应,但不适当的应激可引起疾病。如应激性溃疡。 66.应激一词的创始人,Selye 在大鼠观察到,机体受到不利的环境因素作 用时,出现一系列的非特异性的动态过程的全身性的变化,Selye 认为 这是一种适应性的变化,故称为全身适应综合症,分三期:警觉期,抵 抗期,衰竭期。 67.应激时血小板数目增多,血小板粘附能力升高。白细胞数目增多,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由此造成血液粘度升高,引起血液流动变慢等,血液流变学变化,称为血液应激综合症。 68.在整个生物界,从原核生物到人,从植物到动物都发生。 69.C -反应蛋白是IL-1作用于肝细胞产生的急性期蛋白。这两个病人虽未查出有炎症病灶。但体内IL-1生成增多,说明有组织损伤,隐性感染或有抗原-抗体反应。病人甲数日后C -反应蛋白已测不出,说明体内损伤、炎症已消失。病人乙C -

应激相关障碍选择题

A.适应能咯不良的个体易患 B.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年 C.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品行障碍 2.以下哪项不是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B) A.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 B.症状常有晨重夜轻的节奏变化 C.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D.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3.以下哪项不是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特征(D) A.可出现意识障碍 B.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 C.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D.病程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4.有关应激与应激源以下哪项不对(D) A.应激即指对应激源作出的反应 B.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的原因 C.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有内环境的紊乱 D.心理健康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较少碰到应激源 5.以下哪项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的表现(B) 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B.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 C.可能导致脑功能损害 D.可表现精神异常 6.以下哪项一般不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特征(C) A.情绪不稳、易激怒 B.表情茫然 C.情感淡漠 D.焦虑不安 7.在帮助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人及其家属处理好家庭冲突方面,下列哪项护理措施最有效(D) A.让其家人教会病人识别防卫行为 B.让其家人不告诉病人如何处理问题 C.让病人增加参加社交活动的机会 D.鼓励病人面对现实,主动调适自己 8.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病程一般不超过(A) 周 周

周 个月 9.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是(B) A.病程长 B.病前遭受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应激性生活事件 C.症状的出现与应激源无关 D.预后差 10.适应障碍起病(A) A.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 B.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2个月内 C.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1个月内 D.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6个月内

第七章应激

第七章应激 学习要求: 应激是机体适应和保护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体在受到不同的刺激时所出现的反应各有特点,但又出现一些大体相同的、非特异性的反应模式,这就是本章要介绍的应激。通过学习,要求做到: 掌握 掌握::应激、应激原、全身适应综合征、热休克蛋白和急性期反应蛋白的概念;全身适应综合征的分期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 熟悉::应激时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熟悉 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的基本效应。 第一节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称为应激,又称应激反应。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称应激原。应激原可大致分为三类:环境因素;机体的内在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综合征 机体受到应激原刺激时,主要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为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强烈兴奋,使血浆中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含量明显增高,并由此引起生理、生化的变化和心理、行为的变化。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交感 (一)蓝斑--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 (一)蓝斑 1.结构基础及在应激时的效应:该系统的基本结构为脑桥的蓝斑所含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群、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蓝斑为该系统的中枢。应激时该系统兴奋产生中枢和外周两方面效应。 中枢效应:引起兴奋、警觉及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 外周效应: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儿茶酚胺的浓度迅速升高。 2.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影响:兴奋心血管系统;增加肺通气;促进糖原和脂肪的分解;促进其它激素的分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 不利影响:局部组织器官缺血;能量大量消耗;氧自由基生成增多。 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二)下丘脑 (二)下丘脑--垂体 1.结构基础及在应激时的效应 基本结构为下丘脑的室旁核、腺垂体和肾上腺皮质,室旁核为该系统的中枢

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 当个体经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后,就会引起心理与生理的变化。这种反应是应激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客观测量的指标。 1.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可分两类:一是及的心理反应;另一是消极的心理反应。积极的心理反应是指适度的皮层唤醒水平和情绪唤起;注意力集中;积极的思维和动机的调整。这种反应有利于机体对传入信息的正确认知评价、应对策略的抉择和应对能力的发挥。消极的心理反应是指过度唤醒(焦虑)、紧张;过份的情绪唤起(激动)或低落(抑郁);认知能力降低;自我要概念不清等。这类反应妨碍个体正确地评价现实情境、选择应对策略和正常应对能力的发挥。 应激的心理反应可以分期。进入时相的顺序及每一时相的持续时间和临床表现都有较大的变动性。影响变动的因素有:事件发生前对应激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预期、个人经历及性格类型等。一般的顺序是:惊叫、否认、侵入、不断修正、结束。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否认与侵入两个时相,其余时相可以不出现或不明显,时相顺序也可以变换。这种应激时相的划分在急性应激下较为明显,在慢性应激时则不太明显。对应激的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异常,只是在反应过度时才属病理性的。 惊叫常发生于未曾预料的事件信息的突然冲击时,可表现为哭泣、尖叫或昏倒。否认则是情绪麻木、概念回避及行为束缚相结合的时相。情绪麻木是缺乏正常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感觉;概念回避是有意不涉及应激情境的概念,行为束缚是

个体活动范围变窄,表现为专心致志地从事一般的重复动作而不顾周围。侵入是应激性事件的直接或信号性行为以及自发的观念性或情感性折磨再现。包括有关应激事件的梦魇、反复的自发印象,或由其他事件而派生的吃惊反应。不断修正是机体动员应对机制适应的过程,若应对成功就进入结束,如受阻或未获成功则可能转入病态。 2.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Cannon从动物在紧急事件而前表现出的“搏斗或逃跑”(fightofflight)反应中发现,这种机制涉及同化(副交感,胆硷能)功能的抑制和异化(交感,肾上腺能)功能的激活。这两个过程的结合保证了动物在遭遇紧急情况时能量的需要,从而提出了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应付剧变时“移缓济急”的生理原则,与此有关的各种内脏及躯体活动变化都遵循这一原则。 Seyle的一般适应综合征学说则偏重于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作用。 目前认为,心理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后果是因人而异的(与所处情境、社会角色、群体中的地位相关),因害怕丧失控是产生的“战斗-逃跑”的起动与杏仁核有关;而受到与群体隔离或行动受挫而致抑郁时,可能与海马及肾上腺皮质机能有关。

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应激反应的观察和分析

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应激反应的观察和分析 魏虹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4(000)031 【摘要】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应激反应的观察和分析。方法通过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定,比较各组患者同样的应激因素对不同的个体引起的不同反应。结果各组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应激情况下都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通过分析进行心理干预,可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手术应激性。结论要重视手术患者手术前应激反应,解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不安心理,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Objective Research on th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ress reaction of patients before the elective operation.Methods Evaluate the anxious intensity of operation patients through the anxiety self-assessment table.Results Every operation patient has obv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under the stressful situation before the operat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can be relieved and the operation emergency can be improved by psychology intervening. Conclusion The analyzing of the stress reaction of patients before the operation can help remove patients' fear of operation and anxiety, reduce complication before the operation, 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operation. 【总页数】2页(88-89) 【关键词】择期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焦虑自评量表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 related disorders),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主要有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临床分类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或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s) 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应激障碍症 应激障碍症是指人在心理、生理上不能有效应对自身由于各种突如其来的、并给人的心理或生理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战争、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等灾难发生所导致的各种心理生理反应,应激障碍症也叫做应激相关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三大类。 急性应激反应是在应激灾难事件发生之后最早出现的,其典型表现包括意识改变、行为改变、情绪改变三个方面。意识的改变出现得最早,主要表现为茫然,出现定向障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对时间和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比如有些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后当场昏过去,醒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认识周围的亲人,不知道身在何处。这种神志不清有时候会持续几个小时,也有的能持续几天。行为改变主要表现为行为明显减少或增多并带有盲目性。行为减少表现在不主动与家人说话,家人跟其说话也不予理睬。日常生活不知料理,不知道洗脸梳头,不知道吃饭睡觉,需要家人提醒或再三督促。整个人的生活陷入混乱状态。 行为增多者表现为动作杂乱、无目的,甚至冲动毁物。话多,或自言自语,言语内容零乱,没有逻辑性。情绪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恐慌、麻木、震惊、茫然、愤怒、恐惧、悲伤、绝望、内疚,对于突入其来的灾难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应对。这些情绪常常表现得非常强烈,如被打之后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恐惧,丧失亲人之后出现极度的悲伤、绝望和内疚。在强烈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个体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比如在极度悲伤、绝望、内疚的情绪支配

医学心理学-应激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I A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 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 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 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答案] A 2.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III A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 B 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 C 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 D 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 [答案] A 3.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I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 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 [答案] B 4.负性生活事件是指:()II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答案] B 5.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I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答案] A 6.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IV A 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 B 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 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 D 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 [答案] D 7.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I I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答案] B 8.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III 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答案] A 9.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II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答案] A

应激相关障碍选择题

1.以下哪项不是适应性障碍的特征(C) A.应激源常为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 B.适应能咯不良的个体易患 C.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年 D.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品行障碍 2.以下哪项不是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B) A.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 B.症状常有晨重夜轻的节奏变化 C.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D.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3.以下哪项不是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特征(D) A.可出现意识障碍 B.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 C.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D.病程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4.有关应激与应激源以下哪项不对(D)

A.应激即指对应激源作出的反应 B.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的原因 C.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有内环境的紊乱 D.心理健康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较少碰到应激源 5.以下哪项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的表现(B) 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B.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 C.可能导致脑功能损害 D.可表现精神异常 6.以下哪项一般不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特征(C) A.情绪不稳、易激怒 B.表情茫然 C.情感淡漠 D.焦虑不安 7.在帮助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人及其家属处理好家庭冲突方面,下列哪项护理措施最有效(D) A.让其家人教会病人识别防卫行为

B.让其家人不告诉病人如何处理问题 C.让病人增加参加社交活动的机会 D.鼓励病人面对现实,主动调适自己 8.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病程一般不超过(A) A.1周 B.2周 C.3周 D.1个月 9.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是(B) A.病程长 B.病前遭受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应激性生活事件 C.症状的出现与应激源无关 D.预后差 10.适应障碍起病(A) A.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 B.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2个月内

体育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良好的心里个性特质和稳定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对情绪、人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3.研究体育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无法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得出智力的变化就是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的结论。 4.关于体育锻炼与情绪关系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5. 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最早理论研究是詹姆斯和朗格提出的情绪学说。 6.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将其的理论归纳为刺激情境-身体反应-情绪体验。 7.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雅各布森提出用渐进性放松法来干预焦虑情绪。 8.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皮肤电。 9.列出与健康体能有关的三个指标: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 10.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假说有:氨基酸神经递质假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脑内神经肽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 11.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假说有:心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假说。

12. 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分散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 13. 20世纪70年代,人格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个人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特征。 16.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健康信息理论、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控制理论、跨理论模型。 17.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 18、人们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一是认知过程,它在阶段变化的早期比较重要;二是行为过程,它主要应用于阶段变化的后期。 19.根据HBM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和锻炼意识,或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 20.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来决定。 21.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 22.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境安排、积极反馈、 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23、最早采用心理测量方法评定锻炼成瘾行为的学者是卡尔马克和马腾

生理学选择题大全带答案

生理学 1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得特征就是产生(E) A、神经活动B、肌肉收缩C、腺体分泌 D、反射活动 E、动作电位 2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就是属于(C) A、全身性体液调节 B、局部性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 E、自身调节 3 维持机体稳态得重要途径就是(B)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神经调节D、体液调节 E、自身调节 4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得就是(E) A、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得恒定B、降压反射 C、呼吸节律得维持 D、体温恒定得维持E、排尿反射 5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得就是(C) A、血液凝固B、排便反射 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ADH释放增加 D、排尿反射 E、分娩反射 6 人体生理学就是研究(E) A、人体与环境关系 B、人体细胞功能 C、人体功能调节 D、各器官得生理功能E、人体功能活动规律 7 神经调节得基本方式就是(A)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E、负反馈 8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得客观指标就是(D) A、动作电位B、阈电位C、组织对刺激得反应能力 D、强度阈值 E、除极速度 9 机体功能调节中,最重要得调节方式就是(A)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D、反馈调节 E、前馈调节 10 下列关于刺激与反应得说法,哪项就是错误得(A) A、有刺激必然产生反应 B、产生反应时,必然接受了刺激 C、阈刺激时,必然产生反应D、有刺激时,不一定产生反应 E、有时反应随刺激强度加大而增强

1人体内O2、C02与NH3进出细胞膜就是通过(A)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D、入胞出胞 E、继发性主动转运 2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D) A、主动转运B、入胞C、单纯扩散 D、易化扩散E、继发性主动转运 3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属于(D)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入胞 4 产生细胞生物电现象得离子跨膜移动属于(C) A、单纯扩散 B、载体为中介得易化扩散 C、通道为中介得易化扩散 D、入胞 E、出胞 5 运动神经纤维末稍释放Ach属于(D)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 E、继发性主动转运 6钠钾泵得作用就是(A) A、将Na+泵出细胞外,将K+泵入细胞内 B、将Na+泵入细胞内,将K+泵出细胞外 C、将Na+泵入细胞内 D、将Na+与K+泵入细胞内E、将Na+与K+泵出细胞外 7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D) A、2个Na+移出膜外 B、 2个K+移出膜外 C、2个Na+移出膜外 ,同时有2个K+移出膜内 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出膜内 E、3个Na+移出膜外 ,同时有3个K+移出膜内 8细胞膜内,外正常得Na+与K+浓度差得形成与维持就是由(D)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 Na+、K+易化扩散得结果 D、膜上钠—钾泵得作用E、膜上ATP得作用 9 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得指标(B) A、基强度B、阈强度 C、阈时间 D、利用时 E、时值 10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其兴奋性得周期变化就是(D)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呢?我们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心理应激┼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状况═——————————————————— 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心理营养 在这个公式里,分子上面的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心理应激多种多样,工作中的失误和不顺利,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内部,个人的特殊遭遇或社会生活中的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车祸等都足以构成人们的心理压力,出现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如果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个人承受的能力,就会对人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导致心身疾病的产生。现代医学心理学把“哮喘”、“癌症”和“心脏病”等,都称作心身疾病,这些病都是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影响所导致的,其治疗及转归过程也明显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应激和心身疾病,都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都是难以避免的。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谁都会有自己的心理压力。在这个公式中,如果分子上的成份越大而分母上的成分越小的话,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越大的消极的影响。相反如果加大分母的比重,提高个体的自信心,提高个体的心理应付技能,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适当的心理营养就可以降低分子对人产生的消极影响,甚至把消极的“压力”转化为积极的动力。“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内在品质,自信心越强,一个人对付心理压力乃至身心疾病的能力也就越强,他就越能调动自身资源来处理自己所面临的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等问题。“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的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上的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的主观体验。动物应激试验发现,如果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有同窝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或有熟悉的实验人员安抚,则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地鼠的高血压、山羊实验性神经症和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些与自己患难与共的朋友,有一个体贴入微的妻子或丈夫,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那么当他遇到心理压力的时候,也就有一种强有力的支持和依靠。此外,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也可以为遇到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的人,提供及时而有力的帮助,提供必要的心理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抵消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对个体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的产生 心理应激是我们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必然的存在,从大的方面来说,诸如国内或国际间的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或人为的灾难,都必然会给人们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从小的方面来说,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等等,也都会给正常生活带来意外的冲击和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应激的来源。 格拉斯通在1978年在《测验你自己的心理健康:自我评价工作手册》一书中指出,有以下类型的生活变化,会给人带来明显的心理压力:(1)就任新职,就读新的学校,搬迁新居等。(2)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离婚等。(3)生病或身体不适等。(4)怀孕生子、初做父母。(5)更换工作或失业。(6)进入青春期。(7)进入更年期。(8)亲友死亡。(9)步入老年。 雷瑟斯和奈维德1983年在他们合作的专著:《适应和成长:生活的挑战》一书中指出了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比如变迁新居,更换工作,转换学校,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开始做人父母等。(2)身体病痛或不舒服:包括自己所感到的生理疼痛、生病

应激相关障碍题库1-0-8

应激相关障碍题库1- 0-8

问题: [单选]病人重复体验过去痛苦经历属于() A.急性应激障碍 B.创伤应激障碍 C.适应障碍 D.癔症 E.强迫症

问题: [单选]关于PTSD的描述,正确的是() A.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B.固定一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 C.患者常常以模糊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 D.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接收的态度 E.多数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一般需要多年才能恢复正常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性事件有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他线索时,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频频出现内容非常清晰的、与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梦魇)。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在创伤性事件后,许多患者还存在着"情感麻痹"的现象。此外,有些患者则出现睡眠障碍、易激惹、容易受惊吓、做事不专心等警觉性过高的症状。多数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一般在1年内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持续多年,甚至终生不愈。故只有选项A 正确。

问题: [单选]有关刺激与反应以下哪一项最正确() A.物理刺激产生物理反应 B.化学刺激产生化学反应 C.语言刺激只引起心理反应 D.抽象刺激的作用强度大于物理刺激 E.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最复杂的人类,都有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应的能力https://www.360docs.net/doc/bf13016058.html,/ 打羽毛球的好处

手术应激反应及影响因素

手术应激反应及影响因素 摘要:应激反应,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生活中,因为各种不同应激源刺激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应激反应是受多种因素:应激源的强度,个体的易感性,个体对应激的认知评价,社会支持。 在病人做手术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病人在围手术期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表现为手术前后的失眠、早醒、噩梦等睡眠障碍,手术中的精神紧张等。这些都是病人对手术的一些应激反应。所谓应激反应,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生活中,因为各种不同应激源刺激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即应激的心身反应。 不同病人围手术期中表现出的应激反应及程度都有些不同,如部分病人紧表现为术前紧张,而有些病人就表现为失眠、噩梦等睡眠障碍。可见,应激反应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而产生的结果。 一、应激源的强度。应激源指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在病人手术过程中,手术类型、部位、手术时间以及创伤大小均可直接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心肺并发症和动脉血氧分压。手术较小的病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相对较低,外部表现可能就是有一点焦虑;而手术较大的病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相对较高,往往会出现心慌、坐立不安、失眠、噩梦等较大程度的应激反应。 二、个体的易感性。应激反应的强度与病人的一般情况有关,包括性别、年龄及交感神经反应性等。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心脏手术还是非心脏手术中,新生儿的应激反应均为成年人剧烈而且持久。Breslow等的研究发现,65岁以上的患者发生应激时,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的增加没有年轻患者显著。Richard等对心血管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差异性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血浆肾上腺素反应曲线在不同性别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另外,性格内向、不善言语表达、情绪不稳定以及既往有心理创伤的病人也会较易出现大程度的应激反应。 三、个体对应激的认知评价。对手术的认知评价可直接影响病人的应对和心身反应。病人对手术效果、安全性缺乏了解,较易出现焦虑、失眠等应激反应,并影响手术的康复过程。而病人认识到手术的安全性及必要性时,可以促进病人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有利于手术的完成及康复。 四、社会支持。病人在围手术期中,病人家属及朋友对病人手术的态度也会影响病人应激反应的程度。 应激反应及其程度可影响病人的手术效果及康复情况,我们可以对其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增强病人对手术的应对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促进病人术后的躯体和心理康复。

应激反应的机制

应激反应的机制 应激反应的机制十分复杂,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几乎动员了所有的器官和组织来对付激源的刺激,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起整合作用,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等则主要起执行作用。 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在激源的作用下,家畜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的分泌功能加强,引起心率加快,心搏增强,血管收缩,血流加快,血糖升高的生理变化。但这种应答极为迅速和短暂,同时不易获得足够的血量来测定其激素含量以及采血本身作为一种激源对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影响,因此,该系统对应激反应的机制研究较少,常用间接方法测定皮温、心率、血压及血糖的变化来反映儿茶酚胺的分泌释放情况。 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加速糖原分解,同时还使有活性的糖原合成酶Ⅰ磷酸化为无活性的糖原合成酶D,抑制了糖原的合成以提高血糖,加速脂肪组织中脂肪氧化降解,因而对保证机体在应激时的能量需要起着重要作用。去甲肾上腺素参与循环系统的调节,其类似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下丘脑接受神经和体液途径传来的激源刺激,其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颗粒沿神经纤维到达垂体后叶,或通过垂体门脉送至垂体前叶,从而调节垂体及其靶组织的生理活动。 (1)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主要有皮质酮、皮质醇等。在应激情况下,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加强,引起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加强。ACTH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上腺皮质合成糖皮质激素。过多的皮质醇(酮)能造成机体氮的负平衡,使生长减慢、肌肉消瘦、皮肤变薄、骨质疏松等。另外应激时,皮质醇(酮)的大量分解可使外周血液的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减少,引起胸腺、脾脏和淋巴结中淋巴组织萎缩、减轻炎症、过敏反应和某些免疫现象。 由上所述可见,糖皮质激素在应激反应中主要起动员能源、提高血糖、防止发炎、提高机体总抵抗力的做作用。 (2)盐皮质激素: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主要盐皮质激素。调节盐皮质激素分泌的机制与糖皮质激素不同,它受垂体ACTH的作用不大,切除垂体的动物仍有醛固酮分泌。细胞外液总量减少和血液中低钠高钾可直接刺激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此外,醛固酮的分泌还受电解质和血管紧张素的制约,但后者须经过肾素的活化才可起作用,肾素的分泌又受电解质容量的影响,在应激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循环血量(特别是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管液(特别是流入远曲小管的小官液)Na+浓度下降时,肾素的分泌增加。 3、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外界环境和机体活动发生显著变化时,所有使能量代谢增强的因素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加速(TRH)增多,因而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也增多。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很广泛的。对两栖类的变态和鸟类的换毛及生殖均有作用。甲状腺对代谢的突出作用是加强体内产热,使基础代谢率(BMR)增高,但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动物有“精力”是表面的,完成一定量的肌肉工作需要消耗加倍的氧和养分。 在糖类代谢方面,甲状腺素可加强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外周对葡萄糖的利用,结果使糖原分解加强;在脂类代谢方面,甲状腺可以促进脂肪的动员,加速脂肪的氧化和分解;对于蛋白质代谢,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甲状腺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但过量的甲状腺素则加速蛋白质的分解,出现负氮平衡。 此外,甲状腺素还可增强生长激素的效力。 4、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围术期患者应激状态及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f13016058.html, 围术期患者应激状态及护理 作者:王莉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11期 【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手术患者对手术的应激状态,针对各个应激状态采取相应护理,减少患者应激状态给手术造成的影响。方法:根据围术期不同时间段给予相应护理,逐个减少手术患者应激状态。结果:围术期应激反应在术后达到高峰,因此,在术后应采取护理干预更为重要。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1-0124-01 应激状态,生物学上的名词。指生物体在受到刺激之后,马上作出反映,以便适应这个 刺激变化的环境。这时候的状态,叫“应激状态”。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和对人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严重生活事件所引起的一种人的情绪状态。如当人遇到预料之外的紧急事故的情况下,刹那之间的反应。 应激或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是指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如缺氧、饥饿、疼痛、冷热、精神紧张、焦虑不安以及创伤和手术麻醉等,导致的全身非特异性反应。手术应激发生于整个围术期,产生应激的各种刺激中气管插管和手术创伤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最为严重。应激反应可引起机体代谢,免疫及血液动力学等方面的一系列改变,强烈的手术应激可改变机体稳态,甚至导致围术期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 1;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原因 1.1;传入神经刺激 创伤部位的传入刺激是引起手术期应激反应的主要机制。动物实验表明,切断神经可阻止创伤导致的应激激素的改变。临床上,脊髓损伤病人应激反应亦明显减弱。 1.2;创伤引起的体液因子释放 围术期创伤后,创伤区直接大量释放各种炎症介质,并激活各种体液级联系统。虽然各种体液因子在围术期应激反应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已知围术期应激状态下的高热反应,凝血及纤容功能的异常和毛细血管的渗出等变化与各种体液因子的产生有关。 2;围术期应激反应的护理 2.1;麻醉前管理

第三章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

第三章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 第一节应激反应: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 一、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 (一)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作出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是生物界赖以发展的原始动力。对于个体来说,一定的应激反应不但可以看成是及时调整与环境的契合关系,而且这种应激性锻炼有利于人格和体格的健全,从而为将来适应环境提供条件。应激的反应并不总是对人体是有害的。 各种应激反应涉及到个体的心身功能的整体平衡。平衡一生理,健康不平衡一病理,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当中,多数与心理应激因素的长期作用有关, 这些疾病即心身疾病。这些心理应激源包括: ①严重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突然亡故、失业、破产、患绝症、被强暴、目睹特大车祸及死亡场面、突遇地震、火灾、洪水、风暴等重大灾难。 ②生活、工作方面的应激,如:人际关系长期紧张、工作压力大。 ③生存环境改变的应激,如:突然被拘禁、难民、移居国外。 这些强烈或持久的应激因素,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可引起应激反应。 1.应激的情绪反应 ①焦虑(anxiety)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 ②恐惧(fear)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有特定危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威胁的情景时的情绪状态。 ③抑郁(depression)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 ④愤怒(anger)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 2.应激的行为反应 ①逃避与回避:逃避(escape)是指已经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动;回避(avoidance)是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就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 ②退化与依赖:退化(regression)是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退化行为必然会伴随产生依赖(dependence)心理和行为,退化与依赖多见于病情危重经抢救脱险后的病人以及慢性病人之中。 ③敌对与攻击:敌对(hostility)是内心有攻击的欲望但表现出来的是不友好、谩骂、憎恨或羞辱别人。攻击(attack)是在应激刺激下个体以攻击方式作出反应,攻击对象可以是人或物,可以针对别人也可以针对自己。 ④无助与自怜:无助(helplessness)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被动挨打的行为状态,自怜(self-pity)即自己可怜自己,对自己怜悯惋惜,倾听他们的申诉并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可改善自怜行为。 ⑤物质滥用:某些人在心理冲突或应激情况下会以习惯性的饮酒,吸烟或服用某些药物的行为方式来转换自己对应激的行为反应方式。 (二)应激障碍 应激反应不等于应激障碍,只有应激反应超出一定强度和/或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并对个体社会功能和人际交往产生影响时,才构成应激障碍。严重心理创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和诊断可以是变化的:(1)急性应激反应 (2)创伤后应激反应 (3)几个月后又出现抑郁 (4)多年后进食障碍或酒依赖或药物依赖 1.应激障碍问题 灾难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事件,它往往与危机共同存在。灾难事件的结果也不仅仅是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由于灾难本身极大的超出了社区和个体的应对能力,灾难事件不可避免会导致易感个体继发各种常见精神卫生问题,如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自杀是灾后常见精神卫生问题。 灾难事件后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可以分为6组相对独立的后果: (1)灾后特定精神障碍; (2)非特定的悲伤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