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的

调节作业

【基础题组】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之间可形成多个突触

B.只有神经元上才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C.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可能由一个神经细胞来完成

D.神经元的轴突就是神经纤维,由多个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神经

解析:选A。一个神经元轴突的末端有多个膨大的突触小体,可以与神经元的多个树突形成突触,A正确;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可以作为反射弧的效应器组成部分,因此它们的细胞表面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B错误;反射活动是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完成的,而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C错误;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就构成一条神经,D错误。

2.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1、2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C.Ⅱ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D.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

解析:选B。据图分析,Ⅰ处是突触前膜,Ⅱ处是突触后膜,若在突触前膜施加一个有效刺激,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A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传导是单向的,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导的,B正确;Ⅱ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协助扩散到突触后膜内,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e是感受器,a是效应器,D错误。

3.在神经调节过程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所导致的结果是()

A.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B.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C.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D.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迅速被降解

解析:选C。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导致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导致突触后膜对阴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最终都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A错误,C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完成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B 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可迅速被降解,D错误。

4.如图是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A.信息在突触中传递的方向是①→②→③

B.⑤的释放方式说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④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D.缩手反射过程中信息仅以图中信号形式传导

解析:选C。图中①为突触后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前膜、④受体蛋

白、⑤神经递质,信息在突触中传递的方向是③→②→①,A错误;⑤的释放方式为胞吐,不是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没有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错误;④是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C正确;缩手反射过程中信息既有图中在突触通过神经递质化学信号形式传递,也有在神经纤维上通过局部电流传导的电信号,D错误。

5.神经损伤后产生的信号会激活脑室下的神经干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向脑内病灶处迁移并分化,从而实现组织修复。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现组织修复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

B.神经细胞膜的表面只有糖类与蛋白质结合的糖蛋白

C.神经细胞若产生兴奋,则膜内K+/Na+的值减小

D.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中消耗ATP

解析:选B。由题干信息可知,脑室下的神经干细胞通过向脑内病灶处迁移并分化实现组织修复,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故A项正确;细胞膜的表面除含有糖蛋白外,还含有糖类与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糖脂,它们都与细胞识别和信息传递有关,B项错误;神经细胞若产生兴奋,则Na+大量流入细胞内,使细胞内K+/Na+的值减小,C项正确;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

6.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兴奋性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即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D.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解析:选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速度快,而突触间隙的存在使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有时间延搁,速度慢,所以刺激C处,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A错误;刺激D处,兴奋不能逆向通过突触到达肌肉和F,所以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不会明显增强,B错误;兴奋性神经递质必须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至突触间隙,突触小泡的膜与突触前膜融合是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完成,D正确。

7.神经元细胞中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K+运出神经元和Na+运出神经元均为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主动运输

B.温度和蛋白质抑制剂均影响神经元吸收K+的速率

C.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神经元不影响Na+进出神经元的速率

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为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胞吐过程

解析:选B。K+运出神经元的方式是协助扩散,Na+运出神经元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温度和蛋白质抑制剂均会影响神经元吸收K+的速率,B正确;Na+运出神经元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受呼吸抑制剂处理的影响,C错误;胞吐利用了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错误。

8.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