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2(异位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激动传导速度减慢 ③心房肌的不应期缩短 ④有足够长的环形径路
当激动从另一方向环行一圈又返回原处 (阻滞区)时,适逢脱离不应期→再次激动 其前方心肌,因此使激动周而复始
2.多发折返学说:一个/多个异位节律点过早激动时,因心房肌各部复极程 度不同,致传导错综复杂,房内出现局部微小折返激动,它能快速传导激 动,故得以持久下去,直到心肌不应期延长而中断。 若各部折返有规律出现则为房扑,不规律为房颤
心室率:214次/分
四、异位性心动过速
2. 室性心动过速
发生机理:1.心室自律灶的自律性↑:心室内具有自律功能的浦肯野 纤维,固有频率约30——40bpm,当其超过高位主导节律点的频率, 主宰心脏节律,成为室性心动过速。2.心室肌内的折返
心电图特点: (1)频率140~200次/min,节律可稍不齐; (2)QRS波宽大畸形,时限> 0.12s; (3)房室分离:P波与QRS波群无关(即PR无固定关系), 且其频率P< QRS; (4)偶尔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 心室夺获:心房激动下传,偶尔控制几次心室搏动
四、异位性心动过速
3.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定义:可发生在心房、房室交界、心室, 又称加速性房性、交界性或室性自主心律
机理: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多发生于器质病变 心电图特点: 1.多渐起渐止 2.频率比逸搏心率快,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慢 3.交界性多70-130次/分,室性60-100次/分 4.因心动过速频率≈ 窦性频率,易发生干扰性房室脱节 并出现融合波/夺获 加速性自搏心律的建立过程,频率稍增快,称温醒现象
五、扑动与颤动
1、心房扑动
概述: 是心房内大折返环行激动所致,大多短阵。 不如房颤稳定,常转为房颤/窦律
心电图特点: 1.P波消失,代之大小相等、形态相同、间距一致的连续锯齿状波 (F波)。Ⅱ、 Ⅲ、aVF表现明显 2.心房率250~350次/min 3. QRS波群呈室上性。 4.心室率取决于房室传导比例,节律可整齐或不整齐 房室传导比值仍为2:1,4:1或3:1传导 不纯型/非典型: F波的大小和间距有差异,且频率> 350次/min
1.常由一个早搏诱发 2.心房、心室室折返环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3.激动心房下传,经房室结缓慢传导, 下传心室,然后旁路逆传回心房,完成一次折返, 若周而复始,则为折返性心动过速
四、异位性心动过速
(2)、心电图特点: (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房性或房室交界性早搏; (2)频率160——250次/min; (3)心律绝对整齐。
四、异位性心动过速
4.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概述: 它是一种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是一种威胁生命的严重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机制: 1.Dessertenne认为有≥ 2的心室自律灶,以稍不同的频率激动心室; 2.后来有人提出:心室复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离散,导致冲动折返。 心电图特点:
1.可见一些列增宽变形的QRS波群 2.室速每隔3~10个心搏,QRS波群便围绕基线扭转其主波方向 3.持续时间数秒—数十秒,自行终止,极易复发或变为室颤 4.发作间歇基本心律常出现显著Q-T延长伴T波高耸。
室性融合波:不同激动同时控制心室时出现,形态介于两者之间
鉴别诊断:
室上速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伴束支阻滞、房颤等,亦可 表现出QRS波宽大畸形 室内差异性传导:传导障碍的一种表现,可使QRS波形态变异
四、异位性心动过速
室速心电图表现:
(1)频率140——200次/min,节律可稍不齐; (2)QRS波宽大畸形,时限> 0.12s; (3)房室分离:P波与QRS波群无关(即PR无固定关系), 且其频率P< QRS;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分为:房性、交界性,P’不易辨认,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
心电图特点: 1.突发突停。 2.节律快而规则,160-250次/分。 3.QRS形态一般正常。(伴束支阻滞/室内差异传导时,可呈宽QRS) 机理: 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为 (多不具有器质性病变):
心律失常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心电图室
四、异位性心动过速
定义:
指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或折返激动引起的快速异 位心律(期前收缩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异位节律点的部位 分为:房性、交界性、室性
预激旁路引发(AVRT)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双径路引发(AVNRT) 2.室性心动过速 3.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 4.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一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快径路:传导快,有效不应期长;慢径路:传导慢,有效不应期短
1.适时的房早遇到快径不应期,只能改慢径传 2.激动传到两径路共同下端,快径恢复应激, 经快径逆行传回心房 3.同时,慢径恢复应激,能使激动再次下传,如此周而复始
旁路折返引发:
正向折返:传到系统下传,旁路逆传(室上速) 逆向折返:传旁路下传,传导系统逆传(预激综合征)
1.预激旁路引发(AVRT) 2.房室结双径路引发(AVNRT)
治疗:由于解剖定位较明确,可通过射频消融根治 房性心动过速(多为器质性):自律性、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四、异位性心动过速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机理
折返形成条件: 1.折返路径:折返环(1.解剖决定型2.功能决定型) 2.诱因:常有基础搏动/异位搏动诱发(早搏) 房室结双径路引发:
四、异位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表现: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五、扑动与颤动
1.扑动与颤动概述:
概述:是一种频率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更快的自身性房性或室性异位节律 ,根据发生部位及机制的不同,可分为房扑、房颤;室扑、室颤 机理:主要的电生理基础为心肌的兴奋性增高,不应期缩短,同时伴有 一定的传导障碍,形成环行激动及多发微折返。 相关学说:1.环形激动学说:指激动在环形径路中呈连续性传导,循环不已。 需具备4条件: ①心房肌内局部传导阻滞(不应期异常延长) → 便不能通过此处(单项阻滞)
治疗:射频消融。
五、扑动与颤动
房颤心电图表现:
五、扑动与颤动
3.心室扑动
概述: 多数认为:心室肌产生环形激动的结果。 一般具备两个条件: 1.心肌明显受损;2.异位激动落在易颤期
心电图特点: 1.P-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快速连续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 2.室性频率约为 频率为200~500次/min。
治疗:射频消融。
五、扑动与颤动
房扑心电图表现:
五、扑动与颤动
2.心房颤动
概述: 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 大多在器质病变基础上发生:心房扩大、心肌损伤、心衰 少数无明显器质病变。 危害:心排量降低,附壁血栓。 心电图特点: 1.P波消失,代之大小不等、形态各异颤动波 (f波)。V1表现最明显 2.心房率350~600次/min 3. QRS波群呈室上性。 4. RR间期绝对不整 室内差异传导:传导障碍的一种表现,可使QRS波形态变异。 长RR后接一增宽变形的QRS波,且相距较近
临床:极严重的致死性心律失常
五、扑动与颤动
心室颤动心电图表现:
1.P-QRS-T波群消失,代之为大小不等、形态不同、 间距均不一致的极不规则的颤动波; 2.频率为200—500次/min。
临床:严重的心律失常,不能持久,常来不及恢复便转为室颤而死亡
五、扑动与颤动
心室扑动心电图表现 • 1.P-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快速连续和相 对规则的大振幅波; • 2.室性频率约为250次/min。
五、扑动与颤动
4.心室颤动
概述: 常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 可因急性心肌缺血/心电紊乱而发生, 几乎完全失去排血功能 心电图特点: 1.P-QRS-T波群消失,代之为大小不等、形态不同、间距 均不一致的极不规则的颤动波; 2.频率为200~500次/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