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变迁与民族教育革新的基础理念-最新范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文化变迁与民族教育革新的基础理念

摘要:西部大开发带来民族地区史无前例的社会文化变迁,使民族教育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民族教育的革新需要强化创新的观念,革新发展模式,正确对待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社会文化变迁;民族教育;革新;基础理念

“十五”期间,我们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点课题《西部大开发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2002年开始,我们与各界尤其是西部省区的数十位同仁合作,在较广泛的实地调查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跨学科分析。本文谈谈我们前期研究中形成的一些认识,尤其是社会文化变迁与民族教育革新的基础理念,以抛砖引玉。

西部大开发使民族教育发展面临史无前例的重大机遇和挑战。西部地区不仅聚居着50余个少数民族,其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8%,而且包括了5大民族自治区、

7个多民族省份、20个自治州和49个自治县。显然,西部大开发也是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大开发。

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是处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教育显著地处于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本身就包括了教育发展的内容。西部地区最稀缺的资源是知识资源,东西部地区最大的差距是技术的差距、知识的差距、教育的差距和信息的差距。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

业,全面提高西部地区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加快培养适应西部大开发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保障。因此,当前是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期。

同时也必须看到,西部大开发也使民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诸多重大的挑战。一方面,民族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较为困难。西部民族地区不仅自然条件较为复杂、艰难,而且社会经济发育程度较低。另一方面,民族教育发展的内部条件也不容乐观。观念、师资、经费,尤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长期困扰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体制问题和发展模式也日益凸显。

民族教育如何把握上述机遇、成功地应对上述挑战呢?关注文化(这里指广义的文化)是民族教育研究的鲜明特色。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深层次地说,也是文化变迁问题。这里我们从文化变迁的角度认识西部大开发的特点。这次西部开发有许多特点,我们认为,以下方面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从内容来看,这次西部开发是历史上历次西部开发根本不能比拟的。这次西部开发中,为再造山川秀美的西部,为保证各民族子孙后代的幸福,就必须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为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就必须对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形成特色产业;现代文明的引入和普及,各民族千百年来的生计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将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革新。对于民族地区,这表现在国家民委根据西部大开发战略而倡议

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之中。它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打好七个战役。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搞上去;二是着力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机制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三是下大力气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七个战役:一是以解决温饱为中心的扶贫攻坚;二是以水、电、路、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以培育新增长点和形成特色经济为目的的产业结构调整;四是以加快周边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边境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五是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和推广先进适用科技为主的社会进步;六是以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为宗旨的文化设施建设;七是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第二,从我国本世纪初的奋斗目标来看,民族地区将切实得到全面发展,发生巨大的变化。继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实施后,党的十六大及时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其二,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其三,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

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值得注意的是,到2000年,我国总体已基本实现小康,而西部地区仅达到小康标准的50%左右,多数民族地区还低于该比例。如果说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那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则是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显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将使民族地区全面实现跨跃式发展。

第三,从时代背景来看,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加入WTO对我国最明显的影响是,我国对外开放出现新态势。其一,在开放的性质和影响上,加入WTO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政策导向基础上的对外开放,是单边的自主的对外开放。加入WTO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国际规则约束下的对外开放,从单边的自主的开放走向双边的相互开放。这就是说,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将与WTO所有成员国一样,面临经济的全球化,更进一步进入国际市场。可以说,加入WTO是中国的“第二次开放”,它所产生的影响不亚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第一次开放。其二,从开放的地域上,第一次开放始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至今主要影响的仍是发达地区和交通便利地区。我国加入WTO后的“第二次开放”,将覆盖全国,尤其是进一步明显地扩展至民族地区。

其三,从开放的内容上,第一次开放主要涉及的是有限制的产品贸易和部分服务贸易。第二次开放几乎涉及了所有贸易。因此,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总之,加入WTO要求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更全面接轨,并促使我国实行一种更为开放的发展模式和制度,进而对我国各民族各方面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这次西部开发的确是民族地区经历的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文化变迁。文化人类学认为,文化变迁,就是指或由于民族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因而引起一个民族的文化改变。也就是说,文化变迁有内外部之分,内部发展普遍表现为发现和发明,外部发展或接触的变迁则源自借用、传播,其结果往往是内外部因素的互助而成。可以说,历史上民族地区经历的文化变迁相对缓慢,多是内部发展为主,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和影响是片面的;影响这次西部开发有内外部因素,尤其是外部因素,不仅国内各民族的互动前所未有,而且融入了全球化的互动之中,因此它所导致的民族地区文化变迁是迅猛的,全面的。特别是对于民族传统色彩较浓的边远民族地区来说,西部大开发使其社会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社会体制由封闭转向扩大开放。这实际是显著的社会转型。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急剧转型,使得各民族几千年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都面临复杂、重大、艰难的文化调适。

而对剧烈、复杂的社会文化变迁,民族教育如何才能更有成效地适应和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呢?民族教育的改革不能是局部的修修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