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1课时
高中化学_【课堂实录】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思想】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难懂,与以前联系少且概念较多,故在教学中采用多台阶、小步幅的方法,层层推进,是学生在常见的化学反应中不知不觉得到提高。
具体教学环节是,在引入新课时通过图片的播放,引发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列举更多的常见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对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得以分类总结。
Ba(OH)2与NH4NO3的反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从而提出反应热的定义,同时进行讲解和说明。
让学生的思维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通过问题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让思维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活化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反应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等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物质稳定性的关系,学会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变化。
(3.)学会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图片和视频等形式,让学生质疑,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旧知识复习巩固的同时,产生对新知识的欲望,提高课堂效率。
进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认识产生现象的本质原因,从而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播放图片和视频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效率。
进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培养他们严谨的学习态度。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认识产生现象的本质原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反应热的含义,产生热效应的原因。
(2)实验探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
2.难点 运用反应热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1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1.1 反应热与焓变
【巩固练习 】
每mol反应产生的热变化(按照反应式中的数字反应叫做1mol反应)
【巩固练习 】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 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 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 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2Q1 + Q2 > 4Q3 B. 2Q1 + Q2 < 4Q3 C. Q1 + Q2 < Q3 D. Q1 + Q2 = Q3
1.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
【巩固练习 】
2.在反应H2 + Cl2=2HCl中,已知H-H键能为436kJ, Cl-Cl键能为247kJ,H-Cl键能为431kJ,判断该反应 是( )
物质稳定性三者的关系。 • 4.学会从结构上计算反应热。 化学键能:常温常压下,将1mol理想气体分子AB拆开为中性气态原子A和B所需要的能量 (单位为KJ.mol-1) 注:键能大小并不能被用于表示物质能量多少,而只表示物质与达到活泼态时自由能之差。 注:物质的化学键能越大,则能量越小。
【巩固练习 】
二、反应热的应用
1.判断物质的键能
C(石墨 s ) C(金刚石 s ) ΔH =+1.9 kJ/mol
反应类型: 吸热反应 .
总键能: 石墨 > 金刚石 此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能量大于 生成物成键时释放的能量。键能大的反应物更稳定。
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节第1课时反应热焓变教案第一册
第1课时反应热焓变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
结合具体实例发展学生基于内能及内能变化认识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2。
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用焓变表示。
一、反应热及其测定1.认识体系与环境(以盐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例)2.反应热(1)含义: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2)测定方法:利用量热计直接测定。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实验装置(2)实验测量数据①反应物温度(t1)的测量: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
50 mol·L-1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用水把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
55 mol·L-1 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取两温度平均值为t1。
②反应后体系温度(t2)的测量打开杯盖,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立即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用搅拌器匀速搅拌。
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并记录为t2。
③重复实验操作,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④实验数据处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为稀溶液,其密度近似地认为都是 1 g·cm-3,反应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
18 J/(g·℃)。
该实验中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是0.418(t2-t1)kJ,中和热为-错误!kJ·mol-1。
(1)装置中的玻璃搅拌器能否用金属(不与酸、碱反应)质搅拌器代替?为什么?[提示]不能。
原因是金属质搅拌器易导热,造成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
(2)实验中为何使用0。
55 mol·L-1 NaOH溶液与0。
50 mol·L -1盐酸反应,而不是选用0。
50 mol·L-1 NaOH溶液?[提示]碱过量的目的是保证盐酸完全反应。
高中化学精品课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 盖斯定律
环节二 应用盖斯定律
【资料】火箭推进剂用偏二甲肼(C2H8N2,l)作燃料,N2O4(l)作氧 化剂时,反应生成 CO2、N2 和水蒸气,请写出偏二甲肼-四氧化 二氮推进剂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 ① C2H8N2(l) + 4NO2(g) ==2CO2(g) + 3N2(g) + 4H2O (g) ΔH1 ② 2NO2(g火箭推进剂燃烧时的反应热呢?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和键能计算 反应热的计算:
盖斯定律 思路:设计反应路径实现物质转化
①能否直接测定吗?请说明理由?
C燃烧时不可能全部生成CO,总有一部分CO2生成,因此该反应的 反应热是无法直接测定的.
②若不能直接测,能否设计路径使之可测?
分析:C(s)+1/2O2(g) = CO(g)
能量
O 2(g)+C(石墨,S)
△H3=?
物质
燃烧热 ΔH (kJ/mol)
CO(g) +1/2O 2(g) ∆H3=?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二节 反应热的计算
第1课时 盖斯定律
环节一 发现盖斯定律
问题:火 箭推进剂 产生的热 效应是衡 量推进剂 效能的重 要指标, 那么如何 获得推进 剂燃烧时 的反应热 呢?
长征五号推进剂
液氢-液氧
煤油-液氧
保温杯式量热计
问题:如何用实验测定如下反应: C(s)+1/2O2(g)=CO(g)的反应热△H。
H2(l)= H2(g) ΔH= + 0.92 kJ/mol O2(l)= O2(g) ΔH= + 6.84 kJ/mol H2O (l) =H2O (g) ΔH= + 44.0 kJ/mol 活动1. 根据补充的数据求算液氢-液氧推进剂反应生成气态水的热效应。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反应热第1课时反应热与焓变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数据处理] (1)取盐酸温度和NaOH溶液温度的平均值记为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1)。计算温度差(t2-t1), 将数据填入下表。
(2)取三次测量所得温度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3)根据温度差和比热容等计算反应热。
结论:生成1 molH2O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
大量实验测得,在25 0C和101 kPa下,强酸的稀溶液 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 57.3 kJ的热量。
措施
实验药 品用量
采用碱稍过量的方法
内筒和外筒上口对齐,内外筒中间有隔 实验装置、 热层 仪器选择 实验过程使用同一支温度计进行温度测
量
实验操作
用温度计测量完盐酸的温度后,用水将 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再测量碱 溶液的温度
将溶液迅速倒入内筒后,立即证酸、碱完全中 和
【学习任务三】微观探析,解决问题
三、反应热的表示
【思考】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化学反应通常是在等压条件下进 行的。如何描述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
焓(H):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其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用 符号△H表示。△H的常用单位是kJ/mol(或kJ . mol-1)。
根据规定,当反应体系放热时其焓减小,△H为负值,即△ H<0。 当反应体系吸热时其焓增大,AH为正值,即△H>0。
层存放水,另一层存放镁和铁的混合物(发热包)。使用时打开隔离层,
困,你是人类艺术的源泉,你将伟大的灵感赐予诗人。
石 鹰看爱纹高理 飞即山 ,看 鸦发脉 栖, 一人 枝生看 。志以气树下看材。反应:Mg+2H2O═Mg(OH)2+H2↑ 。发热包中成份的含量 是否需要控制,为什么?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人教版教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实用课件1
常见吸热反应
1、大多数分解反应 2、铵盐与碱的反应。
3、以C、H2、CO为还原剂的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高温
高温
C + CO2 == 2CO CO + H2O == CO2 + H2
4、由稳定物质转变成不稳定物质的反应等。
5、盐类的水解
四、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吗? 常温下进行的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如中和反应;也 可 能 是 吸 热 反 应 , 如 N H 4 C l 与 B a ( O H ) 2 ·8 H 2 O 的 反 应 。
原理是 A. x+y﹥z B. 平衡向右移动
C. B的转化率提高
A. ﹣870.3 kJ·mol-1
B. ﹣571.6 kJ·mol-1
D. C的体积分数降低
①三个中和反应的实质都是 10.(2019·枣庄)
【解析】
H+
+
OH-
==H2O
②三个实验中所有溶液的体积相同,溶液中的
H+、OH-的浓度也相同
决于溶液的浓度、溶液的体积及温度的变化。
引起中和热测定有较大误差的因素主要有:
①溶液浓度不准确; ②溶液量取不准确;
③隔热较差;
④室温太低;
⑤温度未读取到最高点等。
5.中和热概念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液态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中和热为57.3kJ/mol 。
③三个中和反应都是在室温下进行
(5)反应热测定实验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散失; ②用隔热装置,尽量减少热量散失; ③实验中使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却 至室温,才能使用。 酸碱的量要准确:n=C×V a、浓度要越精确越好 b、量体积的容器越精确越好, 最好用移液管 ④重复实验2-3次,取其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高中化学: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复习课第1课时
能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请写出FeS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计算理论上1kg黄铁矿(FeS2的含量为90%)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解】(1)根据题意,FeS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FeS2(s)+11/4O(g)=1/2Fe2O3(s)+2SO2(g) ∆H=-853 kJ/mol
(2)2 mol H2燃烧放出的热量肯定比1 mol H2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3)等量的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的热量肯定比不完全燃烧生成
CO放出的热量多;
(4)生成等量的水时,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比强酸和弱碱(或
弱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5.盖斯定律法
依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
意晶体结构中化学键的情况,常见的有 1 mol P4 含有 6 mol P—P 键,1 mol
晶体硅含有 2 mol Si—Si 键,1 mol 石墨晶体中含有 1.5 mol C—C 键,1
mol 金刚石含有 2 mol C—C 键,1 mol SiO2 含有 4 mol Si—O 键。如反
应 3H2(g)+N2(g)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复习课第1课时
一、
能量变化中概念辨析的六大陷阱
1.反应类型与反应条件
热化学反应类型与条件无必然联系。吸热反应,不一定
需要加热,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混合反应是吸热反应,
但在常温下可以进行;燃烧反应一般需要点燃,但它们都是
放热反应。
2.反应热与反应条件
反应热大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
P—Cl键的键能为c kJ·mol-1,PCl3(g)中P—Cl键的键能为1.2c kJ·mol-1。下列叙
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1节 反应热(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4)实验数据:
测定反应的初始温度和终止温度,重复三次,代入公式Q= Q
____c_m_Δ__t ____计算,则中和热=___n_H__2_O___。
二、反应热与焓变 1.反应热产生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体系的内能(符号为U)发生了 变化。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和物质的聚 集状态等影响。 2.焓(H):与___内__能___有关的物理量。
[知识导航] 本章内容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反应热的计算。本章知识在 结构上分为二节:第一节主要学习反应热——反应热和焓变,热化学方 程式和燃烧热;第二节主要学习反应热的计算。
[学法指导] 1.重温旧知,巧应用。回顾化学能与热能的已学知识,对于化学 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认 识,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奠定基础。 2.理解本质,重联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吸、放热反应及在生活 中的应用实例,从化学键断裂角度、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角度理解吸、 放热反应的实质。
恒压条件下用___Δ_H____表示, 单位:____k_J_·_m_o_l_-_1_____
相互 在__等__压____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严格地说,对反应体系作功
关系 还有限定,中学阶段一般不考虑),其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
三、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微观上: (1)化学反应的本质。
(2)化学键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
5.火眼金睛,明辨析。正确辨析“三热——反应热、燃烧热、中 和热”,即利用概念从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用量、生成物的量、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状态等方面正确辨析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注意其区别 与联系。
6.紧扣特征,找规律。理解盖斯定律,可从语文角度“殊途同 归”来理解,也可以从物理角度“位移和路程”来认识,也可以从化学 角度与“铝三角、铁三角”等知识形成联系,既加深了对盖斯定律的认 识,又增强对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又注重了学科之间的联系,知识得 到了升华。
人教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案:第1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1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设计
热学生:倾听、书写、检查。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
学生:思考燃料选择的依据。
(燃料的储量、开采、运输、储存条件、价格、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燃烧热能的高低等。
)
教师:分析燃烧热概念、介绍燃烧热的测量原理、展示某些物质的燃烧热测定值。
学生:依据概念判断燃烧热、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燃烧热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5分钟环节三火箭推进剂燃料的选择教师提问:燃料燃烧均可放热,放热反应都可以作为火箭推进剂反应吗?以H 2和CO 为例粗略计算1g 推进剂释放的能量。
学生:计算、对比分析
教师小结:液氢-液氧推进剂的优缺点、火箭推进剂选择的依据。
1分钟小结
小结本节课所学,方法提升。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
力 核
(2)测定方法:利用 量热计直接测定。
分 层
心
作
突
业
破
·
返 首 页
6
·
必
双
备 知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基 达
识
标
自 主
(1)实验装置
·
随 堂
预
检
习
测
关
课
键 能
时
力
分
核
层
心
作
突
业
破
返 首 页
·
7
·
必
双
备 知
(2)实验测量数据
基 达
识
标
·
自 主
①反应物温度(t1)的测量: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必 化学键
备 知 识
自 主
H—H
预
习
Cl—Cl
15
反应中能量变化
1 mol A—B 化学键 吸收 436 kJ 吸收 243 kJ
双
反应中能量变化
基 达
标
·
随
共吸收 679 kJ
堂 检
测
·
·
关 键
H—Cl
能
放出 431 kJ
共放出 862 kJ 课 时
力 核
结论
H2(g)+Cl2(g)===2HCl(g)的反应热 ΔH=-183 kJ·mol-1
0.50
mol·L-1
随 堂
预
检
习 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 测
关 键
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用水把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能
课 时
高中化学精品课件:反应热 焓变 第一课时1
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步骤
①组装量热计
②反应物温度测量:
用量筒量取50mL 0.50mol/L盐酸, 打 开杯盖, 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 插入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数 据填入下表)。用水把温度计上的酸冲洗 干净,擦干备用。 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 0.55mol/L NaOH溶液, 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 NaOH溶液的温度(数据填入下表)。
∆H = Q / n(H2O)
②反应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 .℃),50 mL
0.50 mol/L盐酸与 50 mL 0.55 mol/L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 应时放出的热量为:(m1+m2)·c·(t2-t1)=_0_.4_1_8_(__t_2_-_t_1)__k_J_。
③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0.418(t2 0.025
t1)
k。J
(3)措施
提高测定反应热准确度的措施有哪些?
①使用比较精准的温度计 ②保温装置良好 ③操作时动作要快 ④多次试验求平均值
(4)定义
中和热——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 反应生成1 mol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
注意事项:
57.3KJ
①若是弱酸、弱碱的稀溶液,由于弱酸、弱碱在电
环境: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他部分
物质交换 热量交换
体系:被研究的系统 热量:因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 以盐酸与NaOH溶液为例 交换或传递能量
(2)反应热
定义:等温条件下,化学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热量。
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注意: ①等温含义: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相等 ②测量仪器:量热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