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导语,创设良好情境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浓郁情境

莱西市李权庄泰光中学胡爱梅

学生课堂上的情感心理状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在课堂的一开始,就要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只有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学生形成“情感动力”,就会起到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和开发智力的作用。因此,如何精心设计语文课的导语,扣住学生感兴趣的“欲望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需要探索的课题。下面就我的一些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学生对奇异的事物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课文导入时有意识地列举一些奇异的事物,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我在教《死海不死》一课时,根据这篇课文把科学知识与奇异的现象、神奇的传说结合起来,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的特点,就把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作为导语:“大约二千多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下次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的好奇心被激发了起来,此时我又趁机发问:“这些俘虏为什么屡淹不死呢?请从课文中找答案。”由于奇异的现象本身就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学生们又怀着好奇心读课文,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即课文的重点)。一堂课,在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是一篇介绍书籍演变发展的说明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准备了一张软盘和光盘,然后说:“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和书本打交道,我们现在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本语文书。现在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家里有电脑的学生马上回答:“是软盘和光盘。”我见学生已经被吸引,就说:“不完全正确。老师手里拿的是书,是现代的电子书。这张软盘可以装下七

十多万个汉字,而这张光盘装的更多,是软盘的400多倍,可以装下约三亿个汉字。”看着学生流露出的惊异的目光。我又说道:你们知道过去的书籍是什么样的吗?现在还有哪些形式的书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这篇课文,看看在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书籍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是怎样把书籍演变的漫长的历史过程说清楚的?书籍演变过程中各个阶段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促使书籍演变发展的?就这样,学生们兴致勃勃的阅读起了课文。

二、富有启发性的导语,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在《人类的语言》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主人公林黛玉喂有一只鹦鹉,每当来人时,它就说:‘小姐,客人到!’同学们,这鹦鹉能说话,可它的话是不是语言呢?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人类的语言》一文中作了明确的解答。请看课文。”由于导语适宜,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生自始至终都能认真阅读课文,并积极思考。老师只需做适当的点拨,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万紫千红的花》是一篇说明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的说明文。作者先说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次说花会变色的原因,然后说哪些颜色的花最多,昆虫对花的颜色的选择,最后说人们爱花的原因。根据文章的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妍。同学们,当你漫步花园,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会万紫千红?它们奇妙变化又有哪些规律呢?你一定想知道这些知识吧?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说明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的事理说明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万紫千红的花》。”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他们急切地想了解有关花的知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三、在课文的导入时,适时地插入一个或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既能增大课堂信息密度,又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在讲授《醉翁亭记》,我就把欧阳修写作本文时的“故事”作

为导语:欧阳修写作态度严肃而认真,他将文章写好后总要贴在墙上显眼处“坐卧观之,改正尽善”。写此文时,原稿的开头是:“环滁四面有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落笔之后,他觉得很不满意。文章是写“醉翁亭”的,而开头用这许多笔墨来写滁州山景,岂不是喧宾夺主?数日之后,欧阳修到滁州城外散步,仔细环顾了四周的景色,忽然灵机一动,觉得只须几个字便可将滁州山景描绘出来。于是急忙奔回家,将原文第一段统统删去,变为“环滁皆山也”五个字。他这样精改的原因是什么呢?他说是“怕后生见笑”。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此文,看看究竟是笑呢,还是学呢?听完故事后,学生们对课文兴趣大增,都想从中找出点问题来,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此外,导语的设计和运用,在注意新颖、幽默、有趣,具有启发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导语的科学性,即知识间的联系。在教《食物从何处来》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面包、粪便、尸体哪些是食物?”由于人们通常所说的“食物”是指能吃的食品,范围较小,而文中所说的“食物”是一种能构成生物体和供给能量的有机物,范围较大,因此,粪便、尸体虽然通常不能称为“食物”,但它们可以成为苍蝇、细菌的“食物”。这一点与人们通常理解不一样,所以学生很兴奋而又异口同声地说:“面包是食物。”我紧紧抓住学生已被激起的兴趣,说:“不要过早下结论,请读《食物从何处来》一课。”由于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于是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认真,而且兴趣浓厚,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秀的导语能够在课堂上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优秀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