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同盟未来走向
拜登执政以来美日同盟的新发展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Regional Situation拜登执政以来美日同盟的新发展徐海娜拜登政府上台后继续坚持对华全面遏制打压战略,修复并强化与盟友关系,希望借此维护和重塑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在此过程中,日本被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日本出于拓展自身利益和提升影响力的考虑,对美国重塑全球联盟体系的战略安排给予积极回应,在印太战略及乌克兰危机中均成为美国得力的战略帮手。
在此背景下,美日同盟持续强化,其行动方向呈现一系列新特征,需要给予高度关注。
拜登政府修复并强化美日同盟拜登政府执政以来,基本继承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对华战略定位,继续将中国视为“最严峻的竞争对手”。
与特朗普政府不同的是,拜登政府坚持以同盟关系为基础对中国进行全面遏制,重建美国的领导力。
无论从经济和科技实力衡量,还是从地缘战略意图以及意识形态契合度等角度考量,日本都是美国的“全球盟友之选”。
为了推动日本在印太战略中积极发挥作用,拜登政府在安全防务、经济、科技多个领域深化对日合作。
第一,重新强化美日同盟关系和共同战略利益。
近年来,美日同盟关系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化过程。
冷战结束后,美国重新定位美日关系,加强了日本在其亚太战略中的“中心地位”。
奥巴马政府执政时期,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进一步突出了美日同盟的作用。
但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采取了具有“孤立主义”倾向的“美国优先”政策,淡化盟友关系,提出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美日同盟的战略中心地位被弱化。
拜登政府上台后,采取了与特朗普政府截然不同的战略,希望通过重新加强同盟关系推行其与中国全面战略竞争的部署。
日本以其地缘战略地位和经济科技实力,成为美国当前在亚太地区最为倚重的盟友。
拜登执政后选择时任日本首相菅义伟作为其会见的第一位外国领导人。
在2021年日本新一届政府轮换之际,拜登在岸田文雄胜出当天旋即表示,美国高度重视美日同盟,这是印太地区和世界和平、安全与繁荣的基石,期待与日本新首相共事,继续加强合作。
美日关系现状ppt
•
•
(二)、美军冲绳基地问题
•
(三)、日本对中美“越顶外交”的担忧
此次军演将有 34100名日本陆海空 军官兵和美国10400 多名官兵参加。演习 规模达到刚刚结束的 韩美黄海军演的6倍, 是日美史上最大的联 合军演。
美军与日本自卫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开展 “离岛防卫”训练,日本希望借此向美军学习两 栖登陆“夺岛”作战. 而此次的训练 以“联合作战应对岛屿攻击” 为目的,具有非常鲜明 的实战特点。 日本将得到一个学习和 复制美军作战模式的机会, 特别是希望学到两栖登陆 作战的真谛, 美日联合演习“利剑 ” 尽可能多地了解真实战场。
• 美国并不希望中日之间爆发军事冲突, • 因为这将把美国拖入其中。 日本首相安倍访美 • 如今,中美利益如此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以“获益”为目的的美国明白,它 被拖入同中国的直接对抗并不明智。因此,美国的策略恐怕依旧是:让中日 处于可控矛盾之中,让中日关系处于“斗而不破”的状态中,这样才能使美 国的利益最大化。
四、美日关系不稳定原因分析:
• (一
)美苏关系的缓和给美日关系注 入了新的因素。 • (二)日本在经济上对美国造成严重 威胁, 从而增加了美日关系中的不稳定 因素 • (三)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增加了美 日关系中的对立成份。 • (四)摩擦与合作都是出于国家利益 考虑。
五、美日关系未来发展趋势
•
二、美日关系面临的问题
• 奥巴马成功连任后美日关系面临三大难点: 对于奥巴马的连任,日本表现得非常兴奋,但事实 上,日本政府一系列近乎狂热的表现,特别是强调东亚 严峻安全环境下的日美军事同盟问题,恰恰反映出日本 的一种不自信,流露出日本的一种忧虑。奥巴马的连任 致使美国没有必要确立新的对日政策,而在奥巴马“一 期政权”期间留下来的日美关系问题如何解决,就紧迫 地摆在面前。
美日军事同盟
二战期间,美日曾是宿敌。
珍珠港事件及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为这一期间的两国关系作了充分的注解。
但战后不久,日美迅速化敌为友,逐渐走上了一条相互媾和的道路,其核心在于日本的军事主导权的出让。
从此后,美国在亚洲获得了一个极其关键的军事战略据点,而日本则免除了许多战败后的惩罚,获得了长久喘息的机会。
美日军事同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变迁,如今已非同往昔,它的发展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军事战略的选择。
探索日美军事同盟的演变历程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把握未来大国关系的走向。
历史的怪胎美日军事同盟是二战后大国关系调整的产物。
二战结束后,战胜国共同签署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一个是《波茨坦宣言》,另一个是《雅尔塔协定》。
上述文件的相关条款规定,战败国必须逐步废除军国主义,成立一个和平的民主政府,之后同盟国占领军即行撤离。
当时,占领日本的正是美国军队。
由此,美国主导了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造,致使两个昔日的冤家对头走到了一起。
在美国的主导下,战后初期,日本的确一度走上了民主化和非军事化的道路,制定了和平宪法。
原本按照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和其它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对日政策,积极武装日本,这为其后的美日军事同盟埋下了伏笔。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为了将日本变成其在亚洲的军事基地与反共“防波堤”,中断了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进程,转而与日本实现单独媾和。
1951年9月8日,美、英、法与日本片面签署《旧金山对日和约》,随后又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即旧安保条约。
在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的垄断财团和军工基础未被彻底清除的前提下,《旧金山对日和约》使日本再次获得了形式上的独立,同时按照《波茨坦宣言》本该撤出的美国军队却获得了长久驻扎日本的权力。
旧金山条约称,“日本希望美利坚合众国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其部队”,“美利坚合众国为了和平和安全的利益,目前愿意在日本国内和周围驻扎其相当数量的武装部队,同时希望日本自己能逐渐增加承担其对直接和间接侵略的自卫责任”。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视野下的美日同盟转型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视野下的美日同盟转型■ 赵明昊/文当前,美日同盟正进入冷战后第三轮战略调整期,前两次分别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次朝核危机和2001年的“9·11”事件促成。
而此次调整则以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特别是军事上的战略调整为大背景,主要应对中国崛起。
美国希望开掘和利用日本的军事实力,服务美在该地区军力配置的重新调整,以及“海空一体战”、“联合作战介入”等新军事概念的实施。
美国希以美日同盟为基轴,大力推动二战后美在亚太地区建立的“彀辐模式”同盟体系向“网状模式”的同盟伙伴体系转型,力图提升对中国的军事遏制能力,对朝鲜半岛、南海等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以及对该地区总体安全态势的塑造能力。
在本轮美日同盟调整中,日本则力图紧抓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机遇”实现“借船出海”,通过夸大安全威胁“倒逼”国内各派同意修改和平宪法,为行使“集体自卫权”消除障碍,力图以“进攻性防卫”替代“专守防卫”,突破军费开支限制,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无核三原则”,强化所谓“机动防卫力”,最终谋求日美同盟“对等”化和日本的“普通国家”化。
美日同盟调整的战略背景美日同盟的此轮调整是在美日两国大力推动国家安全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体现了美日两国战略界人士和政策精英关于国家安全战略的若干新思维,其战略含义与动向不可低估。
美国大战略正日益表现出“离岸平衡”取向。
随着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并于2011年宣布正式结束伊拉克战争,以及在数年内从阿富汗撤军,加之起始于2007年年底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实力地位造成的显著影响,美国的全球战略正进入新一轮争论期和调整期。
[1]总的取向是,一方面,选择“新自由国际主义”路线,强调21世纪的美国国家安全目标应着眼于重建“自由国际主义”的世界秩序,通过与他国达成“新契约”,更加灵巧地综合运用权力和规则,重塑和维护所谓开放的、以规则为基础的(rule-based)全球体系,在美国实力陷入相对衰落的情况下延续美国的国际领导地位。
美日军事同盟
美日军事同盟在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美日军事同盟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存在。
这一同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对美日两国自身的军事战略和安全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战略格局。
美日军事同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后。
当时,日本作为战败国,其军事力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然而,随着冷战的开始,美国出于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需要,逐步调整了对日本的政策,开始扶持日本重建军事力量,并与之建立了紧密的军事同盟关系。
在冷战时期,美日军事同盟主要针对的是苏联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
这一时期,美日双方在军事合作方面不断加强,包括情报共享、联合军事演习、军事技术交流等。
美国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技术支持,帮助日本建立了一支相对现代化的自卫队。
同时,日本也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提供了重要的基地和后勤支持。
冷战结束后,美日军事同盟并没有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削弱,反而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不断得到强化和拓展。
一方面,美国将战略重点逐渐转向了亚太地区,将日本视为其在该地区维护霸权地位的重要盟友。
另一方面,日本也试图通过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提升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进入 21 世纪以来,美日军事同盟在应对所谓的“地区威胁”方面表现得更加活跃。
例如,在朝鲜核问题上,美日双方密切合作,通过军事威慑、经济制裁等手段向朝鲜施压。
此外,美日还对中国的崛起表示担忧,将中国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不断加强在东海、南海等地区的军事存在和活动。
美日军事同盟的加强和拓展,给地区和平与稳定带来了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首先,这种同盟关系加剧了地区的军备竞赛。
为了应对美日的军事压力,周边国家可能不得不加大在军事领域的投入,导致地区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
其次,美日军事同盟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了诸多敏感的领土和海洋争端问题,这容易引发冲突和摩擦。
再者,美日军事同盟的存在破坏了地区的战略平衡,使得一些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不得不更加谨慎,甚至被迫在美日和其他国家之间做出选择。
奥巴马执政以来美日同盟的变化及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奥巴马执政以来美日同盟的变化及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摘要:在当今世界“多强一超”的国际格局中,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日本在作为亚洲地区重要力量的同时,正在进一步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美日同盟作为冷战的产物,形成于二战结束后的特殊历史时期。
经过60 多年的调整与变化,在奥巴马执政以来发生了新的调整和变化。
美日同盟的强化,对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都会产生深刻影响。
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世界事务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日同盟对中国的政策也有所调整,以美日同盟的变化对中日政治关系的影响为基础看美日同盟关系的继续深化与发展。
关键词:奥巴马美日同盟中日关系一、奥巴马执政以来美日同盟的变化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正是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
奥巴马的上台标志着美日关系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美国从此进入了“奥巴马时代”,退出了以“巧实力”外交为核心的外交新战略,将外交的重点转移到与亚太地区的关系的提升上。
2010年当选为日本首相的鸠山由纪夫上台后,提出了“新思维”,即加强与亚洲邻国关系的外交。
美日同盟在美日两国新的外交政策的影响下,受到了一系列的挑战。
随后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和日本首相的更迭,美日两国的外交政策均进项了相应调整。
美日同盟依旧被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日本也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积极向美国靠拢,美日同盟关系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一)奥巴马政府重新调整亚太地区战略目标1、“单边主义”到“多边主义”的转变奥巴马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打造一个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时代挑战的多变合作力量。
奥巴马政府的“多边主义”策略包括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强化与欧亚传统国如欧洲的北约国家和亚洲的日韩两国等过的关系。
历史视域下“美日澳印”四边安全对话联盟化的影响因素与前景
历史视域下“美日澳印”四边安全对话联盟化的影响因素与前景作者:陈洁邓辀来源:《理论观察》2023年第12期摘要:“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可以视为历史上美国曾多次在亚太地区构建多边联盟的延续。
与历史上的多边联盟实践相比,四边安全对话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在影响四边安全对话同盟化的诸因素中,主导国意愿、结盟对象国的整体国家利益差异以及中国的能动性对四边对话联盟化的前景发挥着主要作用。
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同时比较美国历史上在亚太地区的多边联盟实践,得出结论认为四边安全机制难以走向同盟,但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多边联盟的动力具有持续性,在今后还可能以其他形式继续表现出来。
对此中国既要妥善管控中美关系,也要在不断的崛起中调适与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美日印澳;多边联盟;历史经验;亚太中图分类号:D81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3)12 —0077 —07以双边联盟为基础的“辐—辏”(hub-and-spokes)体系是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所建立的伙伴关系的主要特征。
然而2017年以来,沉寂多年的“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机制重启,并且展现出比以前更大的活力。
对此,有学者认为,这是美国亚太地区的双边联盟体系所呈现出的新动向,即多边主义转向。
①然而梳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联盟构想与实践历史可以看到,“美日印澳”四边对话并不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多边联盟的首次尝试,而是历史上构建多边联盟实践的一种延续。
尽管当前四边安全对话机制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同盟,但从美国在亚太地区多边联盟实践的历史维度来透视四边安全对话机制,所引发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四边安全对话未来在多大程度上会走向同盟化?同盟化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一、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多边联盟的历史实践与特点(一)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联盟历史实践在二战后至今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联盟制度安排是双边的而非多边的,但历史表明,自美国决定在亚太地区组建联盟之初,美国就一直在尝试组建多边联盟,而后来推行的双边联盟恰恰是在多边联盟无法组建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安排。
日本“远交近攻”战略与美日同盟—对中国的影响
日本“远交近攻”战略与美日同盟—对中国的影响最近一段时间,日本在国际舞台上颇为活跃。
无论是湄公河流域各国、同在亚洲的印度,还是老朋友美国,日本与他们互动频频。
对于日本而言,扩展影响力的愿望可谓昭然若揭。
特别是从日本大地震发生以后,日本接受捐赠情况看明显实施“远交近攻“战略,同时伴随地震核辐射而来的经济衰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日本有近一部加强了美日同盟。
这一系类的现象将对中国产生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远交近攻“。
”远交“即以美国为后盾,结盟已持续多年,联合军事演习。
”“进攻”主要是与菲律宾等南海问题上为主要合作战略对象。
中国的日益崛起,尤其是航母试航以及加强在东海、南海海域的巡航之后,日本与菲律宾等周边国家深感不安。
近来,西方媒体与学者不断强调,10年之内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中国的强大必然给地区格局造成深远影响,紧随实力对比的此消彼长,日本不满足于美国的庇护,加强与远在南海的菲律宾等国的合作,“围魏救赵”牵制中国的意图明显。
加之,越南、菲律宾也愿榜上大国,拉拢外来势力复杂化南海局势,以对抗中国,在此战略情境下,日菲联手似乎并不令人意外。
一.日本远交近攻战略挑战中国利益日本“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只能说增加了中日两国在南海发生直接对抗的可能。
对于当下亟需改善的中日关系来讲,所产生的效应无疑为负值。
此外,日菲虽都是美国的同盟国,但其关系也是脆弱的。
故日本介入南海得不偿失,只能使中日关系更脆弱,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未必更加安全。
日本与菲律宾的关系温度陡升,日本首相野田佳彦27日傍晚在首相官邸与到访的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举行会谈。
而此次两国领导人会谈的核心是南海问题。
会后发表联合声明,确认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紧密合作,虽未提及中国,但中国却是日菲两国联合的要因。
二、美日同盟对东亚地区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新定义以来,美日同盟不断通过强化走向军事一体化和全球化美国不是抑制而是推动日本重整军备,而日本也借助同盟追求更具进攻性的安全政策。
特朗普治下的美日同盟关系r及其未来走向
特朗普治下的美日同盟关系r及其未来走向
凌胜利;刘琪
【期刊名称】《和平与发展》
【年(卷),期】2018(000)004
【摘要】美日同盟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支撑,其调整变化对于地区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特朗普执政以来,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其对外政策呈现出孤立主义、少边主义、交易主义等特点,美日同盟也因此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战略尽管仍不明确,但其对美日同盟的倚重不会改变.美日同盟走向将深受地缘政治、中国因素、防务分担、贸易摩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虽然美日同盟关系仍然紧密,但并非线性发展,双方之间的贸易摩擦以及军费分摊问题在特朗普上台后表现得更为突出.【总页数】23页(P17-33,137-142)
【作者】凌胜利;刘琪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5
【相关文献】
1.论韩美全面战略同盟关系及未来走向 [J], 马晶
2.特朗普政府美日同盟关系探析 [J], 李庆四; 王大千
3.特朗普时期美朝关系变化轨迹与未来走向 [J], 李家成; 周子淙
4.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南亚战略的实施、未来走向及对策建议 [J], 王娟娟
5.特朗普时期美朝关系变化轨迹与未来走向 [J], 李家成;周子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日军事同盟
美日军事同盟在当今的国际政治舞台上,美日军事同盟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存在。
这一同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深深嵌入了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演变之中,并对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日军事同盟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
日本作为战败国,其军事力量的发展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然而,随着冷战的拉开帷幕,美国出于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的战略需要,开始逐步调整对日本的政策,有意扶持日本的军事力量,以使其在远东地区发挥“桥头堡”的作用。
在冷战时期,美日军事同盟主要针对的是苏联及其在亚洲的影响力。
这一时期,美国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和技术支持,帮助日本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军事力量。
同时,美日之间也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和情报共享,以提高双方在军事上的协同作战能力。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美日军事同盟并未随之削弱,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拓展。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美日军事同盟的目标和任务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
一方面,美日将应对所谓的“地区新兴威胁”列为重要任务,将关注点投向了朝鲜半岛、台海局势等热点问题。
另一方面,美日也试图通过加强军事同盟,来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战略利益。
美日军事同盟的不断强化,给地区和平与稳定带来了诸多挑战。
首先,美日频繁举行军事演习,不仅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也对周边国家的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例如,美日在东海、南海等敏感地区的军事活动,容易引发误判和冲突,破坏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其次,美日军事同盟的存在,严重干扰了地区的多边合作进程。
美日在一些问题上采取的强硬立场,使得地区国家之间的互信受到损害,阻碍了地区合作的深入开展。
从经济角度来看,美日军事同盟也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维持军事同盟的运转,美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军事建设和装备采购,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用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资源。
同时,美日军事同盟的紧张态势也给地区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带来了不确定性,影响了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
美日关系的发展演变
美日关系的发展演变本文对美日同盟的调整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阐述,分别为:冷战时期美日同盟的形成、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的再定义、9·11事件后美日同盟的强化及新时期美日同盟的全面调整。
标签:美日同盟演变一、冷战时期美日同盟的形成二战结束后,战胜国美国对战败国日本进行单独军事占领和控制。
美国迫切希望日本成为其远东的工具,有效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的扩张。
而日本也不得不依靠美国来保障其安全,这就为两国确立同盟关系奠定了基础。
1951年美国和日本签订《旧金山和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2年2月两国又签订了《日美行政协定》。
这些条约中规定,美军可以驻扎在日本国内及其周围地区,日本得向美军提供基地,并分担驻扎费用。
”这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美日战略同盟的正式建立。
虽然同盟建立之初奠定了“美主日从”的同盟关系,但日本充分的利用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在美国的军事保护下,使本国经济逐渐转向正轨并取得飞速的发展。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改善战败国的国家形象,希望在对美外交中表现出更多的自主性。
日本各党派要求修改不平等的旧条约的呼声越来越高。
美国为了缓和日本的反美情绪,防止日本倒向中苏,同时确保在日本的美军基地和通过经济合作加强对日控制,也愿意以较平等的态度对待日本。
经过多次谈判,1960年1月19日美日在华盛顿签署了《新日美安全条约》。
新的条约废除美国干涉日本内部事务的条款,从范围上突破了旧条约关于保卫日本本土的合作范围。
该条约在一定程度上使日本获得更多的自主权,顺应了日本国内社会希望与美国建立平等关系的政治诉求,使得美日关系从原来的不平等逐渐走向平等,但条约实质上依然是针对中国与苏联的军事同盟条约,美日之间不对称的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提出了“多边自主外交”政策,日本不在一味追随美国,对外政策逐渐变得积极主动,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化。
这一时期,美国也希望日本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配合其全球战略的实施。
特朗普执政以来美日同盟的演变、矛盾及影响
2017年1月特朗普总统入主白宫以来,美国与欧亚盟国之间风波时起,龃龉不断。
但深入研究可以发现,较之美欧关系,美日同盟总体处于强化进程之中,这是由亚太地区特殊的地缘战略环境所决定的。
面对国际权力格局的剧烈变动,特朗普政府并未对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作出颠覆性改变,而是沿袭传统同盟战略,将日本作为实现地区战略目标的首要支点。
与此同时,受特朗普单边主义、“交易主义”外交政策和手法的冲击,美日间分歧和摩擦有所加重,而且短期内难以消弭。
同盟内部矛盾的加剧虽不至中断美日同盟的总体强化趋势,但却会制约同盟强化的速度、深度与广度。
这一情势为中国展开多边战略博弈提供了新视角。
美日同盟的走势给亚太、印太战略局势带来深刻复杂影响,导致地区国际关系中的“二元结构”趋向固化,同时中国与美日之间的相互影响持续上升,特朗普执政以来美日同盟的演变、矛盾及影响杨伯江 慕 健【内容提要】特朗普执政以来,面对国际权力格局的剧烈变动,沿袭传统同盟战略,将美日同盟视为实现地区战略目标的主要路径,美日同盟处于总体强化进程之中。
但是,特朗普政府以“美国优先”、实用主义为原则,奉行单边主义、“交易主义”外交政策,甚至通过牺牲对方利益来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激化了同盟内部矛盾,导致美日在各领域的利益冲突与政策分歧加重。
总体来看,美日同盟的强化将固化亚太国际关系的“二元结构”趋向,即经济纽带与安全联系的相互背离,这明显不利于地区融合发展、安全环境优化及长远秩序重构。
在此背景下,中国应以经济合作为基本路径,综合外交、安全等多种手段,持续增进与周边国家(包括日本)的共同利益,缓解自身崛起所面临的美日同盟压力。
【关键词】美日同盟;特朗普;安倍晋三;印太战略;“二元结构”【DOI 】10.19422/ki.ddsj.2019.03.002中国对美日同盟的博弈面临新课题。
美日同盟总体持续强化日本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美日同盟体系的构建与稳固对美国亚太战略的部署和实施具有重大影响。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视野下的美日同盟转型
二 I 三轮战略调整期, 前两次分别
由 2 世纪 9 年代 初 的第 一次 朝核 危 0 0 机 和 20 年 的 “ 1” 事 件 促 成 。 01 9・ 1
美 日同盟调整的战略背景
美 日同盟的此轮调整是在美 日两
国大力 推动 国家 安全 战 略转 型的大 背 景 下展 开 的 ,体 现 了美 日两 国战 略界
改 “ 器 出 口三 原则 ” “ 核 三原则 ” 武 、无 ,
的 ( l bsd 全球 体系 ,在美 国实 r e ae) u—
力 陷入相 对 衰落 的情况 下延 续美 国的
国际领导 地位 。
强化所谓 “ 机动 防卫力” ,最终谋求
现实主义” 真正的领导”意味着创 ,“
, 2
圈 …. w 。 2 t 呲 00 t 2 删
接 桥梁 ” 的作 用 。 为修 复 日美 关 系 ,
2 1 年 1 月 ,鸠 山继任者菅直人与 00 1
奥 巴马会 见 时强 调 , 日美 同盟 仍是 日 本安 全 和繁荣 的基石 ,并确 定要 尽 快
观念的深刻变化体现在其军事战略和
亚 太地 区 战略 的调整 之 中 。奥 巴马政
此 外 ,“ 全 相 互 依 赖 ” 的 日益 安 深化 要求 美 国与他 国和非 国家 行 为体 开展 更加 深入 、更 加 制度化 和 多层 面 的安 全合作 。 对于美 国如 何 实现领 导 ,应 采取 “ 原 则 的多 边 主 义 ”和 “ 道 德 的 有 有
除障碍 ,力图以 “ 进攻性防卫”替代 “ 专守防卫” ,突破军费开支限制 ,修
府 的新 军事 战 略更加 强调 安 全环 境 的 复杂性 , 注重强 化联 合作 战部 队 的 “ 全 谱 ” 能力 ,构 筑具 备灵 活性 、敏 捷性
二战后的美日关系
论文名称:二战后美日关系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专业名称教育硕士(历史) 研究方向历史教育研究生姓名龙本宁学号Z*********** 任课教师周倩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二战后美日关系摘要:战后,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变为扶植。
美国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亚洲基地,日本也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把国家的工作重心完全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接受了“美主日从”的美日同盟,确立了“以美日关系为基石”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在冷战中发挥了反苏反共的重要作用。
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型、性质定位正逐步发生演变,并出现日益强化的趋势。
关键词:崛起美日同盟战略转型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政府决定独占日本,其基本目标是防范日本军国主义东山再起,“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
为此,美国政府对日本采取以“打击和限制”为主的政策,力图通过民族化、非军事化、发展和平经济把日本改造成为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
随着美苏冷战的不断加剧,美国迅速调整对日政策,放弃打击和限制改为支持和扶植,并开始把战略重点从中国转向日本,把日本纳入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防线之中。
日本出于对国家安全战略环境的判断和“只有务实的民族主义、没有原则的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以牺牲部分国家主权为代价与美国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与美国结盟的政策。
在随后的冷战岁月中,美国逐步把日本建设成为西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军事支柱,美日同盟就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核心,日本则成为美国对亚洲大陆实施遏制的冷战前沿。
与此同时,日本审时度势接受了“美主日从”的同盟关系,奉行对美“一边倒”的外交路线,美日同盟的建立为日本的崛起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型、性质定位正逐步发生演变,并出现日益强化的趋势。
美日同盟的调整对东亚安全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它遏制和防范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制衡作用,有利于防止东亚地区危机的爆发。
冷战后美日同盟的演变及其发展前景
战略 家托 马 斯 ・ 麦克纳 格和乔 治 ・ 凯南认 为 , 随冷战 的结 束 , 伴 美 军在 东亚 的存 在意 义和现 行 的防卫 政策 本身 应该 进行 重新 研
的安全 问题 , 国由原 来 的独挑 大梁 变为 美 日共 同参 与 。 美 “ .l 91 事件 ” 国际形 势 日渐复 杂 , 后 各种 问题层 出不 穷 , 国 美
、
美 日同盟 的短 暂“ 流” 漂
是地理 概念 , 而是着 眼 于事 态 的性质 , 日同盟的性 质 已经 发 生 美
其进 攻性 得到 了明显加 强 。 日本在 美 日安全合 冷 战结 束后 , 随着美 日同盟的共 同遏制 目标 苏联 的解 体 , 美 了根本 性 的改变 , 日同 盟是否 还有 必要存 在引起 了各 界的普 遍关 注 。 在美 国 , 名 作 中 的地位 由被 动 的接 受保 护转 向主 动参 与周 边乃至 亚太 地 区 著
出了“ 多边安 全保 障结构 ” 的概念 , 主张 “ 应将 冷 战性质 的 防卫战 略转 向多 边安全 战略 ” 建 立起 在联合 国等 国际制 度 下的 以美 国 , 三 、 日同盟 的发展 前景 美 美 日同盟作 为两 国实现各 自国家利益 、 维护 已有全 球秩序 的
为 中心的主 要 国家合 作集 体处理 冲突 的保障 体制 。 同年 , 国 的 手段 和工 具 , 其存 在 的坚实 基础 。 美 有 亚太 地 区是美 日双方 极 为看
诉求 更是 对旧有 的美 日同盟造 成 了极 大冲 击 ,冷 战后二 十 多年 美 日签 订 了 《 日防卫合 作 指针》 19 美 , 9 9年春 日本 国会通 过 了这
来 , 日同盟关系 经历 了 比较 波折 和明显 的变 化 。 美
96年台海危机日美同盟关系的影响1
96年台海危机日美同盟关系的影响假设:若96年台海危机没有爆发,日美同盟可能走向分化。
(一)、冷战后,日美同盟出现了调整,有分化之势1、国际形势的变化冷战后,国际形势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日美传统战略对手消失,日本对美国军事保护伞的依赖性有所下降。
“由于对苏联的恐惧已不复存在,华盛顿、北京和东京的领导人都不再给予相互合作最优先的考虑,也不再在可能导致分裂的问题上去克制自己的反应。
”1战后,日本在同盟中的地位不断发生着转变,日美同盟也由从属伙伴演变为相互依存的同盟。
这主要体现在日本的自主性不断增强,不再满足于只做一个经济大国,而试图谋求同自身经济实力相对等的政治实力,而冷战的结束也为日本创造了较好的国际环境。
日本可以在安定而没有军事威胁的环境下更好的利用自身的经济筹码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以逐渐摆脱“小伙伴”的称号。
2、激烈的贸易摩擦冷战开始后,美国希望通过日本来遏制苏联和中国,遏制社会主义阵营在亚洲的发展,但却在振兴日本的过程中为自己树立了对手。
日美贸易从50年代的纺织品摩擦到后来的彩电、汽车、半导体摩擦不曾间断。
80年代,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
美国在1985年与日本签订广场协议,使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广场协议是美国以维护日美同盟关系,减少两国经济摩擦为由说服日本签订的,这是美国在日本经济腾飞后以外交手段来实现其经济目标的最典型的例子。
出于保护美国自身经济的考量,克林顿政府上台初期便明确提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第一条即确保美国的经济安全.为此,克林顿政府以振兴美国经济为核心,在全球、地区和1《中美日关系的黄金时代(1972-1992)》:<美>傅高义<中>袁明<日>田中明彦主编归泳涛译重庆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第18页双边三个层次上建构服务于美国经济利益的全球经贸战略与经济网络。
在经贸优先的外交战略指导下,日美关系陷入僵局。
美日同盟
战后,日本选择了一条在美国保护下谋求发展的道路,因此,日美安保条约的意义决不限于安全领域,实际上构成了战后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
这条特殊的发展道路使得日本形成了对美国的深刻依赖。
虽然日本民主党判断“美国的影响力在不可避免地下降”,而要求扩大自己的行动自主性,但是,美国在今后二三十年里还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日本不会从根本上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这次的《白皮书》也特别强调了日美同盟的重要性,不难看出,日本今后将继续奉行以保持和加强日美同盟关系为优先目标的对外政策。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讲,日本强化与美国的战略军事同盟,也是想借助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堵吓”意念中的敌手,实际上就是借美国的实力来对地缘对手进行一种地缘遏制。
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给日本造成巨大冲击。
同在去年,中日发生钓鱼岛撞船事件,放还中国船长让日本感到“受挫”,也坚定了日本要借重美国来维护自身安全的决心。
菅直人内阁修正了鸠山前首相推进的“对等日美同盟”政策,明确地转向了“同盟最优先”的政策。
当然,防范和遏制东亚地区大国(主要是中国)的发展,维护其在该地区的传统霸权和既得利益,也是美国对外战略的一大重心。
在遏制中国方面,日美可谓一拍即合。
而日美同盟也成为影响中日关系以及东亚地区政治与安全局势的一大变量。
不容否认,无论是钓鱼岛还是南中国海问题,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
近年来,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竟公开跳到前台兴风作浪。
可以预计,今后美国对该地区事务介入的力度会越来越大。
而日本今后可能附和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围交政策”(congagement),既围堵又交往。
应该说,中日之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国家关系。
中日两国间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结构性矛盾和现实利益冲突;日美不对等的同盟关系造成美国因素对日本的影响格外直接和严重;日本国内政局多变,民主党内部意见纷纭,执政前景不明朗;中日两国在两千年的历史上,力量对比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而今天的力量对比正在经历一个半世纪以来未曾有过的变化,亚洲呈现两强并立的局面,日本政界和社会上对中国迅速发展的抵触心理,会对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产生影响。
冷战后美日关系的新走向
双边关系冷战后美日关系的新走向丁跃进内容摘要 二战以来,美日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父子关系到兄弟关系再到夫妻关系的转变。
展望21世纪的美日关系,美日将进入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但以竞争为主的时代。
从长期来看,美日同盟关系将会发生质变。
在西方发达国家间,美日互为敌手的可能性最大。
关键词:美日同盟 异质性国家 离心倾向一、冷战体制下的美日特殊关系 父子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远东政策的重点在中国,对日本则采取军事上占领、经济上削弱的政策,目的在于彻底消除日本的战争潜力,使日本不再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竞争者。
然而,随着冷战的兴起、中国革命的胜利,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对日政策,转而扶持日本。
1951年,美国违背 联合国宣言 ,单独与日本签订和约,同时还与日本签署了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美国承担日本的防务,而日本则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追随美国,成为美国实施亚太乃至全球战略的马前卒,从而确立了日本对美 称臣 的特殊的美日关系。
在战后长达40多年的冷战时期,美日这种特殊的结盟关系,无疑对双方有利。
美国通过同日本结盟,使日本成为其在亚太地区遏制和对抗苏联的 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日本借助于这种特殊关系,则获得了美国 核保护伞 的庇护,在防务上免费搭车,节省了大量的国防开支,用于国内经济恢复与重建。
朝鲜战争以及越南战争,给日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大量 战争特需 的刺激下,日本经济1955年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此后又经历了一个长达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 黄金时期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第2号经济强国。
伴随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日本的纺织品、半导体、电视机、钢铁、汽车等商品也大举进军美国市场。
对美贸易自1959年出现第一次顺差后,其顺差数额逐年增加。
80年代中期以来,日对美贸易顺差均在500亿美元上下。
80年代末日元急剧升值,膨胀了日本的金融实力。
日本企业大举向海外扩张,一些欧美企业甚至找上门去要求日本企业收购或兼并,以摆脱经营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美日同盟未来走向
美日同盟作为二战后世界上最重要的同盟之一,经历了历史漫长的考验。
最初,它在美国防范苏联,应对新中国的出现引起的东亚局势的改变的意图下诞生,为美国的冷战长期服务,同时日本作为盟国也从中获得了他期待的利益。
而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它的重视程度下降,而经济有所发展后的日本也开始讨论日美同盟的束缚,但是在美国的重新审视及相关努力下,这一同盟维持了下来。
而现在在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的新的战略意图下,这一同盟又会走向何方?有人认为双方都对这一同盟有着新的需要:美国需要日本服务于它的全球战略,帮助自己掌控亚太局势,遏制中国,日本希望借助这一同盟谋求军事大国利益,维护海上安全和牵制中国。
所以这一同盟的前景是明朗的,“同盟在未来10~20年会继续存在并进一步强化”。
1同时,现今日美同盟在盟国法律地位的平等、运行功能的协调、同盟规则与规范的变化与调整也表明同盟的强化走向。
2
然而上述观点忽视了美日同盟存在的前提、同盟中隐含的矛盾和在新时期这种矛盾的凸显。
首先,美日同盟最初是在美国推动下形成的,美国要保证自己在同盟中的主导地位,如果这种地位受到挑战以至于美国认为同盟难以真正服务于国家利益时,同盟有着倾覆的危险,当然这种情况是美国极力阻止的,所以地位的平等是难以做到的,也不能必然增强同盟的生命力。
同时,美日同盟的合作虽然在双方都有着需求,但是需求背后的矛盾却在随着局势的改变逐渐凸显。
而我认为,目前的国际环境不再是上个世纪的状况,日美虽然都对同盟还有一定的需要,但是美日同盟所隐藏的矛盾将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逐渐凸显,影响日美同盟的稳固性,因而日美要想使同盟进一步深化是困难的。
环境的变化引起同盟的作用发生改变。
上个世纪的美国需要拉拢日本维持冷战,日本需要美国的安全保护与经济支持,同盟也确实满足了双方的利益追求。
而现在,首先对美国来说,冷战已经结束,美国当时的战略考虑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应对中国的威胁和实现重返亚太战略,为此日本当然也是它重点拉拢的对象,但是单靠日本的力量已经不足以围堵中国,为此美国现在正全面发展与东亚国家关系,韩国、菲律宾、越南、印度、澳大利亚
——
1.曹筱阳:《美日同盟-面向21世纪的全面调整》,《当代亚太》2006年09期,第31页。
2.张景全:《日美同盟的强化及其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7期,第26页。
等原来美国较少关注接触的一些国家已经成为美国拉拢的对象,同时美国致力于使自己的亚
太同盟体系逐渐由“单线联系的轮辐体系变得纵横交错,交织成网”3;同时美国努力通过其他方式控制、主导亚洲发展,使其不被排除在亚洲之外,比如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入并积极推进TPP的发展。
虽然日本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中仍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美国与其他亚太国家关系的密切化程度加大和控制主导亚洲事务的方式的多样化,美国对日本这颗棋子的依赖程度将会进一步降低;同时美国也在担心日本会不会有朝一日想要脱离美国的掌控,他还要防范日本向军国主义道路发展,所以美国对日本本身就有着不信任,本质上他希望通过“瓶盖效应”来抑制日本。
其次对日本来说,虽然上世纪由于美国的保护,减少了国防方面的担忧,能全力发展经济并取得良好成绩,但是日本现在已难以期待能靠美国的支持脱离经济衰退的困境,因为美国自身也在经济危机中挣扎。
当然,在安全方面,他还得依靠美国的保护,但是美国对他的“瓶盖效应”,日本应该是看得很清楚的,早在冷战结束时,日本国内对外战略的论争中就有以“为国际做贡献”为由突破和平宪法,成为普通国家的主张,而现在,修改宪法的力量更为强大,这表现了日本谋求军事大国的期待。
虽然美日同盟也曾帮助日本有借口逐渐突破和平宪法,但是美国对日本军事大国化或者更为广泛地说大国化的抑制政策从来没有改变。
这可以日本“入常”为例。
日本在2004到2006连续多年都有“入常”的努力,但是他最为倚重的盟友——美国却态度消极,这不能不说是美国对日本大国化的抑制;而2007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以39票对2票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一项谴责日本二战期间强征亚洲其他国家妇女充当日军性奴隶的议案4,则表现了美国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警惕。
而从美日同盟本身来看,它是一个主要是日本依赖美国的非对称性依赖的同盟,美国在其中处于主导作用,美国凭借日本对自己的依赖定会通过侵犯日本的利益来尽力维护本国利益,而这不免导致日本在很多方面的不满,从而加剧了同盟内部的矛盾,使同盟的稳固性降低。
美国在日本驻军却让日本承担6500亿日元的军费,而驻军地带是日本的心脏地带,普天间军事基地的搬迁问题更是引发2012年5月3.5万人的抗议;美国在日本实行“治外法权”,引起日本民众的反美情绪;美国对日本的越顶外交
——
3.孙茹:《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网络化及前景》,《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4期,第39页。
4.陈文明,张冰:《美国对日本军事大国化的抑制思想及其事例评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06期,第73页。
更是引起日本的强烈不满;而美国对日本对北方领土的诉求却不予支持。
5所有这些矛盾虽不足以使两国放弃同盟所带来的利益,但必然会对同盟的稳固性产生极坏的影响。
最后,再看看中国的影响。
虽然双方都希望听过同盟来共同遏制或牵制中国,但是双方都清楚地知道对中国关系的重要性。
日本在钓鱼岛事件中经济上所受的影响必定让其印象深刻,虽然双方有着结构性的矛盾,但是日本终得面对现实,与中国保持适当的关系。
而中美双方在经济等方面的相互依赖关系,让双方都需对双边关系保持慎重。
中国对日本这一总是更随强者走的国家来说是一个诱惑,而日本也有可能以中国为筹码与美国讨价还价,所以中国因素也可能对美日同盟产生负面的影响。
综上所述,美日同盟看似在“中国威胁”的影响下会走向更深一层的合作,但是新的环境也使双方的利益追求的矛盾有强化的可能,同盟的稳定性受到较大的挑战。
当然,鉴于目前利益关系,美日同盟还会继续存在,但是深入合作的光明前景将难以实现。
——
5若木,张兴斌:《悄然飘移——美日同盟将驶向何方》,《中国工人》,2012年10期,第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