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造传统的教学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改造传统的教学观念
20年来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到呼唤创新教育时代的到来,中国教育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人口太多和人才太少,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匿乏。追根溯源,基础教育难辞其咎。解决之法在于:嫁接创新理论、转换传统教学的观念、改造传统的教学方法。
1 传统教学观念的误区
1.1 传统观念重教轻学。认为:教学的中心是教师,重点是“教”,教师在教学中主导着学生,控制着课堂,操纵着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常被忽视,联系主导与主体之间的是以知识的中心的单向传播模式。我们力主打破这种状况,教学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学重点由“教”转向“学”,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索型学习模式。
1.2 传统观念重经验轻理论。重视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和成果的推广,而忽视对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造成教改实验中的“雪莲现象”,成功的教改实验成果因环境的差异而难以推广,最终的局面就是教改的开创性局面迟迟不能显现,而急功近利的教师仍沉迷于教改的“无土栽培”,而从不深刻反省一下教改的基础理论是否牢靠。
1.3 传统观念重教学过程,轻学生个性和心理,重视教学各个环节,如备、教,改、导、考、析,却常常忽视对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研究。学习是认知过程,本质是一种心理活动,一个教师能否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心理学认知经验、对学生和教学影响之大直接成败着教学实践。
2 传统教学方法向创新教学方法的过渡
2.1 由讲授教学法向演讲教学法过渡。传统的讲授法的教学特点是教师拿着书本,各课笔记上堂讲授,内容是各学科的结论、导言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则;学生在下面聆听、作笔记,偶尔回答教师提问。尽管有强化双边教学作为弥补,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着知识的学习。而演讲教学法的基本教学形式是演讲,教师和学生都是演讲的参与者,他们不断转换演讲者与听者的角色。教学的顺利完成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才学、智慧、能力、口才等综合素质和对课堂良好的组织、调度、主持能力。演讲教学内容植根于教材又不拘泥于课本,注重于知识的扩张性和融通性。演讲方式灵活,但必须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修辞准确。演讲法优于讲授法的是其艺术感染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只需静心聆听,随演讲者的情绪喜喜悲悲,于无意识中潜移默化,沉醉在教师的演讲中,一节课下来,学生浑然不觉,沉重学习压力顿去,学习的兴趣自然渐渐深入,学生也从埋头记笔记,打起精神听讲中解放出来,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用思维去思索,用自己的嗓音去参与,用自己的感情去表达,但最重要的是去模仿,模仿演讲者的思维方式,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走向独立思考的第一步,一旦轮到学生自己演讲时,外部环境会一步步把他们逼向必须拿出自己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思想结果,接下来的就
是求新、创新……。
但演讲教学法不能包办,通用所有教学,也存在一定缺点:①运用领域适用于社会学科而不宜于自然学科;②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才智、能力;而非教学方法本身。③把握演讲的理智与激情,主题与扩展的尺度决非易事,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和磨练。尽管如此,我认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演讲教学法推行的关键是怎么用、谁在用。
2.2 由讨论教学法向争鸣教学法深入。讨论教学法是对单向灌输的讲授法的补救。其作用表现在:①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②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训练学生民主合作能力;④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问题往往出现在实际运用中,暴露出显而易见的问题:①无论是小组学习讨论方式,还是大组(全班)讨论方式中,讨论围绕的中心往往是教师或书本的论点而非学生和学生的观点,讨论从一开始就成为引导学生思维步入教师预设思维轨道的发射器,这些不利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只利于思维大一统的加速化。②学生的独立见解,也许是真理性认识,会在讨论的环境遭到压制,一是教师往往左右讨论,教师的观点有很强的封杀性。二是慑于少数服多数的一般见解而轻易会弃己见,这也是学生思想不成熟特点所致,更有甚者在讨论会奖励附和己见,排除异己,这些都背弃讨论教学法的精髓——培养独立性、批判性思考能力;讨论法也许适用于成年人,而不适用于思想并不成熟的学生。
争鸣教学法是由讨论法的改造而来,本质区别在于:一是强调学生中心论,争鸣的观点必须是学生自我的观点;二是追求个性化思维的争鸣,思维求异不求同,并对有创见性的思维观点加以培养、鼓舞、激励,力求形成产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机制。
2.3 由课外活动教学法向专题研究教学法探索。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作用在于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课堂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思维、实践和创造能力,同时结合思想品德完成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但课外活动教学长期以来被人认为是教学的副产品,可有可无,课外活动教学法也变得名不正,理不顺。普遍而言,多数学校的课外活动流于空泛,无实际性的内容,教师缺乏热情,精力投入,无实质性突破。课外活动低水平、低难度,缺乏系统。根本谈不上激发学生兴趣,也起不到促进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培养。
改课外活动法为专题研究法,易于灵活操作和教学成果的产出。专题研究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二则专题研究所带来的挑战性和激发性可以让学生、教师产生更多的热情,加大精力投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参与实践,确实获益匪浅。
专题研究教学法是课外活动教学法的进一步深入,但在实践操作上有一定难度,消耗时间长,出成果难,除考虑入力、物力的消耗,还要取得社会、学校的认可、支持,实为不易。
2.4 读书指导法与分析指导法相互补。读书指导法是一种常见的扩大学生知
识面、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独立思考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中流于粗放,通常是教师选出读书的内容,然后提出几个在课本很容易找出答案的问题,学生机械解答。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动脑的方向是很好的,但在效果上不佳,其症结在于:学生在学习、思考过程始终依赖着自己习惯性思维方式,思维能力也自然保留在原地踏步上。若采用分析指导教学法,教师便可有意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分析问题,最后促使学生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利于克服思维中的惰性因素,训练其多思路地考虑问题。
分析指导教学法的原理在于指导学生对学习中的事物要素、关系及其组织原则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灵活性、敏捷性思维品质。
分析指导教学步骤:首先教师应筛选出实施分析指导教学最适宜的课程,作细致的解剖,拟出各知识点的逻辑联系,组成多个知识点的问答,然后让学生来完成模仿分析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能逐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由浅及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教师控制思维分析发展到摆脱教师控制,独立思考这么一个必经阶段。其次撰写分析报告。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基石,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既可以找到症结所在,又可以酝酿出问题解决之法,但分析指导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停留在分析上,最终目标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但分析指导教学法的实施也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分析过程使用的个性化思维方式,常常脱离出教师指导从而难以控制。
上述四种教学法的改造根植于传统教学方法,又创新性地融入新的教学观念、教育心理学成果。四种教学方法共同处在于:教师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感知、主动质疑、主动思考。同时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学生独特的创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在师生关系上,教师是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对学生充分信任,相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有能力调整自身的行为和进行自我评价,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和表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