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王六郎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聊斋志异》里众多的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也多 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生发出的幻影。 一类情节比较单纯者,如《绿衣女》《连琐》《香玉》等, 大体是写一位书生或读书山寺,或书斋临近郊野,忽有少女来 到,或吟唱,或嬉戏,给寂寞的书生带来了欢乐,数度相会, 方知非人,或进而生出一些波折。有理由认为这正是他长期处 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他长期在缙绅人家坐馆,受雇 于人,一年中只在年节假日返家小住几日,他曾在题为《家居》 的诗里感慨说:“久以鹤梅当妻子,且将家舍作邮亭。”独自 生活的寂寞,不免假想自遣自慰,如他在独居毕氏宅第外花园 时曾有诗云:“石丈犹堪文字友,薇花定结欢喜缘。”《绿衣 女》《香玉》等篇,不过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 故事。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这是《聊斋志异》中很有思想价值的部分。当时社会政 治的腐败、官吏的贪虐、豪强的横行霸道、民生的痛苦无奈, 在作品中都有所反映。比如《促织》通过成名一家为捉一头 蟋蟀“以塞官责”而经历的种种悲欢离合,从一个侧面暴露 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昏庸;《席方平》则通过席方平魂赴地 下,历尽曲折,为父伸冤的故事,写出了官吏的贪赃枉法和 人民的痛苦无奈,虽然写的是幽冥,其实是现实的反映;
二、艺术特色
•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 体裁上,大部分作品有完 整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和 鲜明的人物形象,具备短 篇小说的体制。
写作背景
清代突出的社会矛盾是民族矛盾,满清贵族 入关后,中原人民的反抗始终没有停止。在“康 熙盛世”,从皇帝到满族大臣,对汉族士子的怀 旧情绪绝对不能容忍,制造文字狱,连写“清风 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都要杀头,在文字狱的 威慑下,知识分子噤若寒蝉。 蒲松龄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 黎民苦难,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因而虚拟出 鬼魂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刺贪刺虐”入木 三分,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 和高超的艺术境界。
蒲松龄的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
《聊斋志异》
一、思想内容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 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 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 事的来源非常广泛,或者出于作者的亲身见闻, 或者是借鉴过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间传说,或 者是作者的虚构。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蒲松龄19岁进学,文名日起,却屡应乡试不中,断绝 了功名之路。他饱受考试的折磨,一次次名落孙山,沮丧、 悲哀、愤懑不仅倾注于诗词里,也假谈鬼说狐发泄出来。 如《素秋》《神女》等揭露科场的营私舞弊、贿赂公行; 《司文郎》《于去恶》等讽刺考官的不学无术、颟顸(mān hān,指糊涂而马虎) 无能,大都感情强烈,爱憎分明。 尤其是《司文郎》,文笔幽默,讽刺更为尖刻。故事中, 一位盲僧人能够凭嗅觉判别文章优劣,但他评价良好的王 生却名落孙山,于是他气愤地说:“仆虽盲于目,而不盲 于鼻,今帘中人并鼻亦盲矣!”这是讽刺考官一窍不通。
还有一些故事,狐鬼花妖的出现不只是让苦 读的书生或做了馆师的书生解除了寂寞,还使书 生得到敬重、鼓励,事业上也获得上进,为之编 织出种种理想的梦。蒲松龄曾写过一出小戏《闹 馆》和俗曲《学究自嘲》,反映穷书生做乡村塾 师的辛酸,其中自然有他个人的亲身感受。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与上述几类故事不同,大约是由于立意在于劝诫,这 类篇章多数是直写现实人生,少用幻化之笔,而且是以现 实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美刺的原则。《乔女》中的主人公 形体丑陋,而心性善良,承受着丑陋带来的不幸。老而且 贫的丈夫死后,她拒绝了亟待续弦的孟生的求婚,理由是 “残丑不如人,所可自信者,德耳。又事二夫,官人何取 焉?”孟生“益贤之,向慕尤殷”,她终未相许。然而, 当孟生暴卒后,她却前往哭吊,并在孟家遭到侵凌时,挺 身而出,为之护理家业,抚育幼子至成人。以丑女作为正 面颂扬的主人公已是小说中的超俗之作,写她未许身再嫁, 却许之以心,实际上做了孟生的没有名分的“未亡人”, 作者和他的小说人物一样,都已走出了旧道德的藩篱。
《贾奉雉》中又有一位异人,深知科举弊病,劝贾奉
雉效法拙劣文章应试,说“帘内诸官,皆以此等物事进身, 恐不能因阅君文,另换一副眼睛肺肠也”。他教贾奉雉 “于落卷中,集其冗泛滥不可告人之句,连缀成文”,在 科场中神差鬼使地写了出来,竟中了经魁。放榜后,贾奉 雉再读其文,汗流浃背,感到这是“以金盆玉碗贮狗矢, 真无颜出见同人”。这些幻设的讽刺,矛头仅指向科场考 官,虽然还不够深刻,但也表达出像作者一样怀才不遇的 文士的愤懑心情。
郭沫若1962年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蒲松龄故居题写
创作意图 集腋为裘》)
走近作者
蒲松龄,清代文 学家。字留仙,一字 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山东淄川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 书香”。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勤奋而颖慧,深得父亲喜 爱。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 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 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19岁后却 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 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两年后,依 窗危坐逝世。
复述文章内容
一名渔夫经常将酒洒在地上来祭祀河中溺死的鬼。其他 渔人一般没什么收获,只有他总是满筐的鱼儿。一天,一名 少年来到渔夫这里,二人开始饮酒。这位少年自称王六郎, 喝着渔夫的酒,帮着渔夫驱鱼。 一天,少年忽然向渔夫表明其真实身份,并与之郑重道 别。因为在某时某地,将会有一名“代死”之人,取代他成 为水鬼,他将从此脱离幽沉之水域,转世投胎。 渔夫为朋友将要脱离劫难而高兴,第二天去一看究竟, 结果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渔夫 感慨万分。王六郎由于正直、仁心,终于被升为神灵。 王六郎在上任之后,渔夫前往探视故友。王六郎便托梦 当地的百姓,要他们资助前来的渔夫,渔夫到达后,备受款 待。王六郎在渔夫临别之时卷起了羊角风,“随行十余里”, 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