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以人为本,道德至上
1、以人为本 管子: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 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管子·霸言》
管子: “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就是遵循 了以人民为根本的原则;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 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必然危亡。”
2、道德至上
——“察举制”:汉代选拔官员的“察举制”把 “孝廉” 作为最重要的标准。 即“举孝廉”。 “孝”就是孝顺,“廉”就是廉洁自律。孝和廉 都是人最重要的两种品质。
❖ 狭义的文化(小文化)指社会 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 和组织机构。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历史形成的一种 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 形态的总体表征。
(1)“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 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具有突出普遍 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等等。
❖ 孔子:“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 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个人修养上——“中庸之 道”。 何谓“中庸”?宋代理学家解释,“不偏 之谓中,不易之为庸Biblioteka Baidu中者天下正道,庸者天 下之定理。”“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 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 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 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 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 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 性,体现时代性。加强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 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 ❖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 在民主革命时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 在改革开放时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 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重新提出了“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三)持中贵和,追求和谐
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 化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 即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 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程思远把中国传统文化重视 和谐与统一的特点界定为“中华 和合文化”。
1、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是自然的产物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 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 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 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 所错。”(错:规范,成型 )
——《周易·易传》
2、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和谐统一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
(一)什么是中国? 什么是传统? 什么是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一) 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传统? 什么是文化?
1、“中国”
❖一是专指帝王所在的国都,即首都。
《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缓四 方”。
(先爱护京都的百姓,进而安抚四方。)
❖二是专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老子:人民满足于食物的香甜,服装的美丽,自己居所的安 适,民风民俗的快乐。
❖ 孟子: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
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如果能让老百姓吃饱穿暖,还没有称王的,天下还没 有听说过这种可能。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 重。”
(2)“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 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 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 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历史悠久,绵延不绝 (二)兼容并蓄,包容融合 (三)持中贵和,追求和谐 (四)以人为本,道德至上 (五)求是务实,注重实用
(一)历史悠久,绵延不绝
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 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 五千年的国家史”。
(二)兼容并蓄,包容融合
1、佛教的中国化
“佛教的中国化”,是指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 之后,经过发展演变而最终变成了中国的佛教。 佛教最早是在西汉未年从印度传来的。佛教传 入中国经历了一千多年后,到了宋朝,出现了儒、 释、道三教合流的现象,即“三教合一,多元 一体”。 南宋孝宗皇帝说:“以佛治心,以道 治身,以儒治世”。
由于华夏族、汉族多在黄河中下游建都,并不 断扩大活动范围,因而称黄河中下游为“中 国”。古代所说的“中土”、“中州”、“中 原”等词含义相同。
2、“传统”
《辞海》: 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
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 以及行为方式等。
3、“文化”
《辞海》:
❖ 广义的文化(大文化)指人类 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佛教的中国化,实际上也是佛教的儒学 化和世俗化。
佛教主张:
“不尊君,不礼父母,削发出家, 抛离父母,承祧(tiāo)无人”。
唐朝的禅宗六祖慧能: “顿悟”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 “在家居士”、“俗家弟子”和“还 俗和尚”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在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 东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命题。
——科举制:科举制源于隋唐,越到后来越把考试 的内容偏重于学子的道德品质。到了宋代,《四 书》开始代替《五经》成为考试的核心内容。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其主要内容是探讨君子如何修身,如何 治国,强调道德至上。
(五)求是务实,注重实用
1、“以农为本”的理念 ❖ 老子:
据有关资料介绍,“中国”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西周。 周在灭商之后,周武王在祭拜上天时说:“余其宅兹中国”
❖ 三是指中原地区。
由于中原是农业最发达的地方,所以有“得 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史记·天官书》 称:“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
(遂后秦朝灭亡了六国,统一了中原。)
❖ 四是指古代华夏族、汉族居住的地区 或建立的国家。
——《十七大报告》
2、中国神话中的实用主义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