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建筑流派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1)

1、解构主义的历史 (2)

2、解构主义与建筑的发展 (2)

3、解构主义建筑风格演变 (3)

3.1解构主义建筑创作手法 (3)

3.2解构主义建筑形象特征 (3)

4、解构主义建筑——央视大楼解析 (4)

结语 (5)

参考文献: (6)

解构主义建筑,一种“时代的反叛”

摘要

解构主义通过反对现代建筑一贯的形式传达自我的思考,提出对现代社会思想价值的异议,今天,虽然“解构主义”作为一个概念已经慢慢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去,但是秉承这种独特研究视角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们却依然活跃在整个世界的建筑舞台上,甚至较比十年前更加璀璨耀眼。而中国,也慢慢成为了这些建筑师进行建筑实践的重要基地。特殊的观察视角,广博的理论研究背景,是他们屡屡在国内各大国际竞赛中博得头筹的重要原因。于是很多建筑学专业的学生、青年建筑师们开始对此进行深层次地思考。

关键词:解构;解构主义;建筑

1、解构主义的形成

基于尼采哲学、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和欧洲左派批评理

论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

年代,是对柏拉图以来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批判,而这种

传统不容置疑地贯穿西方几十年来。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对

现代主义理性功能的反思,传统观念的冲击,孕育了解构

主义的产生。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

义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他的核心理论是

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能够反映真实,对

图1:法国哲学大师德里达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简言之,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当然这秩序并不仅仅指社会秩序,除了包括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伦理道德规范之外,而且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比如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和人的内心较抽象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解构主义强调打破原有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

2、解构主义与建筑的融合

建筑理论家将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这一理论解放了设计者被传统的结构主义完整性的约束,设计手法越来越让人耳目一新,其代表人物如彼得·艾森曼、屈米等等。原来理论认为各个建筑要素要完整、有机,现在解构主义者却

利用异质的要素并置,创造了新的美学观点。解构是文化的重构者,建筑元素的交叉、叠置和碰撞成为设计的整合过程和结果,虽然形态表面似乎呈现某种无序状态,但是其内部的逻辑及思辨过程却是清晰统一的。解构主义建筑实践过程追寻彻底打破了均衡、稳定、和谐等造型原则,借助穿插、错置、叠合等手法,创造出同经典建筑模式完全相反的充满矛盾、冲突、变异乃至怪诞的建筑形态。虽然表现手法以及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建筑理论家们将这些建筑师们统称为解构主义建筑师,而这支流派则被命名为“解构主义”流派。

3、解构主义建筑风格演绎

3.1解构主义建筑创作手法

什么是解构主义建筑?用公开标榜解构主义的法国建筑师屈米的话来说,“今天的文化环境提醒我们有必要抛弃已经确立的意义和文脉史的规则”。他提出三项创作原则:拒绝综合观念,改向分解观念;拒绝传统的使用与形式间的对立,改向两者的叠合或交错;强调破碎、叠合组合,使分解的力量能炸毁建筑系统的界线。

解构主义建设的创作主要体现在一下四个方面:(1)把建筑分解为功能和非功能部分,(2)把建筑物破碎后重新组合,(3)在理性格局中陈列出非理性的建筑,

(4)用分解组合的方式呈现时间的非延续性。

3.2解构主义建筑形象特征

正如人们把解构主义建筑评价成“在搬运过程中损坏,从空中观看破碎的火车站的画面”那样,解构派建筑的形象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如:(1)散乱:解构建筑在总体形象上一般都做到支离破碎,

疏松零散,边缘上纷纷扬扬,变化多端。在形状、色彩、比

例、尺度、方向的处理上极度自由,超脱建筑学已有的一切

程序和次序,避开古典的建筑轴线和

体块组合,让人找不出头绪。(2)残缺:力避完整,不求齐全,有的地方故意做出残损状,缺落状,

不了了之状,令人愕然,又耐人寻味,有残缺的美感。(3)

突变:解构建筑中的种种元素和各个部分的连接常常很突

然,没有预示,没有过度,生硬牵强,风马牛不相及。它们好像是碰巧偶然的撞到一起的。(4)动势:大量采用颠倒、扭转、弯曲、波浪等富有动态的体形,造出失稳、失重,好像即将滑动、滚动、错移、翻倾、坠落,以至于

图3:破碎 图2:散乱

视乎要倒塌的不安架势。有的也能令人产生轻盈、活泼、灵巧、飞升的印象,同古典建筑稳重、端庄、肃立的态势完全相反。(5)奇绝:建筑师在创作中总是努力标新立异,这是正常的,倾心解构的建筑则变本加厉,几乎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不仅不重复别人做过的样式,还极力超越常理,常规、常法以至常情。处理建筑形象如亮绝活,大有形不惊人死不休之气概,务求让人惊诧叫绝,叹为观止。在解构建筑师那里,反常才是正常。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即: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的(很多解构主义建筑家连完整的工程图都没有,仅仅以草图和模型来设计,完全依靠电脑来归纳);没有次序,没有固定形态,流动的、自然表现的;没有正确与否的二元对抗标准,随心所欲;多元的、非统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其中最主要的表象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譬如一些结构与大厦封套。大厦的完成视觉外观利用不可预料和受控纷乱描绘的刺激出现了无数的解构“样式”。

4、解构主义建筑——央视大楼解析

正如我们熟知的央视大楼是典型的建构主义建筑也是最具争议的建筑之一,由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设计。库哈斯认为,在摩天楼的创作中,“大多数只是按照预先的方式进行布置,在其中进行的只是惯常的活动。”他洞察到,摩天楼创作中“裙楼----中部韵律布置----顶部”这种模式已成为定式,应该有新的创作逻辑与思路。同时,在对摩天楼高度的认识上,他认为不必“参与对终极高度的无谓竞争”,而应建造“具有象征意味的建筑群”。

央视大楼位于北京最繁华的地段,单体建筑面积为

47万平米,主楼屋顶最高处标高234m。主楼由两栋反

“Z”字塔楼交叉缠绕构成,塔楼由悬臂结构连接,离

地面160m——塔楼连接部分的结构借鉴了桥梁建筑技

术,不同的是这个“桥”的某些部分足有14层楼高,桥

上包括一段伸出75m的悬臂,前端没有任何支持。地上

52层、地下3层,设10层裙楼,主楼的两座塔楼双向内

图4:央视新大楼

倾斜达到令人惊异的6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比萨斜塔的5.5度倾斜。建筑外部由约3万块的菱形玻璃窗与疏密相见的菱形钢网格结合而成,从而

会让人们失去视觉平衡的坐标系,造成一种错觉,即无论从哪

个角度看,新央视大楼都是倾斜的。而事实上它却以中心对称

的形式达到了力的平衡,是很安全的。作为大楼主体架构,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